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管仲在病中,囑咐齊桓公要遠離易牙、豎刁、開方三人,並推薦隰朋執政。齊桓公身邊有人聽到了這番話,便告知了易牙。易牙見到鮑叔牙,對他說:“管仲擔任相國,是您推薦的。如今管仲生病,國君前去探望,他卻表示您不適合執政,轉而推薦隰朋,我心裡實在憤憤不平。”鮑叔牙笑著回應:“這恰恰是我推薦管仲的原因。管仲一心為國,不偏袒自己的朋友。倘若讓我擔任司寇,驅逐奸佞小人,那我綽綽有餘。但要是讓我主持國政,像你們這樣的人又怎能容身呢?”易牙聽後,深感慚愧,隻好退下。
過了一天,齊桓公再次前去探望管仲,此時管仲已無法言語。鮑叔牙和隰朋在一旁忍不住落淚。當晚,管仲與世長辭。齊桓公悲痛萬分,大哭道:“悲哀啊,仲父!這簡直是上天折斷了我的臂膀!”他派上卿高虎主持管仲的喪事,葬禮辦得極為隆重。管仲生前的采邑,全都賜予他的兒子,讓其世代擔任大夫。易牙對大夫伯氏說:“從前國君奪取了您三百駢邑,用來賞賜管仲的功勞。如今管仲已經去世,您為何不向國君進言,討回自己的封邑呢?我會在一旁幫您說話。”伯氏流著淚說:“我隻因沒有功勞,才失去了封邑。管仲雖然死了,但他的功勞依然存在。我有什麼臉麵向國君討要封邑呢?”易牙感歎道:“管仲死後都能讓伯氏心服口服,我們這些人真是十足的小人啊!”
且說齊桓公牢記管仲的遺言,任命公孫隰朋執政。然而,不到一個月,隰朋便因病去世。齊桓公感慨道:“仲父難道是聖人嗎?他怎麼就知道隰朋為我所用的時間不會長久呢?”於是,他讓鮑叔牙接替隰朋的職位。鮑叔牙堅決推辭,齊桓公說:“如今滿朝文武,沒有比您更合適的人選,您想讓給何人呢?”鮑叔牙回答:“我善惡分明的性格,國君是清楚的。國君若一定要任用我,那就請遠離易牙、豎刁、開方,我才敢接受任命。”齊桓公說:“仲父原本就這麼說過,我怎敢不聽從您的建議!”當天,齊桓公便將這三人驅逐,不許他們入朝。鮑叔牙這才接受任命,處理政務。當時,淮夷侵犯杞國,杞國人向齊國告急。齊桓公聯合宋、魯、陳、衛、鄭、許、曹七國國君,親自前往救援,將杞國的都城遷到緣陵。諸侯之所以依舊聽從齊國的號令,正是因為鮑叔牙沿用了管仲的政策。
話分兩頭。再說晉國,自從晉惠公即位後,連年莊稼欠收。到了第五年,更是遭遇嚴重饑荒,倉庫空虛,百姓忍饑挨餓。晉惠公打算向其他國家購買糧食,思來想去,覺得秦國與晉國相鄰,且兩國還是姻親,但之前晉國違背割地的約定,實在難以開口。郤芮進言說:“我們並非有意違背與秦國的約定,隻是請求延緩時間罷了。倘若我們向秦國求購糧食,秦國卻不給,那就是秦國先與我們斷絕關係,到時候我們再拒絕割地,也就有了正當理由。”晉惠公說:“你說得有理。”於是,派大夫慶鄭帶著寶玉前往秦國,請求購買糧食。
秦穆公召集大臣商議:“晉國答應給我們五座城,卻一直沒有兌現,如今因為饑荒來求購糧食,我們該不該給呢?”蹇叔和百裡奚異口同聲地說:“天災降臨,哪個國家能幸免?救濟災荒,體恤鄰國,這是常理。依理行事,上天必定會賜福於我們。”秦穆公說:“我們對晉國的施恩已經夠多了。”公孫枝回應道:“倘若我們的厚施能得到回報,對秦國又有什麼損害呢?就算得不到回報,那理虧的也是他們。民眾厭惡他們的國君,誰還會與我們為敵呢?國君一定要答應他們。”丕豹一心想著報仇,憤怒地說:“晉侯無道,才招致天災。我們趁著他們鬨饑荒去討伐,就能滅掉晉國。這樣的機會絕不能錯過!”繇餘說:“‘仁義之人不會乘人之危謀取利益,明智之人不會心存僥幸追求成功。’還是給他們糧食為好。”秦穆公說:“辜負我的是晉君,遭受饑荒的卻是晉國百姓。我不忍心因為晉君的緣故,將災禍轉嫁給百姓。”於是,秦國將數萬斛糧食從渭水運出,直接運往晉國的河、汾、雍、絳等地,船隻首尾相連,這便是著名的“泛舟之役”,以此來救濟晉國的饑荒。晉國人對此無不感激。史官寫詩稱讚秦穆公的善舉:“晉君無道致天災,雍絳紛紛送粟來。誰肯將恩施怨者?穆公德量果奇哉!”
第二年冬天,秦國遭遇災荒,晉國卻大獲豐收。秦穆公對蹇叔和百裡奚說:“我如今才體會到二位的話是多麼正確,豐收與饑荒總是交替出現。要是去年冬天我拒絕晉國購買糧食的請求,如今我國鬨饑荒,再向晉國求助可就難了。”丕豹說:“晉君貪婪且無信,即便我們去求購,他們也肯定不會給。”秦穆公卻不這麼認為。他派冷至也帶著寶玉前往晉國,請求購買糧食。
晉惠公本打算調發河西的糧食,以回應秦國的請求。郤芮進諫說:“國君給秦國糧食,那也打算給秦國土地嗎?”晉惠公說:“我隻給糧食,怎麼會給土地呢?”郤芮問:“國君為什麼要給秦國糧食?”晉惠公說:“也是為了報答秦國‘泛舟之役’的恩情。”郤芮說:“如果把‘泛舟之役’當作秦國的恩德,那當年秦國幫助國君您回國即位,這份恩德更大。國君舍棄大恩不報,卻報答小恩,這是為何呢?”慶鄭說:“我去年奉命前往秦國求購糧食,秦君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份心意十分可貴。如今我們卻拒絕賣糧給秦國,秦國肯定會怨恨我們!”呂飴甥說:“秦國給晉國糧食,並非是對晉國有好感,而是為了索取土地。不給糧食秦國怨恨,給了糧食卻不給土地,秦國同樣怨恨,反正都是怨恨,為什麼要給他們糧食呢?”慶鄭說:“幸災樂禍是不仁,背棄彆人的恩情是不義。不仁不義,又如何守住國家呢?”韓簡說:“慶鄭說得對。要是去年秦國拒絕我們購買糧食,國君會作何感想?”虢射說:“去年上天讓晉國鬨饑荒,把機會送給秦國,秦國卻不知道把握,反而借給我們糧食,這太愚蠢了!今年上天讓秦國鬨饑荒,把機會送給晉國,晉國為何要逆天而行,不抓住這個機會呢?依我愚見,不如約上梁伯,趁機討伐秦國,瓜分秦國土地,這才是上策。”晉惠公聽從了虢射的建議。於是,他拒絕冷至說:“我國連年饑荒,百姓流離失所。今年冬天稍有收成,流亡的百姓才剛剛回到家鄉,僅能勉強維持生計,實在無法救濟貴國。”冷至說:“寡君顧念兩國的姻親之誼,不追究土地之事,也不拒絕賣糧,他一直認為:‘患難與共,應當相互體恤。’寡君幫助貴國解燃眉之急,卻得不到貴國的回報,我實在難以回去複命。”呂飴甥和郤芮大聲嗬斥:“你之前與丕鄭父合謀,用豐厚的禮物引誘我們,幸虧上天識破了你們的奸計,讓我們沒有中計。如今你又來多嘴!你回去告訴你們國君,想要晉國的糧食,除非派兵來搶!”冷至滿懷憤怒地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慶鄭退朝後,對太史郭偃說:“晉侯忘恩負義,激怒鄰國,災禍馬上就要降臨了。”郭偃說:“今年秋天沙鹿山崩塌,草木倒伏。山川是國家的根基,晉國恐怕會有亡國之禍,或許就應在此事上吧?”史官寫詩譏諷晉惠公:“泛舟遠道賑饑窮,偏遇秦饑意不同。自古負恩人不少,無如晉惠負秦公。”
冷至回到秦國,向秦穆公稟報:“晉國不僅不給我們糧食,反而打算聯合梁伯,一同出兵討伐秦國。”秦穆公大怒道:“晉君無道,竟然到了如此出人意料的地步!我要先攻破梁國,再討伐晉國。”百裡奚說:“梁伯熱衷於土木工程,國內空曠之地都被他築城建房,卻沒有百姓居住,百姓都心懷怨恨,顯然他無法調動民眾幫助晉國。晉君雖然無道,但呂飴甥和郤芮都強勢且獨斷專行,倘若他們發動絳州的軍隊,必然會震驚秦國西部邊境。《兵法》說:‘先發製人。’如今憑借國君的賢明,以及各位大夫的效命,前去聲討晉侯忘恩負義之罪,必定能夠取勝。再憑借取勝的餘威,趁著梁國疲敝攻打它,就如同搖晃乾枯的樹葉一般容易!”秦穆公覺得有理。於是,大規模出動三軍,留下蹇叔和繇餘輔佐太子罃守衛國家,孟明視率軍巡視邊境,震懾各個戎族部落。秦穆公與百裡奚親自統領中軍,西乞術和白乙丙保駕。公孫枝率領右軍,公子縶率領左軍,共計四百輛戰車,浩浩蕩蕩地向晉國進發。
晉國西部邊境向晉惠公告急。晉惠公問大臣們:“秦國無緣無故興兵侵犯我國邊境,我們該如何抵禦?”慶鄭進諫說:“秦國出兵是因為主上忘恩負義,前來問罪,怎麼能說是無緣無故呢?依我之見,我們隻應承認過錯,請求和解,割讓五座城來保全信用,避免戰爭。”晉惠公大怒:“堂堂千乘之國,卻要割地求和,我還有什麼顏麵做國君?”喝令:“先斬了慶鄭,然後出兵迎敵!”虢射說:“還未出兵,先斬大將,對軍隊不利。暫且赦免他,讓他隨軍出征,將功贖罪。”晉惠公準奏。
當天,晉惠公大規模檢閱車馬,挑選了六百輛戰車。命令郤步揚、家仆徒、慶鄭、蛾晰分彆統領左右兩軍,自己與虢射在中軍指揮調度,屠岸夷擔任先鋒。大軍離開絳州,向西進發。晉惠公所乘坐的馬名叫“小駟”,是鄭國進獻的。這匹馬身材小巧,鬃毛光亮,步伐平穩,晉惠公平素十分喜愛。慶鄭又勸諫說:“自古以來,出征這樣的大事,必定要乘坐本國出產的馬。本國之馬生長在本土,能領會人的心意,聽從人的調教,熟悉道路,所以作戰時能聽從人的指揮,隨心所欲。如今國君麵對大敵,卻乘坐彆國的馬,恐怕不吉利。”晉惠公斥責道:“這是我平日慣常乘坐的馬,你不要多言!”
再說秦國軍隊已經渡過黃河向東進發,三戰三勝,晉國的守將紛紛逃竄。秦軍長驅直入,一直來到韓原安營紮寨。晉惠公聽說秦軍抵達韓原,皺著眉頭說:“敵軍已經深入我國境內,這可如何是好?”慶鄭說:“這是國君自己招來的,又何必問我呢?”晉惠公說:“慶鄭你太無禮了,退下!”晉軍在離韓原十裡的地方紮營,派韓簡前去偵察秦軍的兵力。韓簡回來稟報:“秦軍兵力雖然比我們少,但士氣卻比我們旺盛十倍。”晉惠公問:“為什麼?”韓簡回答:“國君起初因為秦國離得近,逃到梁國;接著依靠秦國的援助才得以回國即位;後來又因秦國救濟,才度過饑荒,三次受秦國之恩,卻沒有一次報答。秦國君臣積怨已久,所以前來討伐,他們三軍都有討回公道的決心,士氣極為高昂,豈止十倍而已!”晉惠公生氣地說:“這肯定是慶鄭說的話,你也這麼認為嗎?我定要與秦國決一死戰!”於是,命令韓簡前往秦軍中挑戰:“我有六百輛戰車,足以迎戰貴國國君。國君若退兵,那是我的心願;倘若不退,我即便想避開國君,又怎麼向這三軍將士交代!”秦穆公笑著說:“這小子怎麼如此驕橫?”便讓公孫枝代為回應:“國君想要回國即位,我幫您實現了。國君想要糧食,我也給了。如今國君想要交戰,我怎敢不遵命呢?”韓簡退下後說:“秦國占理,我恐怕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晉惠公讓郭偃占卜車右的人選,其他人都不吉利,隻有慶鄭合適。晉惠公說:“慶鄭與秦國勾結,怎能任用他?”於是,改用家仆徒為車右,讓郤步揚駕車,前往韓原迎戰秦軍。百裡奚登上營壘,望見晉軍人數眾多,對秦穆公說:“晉侯打算與我們拚死一戰,國君千萬不要應戰。”秦穆公指著天說:“晉國太對不起我了,倘若沒有天道便罷,若是上天有知,我必定能戰勝他們!”於是,在龍門山下整頓軍隊,嚴陣以待。不一會兒,晉軍也布陣完畢,雙方列陣對峙,中軍各自擊鼓進軍。
屠岸夷仗著勇猛,手握一條渾鐵槍,重達百斤,率先衝入敵陣,逢人便刺,秦軍紛紛敗退。恰好遇到白乙丙,兩人交戰,大約五十多個回合後,雙方殺得性起,都跳下車來,互相扭打在一起。屠岸夷說:“我跟你拚個你死我活,找人幫忙的不算好漢!”白乙丙說:“正想獨自擒住你,才顯我英雄本色!”他吩咐眾人:“都彆過來!”兩人拳打腳踢,一直扭打到陣後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晉惠公見屠岸夷陷入敵陣,急忙命令韓簡和梁繇靡率軍衝擊秦軍左翼,自己則帶領家仆徒等人衝擊秦軍右翼,約定在中軍會合。秦穆公見晉軍分兩路衝來,也分作兩路迎戰。且說晉惠公的戰車,正與公孫枝相遇,晉惠公便讓家仆徒迎戰。公孫枝勇力過人,家仆徒哪裡是他的對手?晉惠公對郤步揚說:“你用心駕車,我親自助戰。”公孫枝橫戟大喝:“要交戰的一起上!”這一聲大喝,猶如霹靂震天,把國舅虢射嚇得趴在車中,不敢出聲。那“小駟”馬未經戰陣,也被嚇得不聽禦手指揮,向前亂跑,結果陷入泥濘之中。郤步揚用力鞭打,無奈馬小力弱,怎麼也拔不出腳。
正在危急時刻,恰好慶鄭的戰車從前麵經過。晉惠公大喊:“慶鄭,快救我!”慶鄭說:“虢射在哪裡?怎麼叫我來救你?”晉惠公又喊道:“慶鄭,快把車趕來載我!”慶鄭說:“國君穩穩乘坐‘小駟’,我去叫其他人來救你!”說完,便駕車向左離開了。郤步揚想去尋找其他車輛,無奈秦軍包圍上來,無法突圍。
再說韓簡的軍隊衝入敵陣,正好遇上秦穆公的中軍,於是與秦將西乞術交戰,三十多個回合後,仍未分出勝負。蛾晰率領軍隊又趕到,兩下夾攻,西乞術抵擋不住,被韓簡一戟刺倒在車下。梁繇靡大喊:“敗將無用,我們一起合力擒住秦君!”韓簡不顧西乞術,率領晉軍徑直衝向秦穆公的戰車,想要捉拿秦穆公。秦穆公感歎道:“我今日反倒要成為晉國的俘虜,天理何在?”剛歎完一聲,隻見西南方一隊約三百餘人的勇士,高聲呼喊:“不要傷害我們的恩主!”秦穆公抬頭一看,隻見這三百餘人個個蓬頭散發,袒露肩膀,腳穿草鞋,奔跑如飛,手中都拿著大砍刀,腰間掛著弓箭,就像混世魔王手下的鬼兵一般。他們所到之處,對晉軍亂砍亂殺。韓簡和梁繇靡急忙迎戰。這時,又有一人駕車從北方趕來,正是慶鄭。他高聲呼喊:“彆戀戰了,主公已被秦兵圍困在龍門山的泥濘之中,快前去救駕!”韓簡等人無心再戰,撇下那夥勇士,徑直奔向龍門山去救晉惠公。
誰知晉惠公已被公孫枝擒獲,家仆徒、虢射、郤步揚等人也一同被擒,都被押回秦軍大寨。韓簡跺腳說:“要是能擒住秦君,還能與主公被擒相抵,都怪慶鄭誤了我大事!”梁繇靡說:“國君已被擒,我們還能去哪裡?”於是,韓簡和梁繇靡各自丟棄兵器,前往秦營,與晉惠公等人會合。再說那三百餘勇士,不僅救了秦穆公,還救了西乞術。秦兵乘勝追擊,晉軍大敗。龍門山下屍橫遍野,六百輛戰車能逃脫的,不過十分之二三。慶鄭聽說晉君被擒
話說秦穆公回到大寨,對百裡奚說:“當初要是不聽您的話,差點就被晉國笑話了。”這時,那三百多個勇士一起到營前叩頭。穆公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為什麼肯為我拚死效力呢?”勇士們回答說:“國君難道不記得當年丟失的良馬嗎?我們都是吃了馬肉的人。”原來,穆公曾經在梁山打獵,夜裡丟失了幾匹好馬,便派官吏去尋找。官吏尋到岐山腳下,發現有三百多個鄉下人聚在一起吃馬肉。官吏不敢驚動他們,急忙跑回去報告穆公:“趕緊派兵去抓捕,就能把他們一網打儘。”穆公卻感歎道:“馬已經死了,要是再因此殺人,百姓會說我看重牲畜而輕視人命。”於是,他找來軍中幾十壇美酒,派人送到岐山腳下,傳達國君的命令並賞賜給這些人,說:“我們國君說:‘吃了好馬的肉,不喝酒會傷害身體。’現在把美酒賜給你們。”鄉下人叩頭謝恩,分著喝了酒,大家都感歎道:“偷了馬不但沒被治罪,國君還擔心我們的身體,賜給我們美酒,國君的恩情太大了。我們該怎麼報答呢?”到了這時,他們聽說穆公討伐晉國,這三百多人便舍生忘死,趕到韓原,前來助戰。恰好遇到穆公被圍,他們一起奮勇作戰,把穆公救了出來。這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施薄報薄,施厚報厚。有施無報,何異禽獸!
穆公仰天長歎:“鄉下人都有感恩圖報的情義,晉侯又算什麼人呢?”於是問眾人:“有願意做官的嗎?我可以封爵賜祿。”勇士們齊聲回答:“我們這些鄉下人,隻是報答恩主一時的恩情,不願意做官!”穆公便分彆贈送他們金帛,鄉下人推辭不受,然後離去。穆公不禁連連歎息。後人有詩寫道:“韓原山下兩交鋒,晉甲重重困穆公。當日若誅牧馬士,今朝焉得出樊籠?”
穆公清點將校,發現唯獨不見白乙丙。他派軍士四處尋找,聽到一個土窟裡有哼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白乙丙和屠岸夷扭打在一起,滾進了窟中,兩人都精疲力竭,氣絕身亡,但雙手還緊緊扭在一起不鬆開。軍士們把兩人分開,分彆抬到兩輛車上,運回大寨。穆公詢問白乙丙的情況,他已經不能說話了。有人目睹了他們拚死搏鬥的過程,便上前向穆公詳細稟報。穆公感歎道:“兩人都是好漢啊!”又問身邊的人:“有認識晉國將領姓名的嗎?”公子縶湊近車中查看,回稟說:“這是勇士屠岸夷。我之前去晉國吊唁兩位公子時,屠岸夷也奉本國大臣的命令前來迎接,我們在旅途中相遇,所以認識他。”穆公問:“這個人可以留在秦國任用嗎?”公子縶說:“他參與弑殺卓子、殺害裡克,今日正應順應天命,將他處死。”穆公於是下令將屠岸夷斬首。他親自解下錦袍,蓋在白乙丙身上,命百裡奚先用溫車將白乙丙送回秦國醫治。白乙丙服藥後,吐血數鬥,半年之後,才得以康複。這是後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穆公大獲全勝,拔營起寨,派人對晉惠公說:“國君之前不想避開我,如今我也不能避開國君了,希望國君能到我的國家來請罪!”惠公低頭,無言以對。穆公使公孫枝率領一百輛兵車,押送晉惠公前往秦國。虢射、韓簡、梁繇靡、家仆徒、郤步揚、郭偃、郤乞等人,都披頭散發,滿臉汙垢,一路風餐露宿地跟隨,如同奔喪的樣子。穆公又派人慰問晉國的大夫們,安撫他們說:“你們君臣說要吃晉國的糧食,就得用兵來取。我留下你們的國君,不過是想得到晉國的糧食罷了,怎敢做得太過分呢?你們幾位何必擔心沒有國君呢?不要過於悲傷!”韓簡等人再次叩拜,說道:“國君憐憫我們國君的愚昧,施行寬大的政策,不做得太絕,皇天在上,後土在下,都聽到了國君的話。我們怎敢不拜謝您的恩賜!”
秦兵回到雍州邊界,穆公召集大臣們商議:“我受上帝之命,平定晉國的內亂,擁立夷吾為國君。如今晉君違背我的恩德,就是得罪了上帝。我想用晉君來祭祀上帝,以報答上天的恩賜,你們覺得怎麼樣?”公子縶說:“國君說得很對。”公孫枝進諫說:“不行。晉國是大國,我們俘虜了他們的百姓,已經結下仇怨。再殺掉他們的國君,隻會加深他們的憤怒,晉國報複秦國,將會比秦國報複晉國更加厲害!”公子縶說:“我的意思不隻是殺掉晉君,還要用公子重耳取代他。殺掉無道的國君,擁立有道的國君,晉國人感激我們還來不及,又怎麼會怨恨呢?”公孫枝說:“公子重耳是個仁義之人。父子兄弟之間,差彆不大。重耳不肯利用父親去世謀取利益,難道會利用弟弟的死來獲利嗎?如果重耳不回國即位,另立他人,和夷吾又有什麼區彆?如果他肯回國,必然會因為弟弟的死而仇恨秦國。國君廢棄對夷吾的舊恩,又在重耳那裡樹立新仇,我私下認為不可行。”穆公問:“那麼是把晉君趕走,囚禁起來,還是放他回去呢?這三種做法,哪種更有利?”公孫枝回答說:“囚禁他,他不過是個普通百姓,對秦國有什麼好處?趕走他,肯定會有人謀劃讓他回國。不如放他回去。”穆公問:“這樣不會前功儘棄嗎?”公孫枝回答說:“我的意思也不隻是放他回去。一定要讓他歸還我們河西的五座城,還要讓他的世子圉到我國做人質,然後才答應講和。這樣一來,晉君一輩子都不敢與秦國為敵,而且日後他去世,世子圉繼位,我們又對圉有恩德。晉國世代感激秦國,還有比這更大的利益嗎?”穆公說:“子桑公孫枝的字)的謀劃,考慮到了好幾代人啊!”於是,將惠公安置在靈台山的離宮,派一千人看守。
穆公正要送晉惠公起程,忽然看見一班內侍,都穿著喪服前來。穆公以為夫人出了什麼變故,正要詢問。內侍傳達夫人的命令說:“上天降下災禍,讓秦晉兩國國君放棄友好,發動戰爭。晉君被俘虜,也是我的恥辱。如果晉君早上進入秦國,我早上就死;晚上進入,我晚上就死!現在特意派內侍穿著喪服迎接國君的軍隊。如果國君赦免晉君,就如同赦免我一樣,還請國君裁決!”穆公大驚,問道:“夫人在宮裡什麼情況?”內侍回稟說:“夫人自從聽說晉君被俘虜,就帶著太子穿上喪服,步行出宮,到後園的高台之上,搭建草舍居住。台下堆積了幾十層柴草,送食物的人都踩著柴草上下。夫人吩咐:‘隻要晉君一進城,我就在台上自殺。然後放火焚燒我的屍體,以此表明我和晉君的兄弟之情。’”穆公歎息道:“子桑勸我不要殺晉君。不然,差點就害了夫人的性命!”於是,讓內侍脫下喪服,回報穆姬說:“我不日就送晉侯回國。”穆姬這才回宮。內侍跪著問道:“晉侯見利忘義,違背我們國君的約定,又辜負夫人的托付,如今他自討囚禁受辱,夫人為什麼還如此悲痛呢?”穆姬說:“我聽說‘仁義之人即使心懷怨恨,也不會忘記親情;即使發怒,也不會丟棄禮儀。’如果晉侯死在秦國,我也有罪啊!”內侍們無不稱讚夫人的賢德。至於晉侯如何回國,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