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1 / 2)

“紂王斂吸民脂,不信當年放桀時;積粟已無千載計,盈財豈有百年期?須知世運無真主,卻笑貪瀅有阿癡;今日還歸民社去,從來天意豈容私?”

話說眾諸侯一同登上九間殿,隻見丹墀之下,大小將領和頭目們熙熙攘攘,簇擁在兩旁。薑子牙傳令軍士,先去撲滅宮中的火焰。武王對薑子牙說:“紂王無道,殘害百姓,而六宮近在咫尺,那些宮人宦官,遭受的迫害更為深重。如今軍士去救火,難免會波及無辜之人。相父務必首先嚴令禁止,不要讓他們再次遭受陷害。”薑子牙趕忙傳令:“凡是軍士等人,隻許救火,不得肆意暴虐。若有違抗命令,擅自拿取六宮中的任何一件物品,或者妄殺一人者,一律斬首示眾,絕不姑息,大家好自為之。”隻見眾宮人宦官,齊聲高呼萬歲!武王在九間殿暫時停留,與眾諸侯一同看著眾軍士救火。

武王猛然抬頭,看見殿東邊有二十根粗大的黃色銅柱排列在那裡,便問道:“這些銅柱是什麼東西?”薑子牙回答:“這些銅柱就是紂王所造的炮烙之刑具。”武王感歎道:“善哉!善哉!不但受刑的人極為淒慘,今日我親眼看到,都不禁心膽俱裂。紂天子實在是殘忍至極!”薑子牙帶著武王進入後宮,來到摘星樓下,隻見蠆盆中,毒蛇上下翻騰,白骨暴露在外,枯骸四處亂滾,酒池內陰風陣陣。武王問道:“這是怎麼回事?”薑子牙說:“這是紂王製造的蠆盆,用來殺害宮人。左右兩邊正是肉林酒池。”武王說:“商天子竟毫無仁德之心,竟到了如此地步!”心中不勝傷感,於是作詩記錄此事:

“成湯開網德聲揚,放桀南巢正大綱;六百年來風氣薄,誰知慘惡傷疆場?”

又針對炮烙之刑,作詩記錄:

“苦陷忠良性獨偏,肆行炮烙悅嬋娟;遣魄常旁黃金在,樓下焚燒業報牽。”

話說武王來到摘星樓,隻見餘火還在燃燒,煙焰尚未散儘,樓內被燒得一片狼藉。也有無辜的宮人,遭受了這場大劫難,尚有遺骸沒有燒儘,散發著難聞的臭味。武王心中更加不忍,急忙吩咐軍士,趕快將這些遺骸撿出去掩埋,不要讓它們暴露在外。武王對薑子牙說:“隻是不知道紂王的骸骨埋在什麼地方?應當另外找出來,以禮安葬,不能讓他暴露在外。你我身為臣子,若不這樣做,於心何安?”薑子牙回答說:“紂王無道,人神共憤,今日自焚,實際上是他應得的報應。如今大王要以禮安葬他,實在是大王的仁德之舉。”薑子牙吩咐軍士,仔細檢查遺骸,不要讓它們混雜在一起。一定要找到紂王的骸骨,準備好衣衾,以天子之禮安葬他。後人有詩感歎成湯王的基業就這樣覆滅:

“天喪成湯業,敵兵儘倒戈;積山月遍野,標杵血流河。儘去煩苗法,方興時雨歌;太平今日定,衽席樂天和。”

話說薑子牙命令軍士尋找紂王的遺骸,以禮安葬,暫且不表。單說眾諸侯和武王前往鹿台,上到三層,隻見樓閣連接雲端,殿宇高聳入霄漢,亭台層層疊疊,殿宇巍峨壯觀,欄杆裝飾著美玉,梁棟閃耀著金光。又看到明珠奇寶、珊瑚玉樹,將這裡裝飾成瓊宮瑤室,堆砌成繡閣蘭房。不時有萬道霞光升起,頃刻間便有千百道瑞彩閃耀。真可謂讓人目眩心搖,神飛魄亂。武王點頭歎息道:“紂天子如此奢華,耗儘天下之財,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怎麼能不亡國喪身呢?”薑子牙說:“古往今來,國家滅亡,沒有不是因為奢華而導致的。所以聖王再三叮囑告誡,要以道德為寶,而不是以珠寶玉石為寶,確實是有道理的。”

武王說:“如今紂王已滅,天下諸侯和百姓,遭受紂王的剝削、荼毒和繁重的賦稅,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生活不得安寧,人人惶恐不安。如今不如將紂王聚斂的財物,分發給諸侯和百姓,把巨橋倉中堆積的糧食,賑濟給饑民,讓萬民得以複蘇,享受一日的安康幸福。”薑子牙說:“大王能想到這些,真是社稷和百姓的福氣,應當儘快施行。”武王命令左右去分發財物和糧食,暫且不表。

這時,後宮將紂王的兒子武庚擒獲送來,薑子牙命令將他帶上來,眾諸侯都咬牙切齒。不一會兒,眾將把武庚推到殿前,武庚跪下。眾諸侯齊聲說:“殷紂無道,罪孽深重,人神共憤,應當將他斬首正法,以泄天地間的怨恨。”薑子牙說:“眾諸侯說得很對。”武王急忙製止說:“不可!紂王肆意妄為,都是那些妖邪小人迷惑他的心,與武庚有什麼關係呢?況且紂王用炮烙之刑殘害大臣,即使像比乾、微子那樣賢能的人,都無法匡正他的君主,更何況武庚隻是個年幼的孩子呢?如今紂王已滅,我們與他的兒子有什麼仇怨呢?而且罪人不牽連家屬,原本就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我希望與眾位大王共同秉持這一理念,切不可隨意殺戮。等新君即位後,分封給他土地,以延續商朝的祭祀,這正是報答商朝先王的做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東伯侯薑文煥上前說道:“元帥在上,如今大事已定,應當立新君,以安撫天下諸侯和百姓的心。況且天不能沒有太陽,民不能沒有君主。天命歸向有道之人,如今武王仁德,四海聞名,天下歸心。何況我們這些諸侯,協助武王討伐無道,正是為了今日的大事。希望元帥全力促成,不可拖延,以免辜負眾人的期望。”眾諸侯齊聲說:“薑君侯說得有理,正合我們的心意。”薑子牙還沒來得及回應,武王惶恐地謙遜推辭說:“我地位低微,德行淺薄,聲名尚未遠揚,隻是每日兢兢業業,力求少犯錯,以繼承先王的基業,哪裡敢妄自尊大覬覦君位呢?君位至關重要,隻有仁德之人才能居之。懇請眾位賢侯,共同選擇一位有德之人,繼承大位,不要讓君位有辱,使天下蒙羞。我和相父,還是早日回到故土,儘守臣子的本分吧。”

旁邊東伯侯厲聲說道:“大王此言差矣!天下還有誰比大王更有德行呢?如今天下歸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百姓們簞食壺漿迎接王師,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大王能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而且天下諸侯,紛紛響應,跟隨大王討伐無道,他們對大王的愛戴之情,由來已久。大王何必堅決推辭呢?希望大王聽從眾人的建議,不要讓大家失望。”武王說:“我有什麼德行,還望賢侯不要堅持這個決定,還是應當尋訪有德行的人,以服天下人之心。”

東伯侯薑文煥說:“昔日堯以極高的德行,順應上天的旨意,得以繼承大位。後來他的兒子丹朱不成器,堯便尋求賢能之人讓位,群臣推舉舜,舜憑借重華之德,繼承堯的位置擁有了天下。後來帝舜生的兒子商均也不賢能,舜於是將天下讓給禹。禹的兒子啟賢能,能夠繼承夏朝的天命,所以相繼傳承了十七世。到了桀無道,夏朝失去了天下。成湯憑借至德,將桀放逐到南巢,討伐夏朝而擁有天下,傳承了二十六世,到紂王時大肆作惡,惡貫滿盈。大王憑借至德,與眾諸侯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如今大事已定,能夠繼承大寶的,除了大王還有誰呢?大王又何必堅決推辭呢?”武王說:“我怎敢與湯、禹那樣的賢哲相比呢?”薑文煥說:“大王不輕易發動戰爭,用仁義教化天下,使風俗變得美好,天下三分,已有兩分歸周,所以岐山有鳳凰鳴叫,萬民安居樂業,這是天人相應的體現,不容置疑。大王的德政,與湯、禹二位君主相比,毫不遜色。”武王說:“薑君侯向來有才德,應當成為天下之主。”

這時,隻見兩旁的眾諸侯一齊上前大聲呼喊:“天下歸心已久,大王為何苦苦推辭?這太讓眾人失望了。況且我們在此會盟,豈是一朝一夕的期望,無非是想擁立大王,再次見到太平盛世。如今大王舍棄君位不就,那麼天下諸侯便會瓦解,從此生出禍亂,這樣天下就再也沒有太平之日了。”薑子牙上前急忙勸說道:“列位賢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順的辦法。”正是:

“子牙一計成王業,致使諸侯拜聖君。”

話說眾諸侯在九間殿,見武王堅決推辭,紛紛爭論不休。薑子牙於是上前,對武王說:“紂王禍亂天下,大王率領諸侯,公正地治他的罪,天下人無不心悅誠服,大王理應登上帝位,號令天下。況且當日岐山有鳳凰鳴叫,這祥瑞之兆出現在周地,這是上天的垂應,豈是偶然?如今天下人心所向,都歸向周朝,正是順應天時,機不可失。大王今日若堅決推辭,恐怕諸侯會心灰意冷,各自歸國。一旦諸侯離散,無人統領,各自占據一方,就會自生禍亂。這可不是大王吊民伐罪的本意,也會大大辜負百姓的期望,這不是愛護百姓,實際上是在害他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武王說:“眾人固然是出於美意愛護我,但我的德行淺薄,不足以擔當此任,恐怕會給先王丟臉。”東伯侯薑文煥說:“大王不必推辭,元帥自有主見。”於是對薑子牙說:“請元帥趕快行動,不可拖延,以免人心渙散。”

薑子牙急忙傳令,讓人繪製圖樣建造高台,撰寫祝文,昭告天地社稷。等以後有更賢能的人出現,大王再讓位也不遲。眾諸侯明白了薑子牙的意思,紛紛應聲答應。旁邊周公旦親自去建造高台,後人有詩稱讚此事:

“朝歌城內築禪台,萬姓歡呼動八垓;氣已隨餘焰儘,和風方向太陽來。吱山鳴鳳知禎瑞,殿陛賡歌進壽杯;四海雍熙從此盛,周家泰運又重開。”

話說周公旦繪製好圖樣,在天地壇前建造了一座高台,台分三層,按照三才之象,區分八卦的正位。台中設立皇天後土的牌位,旁邊立著山川社稷的神靈牌位,左右有十二元神,按照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順序排列在相應位置。前後有十杆號旗,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順序,立在本位。壇上有四季正神的方位,春季是太昊,夏季是炎帝,秋季是少昊,冬季是顓頊,中間是黃帝軒轅。壇上羅列著籩豆簋,擺放著金爵玉杯,各種陳設器具一應俱全。還有生□謅字去了“言”)炙脯,陳列在幾席上,醬魚肉等食物,擺放在案桌上,無一不備。隻見寶鼎中香煙繚繞,金瓶裡插著鮮花,薑子牙這才請武王登台。武王再三謙讓,然後登上高台。八百諸侯整齊地站立在兩旁,周公旦高高捧著祝文,登台宣讀祝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哉生明,西岐姬發,敢昭告於皇天後土神曰:嗚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絕於民。臣發承祖宗累洽之仁,列聖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誌,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於商。惟爾神,克承厥勳,誕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懼,恐墜前烈,敬修未遑。無奈諸侯老軍民人等,書請再三,眾誌誠難固違,俯從群議。爰考舊典,諏吉日,告於天地宗廟社稷,暨我文考;於是日受冊寶,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共之頌,天人協應之符,慶日月之照臨,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維新:永終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葉無疆之緒。神其鑒茲,伏惟尚饗。”

話說周公旦讀完祝文,將其焚燒,向天地祝告完畢。刹那間,香煙嫋嫋,在空中形成瑞靄,氤氳之氣彌漫大地。這一日,天空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暢,正是昌盛之期順應天命,呈現出一派與往昔截然不同的太平景象。朝歌的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擠得水泄不通,歡呼聲此起彼伏。武王接受了象征天子權力的冊寶,正式登上天子之位,麵南而坐,垂拱而治。樂聲奏響三遍,眾諸侯手持笏板,齊聲高呼萬歲。拜賀完畢,武王傳下旨意,大赦天下。眾人簇擁著武王走下高台,來到殿庭,再次進行拜賀。之後,武王傳旨,擺設九龍筵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一同歡慶,眾人幾輪酒過後,都沉浸在歡樂之中,百官們也都有了幾分醉意。隨後,眾人紛紛告辭,謝恩離去。後人讀史,看到武王一統天下,君臣和諧歡樂,作詩詠歎道:

“壇下香風繞聖王,軍民嵩祝舞霓裳;江山依舊承柴望,社稷重新樂裸將。金闕曉臨仙掌動,玉階時聽佩環忙;庶熙清明世,萬姓謳歌慶未央。”

到了第二天,武王臨朝,眾諸侯前來朝賀。朝賀結束後,武王對薑子牙說:“殷紂因為大興土木,耗儘天下財富,又荒淫無道,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敗局。朕承蒙眾諸侯擁立為君,打算將鹿台的財物分發給天下諸侯,作為賞賜給各夷王製作衣物的費用。設立爵位分為五等,分封土地分為三等,選拔官員隻看賢能,安排職位隻考慮才能。重視百姓的五常之教,關心百姓的衣食、喪葬和祭祀之事,崇尚誠信、彰顯道義,推崇德行、酬報功勞。朕命令諸侯各自帶領人馬回到本國,安心享用自己的土地。”武王還下令將摘星樓的殿閣全部拆毀,分發鹿台的財物,發放巨橋倉的糧食,釋放被囚禁的箕子,為比乾修建墳墓,表彰商容的閭裡,釋放內宮的宮人,廣泛地賞賜四海百姓,百姓們都心悅誠服。於是,武王停止戰爭,修明文教,將戰馬放回華山的南麵,將耕牛放養在桃林的原野,以此向天下表明不再用兵。武王在朝歌停留了一個月,百姓安居樂業,物產豐富。瑞草生長,鳳凰出現,醴泉四溢,甘露降臨,景星閃耀,慶雲浮現,天下一片祥和,真是太平盛世的景象。有詩為證:


最新小说: 被雷劈後我眼睛能看穿黃土 幻想入侵現實 上司白天凶神惡煞,夜裡跪地喊寶寶 慘死生子夜,重生嫡女屠儘侯府 重生成死對頭的婢女後 鎮獄司:我靠刑具斬天驕 打工三十年,我攜百萬資產回九零 天理協議 穿越後我替潘金蓮渡餘生 冰鳳覺醒之穿越全職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