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1 / 1)

有詩說道:“百歲光陰像流水般匆匆逝去,一生的事業如同水上泡沫般虛幻。昨日臉上還似桃花般紅潤,今日頭上卻已飄起雪花。白蟻爭鬥的場景不過是虛幻,子規悲切的叫聲讓人想要回頭。自古以來,暗中行善能延長壽命,真心為善不求憐憫,上天自然會周全。”

話說唐太宗跟著崔判官和朱太尉,擺脫了那些冤家債主後,向前走了許久,來到了“六道輪回”的地方。隻見那騰雲駕霧的人身披霞帔,接受符籙的人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都紛紛朝著輪回之處奔去,各自進入相應的道中。唐王問道:“這是怎麼回事?”判官說:“陛下要明心見性,一定要記住,並傳給陽間的人知曉。這就是所謂的六道輪回:行善的人升化為仙道,儘忠的人超生到貴道,行孝的人再生到福道,公平的人還生到人道,積德的人轉生到富道,惡毒的人則沉淪到鬼道。”唐王聽了,點頭感歎道:“善哉,真是善哉!做善事果然沒有災禍!常存善心,善道自然大開。千萬彆起惡念,也不要太刁鑽乖張。彆說沒有報應,神鬼自有安排。”判官送唐王一直到超生貴道門,向唐王拜彆道:“陛下啊,這裡就是您還陽的地方,小判就此告回,讓朱太尉再送您一程。”唐王謝道:“有勞先生遠道相送。”判官說:“陛下回到陽間,千萬要舉辦一場水陸大會,超度那些無主的冤魂,可彆忘了。要是陰司裡沒有抱怨之聲,陽間才能享受太平。凡是不好的地方,都可以一一改正,普遍告知世人行善,這樣定能讓您的後代綿延不絕,江山永固。”唐王一一答應,辭彆了崔判官,跟著朱太尉走進門來。太尉見門裡有一匹海騮馬,鞍韂都已備好,急忙請唐王上馬,自己在左右扶持。馬跑得像箭一樣快,很快就到了渭水河邊。隻見水麵上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河裡翻騰跳躍。唐王見了滿心歡喜,拉住馬韁繩,貪戀地看著,舍不得離開。太尉說:“陛下,快趕路吧,趁早趁著時辰進城去。”唐王隻顧著看魚,不肯往前走,太尉一把抓住他的腳,高聲喊道:“還不走,等什麼!”“撲”的一聲,將唐王朝著渭河推了下去,唐王就這樣脫離了陰司,徑直回到了陽世。

再說唐朝朝堂上,有徐茂功、秦叔寶、胡敬德、段誌賢、馬三寶、程咬金、高士廉、虞世南、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兩班文武官員,都護衛著東宮太子以及皇後、嬪妃、宮娥、侍長,在白虎殿上舉哀。同時,他們商議著要發布哀詔,通告天下,準備扶持太子登基。這時,魏征在一旁說道:“各位暫且停下,不行!不行!如果驚動了州縣,恐怕會生出意外。再等一天吧,我們的君主必定會還魂歸來。”下麵許敬宗站出來說道:“魏丞相這話大錯特錯。自古就說潑水難收,人一旦去世就無法複生,你怎麼還說這種虛妄之言,擾亂人心,這是什麼道理!”魏征說:“不瞞許先生,下官自幼習得仙術,推算最為精準,保證陛下不會死。”正說著,隻聽到棺材裡連聲大叫:“淹死我了!淹死我了!”嚇得文官武將們心慌意亂,皇後嬪妃們膽戰心驚。一個個臉色如同秋後枯黃的桑葉,腰肢好似春前柔弱的柳條。儲君雙腳發軟,難以扶起喪杖儘哀禮;侍長魂飛魄散,怎麼能戴上梁冠遵循孝禮?嬪妃們摔倒在地,彩女們東倒西歪。嬪妃摔倒,就像狂風吹倒衰敗的芙蓉花;彩女歪斜,好似驟雨衝歪嬌豔的菡萏。眾臣驚恐萬分,骨軟筋麻,戰戰兢兢,癡癡傻傻。把一座白虎殿弄得像斷了梁的橋,鬨喪台就如同倒塌的寺廟。此時,眾宮人都跑得無影無蹤,誰敢靠近靈柩扶靈?多虧了正直的徐茂功、明理剛正的魏丞相、有膽量的秦瓊、勇猛莽撞的敬德,他們上前扶起棺材,叫道:“陛下有什麼放心不下的,說給我們聽,彆裝神弄鬼,驚嚇了眷屬。”魏征說:“不是裝神弄鬼,這是陛下還魂了。快拿器械來!”打開棺蓋,果然看見太宗坐在裡麵,還在喊:“淹死我了!是誰救了我?”茂功等人上前扶起太宗,說道:“陛下蘇醒過來,彆害怕,臣等都在這裡護駕呢。”唐王這才睜開眼睛說:“朕剛才好苦啊,躲過了陰司惡鬼的劫難,又遭遇了水麵上的滅頂之災。”眾臣說:“陛下寬心,彆害怕,哪來的水災呢?”唐王說:“朕騎著馬,正走到渭水河邊,看見雙頭魚嬉戲,被朱太尉狠心將朕推下馬來,掉進河裡,差點淹死。”魏征說:“陛下的鬼氣還沒有消散。”急忙讓太醫院進獻安神定魄的湯藥,又安排了粥膳。太宗連續服用了一兩次,才恢複元氣,清醒過來,知曉人事。算起來,唐王死去已經三晝夜,如今又回到陽間做君主。有詩寫道:“萬古江山曆經多次變遷,曆代興衰成敗各有不同。周秦漢晉有許多奇事,可誰能像唐王這樣死而複生?”當天天色已晚,眾臣請太宗回宮休息,各自散去。第二天早上,眾人脫去孝衣,換上彩服,一個個身著紅袍,頭戴烏帽,一個個係著紫綬,佩著金章,在朝門外等候宣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說太宗服用了安神定魄的藥劑,又喝了幾次粥湯,被眾臣扶進寢室,一夜安穩入睡,保養了精神,直到天亮才起身,抖擻精神,展現出威嚴的儀態。看他是如何打扮的:頭戴一頂衝天冠,身穿一領赭黃袍。係著一條藍田碧玉帶,腳蹬一對創業無憂履。相貌堂堂,勝過當朝眾人;威風凜凜,重新振興今日大唐。好一個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唐王登上金鑾寶殿,聚集兩班文武官員,眾人高呼萬歲之後,依照品級分班站立。隻聽到傳旨道:“有事的出班啟奏,無事的退朝。”這時,東廂走出徐茂功、魏征、王珪、杜如晦、房玄齡、袁天罡、李淳風、許敬宗等人,西廂走出殷開山、劉洪基、馬三寶、段誌賢、程咬金、秦叔寶、胡敬德、薛仁貴等人,他們一起上前,在白玉階前俯伏啟奏道:“陛下之前做了一個夢,為何過了這麼久才醒來?”太宗說:“日前接到魏征的書信,朕感覺神魂離開了宮殿,隻見羽林軍請朕出去打獵。正走著,人馬突然消失了,又看見先君父王和先兄弟在爭吵。正難以排解的時候,看見一個頭戴烏帽、身穿皂袍的人,原來是判官崔珪,他喝退了先兄弟,朕把魏征的書信交給他。正在看信的時候,又看見青衣人拿著幢幡,引朕進入裡麵,來到森羅殿上,與十代閻王敘談。他們說那涇河龍誣告我答應救它卻又將它殺害的事情,朕就把之前的情況詳細說了一遍。他們說已經三曹對案完畢,急忙讓人取來生死文簿,查看朕的陽壽。當時崔判官呈上簿子,閻王看了說,寡人有三十三年的天祿,才過了十三年,還應該有二十年陽壽,就馬上讓朱太尉、崔判官送朕回來。朕與十王告彆,答應送他們瓜果表示感謝。從森羅殿出來後,我看見陰司裡那些不忠不孝、非禮非義、糟蹋五穀、明欺暗騙、大鬥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的人,遭受著磨燒舂銼的痛苦,煎熬吊剝的刑罰,人數千千萬萬,看都看不完。又經過枉死城,那裡有無數的冤魂,全都是六十四處煙塵的叛賊、七十二處草寇的魂靈,擋住了朕的去路。幸虧崔判官作保,借了河南相老兒的一庫金銀,買通了鬼魂,朕才得以繼續前行。崔判官讓朕回到陽世後,千萬要舉辦一場水陸大會,超度那些無主的孤魂,還反複叮囑了這些話才分彆。從六道輪回處出來後,朱太尉請朕上馬,馬跑得飛快,來到渭水河邊,我看見水麵上有雙頭魚嬉戲。正在歡喜的時候,他抓住我的腳,把我推下水中,朕這才得以還魂。”眾臣聽了這番話,無不稱賀,於是將此事編發傳報,天下各府縣官員紛紛上表稱慶,暫且不提。

再說太宗又傳旨赦免天下罪人,還審查獄中重犯。當時審官將刑部判處絞刑和斬首的四百多名罪人名單呈上。太宗下令將他們釋放回家,讓他們拜彆父母兄弟,把家產托付給親戚子侄,明年的今天再到官府,接受應得的刑罰。眾犯人謝恩後離去。太宗又發布了撫恤孤兒的榜文,還清查宮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下旨將她們許配給軍士。從此,朝廷內外都呈現出一片善政的景象,有詩為證:“大國唐王恩德深厚,德行超過堯舜,萬民富足。四百死囚都離開監獄,三千怨女被放出皇宮。天下眾多官員為陛下祝壽,朝中眾宰臣祝賀陛下如龍歸位。善心一念,上天定會保佑,福蔭將傳十七代。”太宗釋放宮女、放出死囚之後,又發布禦製榜文,傳遍天下。榜文寫道:“乾坤浩大,日月照耀,一切都清晰分明;宇宙寬廣,天地不容奸黨。耍心眼、用手段,報應隻在今生;廣行善事,即便所求不多,獲得的福澤也不必等到後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做人;萬種強暴之徒,怎比得過隨緣節儉。內心慈善,何須費力去誦讀經文?要是一心想著損害他人,就算讀遍如來的全部經典也是枉然!”

從這時起,天下沒有一個人不行善舉。一方麵,朝廷貼出了招賢榜,招募能進獻瓜果到陰司的人;另一方麵,太宗命令從寶藏庫中取出一庫金銀,派鄂國公胡敬德前往河南開封府,尋找相良償還借款。榜文張貼了幾天後,有一位願意應命進獻瓜果的賢能之人出現了。此人是均州人士,名叫劉全,家中資財萬貫。隻因他的妻子李翠蓮在門口拔下金釵施舍給僧人,劉全責罵了她幾句,說她不守婦道,擅自走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竟上吊自殺了。留下一雙年幼的兒女,日夜悲傷啼哭。劉全不忍心看到這一幕,無奈之下,他舍棄了自己的性命,拋棄了家中的一切,丟下兒女,甘願以死進獻瓜果,於是揭下了皇榜,前來拜見唐王。唐王傳下旨意,讓他前往金亭館,頭頂一對南瓜,袖子裡帶著黃錢,口中含著藥物。

劉全果然服毒而死,他的一縷魂靈,頭頂著瓜果,很快便來到了鬼門關前。把門的鬼使大聲喝道:“你是什麼人,竟敢來到此處?”劉全回答道:“我奉大唐太宗皇帝的欽差之命,特意進獻瓜果給十代閻王享用。”鬼使聽後,欣然為他引路。劉全徑直來到森羅寶殿,見到閻王,獻上瓜果說道:“奉唐王旨意,遠道進獻瓜果,以感謝十王的寬宥之恩。”閻王十分高興,稱讚道:“好一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於是收下了瓜果。接著閻王詢問進瓜人的姓名以及來自何方,劉全回答說:“小人是均州城的普通百姓,姓劉名全。因為妻子李氏上吊身亡,撇下兒女無人照顧,小人甘願舍棄家庭子女,舍身報國,特地為我王進貢瓜果,答謝各位大王的厚恩。”十王聽後,立即命令查看劉全妻子李氏的情況。鬼使迅速將李氏帶到森羅殿下,讓劉全夫妻得以相會。夫妻二人傾訴完離彆後的種種,便向十王回謝寬宥之恩。這時,閻王查看生死簿,發現他們夫妻二人都有登仙的壽數,便急忙派遣鬼使送他們還魂。鬼使上前啟奏道:“李翠蓮歸陰已久,屍首早已不存在,她的魂靈該依附到何處呢?”閻王道:“唐王的禦妹李玉英,如今壽數已儘;你可以借她的屍首,讓李翠蓮還魂去吧。”鬼使領命,帶著劉全夫妻二人的魂靈還魂。一路陰風陣陣,徑直來到了長安大國。鬼使將劉全的魂靈,送進金亭館裡;把翠蓮的靈魂,帶進皇宮內院。此時,玉英宮主正在花陰下,緩緩地在綠苔上漫步,鬼使猛地撲上去,將她撞倒在地,活捉了她的魂靈,然後把翠蓮的魂靈,推進了玉英的身體裡。之後,鬼使返回陰司,暫且不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宮院裡的大小侍婢,看到玉英突然倒地身亡,急忙跑到金鑾殿,向三宮皇後稟報:“宮主娘娘摔倒死了!”皇後大驚失色,隨即報告給太宗。太宗聽後,點頭歎息道:“這件事果然應驗了。朕曾經問十代閻君:‘宮中老幼是否平安?’他說:‘都平安,隻是恐怕禦妹壽數不長。’果真被他言中了。”宮裡的人都紛紛趕來悲痛哭泣,大家一起到花陰下查看,隻見那宮主還有微微的氣息。唐王說道:“彆哭!彆哭!彆驚嚇到她。”於是上前用禦手扶起宮主的頭,呼喚道:“禦妹,蘇醒蘇醒。”這時,宮主突然翻身,喊道:“丈夫,慢些走,等等我!”太宗說道:“禦妹,是我和你皇嫂在這裡。”宮主抬頭睜眼,疑惑地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竟敢拉扯我?”太宗說:“我是你的皇兄,這是你的皇嫂。”宮主卻說:“我哪裡來的什麼皇兄、皇嫂!我娘家姓李,乳名叫李翠蓮,我丈夫姓劉名全,我們夫妻二人都是均州人。因為三個月前,我在門口拔下金釵施舍給僧人,我丈夫怪我擅自走出內門,不守婦道,罵了我幾句,我一氣之下,用白綾懸梁自儘,撇下一雙兒女,日夜啼哭。如今因為我丈夫被唐王欽差,前往陰司進獻瓜果,閻王憐憫,放我們夫妻回來。他在前麵走,我因為來遲了,趕不上他,結果絆了一跤。你們太無禮了!都不知道你們是誰,怎麼敢拉扯我!”太宗聽了,對眾宮人說:“想必是禦妹摔昏了,胡言亂語呢。”於是傳旨讓太醫院進獻湯藥,將玉英扶入宮中。

唐王正在殿上,突然有當駕官上奏道:“萬歲,如今進獻瓜果的劉全還魂了,正在朝門外等候聖旨。”唐王大為驚訝,急忙傳旨將劉全召進殿內,劉全在丹墀下俯伏聽命。太宗問道:“進獻瓜果的事情怎麼樣了?”劉全回答說:“臣頭頂瓜果,徑直來到鬼門關,被引到森羅殿,見到了十代閻君,獻上瓜果,並詳細說明了我王殷勤致謝的心意。閻君非常高興,還多次向我王拜謝說:‘真是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唐王又問:“你在陰司都見到了些什麼?”劉全說:“臣沒有走太遠,沒見到什麼特彆的,隻聽到閻王問我的籍貫和姓名。臣把舍棄家庭子女、因妻子上吊、自願前來進瓜的事情,說了一遍,他急忙派遣鬼使,把我妻子帶了過來,我們就在森羅殿下相會了。閻王還查看了生死文簿,說我夫妻二人都有登仙的壽數,便派遣鬼使送我們回來。臣在前麵走,我妻子在後麵跟著,有幸得以還魂。隻是不知道我妻子魂魄所歸之處。”唐王驚訝地問道:“那閻王有沒有說你妻子的情況?”劉全回答說:“閻王沒說什麼,隻聽到鬼使說,‘李翠蓮歸陰時間太久,屍首已經不存在了。’閻王道:‘唐禦妹李玉英如今壽數已儘,讓翠蓮借玉英的屍體還魂去吧。’臣不知道唐禦妹是什麼地方的人,家在哪裡,還沒來得及去尋找呢。”唐王聽了劉全的上奏,滿心歡喜,當即對眾多官員說:“朕與閻君分彆時,曾詢問宮中之事,他說老幼都平安,隻是擔心禦妹壽數不長。剛才禦妹玉英在花陰下摔倒身亡,朕急忙扶起查看,她很快就蘇醒了,還口喊‘丈夫,慢些走,等等我!’朕還以為她摔昏了說胡話。詳細詢問之後,她所說的和劉全說的一模一樣。”

魏征上奏道:“禦妹突然壽數已儘,蘇醒後便說出這些話,這顯然是劉全的妻子借屍還魂之事。此事確實存在,陛下可宣請宮主出來,聽聽她還有什麼要說的。”唐王說:“朕剛剛讓太醫院去送藥,也不知道情況怎樣了。”於是吩咐妃嬪入宮去請宮主。那宮主在裡麵大聲叫嚷著:“我吃什麼藥啊?這裡哪是我的家!我家是清涼的瓦屋,可不像這好似害了黃疸病般、花裡胡哨的房子和門扇!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正叫嚷間,隻見四五個女官和兩三個太監,攙扶著她來到了殿上。唐王問道:“你能認出你的丈夫嗎?”玉英說:“這是什麼話,我和他從小就是結發夫妻,還為他生兒育女,怎麼會不認得?”唐王讓內官攙扶她下去。那宮主走下寶殿,來到白玉階前,看到劉全,一把拉住他說:“丈夫,你要去哪裡,怎麼就不等我一下!我摔了一跤,就被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圍住吵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劉全聽她說話的口吻像是自己的妻子,可看她的麵容卻不是妻子的模樣,一時不敢相認。唐王感歎道:“這真是山崩地裂有人見證,捉生替死卻難得一見啊!”好一位有道的君王,當即將禦妹的妝奩、衣物、首飾,全部賞賜給了劉全,就如同陪嫁一般,還賜予他永免差徭的禦旨,讓他帶著禦妹回去。劉全夫妻二人在階前謝恩後,歡歡喜喜地還鄉去了。有詩為證:人生人死皆因前緣注定,壽命長短各有定數。劉全進瓜得以返回陽世,借屍還魂成就李翠蓮。他二人辭彆君王,徑直來到均州城裡,發現家中舊業和兒女都安好,兩口兒便四處宣揚善果,暫且不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那尉遲公帶著一庫金銀,前往河南開封府尋找相良。原來相良以賣水為生,和妻子張氏在門口販賣烏盆瓦器維持生計,賺得的錢僅夠維持日常開銷。但隻要稍有結餘,他們就拿去齋僧布施,購買金銀紙錠,記在庫中焚燒,因此才有這般善果降臨。在陽世間,相良是個一心向善的窮苦人,而在陰司裡,卻是個積玉堆金的長者。尉遲公將金銀送到他家門口,把相良夫婦嚇得魂飛魄散。再加上本府官員都來了,茅舍外車馬聚集,老兩口呆若木雞,跪在地下隻是磕頭禮拜。尉遲公說:“老人家請起。我雖是欽差官員,卻是帶著我王的金銀來還給你們的。”相良戰戰兢兢地回答:“小的從未放債擁有什麼金銀,怎麼敢接受這不明不白的錢財呢?”尉遲公說:“我也打聽過,知道你是個窮苦人,隻是你齋僧布施,把所有的錢都用上了,用來買辦金銀紙錠,燒給陰司,陰司裡有你積攢下的錢鈔。我們太宗皇帝死去三天後還魂複生,曾在陰司裡借了你一庫金銀,如今照數送還給你。你一一收下吧,好讓我回去複命。”相良兩口兒隻是朝天禮拜,哪裡敢接受,說道:“小的要是收下這些金銀,恐怕馬上就會死。雖說燒紙記庫是為了陰司之事,但那畢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況且萬歲爺爺在陰司裡借金銀,又有什麼憑據呢?我絕對不敢接受。”尉遲公說:“陛下說,借你的東西,有崔判官作保可以證明,你就收下吧。”相良說:“就算是死,我也不敢接受。”尉遲公見他苦苦推辭,隻得寫好奏章,派人啟奏太宗。太宗看了奏章,得知相良不接受金銀,稱讚道:“這真是善良的長者啊!”隨即傳旨讓胡敬德用這些金銀為相良修理寺院,建造生祠,請僧人做善事,權當是償還了。旨意下達後,敬德對著皇宮的方向謝恩,宣布了旨意,眾人都知曉了此事。於是用這些金銀在城裡買下一塊軍民無礙的地基,周圍有五十畝寬闊,在上麵動工建造寺院,取名為“敕建相國寺”。左邊建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還鐫刻了石碑,上麵寫著“尉遲公監造”,這就是如今的大相國寺。工程完工後回朝奏報,太宗十分高興。

隨後,太宗又召集眾多官員,出榜招募僧人,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的孤魂。榜文傳遍天下,讓各處官員推選有道行的高僧,前往長安做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天下眾多僧人都來到了長安。唐王傳旨,讓太史丞傅奕選拔高僧,主持佛事。傅奕接到旨意後,立即上疏勸阻尊崇佛教,認為世上並無佛。奏表寫道:“西域傳來的佛法,不講君臣父子之道,用三途六道之說,蒙騙愚笨之人,追究過去的罪過,覬覦未來的福澤,口中念著梵語,妄圖逃避罪責。而且生死壽夭,本是自然之事;刑德威福,取決於君主。如今聽說世俗之徒假托佛意,都說一切由佛決定。從五帝三王時期開始,就沒有佛法,那時君明臣忠,國運長久。到了漢明帝時才開始設立胡神,然而隻有西域的僧人在傳播他們的教義,實際上這是外族侵犯中原,不值得相信。”太宗聽後,將這份奏表扔給群臣商議。這時,宰相蕭瑀出班,俯伏在地奏道:“佛法在曆朝曆代興起,弘揚善舉,遏製惡行,暗中助力國家,從道理上來說不應廢棄。佛,是聖人。詆毀聖人就是無視法律,請陛下施以嚴刑。”傅奕與蕭瑀展開辯論,說禮的根本在於侍奉父母、輔佐君主,而佛卻拋棄親人出家,以平民身份對抗天子,背離親長,蕭瑀又不是從空桑中出生,卻遵循無父之教,這正是所謂的不孝之人沒有親人。蕭瑀隻是合掌說道:“地獄的設立,正是為了這種人。”太宗召來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詢問佛事祈福是否真的有應驗。二位大臣回答說:“佛主張清淨仁恕,真正的佛是空靈的。周武帝將三教區分等次:大慧禪師有深遠的讚語,曆經眾人供養而無不靈驗;五祖投胎轉世,達摩祖師顯聖。自古以來,都認為三教最為尊貴,不可詆毀,不可廢除。懇請陛下明察裁決。”太宗十分高興地說:“卿家所言合乎情理。再有反對的,治罪。”於是讓魏征與蕭瑀、張道源,邀請各位僧人,選拔一位有大德的行者作為壇主,設立道場,眾人都叩頭謝恩後退下。從這時起定下法律:但凡有詆毀僧人、誹謗佛教的,斬斷其手臂。

第二天,三位朝臣聚集眾僧,在山川壇裡逐一仔細篩選。其中選出了一位有德行的高僧。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本名叫金蟬,隻因無心聆聽佛法講解,轉而投身塵世受苦受難,降生在世俗中曆經磨難。投胎落地就遭遇凶險,還未出生就麵臨惡勢力。他的父親是海州的狀元陳光蕊,外公是當朝的總管殷開山。他生來就犯了落江星,順水漂流隨波逐浪。在海島金山寺有大機緣,被遷安和尚收養。十八歲時認了親娘,特地前往京都尋找外公。總管殷開山調派大軍,前往洪州剿滅賊寇。狀元陳光蕊脫離困境,父子得以相逢,值得慶賀。之後又拜謁當今聖上,受到皇帝恩寵,在淩煙閣上留下賢名。他不接受官職,甘願出家為僧,在洪福寺探尋佛道。他小名江流,是古佛轉世,法名叫做陳玄奘。當天,三位朝臣向眾人舉薦了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出家為僧,從出生起就持齋受戒。他的外公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父親陳光蕊中了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他一心不愛榮華富貴,隻喜歡修持佛法,追求寂滅。查探得知他出身良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沒有他不通曉的;佛號仙音,沒有他不會的。當時三位朝臣將他帶到太宗麵前,玄奘伏地叩拜,行過君臣之禮後,三位朝臣奏道:“臣蕭瑀等承蒙聖旨,選拔出高僧一名,名叫陳玄奘。”太宗聽到這個名字,沉思了許久,問道:“這是不是學士陳光蕊的兒子玄奘?”江流兒叩頭回答:“臣正是。”太宗高興地說:“果然舉薦得沒錯,真是一位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叩頭謝恩,接受了大闡官爵。太宗又賜給他一件五彩織金袈裟和一頂毗盧帽。讓他用心再拜高明的僧人,安排好闍黎班首,擬定旨意,前往化生寺,選定吉日良辰,開講經法。玄奘再次叩拜領旨而出,來到化生寺裡,聚集眾多僧人,打造禪榻,裝修佛殿,準備法事音樂。挑選出大小高明的僧人共計一千二百名,分在上中下三堂。各個佛前的物件都已齊全,井井有條。選定本年九月初三日,這一天是黃道吉日,開啟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陸大會。隨即寫好奏表呈給太宗,太宗以及文武官員、國戚皇親,都按時赴會,拈香聽講。究竟太宗有何想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