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

第三十八回 周襄王避亂居鄭 晉文公守信降原(1 / 1)

話說周襄王聽了宮女小東的哭訴,頓時怒火中燒,急忙抄起床頭的寶劍,快步朝著中宮走去,打算去殺太叔。可剛走了幾步,他突然冷靜下來,心想:“太叔是太後疼愛的兒子,我要是殺了他,外人不明就裡,不知道他的罪行,肯定會指責我不孝。況且太叔武藝高強,萬一他不肯服軟,拔劍與我對抗,那可就麻煩了。倒不如暫且忍耐,等明天查明確鑿證據,再將隗後貶黜。到時候,太叔想必也沒臉再留在宮中,肯定會逃到國外,這樣豈不更穩妥?”想到這兒,襄王歎了口氣,把劍扔在地上,又回到寢宮,派隨身的內侍去打探太叔的消息。內侍回來稟報說:“太叔得知小東來向大王告狀,已經脫身出宮跑了。”襄王無奈地說:“宮門的出入,怎麼能不向我稟報呢?這也是我防範疏忽啊!”

第二天一大早,襄王下令將中宮的侍妾們抓來審問。一開始,她們還試圖抵賴,可等喚來小東當麵對質,便再也無法隱瞞,隻得把前後的醜事一五一十地招了出來。襄王聽後,氣憤不已,當即把隗後貶入冷宮,命人封鎖宮門,隻在牆上鑿了個洞,用來遞送飲食。太叔帶自知犯下大罪,趕忙逃到翟國去了。惠太後得知此事,又驚又氣,引發了心疾,從此一病不起。

再說頹叔和桃子,聽說隗後被貶,大吃一驚,心想:“當初是我們二人請求翟國出兵討伐鄭國,又是我們二人提議與隗氏聯姻。如今隗後突然被斥退,翟國國君肯定會怪罪我們。太叔現在逃到了翟國,肯定會編造一套說辭,哄騙翟國國君。倘若翟國的軍隊前來興師問罪,我們該如何解釋?”於是,他們當天就乘坐輕便的馬車,快馬加鞭,趕上了太叔,一起商量對策,想著見到翟國國君時該如何應對。

沒過幾天,他們就到了翟國,太叔把車馬停在郊外。頹叔和桃子先進城去拜見翟國國君,他們說道:“當初我們是為太叔向您求娶隗氏,可周王聽聞隗氏美貌,便自己娶了她,還立為正宮。太叔隻是去太後那裡請安,偶然和隗後相遇,敘說了一些往事,交談了一會兒,就被宮女造謠汙蔑。周王偏聽偏信,全然不念貴國討伐鄭國的功勞,就把王後貶入冷宮,把太叔逐出境外。周王如此忘親背德,毫無情義,懇請您借一支軍隊,殺入王城,扶立太叔為王,救出王後,讓她仍為國母,這可是貴國的義舉啊。”翟國國君信以為真,問道:“太叔現在在哪裡?”頹叔和桃子回答說:“他正在郊外等候您的命令。”翟國國君於是把太叔迎進城裡。太叔以甥舅之禮與翟國國君相見,翟國國君十分高興,當即調撥五千步兵和騎兵,派大將赤丁,會同頹叔和桃子,擁戴太叔去討伐周朝。

周襄王得知翟國的軍隊已經兵臨邊境,便派大夫譚伯作為使者,前往翟國的軍營,向他們說明太叔犯了內亂之罪。沒想到赤丁二話不說,直接殺了譚伯,還驅兵直逼王城之下。襄王勃然大怒,任命卿士原伯貫為大將,毛衛為副將,率領三百輛兵車,出城迎戰。原伯貫知道翟國的軍隊勇猛,便把軘車連接起來,圍成營寨,如同堅固的城牆一般。赤丁多次發起衝鋒,都無法攻破。此後,翟國軍隊連日前來挑戰,周軍卻始終堅守不出。

赤丁十分惱怒,於是定下計策。他在翠雲山搭建了一座高台,上麵豎起天子的旌旗,讓軍士假扮成太叔,在高台上飲酒作樂、唱歌跳舞。同時,他讓頹叔和桃子各率領一千騎兵,埋伏在山的左右兩側,隻等周軍到來,便以高台上放炮為信號,一齊殺出來。他又讓自己的兒子赤風子率領五百騎兵,徑直逼近周軍營地,大聲辱罵,以此激怒周軍。倘若周軍開營出戰,就假裝戰敗,把他們引到翠雲山一帶,就算立了功勞。赤丁和太叔則率領大隊人馬在後麵接應。一切安排妥當。

赤風子帶著五百騎兵前來挑戰,原伯貫登上營壘觀望,見對方人數稀少,便想出戰。毛衛趕忙勸諫道:“翟國人詭計多端,我們隻宜謹慎穩重。等他們鬆懈下來,再出擊也不遲。”一直等到中午時分,翟國的軍隊都下了馬,坐在地上,口中大罵:“周王是無道之君,用的都是這般無能的將領,既不投降,又不敢出戰,到底想怎樣?”甚至還有人躺在地上叫罵。原伯貫實在忍耐不住,下令開營。營門一開,一百多輛兵車衝了出來,車上站著一員大將,頭戴金盔,身穿繡襖,手持大杆刀,正是原伯貫。赤風子見狀,急忙喊道:“孩兒們,快上馬!”他自己則挺槍迎戰,沒打十幾個回合,便撥轉馬頭,往西逃去。翟國的軍士們很多都來不及上馬,周軍趁機亂搶馬匹,隊伍頓時亂了章法。赤風子又回馬與原伯貫交戰幾個回合,漸漸把周軍引到翠雲山附近。此時,赤風子這邊的馬匹和器械幾乎都丟棄殆儘,他帶著幾個騎兵逃到山後去了。

原伯貫抬頭望去,隻見山上飛龍赤旗飄揚,繡傘之下,坐著假扮的太叔,正在大吹大擂地飲酒作樂。原伯貫咬牙切齒地說:“這賊子的命,今天就該喪在我手裡!”於是,他挑選平坦的道路,駕車想要上山。可山上的檑木炮石如雨點般砸了下來,原伯貫一時沒了主意。突然,山坳中連珠炮響,左邊是頹叔,右邊是桃子,兩路鐵騎如同狂風驟雨般圍了過來。原伯貫這才知道中了計,急忙下令回車,可來的路上已經被翟國軍隊砍倒的亂木橫七豎八地堵住了,兵車根本無法通行。原伯貫隻得喝令步兵開路,可軍士們都嚇得心慌意亂,還沒交戰就紛紛潰逃。原伯貫無計可施,隻好脫下繡袍,打算混在眾人中逃命。這時,有個小軍士喊道:“將軍,到這裡來!”頹叔聽到喊聲,懷疑是原伯貫,便指揮翟國的騎兵追了過去,一下子擒獲了二十多人,原伯貫果然在其中。等赤丁率領的大軍趕到時,已經大獲全勝,周軍的車馬器械,全都被翟軍繳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逃脫的軍士跑回營地,把消息告訴了毛衛。毛衛隻得下令堅守,一麵派人快馬疾馳,向周襄王奏報,請求增派援兵。暫且按下此事不表。頹叔把被捆綁的原伯貫押解到太叔麵前請功。太叔下令把原伯貫囚禁在營中。頹叔說:“如今原伯貫被擒,毛衛必定膽戰心驚。如果半夜去劫他的營寨,采用火攻,定能擒獲毛衛。”太叔覺得有理,便把這話告訴了赤丁。赤丁采納了這個計策,暗中傳達號令。

到了夜裡三更過後,赤丁親自率領一千多步兵,手持利斧,劈開周軍的索鏈,衝入大營,在各輛兵車上點燃蘆葦。瞬間,火勢蔓延,整個營地裡火球亂滾,軍士們大亂。頹叔和桃子各自率領精銳騎兵,趁勢殺入,銳不可當。毛衛急忙乘坐小車,從營後逃走。剛巧遇到一隊步兵,為首的正是太叔帶。太叔大喝一聲:“毛衛,你往哪裡逃?”毛衛驚慌失措,被太叔一槍刺死在車下。翟軍大獲全勝,順勢包圍了王城。

周襄王得知兩位大將被擒,對富辰說:“當初要是早點聽你的話,也不至於招來這場災禍。”富辰說:“翟國的勢頭如此猖獗,大王您暫且外出巡視,諸侯中必定有人倡議迎接您複位。”周公孔上奏道:“王師雖然戰敗,但如果發動百官的家屬,還能背城一戰。怎麼能輕易放棄社稷,把命運交給諸侯呢?”召公過也上奏說:“主張出戰,那是冒險的計策。依臣愚見,這場災禍都源於叔隗,大王先對她進行懲處,然後堅守城池,等待諸侯的救援,這樣才萬無一失。”襄王歎息道:“都怪我昏庸不明,才招來這場災禍!如今太後病重,我暫且退位,也好安慰她的心意。如果百姓還心係於我,就聽憑諸侯自行謀劃吧。”接著,襄王對周公和召公說:“太叔這次來,是為了隗後。如果把隗氏交出去,他必定害怕國人的指責,不敢留在王城。二位愛卿為我整頓兵馬,堅守城池,等我歸來。”周公和召公叩頭領命。

襄王又問富辰:“周朝接壤的國家,隻有鄭、衛、陳三國,我該去哪裡呢?”富辰回答說:“陳國和衛國國力弱小,不如去鄭國。”襄王又問:“我曾經借助翟國攻打鄭國,鄭國能不怨恨我嗎?”富辰說:“臣之所以勸大王去鄭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鄭國的先世對周朝有大功,他們的後代必定不會忘記。大王借助翟國攻打鄭國,鄭國人心中不平,肯定日夜盼著翟國背叛周朝,以此來表明他們對周朝的順從。如今大王前往鄭國,他們必定會高興地迎接您,又怎麼會怨恨呢?”襄王這才下定決心。

富辰又請求道:“大王要衝破翟軍的鋒芒出城,恐怕翟國人會傾巢而出,與大王為難,這可如何是好?臣願意率領家屬與翟軍決一死戰,大王趁機出城躲避。”於是,富辰召集了所有的子弟和親信,大約有幾百人,用忠義之理激勵他們,然後打開城門,徑直衝向翟國的軍營,牽製住翟國的軍隊。襄王則帶著簡師父、左鄢父等十幾個人,出城朝著鄭國的方向逃去。

富辰與赤丁展開了一場大戰,殺傷了眾多翟國士兵,自己也身受重傷。這時,頹叔和桃子遇到了他,勸慰道:“你的忠言直諫,天下人都知道,今天你可以不必送死。”富辰卻說:“以前我多次勸諫大王,大王不聽,才導致今天的局麵。如果我不拚死一戰,大王肯定會以為我在怨恨他。”於是,他又奮力戰鬥了許久,直到力氣耗儘,壯烈犧牲。他的子弟和親信,一同戰死的有三百多人。史官寫詩稱讚道:“用夷淩夏豈良謀?納女宣淫禍自求。驟諫不從仍死戰,富辰忠義播《春秋》。”

富辰死後,翟國人才知道襄王已經逃出王城。此時,城門又關閉了。太叔下令釋放被囚禁的原伯貫,讓他在城門外呼喊。周公和召公站在城樓上,對太叔說:“我們本想打開城門迎接您,可又擔心翟國的軍隊進城搶掠,所以不敢。”太叔向赤丁請求,讓翟國的軍隊駐紮在城外,承諾會拿出府庫中的財物犒勞他們,赤丁答應了。太叔於是進入王城,先到冷宮放出隗後,然後去拜見惠太後。太後見到太叔,高興得不得了,沒想到這一笑,竟成了絕命之笑。太叔也顧不上為太後治喪,先和隗後在宮中相聚。他還想找到小東殺了她,可小東害怕獲罪,早已投井自儘了。真是可悲可歎!

第二天,太叔假傳太後的遺命,自立為王,立叔隗為王後,臨朝接受百官的朝賀。他打開府庫,大肆犒賞翟國的軍隊,然後才為太後發喪。國人為此編了一首歌謠:“莫喪母,且娶婦,婦得嫂,臣娶後。為不慚,言可醜!誰其逐之?我與爾左右!”太叔聽到國人傳唱的這首歌,自知眾人不服,擔心會生變故,於是和隗氏搬到溫地居住,大肆修建宮室,日夜尋歡作樂。王城內的國事,全都委托給周公和召公處理。他雖然名義上是王,實際上卻從未與臣民接觸過。原伯貫則逃到原城去了。這一段暫且按下不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且說周襄王逃出王城,雖然朝著鄭國的方向前進,但心裡也不確定鄭國對他的態度如何。走到泛地時,這裡竹子很多,卻沒有公館,這個地方又叫竹川。襄王向當地人打聽,得知已經進入鄭國的地界,便下令停車,借住在農民封氏的草堂裡。封氏問:“您擔任什麼官職?”襄王說:“我是周天子。因為國中有難,逃到了這裡。”封氏大吃一驚,連忙叩頭請罪,說:“我家二郎昨晚夢到紅日照在草堂上,果然有貴人降臨。”隨即讓二郎殺雞做飯。襄王問:“二郎是什麼人?”封氏回答說:“他是我繼母的弟弟,和我住在這裡,一起燒火做飯,耕種田地,侍奉繼母。”襄王感歎道:“你們農家兄弟如此和睦,我貴為天子,卻遭受弟弟的迫害,還不如你們這些農民啊!”說著,不禁傷心落淚。

大夫左鄢父上前勸慰道:“周公那樣的大聖人,也會遭遇骨肉相殘的變故。大王不必過於悲傷,趕緊向諸侯告難,想必諸侯不會坐視不管。”於是,襄王親自寫了書信,派人分彆送往齊、宋、陳、鄭、衛等國。書信大致內容是:“我德行不足,得罪了母親寵愛的弟弟帶,如今逃亡到鄭國的汜地。特此告知。”

簡師父向周襄王上奏說:“如今諸侯中有心圖謀霸業的,隻有秦國和晉國。秦國由蹇叔、百裡奚、公孫枝等賢能之士治理國政,晉國則有趙衰、狐偃、胥臣等賢才輔佐。他們必定會勸說各自的國君踐行勤王的大義,其他國家就不用指望了。”於是,襄王便命簡師父前往晉國通報情況,派左鄢父前往秦國傳達消息。

鄭文公聽聞襄王暫居在汜地,笑著說:“天子如今才知道翟國比不上鄭國啊。”當天就派工匠前往汜地建造房屋,自己還親自前去探望襄王的起居,查看生活用品的準備情況,所有的供應都不敢有絲毫馬虎。襄王見到鄭文公,心中頗有愧疚之色。魯國、宋國等國也紛紛派使者前來問安,並送上各種禮物。隻有衛文公沒有派人前來。魯國大夫臧孫辰,字文仲,聽聞此事後歎息道:“衛侯恐怕命不久矣!諸侯之所以有周天子,就如同樹木有根基,江河有源頭。樹木沒有根基必然枯萎,江河沒有源頭必然乾涸,衛侯不死還能怎樣呢?”當時是襄王十八年冬季的十月。到了第二年春天,衛文公去世,世子鄭即位,就是衛成公,果然應驗了臧文仲的預言。這是後話。

再說簡師父奉命前往晉國通報。晉文公向狐偃詢問對策,狐偃回答說:“昔日齊桓公能夠會合諸侯,靠的就是尊崇周天子。況且晉國多次更換國君,百姓對此習以為常,都不明白君臣之間的大義。您何不收留天子,討伐太叔的罪行,讓百姓知道國君是不可有二心的呢?繼承晉文侯輔佐周朝的功勳,光大晉武公開創晉國的偉業,就在於此。如果晉國不接納天子,秦國必然會接納,那麼霸業就會被秦國獨占了。”晉文公讓太史郭偃進行占卜。郭偃說:“大吉!這是黃帝在阪泉之戰時的卦象。”晉文公說:“我怎麼敢當此殊榮呢!”郭偃回答說:“周王室雖然衰落,但天命尚未改變。如今的周天子,就如同古代的帝王,他戰勝叔帶是必然的。”晉文公又說:“再為我占筮一次。”得到《乾》下《離》上的《大有》卦,第三爻發生變動,變為《兌》下《離》上的《睽》卦。郭偃解讀說:“《大有》的九三爻辭說:‘公用享於天子。’戰勝之後能得到天子的犒賞,沒有比這更吉利的了!《乾》代表天,《離》代表日。日在天上,是光明照耀的象征。《乾》變為《兌》,《兌》代表澤,澤在下方,承接《離》日的照耀。這意味著天子的恩澤將照耀晉國,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晉文公十分高興,於是大規模檢閱軍隊,將其分為左右兩軍,任命趙衰統領左軍,魏犨為副將;郤溱統領右軍,顛頡為副將。晉文公帶領狐偃、欒枝等人,在左右兩邊策應。

臨出發時,河東的守臣前來報告:“秦伯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勤王,已經到了黃河邊上,不日就將渡河。”狐偃進言說:“秦公一心想要勤王,之所以在黃河邊駐軍不前,是因為東邊道路不通。像草中之戎、麗土之狄,都是行軍的必經之路,秦國向來沒有與他們打過交道,擔心他們不配合,所以心存疑慮,不敢前進。您如果向這兩個夷族部落送上財物,說明借道勤王的意圖,他們肯定會聽從。再派人向秦國國君致謝,告知晉國軍隊已經出發,秦國必然會退兵。”晉文公覺得有理。一方麵派狐偃的兒子狐射姑,帶著金銀布帛等禮物,去賄賂戎狄;另一方麵派胥臣前往黃河邊,辭謝秦國的軍隊。

胥臣拜見秦穆公,傳達晉侯的命令說:“天子流亡在外,您的擔憂,就是我們國君的擔憂。我們國君已經動員全國軍隊,替您分擔這份辛勞,並且已經有了周全的計劃,不敢勞煩您的大軍長途跋涉。”秦穆公說:“我擔心晉君剛剛即位,軍隊尚未集結,所以趕來這裡,為的是抵禦天子麵臨的危難。既然晉君能夠秉持大義,我就靜候捷報了。”蹇叔和百裡奚都說:“晉侯想要獨占大義,以此收服諸侯,恐怕是怕主公您分了他的功業,所以派人來阻止我們的軍隊。不如趁勢進軍,一同迎接天子,這難道不好嗎?”秦穆公說:“我並非不知道勤王是件好事,但東邊道路不通,恐怕戎狄會從中作梗。晉國剛剛開始治理國政,沒有大的功勞,如何能安定國家?不如讓給晉國。”於是派公子縶跟隨左鄢父前往汜地,慰問周襄王。秦穆公則率領大軍班師回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胥臣將秦國國君退兵的消息回報給晉文公,晉軍便繼續前進,屯紮在陽樊。陽樊的守臣蒼葛到郊外慰勞晉軍。晉文公派右軍將軍郤溱等人包圍溫地,左軍將軍趙衰等人前往汜地迎接周襄王。襄王在夏四月丁巳日,再次回到王城,周公和召公迎接他入朝。暫且按下不表。

溫地的百姓聽說周王複位,便聚集起來攻打頹叔和桃子,將他們殺死,大開城門,迎接晉軍入城。太叔帶急忙帶著隗後登上馬車,想要奪門逃往翟國。守門的軍士關閉城門,不讓他們出去。太叔帶手持寶劍,砍倒了好幾個人。這時,魏犨趕到,大聲喝道:“逆賊,你要逃到哪裡去?”太叔帶說:“你放我出城,日後定當厚報。”魏犨說:“等問過天子肯不肯放你,我再做這個人情。”太叔帶大怒,挺劍刺向魏犨,魏犨一躍跳上馬車,一刀將太叔帶斬殺。軍士們擒獲了隗氏,帶過來見魏犨。魏犨說:“這個淫婦,留著她有什麼用!”命令眾軍士亂箭齊發。可憐這位如花似玉的夷族女子,與太叔帶享受了半年的歡娛時光,如今卻死在萬箭之下。胡曾先生有詠史詩寫道:“逐兄盜嫂據南陽,半載歡娛並罹殃。淫逆倘然無速報,世間不複有綱常。”

魏犨帶著太叔帶和隗氏的屍體,向郤溱報告。郤溱說:“你為何不把他們關起來,押送到天子那裡,讓天子公開懲處他們呢?”魏犨說:“天子想要避開殺弟的惡名,才借我們晉國之手行事,不如趕緊殺了他們來得痛快。”郤溱聽後,歎息不已,便將兩人的屍體埋在神農澗旁邊。一麵安撫溫地的百姓,一麵派人前往陽樊報捷。

晉文公聽說太叔帶和隗氏都已伏法,便下令駕車,親自前往王城,朝見周襄王,奏報捷訊。襄王設醴酒款待他,還拿出大量金銀布帛相贈。晉文公再次下拜辭謝說:“臣重耳不敢接受賞賜。但求死後能用天子的葬禮規格,臣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恩不儘。”襄王說:“先王製定禮儀,是為了區分上下等級,隻有這關於生死的規定不能改變,我不敢因為個人的私情而破壞大典。叔父的大功,我不會忘記!”於是,割出王畿內的溫、原、陽樊、攢茅四個城邑,增加晉文公的封地。晉文公謝恩後退出。百姓們扶老攜幼,擠滿了街市,爭相前來一睹晉侯的風采,紛紛感歎道:“齊桓公如今又回來了!”

晉文公下令兩路大軍都班師回朝。大軍屯紮在太行山的南麵,晉文公派魏犨去劃定陽樊的田地歸屬,顛頡去劃定攢茅的田地歸屬,欒枝去劃定溫地的田地歸屬,他自己則親自率領趙衰去劃定原城的田地歸屬。為什麼劃定原城的田地,晉文公要親自前往呢?原來,原城是周卿士原伯貫的封邑,原伯貫兵敗無功,襄王剝奪了他的封邑,將其賜予晉國。原伯貫此時還在原城,晉文公擔心他不服,所以必須親自前往。

顛頡到達攢茅,欒枝到達溫地,當地的守臣都帶著酒食出城迎接。再說魏犨來到陽樊,守臣蒼葛對部下說:“周朝放棄岐豐之地後,剩下的地盤還有多少!如今晉國又接受了四個城邑?我們和晉國同樣是周天子的臣子,怎麼能屈服於他們。”於是率領百姓手持武器,登上城牆。魏犨大怒,率兵將陽樊城包圍起來,大聲喊道:“趕快投降,萬事好商量!如果攻破城池,就將你們全部殺光!”蒼葛在城牆上回應說:“我聽說‘用仁德來懷柔中原地區,用刑罰來威懾四方夷族’。這裡是王畿之地,王畿內的百姓,不是周天子的宗族,就是周天子的親戚。晉國也是周朝的臣子,怎麼忍心用武力來脅迫我們呢?”魏犨被他的話打動,派人快馬疾馳,將此事報告給晉文公。

晉文公給蒼葛寫了一封信,大致內容是:“這四個城邑的土地,是天子的賞賜,我不敢違抗命令。將軍如果顧念天子的姻親關係,帶領百姓回歸周朝,我也完全聽從將軍的安排。”同時,晉文公讓魏犨暫緩攻城,聽任陽樊的百姓遷徙。蒼葛收到書信後,命令城中百姓:“願意回歸周朝的就離開,願意跟隨晉國的就留下。”百姓中願意離開的占了大半,蒼葛便帶領他們全部遷徙到軹村。魏犨劃定好陽樊的疆界後,便返回了。

再說晉文公和趙衰前往原城。原伯貫欺騙部下說:“晉軍包圍陽樊後,把那裡的百姓全部殺光了!”原城的百姓十分恐懼,共同發誓要死守城池,晉軍於是將原城包圍起來。趙衰說:“百姓之所以不服從晉國,是因為不信任我們。您如果向他們展示信用,不用攻城就能拿下原城。”晉文公問:“如何展示信用呢?”趙衰回答說:“請您下令,讓軍士們各自攜帶三天的口糧,如果三天之內攻不下原城,就立即解圍退兵。”晉文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到了第三天,軍吏向晉文公報告:“軍中隻剩下今天的口糧了!”晉文公沒有回應。當天半夜,有原城的百姓從城牆上縋繩而下,說:“城中已經探知陽樊的百姓並沒有遭到殺戮,大家相約明天晚上打開城門投降。”晉文公說:“我原本約定攻城以三天為限,三天攻不下就解圍退兵。如今三天已經到了,我明天一早就撤兵。你們百姓隻管做好守城的事,不必再有其他想法。”軍吏請求說:“原城百姓約定明天晚上獻城,主公為何不暫且留一天,攻下這座城再回去呢?即使糧食吃光了,陽樊離這裡也不遠,可以派人去取。”晉文公說:“信用,是國家的珍寶,是百姓所依賴的。三天的命令,誰不知道呢?如果再留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城卻失去信用,百姓還怎麼信賴我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亮後,晉文公立即解除了對原城的包圍。原城的百姓相互議論說:“晉侯寧願失去城池,也不失信用,這是有道之君啊!”於是紛紛爭著在城樓上豎起降旗,從城牆上縋繩而下,追趕晉文公的軍隊,絡繹不絕。原伯貫無法阻止,隻得打開城門出城投降。髯仙有詩寫道:“口血猶含起戰戈,誰將片語作山河?去原畢竟原來服,譎詐何如信義多?”

晉軍前行了三十裡,原城的百姓追了上來,原伯貫的投降書信也送到了。晉文公命令軍隊停下,自己乘坐一輛單車,直接進入原城,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投降。原伯貫前來拜見,晉文公以對待王朝卿士的禮節接待他,將他的家遷徙到黃河以北。晉文公挑選四個城邑的守臣,說:“昔日子餘趙衰字子餘)帶著一壺飯跟隨我在衛國,寧可挨餓也不吃,他是講信用的人。我因為講信用得到原城,現在就派講信用的人來守護它。”於是任命趙衰為原城大夫,兼管陽樊。又對郤溱說:“你不偏袒自己的宗族,首先和欒氏一起向我通消息,我不會忘記你的功勞。”於是任命郤溱為溫地大夫,兼管攢茅。在每個城邑都留下兩千士兵駐守,然後率軍返回。後人評論說,晉文公接納天子,彰顯了大義;討伐原城,展示了信用,這是他圖謀霸業的開端。晉文公究竟何時稱霸,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齡軍官會疼人,八零嬌媳又三胎 鬥羅:穿成雪清河姐姐,我欲成神 嫁給賀先生 共感後,師兄們被瘋批師妹拿捏了 靈魂交易所 入夜淪陷 情陷囍帖街 信鴿觀察守則 春風得意,馬蹄疾 開局契約一隻金翅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