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

第十六回 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1 / 1)

魯莊公收到鮑叔牙的信後,立刻召見施伯商議,問道:“之前我沒有聽從你的建議,結果導致兵敗。如今,是殺了公子糾對我們有利,還是留下他更有利呢?”施伯回答說:“小白剛即位,就懂得用人,還在乾時打敗了我們的軍隊,他可不是公子糾能比的。況且齊國的軍隊已經壓到邊境,我們不如殺了公子糾,與齊國講和。”當時,公子糾與管夷吾、召忽都在生竇,魯莊公便派公子偃帶兵前去襲擊。公子偃殺了公子糾,將召忽和管仲抓回魯國。在準備把他們關進囚車時,召忽仰天長歎,悲痛萬分地說:“做兒子的為儘孝而死,做臣子的為儘忠而死,這是本分!我要追隨子糾於九泉之下,怎能忍受被枷鎖束縛的屈辱?”說完,他一頭撞在殿柱上,當場死去。管夷吾則說:“自古以來,君主身邊有以死儘忠的臣子,也必定有忍辱負重的臣子。我暫且活著進入齊國,為子糾洗刷冤屈。”於是,他主動走進了囚車。

施伯私下對魯莊公說:“我觀察管仲的神態,感覺他好像在齊國有人接應,肯定不會死。此人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如果他不死,日後必定會在齊國得到重用,齊國也必然會稱霸天下。到那時,魯國恐怕就要聽任齊國驅使了。您不如向齊國請求留下管仲,讓他為我們效力。管仲若能活下來,必定會感激我們的恩德。他若感恩於我們並為我們所用,齊國也就不足為懼了。”莊公說:“管仲是齊國國君的仇人,我們留下他,即便殺了公子糾,齊國的怒火也難以平息。”施伯說:“如果您認為他不能為我們所用,那不如殺了他,把他的屍體交給齊國。”莊公說:“好主意。”

公孫隰朋聽說魯國要殺管夷吾,急忙趕到魯國宮廷,拜見莊公說:“夷吾射中我們國君的衣帶鉤,我們國君對他恨之入骨,想要親手殺了他,才能解心頭之恨。如果隻把他的屍體送回去,就跟沒殺他一樣。”莊公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囚禁了管夷吾,並把公子糾和召忽的首級用木匣封好,交給隰朋。隰朋道謝後,帶著人離開了魯國。

管夷吾在囚車中,早已猜到鮑叔牙的計策,但他心裡擔心:“施伯是個足智多謀的人,雖然現在放了我,倘若他反悔,派人追回來,我的性命可就不保了。”於是,他心生一計,創作了一首名為《黃鵠》的歌詞,教押解他的差役們演唱。歌詞是這樣的:“黃鵠黃鵠,戢其翼,縶其足,不飛不鳴兮籠中伏。高天何局兮,厚地何蹐!丁陽九兮逢百六。引頸長呼兮,繼之以哭!黃鵠黃鵠,天生汝翼兮能飛,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網羅兮誰與贖?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漸陸。嗟彼弋人兮,徒旁觀而躑躅!”差役們學會這首歌詞後,一邊趕路一邊唱,心情愉悅,忘卻了旅途的疲憊。馬車疾馳,一天的行程相當於平時兩天,很快就出了魯國國境。魯莊公果然後悔了,派公子偃去追趕,但已經來不及了,隻好空手而回。管夷吾仰天感歎道:“我今天算是重獲新生了!”

管夷吾一行人走到堂阜時,鮑叔牙早已等候在此。他看到管夷吾,就像得到了稀世珍寶一樣,連忙把他迎進館舍,說道:“管仲,你平安無事,真是太好了!”接著,他就命人打開囚車,要放管夷吾出來。管夷吾說:“沒有國君的命令,我不能擅自脫逃。”鮑叔牙說:“沒關係,我馬上就會向國君舉薦你。”管夷吾說:“我和召忽一同侍奉公子糾,既沒能輔佐他登上君位,又不能為他殉難,作為臣子,我的氣節已經有虧了。更何況,如今還要轉而侍奉仇人?要是召忽泉下有知,肯定會在地下笑話我!”鮑叔牙說:“成就大事的人,不會在意小小的恥辱;建立大功的人,不會拘泥於小節。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隻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時機。主公誌向遠大、見識高明,如果能得到你的輔佐,治理齊國,稱霸天下都不在話下。到那時,你功蓋天下,名揚諸侯,這與堅守匹夫之節、做那些毫無益處的事相比,哪個更有價值呢?”管夷吾聽後,沉默不語。於是,鮑叔牙解開他身上的繩索,把他留在堂阜。隨後,鮑叔牙回到臨淄去見齊桓公,他先向桓公表示哀悼,接著又祝賀他。桓公問:“為什麼要哀悼呢?”鮑叔牙說:“子糾是您的兄長。您為了國家大義,不得不滅親,實在是無奈之舉,我怎麼能不表示哀悼呢?”桓公又問:“既然如此,那又為什麼祝賀我呢?”鮑叔牙說:“管仲是天下奇才,不是召忽能比的。我已經把他活著帶回來了。您得到了一位賢能的相國,我怎麼能不祝賀呢?”桓公說:“夷吾曾射中我的衣帶鉤,那支箭我至今還留著。我一想起這件事,就恨得咬牙切齒,就算吃了他的肉,也難解我心頭之恨,怎麼還能用他呢?”鮑叔牙說:“作為臣子,各自為自己的主公效力。他射您的時候,心裡隻有公子糾,不知道還有您。您要是任用他,他一定會為您征服天下,豈止是射一個衣帶鉤那麼簡單?”桓公說:“那我姑且聽你的,赦免他的死罪。”於是,鮑叔牙把管夷吾接到自己家中,兩人朝夕相處,談論治國之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齊桓公為了表彰那些在他即位過程中有功的人,給高氏、國氏等世代公卿都增加了采邑。他還想任命鮑叔牙為上卿,把國家政務交給他處理。鮑叔牙推辭說:“您對我關懷備至,讓我免受饑寒之苦,這已經是您對我的恩賜了!至於治理國家,這可不是我能勝任的。”桓公說:“我了解你,你就不要推辭了。”鮑叔牙說:“您所說的了解我,不過是覺得我做事小心謹慎、遵循禮法而已。這些隻是普通臣子該做的事,並非治理國家的才能。真正治理國家的人,要能對內使百姓安居樂業,對外安撫四方夷族,為王室建立功勳,恩澤惠及諸侯,讓國家像泰山一樣安穩,讓君主享有無儘的福澤,功績永垂不朽,聲名流傳千秋。這是隻有帝王身邊的輔佐大臣才能承擔的重任,我怎麼能擔當得起呢?”桓公聽後,不禁麵露欣喜之色,他湊近鮑叔牙,問道:“照你這麼說,當今世上還有這樣的人嗎?”鮑叔牙說:“您要是不想找這樣的人也就罷了,如果一定要找,那恐怕隻有管夷吾了。我有五個方麵比不上夷吾:在寬厚溫和、愛護百姓方麵,我不如他;在治理國家,把握關鍵方麵,我不如他;在忠誠守信,贏得百姓信任方麵,我不如他;在製定禮儀,推行於四方方麵,我不如他;在擂鼓指揮,讓百姓敢於衝鋒陷陣方麵,我不如他。”桓公說:“那你把他帶來,我要考考他的學問。”鮑叔牙說:“我聽說‘地位低的人不能指揮地位高的人,貧窮的人不能驅使富有的人,關係疏遠的人不能製約關係親近的人’。您要是想用夷吾,非得讓他擔任相國不可,還要給他豐厚的俸祿,用對待父兄的禮節尊崇他。相國,可是君主的副手啊,如果隻是把他召來,這是輕視他。輕視相國,也就是輕視君主。對於管仲這樣的非凡之人,必須用非凡的禮節對待他。您應該選擇一個吉日,親自到郊外迎接他。這樣一來,四方諸侯聽說您尊重賢才、禮待士人,而且不計較個人私仇,誰不想為齊國效力呢?”桓公說:“我聽你的。”於是,他命令太卜選擇吉日,到郊外迎接管仲。鮑叔牙仍然把管夷吾送到郊外的公館中。到了約定的日子,人們讓管仲洗了三次澡,又用香料為他熏了三次身。管仲穿上與上大夫同等規格的衣冠袍笏。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他,還和他同乘一輛車進入朝廷。百姓們紛紛前來觀看,人山人海,大家都對桓公的舉動感到十分驚訝。史官為此作詩道:“爭賀君侯得相臣,誰知即是檻車人。隻因此日捐私忿,四海欣然號霸君。”

管夷吾進入朝堂,跪地磕頭向齊桓公謝罪。桓公親自將他扶起,還賜給他座位。管夷吾說道:“我本是罪該被俘虜誅殺之人,有幸承蒙您赦免我的死罪,實在是萬幸!怎敢再勞您以如此隆重的禮節相待?”桓公說:“我有問題想問您,您必須先坐下,我才敢請教。”管夷吾再次拜謝後坐下。桓公問道:“齊國是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國,先前僖公能威服諸侯,號稱小霸。但自先襄公政令無常,便引發了大變故。我如今成為國君,人心尚未安定,國勢也不夠強盛。現在我想要整頓國家政務,建立綱常法紀,應該先從哪裡入手呢?”管夷吾回答道:“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大支柱。如果這四大支柱不能樹立起來,國家就會走向滅亡。如今您想要建立國家的綱紀,必須先樹立這四大支柱,以此來引導百姓。這樣,綱紀建立起來了,國勢自然就會振興。”桓公又問:“怎樣才能管理好百姓呢?”管夷吾回答說:“想要管理好百姓,必須先愛護百姓,然後為他們安排合適的事務。”桓公接著問:“愛護百姓的方法是什麼呢?”管夷吾答道:“國君整治公族,家族之長整治家族,讓大家相互關聯地做事,按照等級賜予俸祿,這樣百姓之間就會親近和睦。赦免以往的罪行,修複舊有的宗族關係,為沒有後代的人建立祭祀,百姓就會繁衍增多。減少刑罰,減輕賦稅,百姓就會富裕起來。選拔賢能之士,讓他們在國內施教,百姓就會懂得禮儀。頒布的政令不隨意更改,百姓的行為就會端正。這就是愛護百姓的方法。”桓公又問:“愛護百姓的方法實行了,那安置百姓的方法又是什麼呢?”管夷吾回答:“士、農、工、商,稱為四民。士人的兒子常常還是士人,農民的兒子常常還是農民,工商業者的兒子常常還是從事工商業,他們習慣了各自的職業,安於本業,不輕易改變,百姓自然就會安定。”桓公說:“百姓已經安定了,但是武器裝備不足,該怎麼辦呢?”管夷吾回答:“想要充足武器裝備,應當製定贖罪的刑罰:犯重罪的用犀牛皮甲和一支戟來贖罪,犯輕罪的用軟皮盾和一支戟來贖罪,犯小罪的分彆繳納不同數量的金錢,有疑問的罪行就予以赦免。對於訴訟雙方理由相當的情況,讓他們繳納一束箭,允許他們平息爭端。這樣金錢就聚集起來了,質量好的用來鑄造劍戟,用犬馬進行試驗;質量差的用來鑄造鋤頭、斧頭、鏟子等農具,在土地上進行試用。”桓公問:“武器裝備充足了,但是財用不足又該怎麼辦呢?”管夷吾回答:“開采山中的礦產鑄錢,煮海水製鹽,這些利益可以遍及天下。趁機收購天下價格低廉的各種物品儲存起來,根據時機進行貿易。設立三百處女閭,用來安頓行商。這樣一來,商旅就會像回到自己的家鄉一樣,各種貨物也會聚集起來,然後對其征稅,用來佐助軍事費用。如此,財用就可以充足了。”桓公又問:“財用充足了,然而軍隊數量不多,兵勢不夠強盛,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管夷吾回答:“軍隊貴在精銳,而不在數量眾多;貴在軍心強大,而不在力量強大。您如果隻是整頓軍隊編製,修整武器裝備,天下諸侯也都會這樣做,我看不出這樣做能取得勝利。您如果想要增強兵力,不如隱藏這種意圖,而在實際上進行修整。我請求通過治理內政來寓含軍令。”桓公問:“內政該如何治理呢?”管夷吾回答:“治理內政的方法,是把國家劃分為二十一個鄉。其中工商之鄉六個,士之鄉十五個。工商業者可以提供充足的財物,士人可以提供充足的兵力。”桓公問:“怎樣做到兵力充足呢?”管夷吾回答:“五家組成一軌,軌設軌長。十軌組成一裡,裡設有司。四裡組成一連,連設連長。十連組成一鄉,鄉有良人。就用這種編製作為軍令。五家為一軌,所以五人為一伍,由軌長率領。十軌為一裡,所以五十人為一小戎,由裡有司率領。四裡為一連,所以二百人為一卒,由連長率領。十連為一鄉,所以二千人為一旅,由鄉良人率領。五個鄉設立一個師,所以一萬人為一軍,由五個鄉的師率領。十五個鄉能出兵三萬人,組成三軍。國君親自統領中軍,高氏、國氏二人各統領一軍。在四季的農閒時節,進行田獵:春天叫做搜,用來搜捕未受孕的野獸;夏天叫做苗,用來消除五穀的災害;秋天叫做獮,通過捕殺禽獸來順應秋天肅殺的氣息;冬天叫做狩,圍獵守護來報告一年的收獲,讓百姓熟悉軍事。所以軍隊編製在裡中整齊,軍隊訓練在郊外整齊,內部教化完成後,不要讓百姓隨意遷徙。同一伍的人祭祀時共享福分,死喪之事相互撫恤,人與人相互為伴,家與家相互為伴,世代居住在一起,從小一起遊玩。所以在夜裡作戰,能聽到彼此的聲音,足以不迷失方向;在白天作戰,能看清彼此的麵容,足以不分散。他們的歡樂足以讓他們為彼此效命。平時居住時能一同歡樂,戰時能一同赴死,防守時能一同堅守,作戰時能一同奮勇。有這三萬人,就足以在天下橫行。”桓公問:“兵勢已經強盛了,可以征討天下諸侯了嗎?”管夷吾回答:“還不行。周王室尚未衰落,鄰國尚未歸附,您想要對天下諸侯采取行動,不如尊崇周王室並且親近鄰國。”桓公問:“具體該怎麼做呢?”管夷吾回答:“仔細審視我國的邊界,歸還侵占鄰國的土地,準備貴重的毛皮、絲織品等禮物去聘問鄰國,卻不接受他們的財物,這樣四方的鄰國就會親近我們。派遣八十名遊士,為他們配備車馬、衣服、皮裘,多給他們錢財布帛,讓他們周遊四方,以此來招攬天下的賢士。再派人帶著毛皮、絲織品、珍玩等物品,在四方進行貿易,以此來觀察各國上下的喜好。選擇那些有缺陷的國家進行攻打,可以擴大土地;選擇那些淫亂、篡位弑君的國家進行誅殺,可以樹立威望。這樣,天下諸侯都會相繼來齊國朝見。然後率領諸侯侍奉周王室,讓他們履行進貢的職責,周王室就會受到尊崇。霸主的名號,您即使想要推辭,也推辭不掉。”桓公與管夷吾連續交談了三天三夜,字字都很投機,全然不知疲倦。桓公十分高興。於是又齋戒了三天,在太廟祭告祖先,想要拜管夷吾為相國。管夷吾推辭不接受。桓公說:“我采納了您稱霸的策略,想要實現我的誌向,所以拜您為相國。您為什麼不接受呢?”管夷吾回答:“我聽說大廈的建成,不是靠一根木材;大海的潤澤,不是靠一條河流。您如果一定要成就大誌,那就需要任用五位傑出的人才。”桓公問:“五位傑出人才是誰呢?”管夷吾回答:“在朝堂上應對進退、禮儀嫻熟,能分辨言辭的剛柔,我不如隰朋;請任命他為大司行。開墾荒地,開辟土地,聚集眾多糧食,充分發揮土地的效益,我不如寧越;請任命他為大司田。在平原曠野指揮作戰,戰車行進不混亂,士兵勇往直前,擊鼓進軍時,三軍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成父;請任命他為大司馬。判決案件公正合理,不濫殺無辜,不冤枉無罪之人,我不如賓須無;請任命他為大司理。敢於冒犯君主的威嚴,進諫必定忠誠,不畏懼死亡,不屈從於富貴,我不如東郭牙;請任命他為大諫之官。您如果想要治理國家、增強兵力,有這五個人就足夠了。如果想要成就霸業,我雖然不才,也會儘力完成您的命令,為您效力。”桓公於是拜管夷吾為相國,賜給他齊國一年的城市稅收。隰朋以下的五個人,都按照管夷吾的推薦,一一被任命官職,各自處理自己的事務。於是在齊國國都的城門上張貼榜文,凡是管夷吾所奏請的富國強兵之策,都依次全部施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桓公又問管夷吾:“我不幸愛好打獵,又喜好女色,這會不會妨礙我成就霸業呢?”管夷吾回答:“不會有妨礙。”桓公問:“那麼,怎樣才會妨礙霸業呢?”管夷吾回答:“不了解賢能之人,妨礙霸業;了解賢能之人卻不任用,妨礙霸業;任用了卻不信任,妨礙霸業;信任了卻又讓小人參與其中,妨礙霸業。”桓公說:“說得好。”於是專門任用管夷吾,尊稱他為仲父,對他的恩寵和禮遇在高氏、國氏之上。規定“國家有重大政事,先報告仲父,再報告我。有所施行的舉措,完全由仲父裁決。”還禁止國人在言語中直呼管夷吾的名字,無論貴賤,都稱他為仲,因為在古代,稱呼彆人的字是一種尊敬的方式。

魯莊公聽說齊國拜管仲為相國,大怒道:“我後悔沒有聽從施伯的話,反而被那小子欺騙了!”於是挑選戰車,集結兵力,謀劃攻打齊國,以報乾時之戰的仇。齊桓公聽說後,對管仲說:“我剛剛即位,不想頻繁地遭受戰爭,先去討伐魯國怎麼樣?”管仲回答:“軍事政務還沒有穩定,不能用兵。”桓公不聽,於是拜鮑叔牙為將領,率領軍隊直接進犯長勺。魯莊公問施伯:“齊國太欺負人了,我們怎麼抵禦他們?”施伯說:“我推薦一個人,可以與齊國抗衡。”莊公問:“你推薦的是什麼人?”施伯回答:“我認識一個人,姓曹名劌,隱居在東平之鄉,從未出仕為官。這個人有真正的將相之才。”莊公命令施伯去招攬他。曹劌笑著說:“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沒有謀略,竟然來問我這個平民百姓嗎?”施伯說:“平民百姓如果有謀略,很快就會成為有權有勢的人。”於是一起去拜見莊公。莊公問:“我們憑什麼與齊國作戰?”曹劌說:“軍事之事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才能取勝,無法事先預測,希望您借給我一輛戰車,讓我能在軍隊中參與謀劃。”莊公喜歡他的話,便與他同乘一輛車,直奔長勺。

鮑叔牙聽說魯侯帶兵前來,於是嚴陣以待。莊公也列好陣勢與之對峙。鮑叔牙因為在乾時之戰中取得勝利,便有了輕視魯國的想法,下令擊鼓進軍,率先攻破敵陣的人給予重賞。莊公聽到震天的鼓聲,也下令擊鼓迎戰。曹劌製止說:“齊軍士氣正盛,我們應該靜靜地等待時機。”他傳令軍中:“有敢喧嘩的人斬首。”齊軍前來衝擊魯軍陣營,魯軍陣營如同鐵桶一般,齊軍無法衝開,隻好後退。過了一會兒,對麵的鼓聲又響起來,魯軍卻寂靜無聲,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齊軍又退了回去。鮑叔牙說:“魯軍害怕作戰罷了。再次擊鼓,他們一定會逃跑。”曹劌又聽到鼓聲響起,對莊公說:“打敗齊國就在此時了,可以趕快擊鼓進軍!”從魯國這邊來說,這是第一次擊鼓,而從齊國那邊來說,已經是第三次擊鼓了。齊軍見魯軍兩次都沒有行動,以為他們不會出戰,都放鬆了警惕。誰知鼓聲一響,魯軍突然衝了過來,刀砍箭射,勢如疾雷,讓齊軍來不及防備,殺得齊軍七零八落,大敗而逃。莊公想要追擊,曹劌說:“還不行,我要觀察一下。”於是下車,將齊軍列陣的地方,仔細查看了一遍,又登上車軾遠望,過了很久才說:“可以追擊了。”莊公於是駕車追擊,追了三十多裡才返回,繳獲了無數的輜重和武器裝備。不知道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