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犬戎主大鬨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鬨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

第三回 犬戎主大鬨鎬京 周平王東遷洛邑(1 / 1)

話說申侯呈上奏表之後,有人在鎬京打探消息,得知幽王任命虢公為將領,不日就要率領軍隊討伐申國,便連夜快馬奔回,向申侯報告了這個消息。申侯聽聞後,大為震驚,說道:“我們國家兵力弱小,怎麼能抵擋得住天子的軍隊呢?”大夫呂章進言獻策:“天子無道,廢黜嫡子,改立庶子,忠良之士紛紛離去,百姓們也都心懷怨恨,如今他已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現在西戎兵力強盛,又與申國接壤,主公您趕緊給戎主寫信,向他們借兵攻打鎬京,以解救王後,並且一定要讓天子把王位傳給原來的太子,這可是如同伊尹、周公輔佐朝政般的偉大事業啊。俗話說:‘先發製人,機不可失。’”申侯覺得呂章的話很有道理,點頭說道:“此言甚是。”

於是,申侯準備了一車金銀綢緞,派人帶著書信前往犬戎借兵,並承諾在攻破鎬京之後,府庫裡的金銀財寶任憑他們搬取。戎主看了書信後,說道:“中原的天子失去了民心,申侯作為國舅,召我去討伐無道之君,扶持東宮太子上位,這正合我意。”隨即派遣了一萬五千名戎兵,分為三隊,任命孛丁為右先鋒,滿也速為左先鋒,自己親自率領中軍。一時間,槍刀林立,遮天蔽日,申侯也出動了本國的軍隊作為協助,浩浩蕩蕩地朝著鎬京進發。他們出其不意,將王城團團圍住,水泄不通。

幽王得知變故後,大驚失色,說道:“機密之事沒有嚴守,災禍卻先降臨了。我的軍隊還未出征,戎兵卻先行動了,這可如何是好?”虢石父趕忙上奏說:“大王趕緊派人到驪山點燃烽火,諸侯的救兵必定會趕來,到時候內外夾攻,一定能取得勝利。”幽王聽從了他的建議,派人前去點燃烽火。然而,諸侯的軍隊卻沒有一兵一卒前來救援。這是因為之前幽王烽火戲諸侯,諸侯們此時又以為是幽王在欺騙他們,所以都沒有起兵。

幽王見救兵遲遲不到,而犬戎日夜不停地攻城,便對石父說:“賊兵的勢力還不清楚強弱,你先去試探一下。我會挑選強壯勇猛的士兵,作為你的後援。”虢公原本就不是善於作戰的將領,此時也隻能勉強接受命令,率領著二百輛兵車,打開城門衝了出去。

申侯在陣前看到石父出城,便指著他對戎主說:“這個就是欺君誤國的奸臣,千萬不能讓他跑了。”戎主聽後,問道:“誰能為我將他擒獲?”孛丁上前說道:“小將願意前往。”說著,他舞動大刀,拍馬直取石父。兩人交手不到十個回合,石父就被孛丁一刀斬於車下。戎主和滿也速趁機一同殺向前去,喊殺聲震天,一路衝進城中。他們見房屋就放火,見人就舉刀砍殺,就連申侯也阻止不了,隻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城中頓時大亂。

幽王還沒來得及檢閱軍隊,就見形勢不妙,趕忙用小車載著褒姒和伯服,打開後宰門出逃。司徒鄭伯友從後麵追趕上來,大聲喊道:“大王不要驚慌,臣會保護您的安全。”他們出了北門,一路朝著驪山逃去。途中又遇到尹球,尹球報告說:“犬戎正在焚燒宮殿,搶掠庫藏,祭公已經死在亂軍之中了。”幽王聽後,嚇得心膽俱裂。鄭伯友再次下令點燃烽火,烽煙直衝雲霄,但救兵依舊沒有到來。

犬戎的軍隊追到驪山腳下,將驪宮團團圍住,口中大喊:“不要讓昏君跑了!”幽王和褒姒嚇得抱作一團,相對哭泣。鄭伯友進言說:“事情已經十分危急了!臣願意拚上性命保護大王,殺出重圍,前往臣的封國,再圖謀日後的複興。”幽王懊悔地說:“朕不聽叔父的勸告,才落得如此下場。朕今日夫妻父子的性命,都托付給叔父了。”

當下,鄭伯派人到驪宮前放了一把火,以此迷惑戎兵。自己則帶著幽王從宮後衝了出去。鄭伯手持長矛,在前麵開路。尹球保護著褒後母子,緊緊跟在幽王身後。沒走多遠,就有犬戎的士兵攔住了去路,為首的是小將古裡赤。鄭伯見狀,咬牙大怒,立刻迎上去與他交戰。沒打幾個回合,鄭伯就一矛將古裡赤刺於馬下。犬戎的士兵見鄭伯如此勇猛,一時間驚慌逃竄。

大約走了半裡路,背後又傳來喊殺聲,先鋒孛丁率領大隊人馬追了上來。鄭伯讓尹球保護幽王先行,自己則留下來斷後,一邊戰鬥一邊撤退。然而,犬戎的鐵騎從側麵橫衝過來,將他們的隊伍衝成了兩截。鄭伯被困在核心,卻毫無懼色,他手中的長矛神出鬼沒,隻要擋在前麵的敵人,無一不被刺中。犬戎主見狀,下令四麵放箭,箭如雨下,不分敵我。可憐這位賢能的諸侯,最終死在了萬箭之下。

左先鋒滿也速很快就擄獲了幽王的車駕。犬戎主看到車上之人穿著袞袍玉帶,知道是幽王,就在車中一刀將他砍死,同時也殺死了伯服。因為褒姒美貌,犬戎主饒了她一命,用輕便的車子將她載走,帶回氈帳中取樂。尹球躲在車箱裡,也被戎兵搜出斬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統計幽王在位共十一年。這一切都源於那個賣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男子,他在清水河邊拾取了妖女這個妖女就是褒姒),後來妖女蠱惑君心,欺淩嫡母,最終害得幽王身亡國破。昔日童謠裡所說的“月將升,日將沒;檿孤箕箙,實亡周國”,此時一一應驗,看來天數早在宣王時期就已經注定了。東屏先生有詩歎曰:“多方圖笑掖庭中,烽火光搖粉黛紅。自絕諸侯猶似可,忍教國祚喪羌戎。”隴西居士也有詠史詩道:“驪山一笑犬戎嗔,弧矢童謠已驗真。十八年來猶報應,挽回造化是何人?”還有一首絕句,專門說尹球等人沒有一個善終,可作為奸臣的警示:“巧話讒言媚暗君,滿圖富貴百年身。一朝駢首同誅戮,落得千秋罵佞臣。”另外還有一首絕句,讚頌鄭伯友的忠誠:“石父捐軀尹氏亡,鄭桓今日死勤王。三人總為周家死,白骨風前那個香?”

且說申侯在城中,看到宮中起火,急忙率領本國的軍隊入宮,一路撲滅大火。他先將申後從冷宮中救了出來。然後巡視到瓊台,卻不見幽王和褒姒的蹤跡。有人指點說:“他們已經出了北門逃走了。”申侯料想他們是逃到驪山去了,便急忙追趕。在路上正好遇到戎主,兩車相遇,彼此問候了一番。當申侯聽說昏君已經被殺,大驚失色,說道:“我當初的本意隻是想糾正天子的過錯,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後世那些對君主不忠的人,一定會拿我當作借口啊!”於是,他急忙讓人收殮幽王的屍體,按照禮儀將其安葬。戎主卻笑著說:“國舅這就是婦人之仁啊!”

申侯回到京師後,安排了筵席款待戎主。庫中的寶玉被搬取一空,他又收集了十車金銀綢緞作為禮物,希望戎主能滿足而歸。然而,戎主卻把殺死幽王這件事,當作是自己的蓋世奇功,他的人馬盤踞在京城,整天飲酒作樂,絲毫沒有回國的打算。百姓們都把怨恨歸到了申侯身上。申侯無可奈何,隻得寫了三封密信,派人分彆送到三路諸侯那裡,約他們前來救援周室。這三路諸侯分彆是北路的晉侯姬仇,東路的衛侯姬和,西路的秦君嬴開。同時,申侯又派人到鄭國,將鄭伯戰死的消息告訴世子掘突,讓他起兵複仇。暫且按下這些不表。

單說世子掘突,當時年僅二十三歲,身高八尺,英俊堅毅,非同常人。他一聽說父親戰死,悲痛憤怒不已,立刻身著素袍,係著白色的腰帶,率領三百輛兵車,日夜兼程地趕來。早有探子將消息報告給犬戎主,犬戎主預先做好了準備。

掘突一到,便想要立刻進兵。公子成勸諫道:“我們的軍隊日夜兼程,十分疲勞,還沒有得到休息,應該深挖戰壕,加固營壘,等諸侯的軍隊集結完畢,再一同進攻。這才是萬全之策。”掘突卻說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按照禮儀,此時不應考慮自身安危而退兵。況且犬戎此時誌驕意滿,我們以精銳之師攻擊懈怠之敵,必定戰無不勝。如果等待諸侯的軍隊集結,豈不會讓軍心懈怠?”於是,他指揮軍隊直逼城下。

城上偃旗息鼓,毫無動靜。掘突大罵:“犬羊之賊,為何不敢出城決一死戰?”城上依舊沒有人回應。掘突下令左右準備攻城。忽然,叢林深處傳來一陣巨大的鑼聲,一支軍隊從後麵殺了出來。原來是犬戎主事先設下的埋伏。掘突大驚,慌忙挺槍迎戰。這時,城上的巨鑼聲再次響起,城門大開,又有一支軍隊殺了出來。掘突前有孛丁,後有滿也速,兩麵夾攻,抵擋不住,隻得大敗而逃。戎兵追趕了三十多裡才返回。

掘突收拾殘兵,對公子成說:“我不聽你的勸告,才導致這次失利。現在該怎麼辦呢?”公子成說:“這裡離濮陽不遠,衛侯老成持重,經驗豐富,我們何不去投奔他?鄭衛兩國合兵,或許可以實現複仇的心願。”掘突聽從了他的建議,吩咐軍隊朝著濮陽方向前進。

大約走了兩天,前方塵土飛揚,隻見無數兵車如城牆般湧來。中間坐著一位諸侯,身著錦袍,腰束金帶,麵容蒼老,白發飄飄,頗有神仙之態。這位諸侯正是衛武公姬和,此時他已經八十多歲了。掘突停下車子,高聲喊道:“我是鄭世子掘突。犬戎侵犯京師,我的父親戰死沙場;我的軍隊又戰敗了,特地來向您求救。”武公拱手回答:“世子放心。我已經傾儘全國之力前來救援周室,聽說秦國和晉國的軍隊不久也會趕到。還怕什麼犬戎呢?”

掘突請衛侯先行,自己則調轉車頭,重新回到鎬京,在離城二十裡的地方,分兩處安營紮寨。他派人去打聽秦國和晉國起兵的消息。探子回來報告說:“西角上金鼓齊鳴,車聲轟鳴,繡旗上大大地寫著‘秦’字。”武公說:“秦國雖然爵位隻是附庸,但他們習慣了戎人的風俗,士兵勇猛善戰,是犬戎所畏懼的。”話還沒說完,北路的探子又來報告:“晉國的軍隊也到了,已經在北門紮下營寨。”武公大喜道:“兩國的軍隊都來了,大事可成了!”隨即派人去與秦國和晉國的國君互通消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一會兒,兩國的國君都來到了武公的營中,彼此相互問候。兩國國君看到掘突全身穿著白色的喪服,便問:“這位是誰?”武公介紹說:“這是鄭世子。”接著,他將鄭伯戰死以及幽王被殺的事情,詳細地講述了一遍。兩國國君聽後,歎息不已。武公說:“老夫年邁無知,隻是作為臣子,義不容辭,才勉強來到這裡。要掃蕩這些蠻夷,還得依靠大國的力量。現在我們該如何製定計策呢?”

秦襄公說:“犬戎的目的,不過是搶掠財物和美女罷了。他們以為我們的軍隊剛剛到達,必定不會防備。今夜三更,我們應該分兵從東南北三個方向攻打。唯獨留下西門,給他們一條退路。再讓鄭世子在那裡設下伏兵,等他們出逃的時候,從後麵追擊,必定能大獲全勝。”武公稱讚道:“這個計策非常好!”

話分兩頭。再說申侯在城中得知四國的軍隊已經到達,心中十分高興。於是,他與小周公咺秘密商議:“隻等他們攻城,我們在這裡打開城門接應。”申侯還勸說戎主,先派右先鋒孛丁分兵押送寶貨金繒回國,以削弱戎兵的勢力;又讓左先鋒滿也速率領全部兵馬出城迎敵。犬戎主以為申侯是在為他著想,一一聽從了他的建議。

卻說滿也速在東門之外紮營,正好與衛國的軍隊對峙,雙方約定第二天交戰。沒想到,三更之後,衛國的軍隊偷襲了滿也速的大寨。滿也速急忙提刀上馬,迎戰敵人。無奈戎兵四處逃竄,他雙拳難敵四手,難以支撐,隻得跟著一起逃跑。

這時,三路諸侯呐喊著攻城。忽然,城門大開,三路軍馬一擁而入,城中毫無抵抗之力。這正是申侯的計策。戎主在睡夢中驚醒,跨上劃馬,徑直從西城逃出,身邊隻剩下不到幾百人。又遇到鄭世子掘突攔住廝殺。正在危急之時,滿也速收拾敗兵趕到,雙方混戰一場,戎主才得以脫身。掘突不敢窮追,入城與諸侯相見,此時天色正好大亮。褒姒來不及跟隨戎主出逃,便上吊自殺了。胡曾先生有詩感歎道:“錦繡圍中稱國母,腥膻隊裡作番婆,到頭不免投繯苦,爭似為妃快樂多!”

申侯大擺筵席,款待四路前來勤王的諸侯。宴席之上,坐在首席的衛武公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來,對著諸侯們說道:“如今國君身亡,國家破敗,這哪裡是臣子們飲酒作樂的時候呢?”眾人聽聞,紛紛起身,整齊地拱手站立,說道:“我等願意聆聽您的教誨。”武公接著說道:“國家不能一日沒有君主,如今原來的太子在申國,我們應該擁戴他登上王位。各位覺得怎麼樣?”秦襄公率先回應:“君侯這番話,真是順應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在天之靈啊。”鄭世子掘突也表態:“我沒有立下什麼功勞,在迎立太子這件事上,願意儘一份微薄之力,以此完成先父司徒的遺願。”武公聽後十分高興,舉起酒杯向掘突表示慰勞。於是,眾人在宴席上起草了表章,還準備好了天子的車駕。各國諸侯都表示願意派兵相助,掘突卻說道:“此次並非去打仗,何必帶那麼多人馬?用我自己的軍隊就足夠了。”申侯也說道:“我國有三百輛兵車,願意為你們帶路。”第二天,掘突便前往申國,迎接太子宜臼回來繼承王位。

此時的宜臼在申國,整日憂心忡忡,不知道國舅申侯前去勤王,是凶是吉。突然有人來報,說鄭世子帶著國舅申侯以及諸侯們聯名的表章,前來迎接他回京城,他心中不禁吃了一驚。展開表章一看,才知道幽王已經被犬戎殺害,念及父子之情,宜臼忍不住放聲大哭。掘突上奏說:“太子應當以國家社稷為重,希望您早日登上王位,以安撫民心。”宜臼無奈地說:“如今我在天下人麵前背負了不孝的名聲!事已至此,也隻能起程了。”沒過幾天,宜臼便到了鎬京。周公提前進入城中,打掃宮殿。國舅申侯帶領著衛、晉、秦三國諸侯,以及鄭世子和一班在朝的文武官員,出城三十裡迎接。他們選定吉日,恭請宜臼進城。宜臼看到宮室殘破不堪,心中一陣淒涼,忍不住流下淚來。當下,他先去拜見了申侯,向他稟明情況。然後穿上天子的禮服,戴上冕冠,前往宗廟祭祀,正式登上王位,這就是周平王。

平王登上大殿,眾諸侯和百官紛紛上前朝賀。朝賀儀式結束後,平王宣申伯上殿,對他說:“朕原本是被廢棄之人,如今能夠繼承宗廟社稷,這全都是國舅您的功勞啊。”於是,平王要晉封申伯為申公。申伯推辭說:“國家賞罰不明,政事不清,鎬京能夠失而複得,這是眾諸侯勤王的功勞。我沒能製止犬戎的入侵,致使先王蒙難,我罪該萬死,哪裡還敢接受賞賜呢?”申伯堅決推辭了三次,平王隻好讓他恢複侯爵。

這時,衛武公又上奏說:“褒姒母子依仗寵愛,擾亂倫理綱常,虢石父、尹球等人欺瞞君主,誤國誤民,雖然他們已經身死,但也應當追加貶責。”平王一一批準了這些奏請。接著,衛侯姬和晉封為公爵,晉侯姬仇加封河內附庸之地,鄭伯友為國事而死,賜諡號為桓。世子掘突襲承伯爵之位,還加封祊田千頃。秦君原本隻是附庸,如今加封秦伯,正式位列諸侯。小周公咺被任命為太宰。申後尊稱為太後。褒姒和伯服都被廢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考慮到他們的先輩有功,並且他們自己也為國事而死,隻削去他們本人的爵號,仍然允許他們的子孫世襲爵位。平王還發布安民榜,安撫在京城裡遭受戰亂之苦的百姓。之後,平王大宴群臣,君臣儘歡而散。有詩為證:“百官此日逢恩主,萬姓今朝喜太平。自是累朝功德厚,山河再整望中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諸侯們前來謝恩,平王再次封衛侯為司徒,鄭伯掘突為卿士,讓他們留在朝中與太宰咺一同輔佐朝政。隻有申侯和晉侯,因為本國靠近戎狄,便向平王辭行,回到自己的國家。申侯見鄭世子掘突英勇堅毅,不同尋常,便把女兒許配給他,這女子就是後來的武薑。暫且按下此事不表。

再說犬戎自從在鎬京大肆擾亂一番後,熟悉了中原的道路。雖然被諸侯們驅逐出城,但他們的勢力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挫折。而且,他們覺得自己勞而無功,心中充滿怨恨。於是,犬戎大規模起兵,侵占周朝的疆土,岐山、豐水一帶的土地,大半都被犬戎占領。他們的勢力逐漸逼近鎬京,連續數月烽火不斷。再加上宮殿自被焚燒之後,十有八九都已毀壞,隻剩下殘垣斷壁,景象十分淒涼。平王一方麵府庫空虛,沒有財力建造新的宮室;另一方麵又擔心犬戎隨時入侵,於是萌生了遷都到洛邑的想法。

一天,朝會結束後,平王對群臣說:“從前先王成王,在確定鎬京為都城之後,又營造了洛邑,這是為什麼呢?”群臣齊聲奏道:“洛邑位於天下的中心,四方諸侯前來進貢,路途遠近都差不多,所以成王命令召公去勘察地址,周公負責興工建造,稱為東都,那裡的宮室製度與鎬京相同。每逢朝會之年,天子前往東都,接見諸侯,這是便利百姓的政策啊。”平王又說:“如今犬戎逼近鎬京,災禍隨時可能降臨,朕打算遷都到洛邑,你們覺得怎麼樣?”太宰咺上奏說:“如今宮室被焚毀,重新營建談何容易,既勞民又傷財,百姓肯定會心生怨言。西戎又會趁機而起,我們該如何抵禦呢?遷都到洛邑,實在是再方便不過了。”兩班文武官員,都對犬戎心存顧慮,齊聲說道:“太宰說得對。”隻有司徒衛武公低頭長歎。平王見狀,問道:“老司徒為何唯獨你不說話呢?”

衛武公於是上奏說:“老臣已經年過九十,承蒙君王不嫌棄我年老糊塗,讓我擔任六卿之一。如果明知不對卻不說,這是對君主不忠;如果違背眾人的意見說話,這又會破壞同僚之間的和睦。然而,我寧可得罪同僚,也不敢對君主不忠。鎬京左邊有殽山和函穀關,右邊有隴地和蜀地,依山傍河,擁有千裡肥沃的土地,天下的險要地勢,沒有比得上這裡的。洛邑雖然處於天下中心,但地勢平坦,是四麵受敵的地方。所以先王雖然同時建造了兩都,但以西京為都城,以掌控天下的關鍵,留下東都作為偶爾巡視之用。大王如果放棄鎬京而遷都到洛邑,恐怕王室從此就會衰弱下去啊!”平王解釋說:“犬戎侵奪岐山、豐水一帶,勢力十分猖獗。而且宮室殘破,已經無法彰顯國家的威嚴。朕之所以東遷,實在是不得已啊。”武公又上奏說:“犬戎有著豺狼一般的本性,不應該把他們引入自己的領地。申公借兵的策略失誤,無異於開門揖盜,才讓他們焚燒宮室,殺害先王,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啊。大王如今應該勵誌自強,節省開支,愛護百姓,訓練軍隊,效仿先王北伐南征,俘虜那些戎主,獻祭給七廟,這樣還可以洗刷之前的恥辱。如果隱忍避仇,離開這裡前往彆處,我們退一尺,敵人就會進一尺,恐怕被敵人逐步侵蝕的憂患,就不隻是岐山、豐水一帶了。從前堯、舜在位的時候,住的是茅草屋頂、泥土台階的房子,大禹住的宮室也很簡陋,但他們並不覺得簡陋。京城的壯觀,難道在於宮室嗎?還望大王深思啊!”

太宰咺又上奏說:“老司徒說的隻是墨守成規的言論,而不是通權達變的見解。先王怠於政事,違背倫理,才招來寇賊,這些事情已經不值得深究了。如今大王剛剛掃除戰亂的灰燼,才剛剛確定名號,然而府庫空虛,兵力薄弱。百姓畏懼犬戎,就像畏懼豺狼猛虎一樣。一旦戎騎長驅直入,民心就會瓦解,到時候誤國的罪責,誰來承擔呢?”武公再次上奏說:“申公既然能夠招來犬戎,就一定能夠擊退犬戎。大王派人去問問他,肯定能得到好的計策。”

就在他們商議的時候,國舅申公派人送來了告急的表文。平王展開一看,大意是說犬戎不停地侵擾,申國將有亡國的危險,懇請大王念及親戚關係,發兵救援。平王看完後說:“舅氏自己都自顧不暇,怎麼能顧得上朕呢?東遷的事情,朕現在已經決定了。”於是,平王命令太史選擇吉日,準備東行。衛武公說:“我的職責是擔任司徒,如果主上一旦東遷,百姓流離失所,我就難辭其咎了。”於是,他提前出榜通告百姓:如果願意跟隨天子東遷的,趕緊做好準備,一同起程。祝史撰寫文章,先把遷都的緣由,祭告宗廟。到了出發的日子,大宗伯抱著七廟的神主牌位,登上車子,在前麵引路。秦伯嬴開聽說平王東遷,親自領兵護送。百姓們扶老攜幼,跟隨的人數不勝數。

想當初宣王大祭的那個夜晚,夢見一位美貌女子,先是大笑三聲,接著大哭三聲,然後不慌不忙地將七廟的神主牌位捆成一束,緩緩向東而去。那大笑三聲,正好應驗了褒姒在驪山烽火戲諸侯的事情。大哭三聲,預示著幽王、褒姒、伯服三人的性命都將終結。神主牌位被捆束著向東而去,正好對應了如今的東遷,這個夢無一不應驗。還有太史伯陽父曾經說過:“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馬逢犬逐。慎之慎之!檿弧箕箙。”羊被鬼吞,指的是宣王四十六年遇到厲鬼後去世,這一年是己未年。馬逢犬逐,說的是犬戎入侵,幽王十一年是庚午年。從這以後,西周就滅亡了,可見天數早有定數,同時也彰顯了伯陽父占卜的神奇。至於東遷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鬥羅:地獄開局,求娶比比東 碎玉逢塵 穿獸世後我一胎十崽,獸夫爆量了 九尾之夜,我截胡宇智波泉 海賊:從羅傑團元老開始 全家讀心後炮灰崽崽成團寵 陰陽鏡鑒我靠銅鏡改寫天 渣爹殺妻滅女?重生斷親,全族祭天 讓我做外室?我另嫁你哭什麼 精選民間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