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聖左手輕輕捏了一下沙和尚,右手又捏了一下豬八戒,他倆頓時醒悟過來,端坐在高處,板著臉,一聲不吭。任憑那些道士們點燈照明,前前後後仔細查看,他們三個就像泥塑木雕、金身彩繪的神像一般,一動不動。虎力大仙疑惑道:“沒見到歹人啊,可這些供品怎麼都被吃光了?”鹿力大仙說:“看起來像是人吃的,有皮的被剝了皮,有核的吐出了核,可怎麼不見人的蹤影呢?”羊力大仙接著說:“師兄彆起疑。想來是咱們虔誠向道,日夜在此誦經,前後又呈遞了那麼多表文,還打著朝廷的名號,肯定是驚動了天尊。想必是三清爺爺聖駕降臨,享用了這些供品。趁現在仙駕還沒返回,仙鶴還停在這裡,我們趕緊拜告天尊,懇求賜些聖水金丹,進獻給陛下,這不就能讓陛下長生不老,也能彰顯咱們的功勞了嗎?”虎力大仙點頭說:“說得對。”隨即吩咐:“徒弟們,奏響音樂開始誦經!你們趕緊去取法衣來,我要踏罡步鬥,拜禱天尊。”那些小道士們趕忙遵命行事,兩班人馬整齊排列,“當”的一聲磬響,齊聲念起一卷《黃庭道德真經》。虎力大仙披上法衣,手持玉簡,對著前方一邊舞蹈一邊揚起灰塵,然後伏地叩拜,向上天啟奏道:
“滿心惶恐,虔誠地叩頭皈依。我們振興道教,向往清虛之境。貶斥僧人粗俗,彰顯道教光輝。奉敕修建寶殿,帝王親製庭闈。廣泛陳列供養之物,高高懸掛龍旗。通宵點著蠟燭,整日香煙繚繞。一片誠心傳達上天,寸寸敬意虔誠歸依。如今承蒙天尊降臨,仙車尚未返回,懇請賜下些金丹聖水,進獻給朝廷,讓陛下壽比南山。”
八戒聽了,心裡七上八下,悄悄對行者說:“這可都是咱們的不是。吃了東西,還不趕緊走,偏要等著人家這樣禱告,這可怎麼回應呀?”行者又捏了他一把,突然開口說道:“晚輩小仙們,先彆忙著拜禱。我們是從蟠桃會過來的,沒來得及帶上金丹聖水,等下次再來賞賜你們吧。”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士聽到神像居然開口說話,一個個嚇得渾身發抖,說道:“爺爺呀!活天尊下凡了,千萬可彆讓天尊走了,好歹求個長生的法子呀!”鹿力大仙趕忙上前,再次叩拜道:
“揚起灰塵,伏地叩頭,我滿懷赤誠。微臣一心歸命,敬拜三清。自從來到這個地方,振興道教,除去僧眾。國王滿心歡喜,敬重我們這些玄門之士。舉辦盛大的羅天大醮,徹夜誦經。幸虧天尊不嫌棄,降臨到這宮闈之中。懇請天尊垂憐,賜予我們恩榮。務必留下些聖水,讓弟子們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沙僧輕輕推了推行者,小聲說:“哥呀,他們又來苦苦哀求了。”行者說:“給他們點吧。”八戒也悄聲說:“咱們哪有啊?”行者說:“你們就看著我。我有辦法,到時候你們也都有了。”等道士們奏樂誦經結束,行者開口說道:“那些晚輩小仙們,不用伏地跪拜了。我要是不留下些聖水給你們,恐怕斷了你們的傳承;可要是輕易給你們,又顯得太不稀罕了。”眾道士聽了,紛紛伏地叩頭道:“懇請天尊念在弟子們恭敬的份上,千萬賜下一點。我們弟子一定會廣泛宣揚道德,勸說國王普遍敬重玄門。”行者說:“既然這樣,拿容器來。”道士們一聽,連忙一起叩頭謝恩。虎力大仙逞強,讓人抬來一口大缸,放在殿上;鹿力大仙端來一個砂盆,安置在供桌之上;羊力大仙把花瓶裡的花摘了,將花瓶移到中間。行者說:“你們都到殿外去,把格子門關上,彆泄露了天機,我好給你們留些聖水。”眾道士一起跪在殿前的台階下,關上了殿門。
行者站起身來,掀起虎皮裙,往花瓶裡撒了一泡尿。豬八戒見了,高興地說:“哥啊,跟你做了這幾年兄弟,就這事你還沒捉弄過我。我剛吃了些東西,正想著也乾這事兒呢。”這呆子掀開衣服,“嘩啦”一聲,那尿就像呂梁洪的水衝下山坡一樣,“沙沙”地撒滿了一砂盆。沙和尚也撒了半缸。完事後,他們依舊整理好衣服,端坐在上麵,說道:“小仙們,來領聖水吧。”
那些道士推開格子門,磕頭禮拜謝恩後,把缸抬了出去,將花瓶和砂盆裡的“聖水”都倒在一起,吩咐道:“徒弟們,拿個鐘子來嘗嘗。”小道士馬上拿了一個茶鐘,遞給老道士。老道士舀出一鐘“聖水”,喝了下去,隻顧著咂嘴舔唇。鹿力大仙問道:“師兄,好喝嗎?”老道士撇著嘴說:“不太好喝,有點怪味。”羊力大仙說:“我嘗嘗。”也喝了一口,說道:“有股豬尿的臊氣。”行者坐在上麵,聽到他們說出這話,知道已經被識破了,心想:“我索性耍個手段,留個名吧。”於是大聲喊道:
“道號!道號!你們可真糊塗!哪個三清會輕易下凡?我把真實姓名告訴你們。我們是大唐的僧人,奉了旨意前往西天。夜裡閒來無事,降臨到這道觀。吃了你們的供養,在這裡閒坐玩耍。承蒙你們叩拜,拿什麼回報你們呢?哪裡是什麼聖水,你們喝的全是我的一泡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道士們聽到這話,立刻堵住門,拿起叉鈀、掃帚、瓦塊、石頭,沒頭沒腦地往殿裡亂打。好個行者,左手夾著沙僧,右手夾著八戒,闖出殿門,駕著雲光,直接回到智淵寺方丈。他們怕驚動師父,三人又悄悄睡下。
很快就到了五更三點。國王臨朝,聚集兩班文武大臣和四百朝官,隻見絳紗燈籠燈火通明,寶鼎中香煙繚繞。這時,唐三藏醒了過來,喊道:“徒弟們,徒弟們,快服侍我去倒換關文。”行者、沙僧、八戒急忙起身,穿好衣服,侍立在師父左右,說道:“啟稟師父。這昏庸的國王聽信那些道士的話,興道滅僧,咱們說話要是稍有差錯,他恐怕不肯倒換關文。我們保護師父,一起進朝去。”唐僧聽了很高興,披上錦襴袈裟。行者帶上通關文牒,讓悟淨捧著缽盂,悟能拿著錫杖;把行囊和馬匹交給智淵寺的僧人看守。師徒四人徑直來到五鳳樓前,向黃門官行禮,報上姓名,說是東土大唐去取經的和尚,來這裡倒換關文,麻煩代為轉奏。閣門大使進朝後,俯伏在金階之下,啟奏道:“外麵有四個和尚,說是東土大唐取經的,想要倒換關文,現在五鳳樓前候旨。”國王聽了,說道:“這和尚真是沒處找死,跑到這兒來送死!那些巡捕官員,怎麼不把他們抓起來送來?”旁邊的太師趕忙閃出來,啟奏道:“東土大唐,屬於南贍部洲,號稱中華大國。到這裡有萬裡之遙,一路上妖怪眾多。這和尚肯定有些法力,才敢西行。希望陛下看在他們是遠方來的中華僧人,召他們進來查驗牒文後放行,也算是不失善緣。”國王準奏,宣唐僧師徒到金鑾殿下。師徒們在台階前站成一排,捧著關文遞給國王。
國王剛展開關文查看,黃門官又來奏報:“三位國師來了。”國王慌忙收起關文,急忙走下龍座,讓近侍設好繡墩,躬身迎接。三藏師徒回頭一看,隻見那三位大仙搖搖擺擺地走進來,後麵跟著兩個丫髻蓬頭的小童兒。兩班官員都彎腰低頭,不敢仰視。大仙們上了金鑾殿,對著國王竟然不行禮。國王問道:“國師,朕未曾邀請,今日怎麼肯降臨?”老道士說:“有件事要稟告陛下,所以來了。那四個和尚是從哪個國家來的?”國王說:“是東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經的,來這裡倒換關文。”三位道士聽了,鼓掌大笑道:“我說他們跑了,原來還在這兒!”國王驚訝地問:“國師有什麼話要說?他們剛報了姓名,我正打算把他們抓起來交給國師處置,無奈當駕太師奏說得有理,朕看他們遠道而來,不想滅了中華的善緣,才召他們進來查驗牒文,沒想到國師有此一問。難道是他們冒犯了國師,有什麼得罪之處?”道士笑著說:“陛下有所不知,他們昨天就來了,在東門外打死了我兩個徒弟,放走了五百個囚僧,還摔碎了車輛。夜裡又闖進觀裡,毀壞了三清聖像,偷吃了禦賜的供養。我們被他們騙了,還以為是天尊降臨,求了些聖水金丹,想進獻給陛下,指望能讓陛下延壽長生,沒想到他們留下的竟是小便,哄騙我們。我們每人喝了一口,嘗出了味道,正準備動手捉拿,他們卻跑了。今天他們還在這裡,真是‘冤家路窄’啊!”國王聽了,勃然大怒,要誅殺唐僧師徒四人。
孫大聖雙手合十,大聲說道:“陛下暫且息怒,容我們僧人啟奏。”國王說:“你衝撞了國師!國師說的話,怎麼會有錯!”行者說:“他說我昨天在城外打死他兩個徒弟,有誰能作證?我們就算暫時認了,讓兩個和尚抵命,放另外兩個去取經。他又說我摔碎車輛、放走囚僧,這也沒有見證,按說不該判死罪,再讓一個和尚領罪就是了。可他說我毀了三清、鬨了道觀,這分明是栽贓陷害我。”國王問:“怎麼見得是栽贓?”行者說:“我們是東土來的僧人,剛到這裡,連街道都還不熟悉,怎麼可能夜裡就知道他們觀裡的事?既然留下了小便,當時就該把我們抓住,怎麼現在才指名道姓地害人。天下冒名頂替的人多了去了,怎麼就認定是我?希望陛下息怒,仔細審查。”國王本來就昏庸糊塗,被行者這麼一說,更是拿不定主意。
正在疑惑的時候,黃門官又來奏報:“陛下,門外有許多鄉老求見。”國王問:“有什麼事?”隨即下令宣他們進來。鄉老們來到殿前,朝上叩頭說:“萬歲,今年一整個春天都沒下雨,恐怕夏天會鬨旱災,特地來啟奏,請國師爺爺求一場甘霖,普濟百姓。”國王說:“鄉老們先退下,馬上就會有雨了。”鄉老們謝恩退下。國王對唐僧師徒說:“唐朝的僧人,朕為什麼要興道滅僧?就因為當年求雨,我朝的僧人一滴雨都求不來,幸虧天降國師,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你們遠道而來,冒犯了國師,本應立刻治罪,暫且饒過你們。你們敢和我國師賭賽求雨嗎?要是能求來一場甘霖,救濟萬民,朕就饒了你們的罪名,倒換關文,放你們西行。要是賭不過,求不來雨,就把你們押赴殺場,斬首示眾。”行者笑著說:“小和尚我也略懂一些求雨的門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國王聽了,立刻下令打掃壇場,同時吩咐:“擺駕,寡人要親自上五鳳樓觀看。”一時間,眾多官員簇擁著國王擺駕前往。不一會兒,國王上樓坐定。唐三藏帶著行者、沙僧、八戒,侍立在樓下。三位道士陪著國王坐在樓上。過了一會兒,一名官員飛馬前來稟報:“壇場各種物品都已準備齊全,請國師爺爺登壇。”
虎力大仙微微欠身,拱手向國王告辭,徑直下樓。行者上前攔住他,問道:“先生要去哪裡?”大仙說:“登壇祈雨。”行者說:“你也太自負了,都不讓讓我這個遠鄉來的僧人。也罷,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先生先請,不過必須在國王麵前講清楚。”大仙問:“講什麼?”行者說:“我和你都去壇上祈雨,到時候怎麼知道雨是你求來的,還是我求來的?得先說明白,不然分不清功勞。”國王在樓上聽到這話,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小和尚說話,還挺有條理。”沙僧聽到,暗自笑道:“他肚子裡的彎彎繞,還多著呢,都還沒使出來呢!”大仙說:“不用講,陛下自然會知道。”行者說:“雖說陛下會知道,可我畢竟是遠來的僧人,之前沒和你打過交道。到時候要是互相耍賴,可就不好辦了。還是講清楚再行事為好。”大仙說:“一上壇,就以我的令牌為信號:一聲令牌響,風就來;二聲響,雲就起;三聲響,雷電齊鳴;四聲響,雨就到;五聲響,雲散雨停。”行者笑著說:“妙啊!我這僧人還沒見識過呢!請了!請了!”
虎力大仙邁開大步往前走,三藏師徒跟在後麵,徑直來到壇門外。眾人抬頭望去,隻見那裡有一座高台,大概有三丈多高。高台左右插著代表二十八星宿的旗號,頂上擺著一張桌子,桌上有一個香爐,爐中香煙嫋嫋升騰。兩邊各有一隻燭台,台上的風燭明亮耀眼。香爐邊靠著一塊金牌,上麵鐫刻著雷神的名號。台下有五個大缸,都裝滿了清水,水麵上漂浮著楊柳枝。楊柳枝上托著一麵鐵牌,牌上寫的是雷霆都司的符字。左右還立著五個大樁,樁上寫著五方蠻雷使者的名錄。每個樁旁都站著兩個道士,各自手持鐵錘,等著打樁。台後麵有許多道士,正在那裡撰寫文書。正中間設有一架紙爐,還有幾個紙紮的人像,都是執符使者、土地讚教之類的神明。
虎力大仙走進壇內,毫不謙讓,直接登上高台站定。旁邊一個小道士,捧來幾張用黃紙寫就的符字和一口寶劍,遞給大仙。大仙手持寶劍,口中念念有詞,將一道符在燭火上點燃。台下兩三個道士,拿過一個執符的紙人以及一道文書,也點火焚燒起來。隻聽台上“乓”的一聲令牌響,刹那間,半空中悠悠地刮起了風。豬八戒嘴裡嘟囔著:“不好了!不好了!這道士還真有本事!令牌響了一下,居然真的刮風了!”行者趕忙說道:“兄弟,小點聲,你們彆再跟我說話了,隻管好好護持師父,看我去施展手段。”
好個大聖,拔下一根毫毛,吹了口仙氣,喊道:“變!”瞬間就變出一個假行者,站在唐僧身旁。而他的真身元神出竅,趕到半空中,高聲叫道:“掌管風的是哪一位?”風婆婆嚇得趕緊捏住布袋,巽二郎也急忙紮住口繩,上前向行者行禮。行者說道:“我保護唐朝聖僧前往西天取經,路過車遲國,正與那妖道賭賽祈雨。你們怎麼不幫老孫我,反倒去幫那道士?這次暫且饒過你們,趕緊把風收了!要是有一絲風兒吹動那道士的胡子,每人就打二十鐵棒!”風婆婆連忙說道:“不敢!不敢!”頓時,風就停了,一絲兒風都沒有。八戒忍不住大聲叫嚷起來:“那道士,你快下來!令牌都響了,怎麼不見一點風?你下來,讓我們上去試試!”
那道士又拿起令牌,焚燒符檄,“撲”的一聲再次打下令牌,隻見空中頓時雲霧彌漫。孫大聖又在雲端當頭喝道:“負責布雲的是哪幾位?”推雲童子和布霧郎君嚇得趕緊上前施禮。行者又把之前的事情說了一遍,這雲童和霧子也趕忙收起雲霧,刹那間,太陽光芒耀眼,天空萬裡無雲。八戒笑著說:“這道士也就隻能哄哄這皇帝,糊弄一下老百姓,根本沒有真本事!令牌響了兩下,怎麼連雲都沒見著?”
那道士心中焦急,手持寶劍,散開頭發,念著咒語,燒了符紙,再次狠狠打下令牌。隻見南天門裡,鄧天君帶著雷公、電母來到當空,與行者迎麵行禮。行者又把前麵的事說了一遍,問道:“你們來得這麼及時,是奉了什麼法旨?”鄧天君說:“那道士的五雷法是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檄文,驚動了玉帝,玉帝降下旨意,直接到了‘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們奉旨前來,協助雷電下雨。”行者說:“既然如此,你們暫且都停下來,等老孫我來安排。”果然,雷不再轟鳴,電也不再閃爍。
那道士更加著急,又是添香、燒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四海龍王一下子全都湧了過來。行者迎麵大聲喝道:“敖廣!你們要去哪裡?”敖廣、敖順、敖欽、敖閏趕忙上前施禮。行者又把之前的事情說了一遍,說道:“之前有勞各位,卻沒能成功。今日這事,還望各位助力。”龍王們連忙說道:“遵命!遵命!”行者又向敖閏道謝說:“前日多虧令郎降妖,搭救了我師父。”龍王說:“那妖怪還鎖在海中,不敢擅自處置,正想請大聖發落。”行者說:“你們看著怎麼處置都行。如今先幫我這次的忙。那道士四聲令牌已經打完,接下來就輪到老孫我下去施展了。但我不會發符、燒檄文、打什麼令牌,還得靠你們幾位幫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鄧天君說:“大聖吩咐,誰敢不聽!但得有個號令,我們才好依照命令行事;不然,雷雨亂了套,顯得大聖您沒安排好。”行者說:“我就用這棍子作為號令吧。”雷公一聽,大驚失色:“爺爺呀!我們可受不了這棍子打!”行者說:“不是打你們。隻要看我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風。”風婆婆和巽二郎忙不迭地答應:“馬上放風!”“棍子第二指,就要布雲。”推雲童子和布霧郎君連忙應道:“就布雲!就布雲!”“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電齊鳴。”雷公和電母連忙說道:“一定照辦!一定照辦!”“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龍王們齊聲說:“遵命!遵命!”“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晴天。可千萬彆誤了。”
交代完畢,行者按下雲頭,把毫毛一抖,收回到身上。那些凡人肉眼凡胎,哪裡看得出來。行者便在旁邊高聲喊道:“先生,請了。四聲令牌都已經響過,卻沒有風雲雷雨,該輪到我了。”那道士沒辦法,不敢再久占高台,隻好下台讓給行者,氣呼呼地徑直往樓上走去,去見國王。行者說:“我跟他去,看看他要說些什麼。”隻聽見國王問道:“我在這裡洗耳恭聽,你那裡四聲令響,卻不見風雨,這是為何?”道士說:“今日龍神都不在家。”行者厲聲說道:“陛下,神龍都在家,隻是這國師法力不靈,請不來他們。等和尚我請來給您看看。”國王說:“那就趕緊登壇,我還在這裡等著下雨。”
行者領了旨意,急忙抽身來到壇前,拉著唐僧說:“師父,請上台。”唐僧說:“徒弟,我可不會祈雨。”八戒笑著說:“他這是要害你。要是求不來雨,把你架到柴堆上,一把火燒了了事!”行者說:“你不會求雨,念經可是拿手的。我來幫你。”於是,長老舉步登上高台,在上麵端端正正地坐下,定下心神,默念那《密多心經》。正坐著的時候,忽然有一名官員飛馬前來問道:“那和尚,怎麼不打令牌,不燒符檄?”行者高聲回答:“不用!不用!我們用的是靜功祈禱。”那官員回去回奏,暫且不提。
行者聽老師父經文念完,便從耳朵裡取出鐵棒,迎風一晃,就變得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將棍子往空中一指。風婆婆見狀,急忙扯開皮袋,巽二郎解開了口繩。隻聽見呼呼的風聲大作,整個城裡,瓦片被揭起,磚頭被掀翻,砂石飛揚,樹木被連根拔起。這風,可比尋常的風厲害多了。但見:
吹折柳枝,吹落花朵,摧垮樹林,推倒樹木。九重宮殿的牆壁崩塌,五鳳樓的梁柱搖晃。天邊紅日失去光芒,地下黃沙好似長了翅膀。演武廳前的武將驚恐萬分,會文閣內的文官膽戰心驚。三宮的粉黛們青絲淩亂,六院的嬪妃們發髻蓬鬆。侯伯們的金冠掉落了繡纓,宰相們的烏紗帽被吹得展翅亂飛。當駕的人有話不敢說,黃門官拿著本子也沒法上奏。佩戴金魚玉帶的官員們亂了班次,手持象簡、身著羅衫的官員們沒了品序。彩閣翠屏都遭到損壞,綠窗朱戶一片狼狽。金鑾殿上瓦片亂飛,磚石滾動,錦雲堂的門歪斜,窗槅破碎。這場狂風實在凶猛,刮得那君王父子都難以相見;六街三市不見一個人影,萬戶千門全都緊閉!
就在狂風大作之時,孫行者又施展神通,把金箍棒轉動一下,再次往空中一指。隻見:
推雲童子大展神威,骨都都地從石頭縫裡湧出雲朵,直上天空;布霧郎君施展出法力,濃漠漠地飛煙彌漫,籠罩大地。茫茫的三市變得昏暗,冉冉的六街陷入昏沉。雲朵因風從海上飄來,隨著雨從昆侖而出。頃刻間彌漫天地,須臾間遮蔽塵世。宛如混沌初開之時,連鳳樓門都看不見了。
此時,天地間昏霧朦朧,濃雲密布。孫行者又把金箍棒轉動一下,往空中再次一指。這下可把:
雷公氣得怒發衝冠,電母也心生嗔怒。雷公倒騎著火獸,從天關飛馳而下;電母狂亂地掣動金蛇,離開鬥府。“呼喇喇”地施展霹靂,把鐵叉山都震碎了;“淅瀝瀝”地閃著紅綃般的電光,從東洋海飛躍而出。呼呼隱隱傳來滾滾的雷聲,如同車輪滾動,燁燁煌煌閃爍著光芒,好似稻米灑落。萬物的精神都為之一振,許多蟄伏的昆蟲都被驚醒。君臣們在樓上嚇得心驚膽戰,商賈們聽到聲響也嚇得膽戰心驚。
沉雷轟鳴,閃電耀眼,乒乒乓乓,就像地裂山崩一般,嚇得滿城的人,家家戶戶都焚香禮拜,燒紙祈福。孫行者高聲呼喊:“老鄧!仔細瞧瞧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忤逆不孝的子孫,多打死幾個給大家看看!”那雷聲越發響亮。行者接著又把鐵棒往空中一指。隻見:
神龍發出號令,大雨傾盆,彌漫乾坤。那雨勢如同銀河之水倒瀉天塹,又快似雲流衝過海門。樓頭雨滴聲聲,窗外雨聲瀟瀟。天上銀河之水傾瀉而下,街前白浪滔滔。淙淙的雨聲如同從甕中傾倒而出,滾滾的水流好似用盆在澆灌。孤莊即將被水淹沒房屋,野岸眼看就要被水淹沒橋梁。真的仿佛桑田瞬間變成滄海,眨眼間陸地就被波濤淹沒。神龍借此機會前來相助,抬起長江之水,往車遲城傾倒而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場雨從辰時開始下,一直下到午時前後,車遲城的裡裡外外,大街小巷都被水淹沒。國王連忙傳旨:“雨夠了!雨夠了!再多下一點,就會淹壞禾苗,反倒不好了。”五鳳樓下的聽事官冒著雨策馬前來稟報:“聖僧,雨夠了。”行者聽到後,將金箍棒再次往空中一指。刹那間,雷聲停止,風也平息,雨散雲收。國王滿心歡喜,文武官員們都紛紛稱讚:“好和尚!這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我們國師求雨雖然也靈驗,可要是想天晴,細雨還得下半天,不夠清爽。怎麼這和尚想要天晴就天晴,轉眼間,紅日高懸,萬裡無雲啊!”
國王打算起駕回宮,給唐僧倒換關文,好打發他們離開。就在要用禦寶蓋章的時候,那三個道士又上前阻攔,說道:“陛下,這場雨可完全不是和尚的功勞,還是我們道門的力量。”國王疑惑地說:“你剛才還說龍王不在家,所以沒雨,他一登上壇,用靜功祈禱,雨就下來了,怎麼現在又和他爭功勞呢?這是為何?”虎力大仙趕忙解釋道:“我登上壇後,發了文書,燒了符檄,還擊打了令牌,那龍王怎麼敢不來?估計是其他地方也在召請,掌管風、雲、雷、雨的五司當時都不在,他們一聽到我的號令,就趕緊趕來了。剛好碰上我下台,他上台,趕上了這個時機,所以才下了雨。從根源上來說,還是我請來的龍,降下的雨,怎麼能算成是他的功勞呢?”國王本來就昏庸糊塗,聽了這番話,又開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了。
行者往前靠近一步,雙手合十,向國王啟奏道:“陛下,這些旁門左道的法術,算不上真正的功績,也分不清到底是誰的功勞。如今四海龍王就在空中,我這僧人還沒讓他們退下,他們都不敢擅自離開。要是國師能把龍王叫出來現身,那就算是他的功勞。”國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道:“我做了二十三年皇帝,還從來沒見過活龍長什麼樣呢。你們兩家各自施展法力,不管是僧人還是道士,誰能把龍叫來,誰就有功;叫不出來的,就有罪。”那道士哪有這樣的本事呀,就算叫,龍王看到大聖在這兒,也不敢露頭。道士隻好說:“我們叫不出來,你叫。”
大聖仰起頭,對著天空大聲喊道:“敖廣在哪裡?兄弟們都現出原形讓大家看看!”龍王聽到召喚,趕忙顯出真身。四條龍在半空中穿過雲霧,飛舞著來到金鑾殿上空。隻見:
它們飛騰變化,在雲霧間盤旋。玉一般的爪子像垂著的鉤子,潔白無比,銀色的鱗片如同舞動的明鏡,閃閃發光。龍須像飄動的白色絲帶,根根清爽,龍角高高聳立,顯得十分軒昂挺拔。額頭高聳,圓圓的眼睛明亮耀眼。它們時隱時現,讓人難以捉摸,飛揚的身姿也無法用言語形容。需要下雨時,它們隨時布雨,想要天晴時,立刻就能天晴。這才是有靈有聖的真龍模樣,祥瑞之氣紛紛圍繞著殿庭。
國王在殿上趕緊焚香,眾公卿在台階前虔誠禮拜。國王說道:“有勞貴體降臨,還請回吧。我改日一定設醮酬謝。”行者也說:“各位眾神各自回去吧,這國王改日會設醮酬謝的。”於是,龍王各自回到海裡,眾神也都返回天庭。這正是:廣大無邊的才是真正奇妙的佛法,隻有領悟至真的佛性,才能破除旁門左道。到底後來怎樣除邪,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