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

第三十九回 柳下惠授詞卻敵 晉文公伐衛破曹(1 / 1)

話說晉文公劃定了溫、原、樊陽、攢茅四個城邑的封境,這些地方一直延伸到太行山的南麵,被稱作南陽。這是周襄王十七年的冬天。當時,齊孝公也有繼承霸業的想法。自從公子無虧死後,齊國就得罪了魯僖公。在鹿上之盟時沒有簽署盟約,和宋襄公產生了嫌隙。孟地會盟又沒有赴約,背叛了楚成王。諸侯們因此離心離德,不再前來朝見和進貢。齊孝公心中十分惱怒,打算在中原地區用兵,以此重振齊國先前的霸業。於是,他召集眾大臣問道:“先君桓公在世的時候,沒有一年不征戰,沒有一天不戰鬥。如今我安穩地坐在朝堂之上,就像待在蝸牛殼裡一樣,對外麵的事情一無所知,我實在感到羞愧!當年魯侯謀劃救援公子無虧,與我作對,這個仇還沒有報。如今魯國北麵和衛國結交,南麵和楚國相通,倘若他們聯合起來攻打齊國,我們該如何應對?聽說魯國今年鬨饑荒,我想趁這個機會出兵,以杜絕他們的陰謀。各位愛卿覺得怎麼樣?”上卿高虎上奏說:“魯國現在有很多國家相助,攻打它不一定能成功。”齊孝公說:“就算沒有功勞,姑且去試一試,也好看看諸侯們的態度,是親近還是背離。”於是,他親自率領二百輛戰車,打算入侵魯國的北部邊境。邊境的百姓得到消息,趕忙前來報急。

魯國當時正處於饑荒時期,百姓無法承受戰爭的負擔。大夫臧孫辰對魯僖公說:“齊國懷著怨恨深入我國,我們不能和他們爭勝負,還是用言辭去謝罪吧!”魯僖公問:“當今善於言辭的人是誰呢?”臧孫辰回答說:“我舉薦一個人,他是先朝司空無駭的兒子,姓展名獲,字子禽,官拜士師,食邑在柳下。這個人外表溫和,內心剛直,博學多才,通曉事理。因為他在任上執法公正,不合時宜,所以棄官歸隱了。如果能讓他擔任使者,一定不會辜負您的使命,還能在齊國贏得尊重。”魯僖公說:“我也一向知道這個人,他現在在哪裡呢?”臧孫辰說:“在柳下。”魯僖公派人去召他,展獲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能前往。臧孫辰說:“展禽有個堂弟名叫展喜,雖然官職低微,但很有口才。如果讓展喜到展獲家中,請教他應對的方法,一定會有可行的策略。”魯僖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展喜來到柳下,見到展獲,傳達了國君的命令。展獲說:“齊國攻打我們,是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要想圖謀霸業,沒有比尊崇周天子更好的辦法了。如果用先王的命令去責備他們,還怕沒有說辭嗎?”展喜回去後對魯僖公說:“我知道怎麼擊退齊國了。”魯僖公已經準備好犒勞齊國軍隊的物品,無非是牲畜、美酒、糧食、布帛之類,裝了好幾車,交給展喜。展喜來到北部邊境,齊國軍隊還沒有進入魯國境內,他就迎了上去。到了汶南這個地方,正好遇到齊國軍隊的前隊,先鋒是崔夭。展喜先把禮物送給崔夭。崔夭帶著他來到大軍中,拜見齊孝公,展喜呈上犒勞軍隊的禮物,說:“我們國君聽說您親自前來,將要屈尊到我們魯國,特地派我來送上這些禮物,犒勞您的部下。”齊孝公問:“魯國人聽說我興兵而來,害怕了嗎?”展喜回答說:“也許小人們會害怕,我卻不知道。但君子們,可一點都不害怕。”齊孝公說:“你們魯國,文沒有施伯那樣的智謀,武沒有曹劌那樣的勇氣,況且正趕上饑荒,野外都沒有青草,你們憑什麼不害怕?”展喜回答說:“我們魯國彆的沒什麼可依靠的,依靠的就是先王的命令。從前周先王封太公到齊國,封我們的先君伯禽到魯國,還讓周公和太公殺牲盟誓,說:‘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要共同輔助王室,不能互相侵害。’這句話記載在盟府裡,由太史掌管。齊桓公因此多次會合諸侯,還先和魯莊公在柯地結盟,這都是奉行王命啊。您即位九年了,我們魯國的君臣,都翹首盼望齊國,說:‘也許齊國能繼承先代霸主的事業,和諸侯們友好和睦。’如果拋棄成王的命令,違背太公的誓言,毀掉桓公的霸業,把友好變成仇恨,料想您一定不會這麼做。我們魯國就依靠這個不害怕。”齊孝公說:“你回去告訴魯侯,我願意和魯國修好,不再用兵了。”當天就傳令班師回朝。潛淵有詩,譏諷臧孫辰知道柳下惠展獲)的賢能,卻不舉薦他入朝為官,詩中說:“北望烽煙魯勢危,片言退敵奏功奇。臧孫不肯開賢路,柳下仍淹展士師。”

展喜回到魯國,向魯僖公複命。臧孫辰說:“齊國軍隊雖然退了,但他們心裡其實輕視我們魯國。我請求和仲遂一起去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攻打齊國,讓齊侯不敢輕視魯國,這可是我們魯國幾年的福氣啊。”魯僖公覺得有道理。於是,派公子遂為正使,臧孫辰為副使,前往楚國訪問。

臧孫辰向來和楚國將領成得臣相識,就讓成得臣在楚王麵前為他們說好話。臧孫辰對楚王說:“齊國違背了鹿上之盟,宋國在泓水之戰中與楚國為敵,這兩個國家都是楚國的仇人。大王如果向這兩個國家問罪,我們國君願意傾儘魯國的兵力,為大王做先鋒。”楚成王非常高興。立即任命成得臣為大將,申公叔侯為副將,率兵攻打齊國。奪取了陽穀這個地方,封給齊桓公的兒子雍,讓雍巫輔佐他。留下一千名士兵,由申公叔侯駐守,作為魯國的聲援。成得臣凱旋回朝。令尹子文當時已經年老,請求把政事讓給成得臣。楚成王說:“我怨恨宋國,比怨恨齊國更甚。子玉成得臣字子玉)已經為我報了齊國的仇,你為我去討伐宋國,報鄭國的仇。等你凱旋回來,再聽憑你自己的意願,怎麼樣?”子文說:“我的才能遠遠比不上子玉,願意讓他代替我,一定不會耽誤大王的事情。”楚成王說:“宋國現在侍奉晉國,楚國如果攻打宋國,晉國一定會救援。同時對抗晉國和宋國,非你不可,你就勉強為我走一趟吧。”於是,命令子文在暌地訓練軍隊,檢閱車馬,申明軍法。子文一心想彰顯子玉的才能,這一天匆匆忙忙就結束了訓練,整個早上就完成了事務,沒有懲處一個人。楚成王說:“你檢閱軍隊卻不懲處一個人,怎麼樹立威嚴呢?”子文上奏說:“我的才能,就像強弩之末了。要想樹立威嚴,非得子玉不可。”楚成王又讓成得臣在蒍地訓練軍隊。成得臣檢閱得非常精細,執法嚴肅,有違反軍法的絕不赦免,竟然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完成訓練。總共鞭打了七個人的後背,刺穿了三個人的耳朵,真的是讓鐘鼓增添了聲音,讓旌旗改變了顏色。楚成王高興地說:“子玉果然是將才啊!”子文再次請求辭去官職,楚成王答應了。於是,任命成得臣為令尹,掌管中軍元帥的事務。大臣們都到子文的家裡,祝賀他舉薦得人,擺酒款待。當時文武官員都來了,隻有大夫蒍呂臣因為有點小病沒有來。酒喝到一半的時候,看門人來報告:“門外有個小孩求見。”子文讓人把小孩帶進來。那小孩舉手鞠躬,徑直走到末席坐下,喝酒吃肉,旁若無人。有人認識這個小孩,他是蒍呂臣的兒子,名叫蒍賈,年僅十三歲。子文覺得很奇怪,問他:“我為國家得到一位大將,各位大臣都來祝賀,你這個小孩子卻不祝賀,為什麼呢?”蒍賈說:“各位大人認為值得祝賀,我卻認為值得擔憂。”子文生氣地說:“你說值得擔憂,有什麼說法?”蒍賈說:“我看子玉這個人,勇於承擔事務,卻在決斷時機上很糊塗。能進攻卻不能後退,可以讓他協助戰鬥,不能讓他獨自擔任重任。如果把軍事重任交給他,一定會壞事。俗話說‘太剛強就容易折斷’,說的就是子玉!推舉一個人卻讓國家失敗,又有什麼可祝賀的呢?如果他不失敗,再祝賀也不晚。”旁邊的人說:“這小孩子說瘋話,彆聽他的。”蒍賈大笑著出去了,眾公卿也都散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楚成王任命成得臣為大將,親自率領大軍,聯合陳、蔡、鄭、許四路諸侯,一起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國的緡邑。宋成公派司馬公孫固到晉國告急。晉文公召集眾大臣商議對策。先軫進言說:“如今隻有楚國強橫,而且對您有私人恩情。現在楚國在穀邑駐軍,攻打宋國,在中原地區挑起事端,這是上天給我們一個救災恤患的好名聲的機會。取得威望,奠定霸業,就在這次行動了!”晉文公說:“我想解除齊國和宋國的憂患,該怎麼做呢?”狐偃進言說:“楚國剛剛得到曹國,又和衛國結為姻親,這兩個國家又都是您的仇人。如果興兵討伐曹國和衛國,楚國一定會調兵來救援,那麼齊國和宋國的壓力就減輕了。”晉文公說:“好。”於是,把這個計謀告訴公孫固,讓他回去報告宋公,讓宋公堅守。公孫固領命離開了。晉文公擔心兵力太少。趙衰進言說:“古代大國設三軍,次國設二軍,小國設一軍。我們曲沃武公,當初憑借一軍接受王命。獻公開始設立二軍,滅掉了霍、魏、虞、虢等國,開拓了千裡土地。晉國在今天,不能算是次國了,應該設立三軍。”晉文公說:“三軍已經設立了,馬上就可以用了嗎?”趙衰說:“還不行。百姓還不懂得禮儀,雖然聚集起來了,但容易散開。您何不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向他們展示禮儀,讓百姓知道尊卑長幼的次序,產生親近君主、為長輩效死的心,然後才能用兵。”晉文公說:“設立三軍,必須要選元帥,誰能勝任呢?”趙衰回答說:“作為將領,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學識。您如果尋找有勇有智的將領,不擔心找不到人。如果尋找有學識的,我所見到的隻有郤縠一個人。郤縠五十多歲了,好學不倦,談論《禮》《樂》,崇尚《詩》《書》。《禮》《樂》《詩》《書》,是先王的法則,是道德仁義的寶庫。百姓以道德仁義為根本,軍事以百姓為根本。隻有有道德仁義的人,才能體恤百姓。能體恤百姓的人,才能用兵。”晉文公說:“好。”於是,召郤縠為元帥,郤縠推辭不接受。晉文公說:“我了解你,你不能推辭!”再三強迫,郤縠才就職。選了個好日子,在被廬舉行大規模閱兵,設立中、上、下三軍。郤縠率領中軍,郤溱輔佐他,祁瞞掌管大將的旗鼓。讓狐偃率領上軍,狐偃推辭說:“我哥哥在前麵,弟弟不能排在哥哥前麵。”於是,命令狐毛率領上軍,狐偃輔佐他。讓趙衰率領下軍,趙衰推辭說:“我在忠貞謹慎方麵不如欒枝,在謀略方麵不如先軫,在見識廣博方麵不如胥臣。”於是,命令欒枝率領下軍,先軫輔佐他。荀林父駕馭戰車,魏犨擔任車右,趙衰擔任大司馬。郤縠登上將台發號施令。三通鼓響過之後,開始操練陣法,年少的在前,年長的在後,坐下、起立、前進、後退,都有既定的規則。有不明白的,就教導他們;教導三次還不遵守的,就按照違抗命令論處,然後施行刑罰。一連操練了三天,陣法的奇正變化,指揮起來得心應手。眾將領見郤縠寬嚴得當,沒有不心悅誠服的。正要鳴金收兵的時候,忽然將台下麵刮起一陣旋風,竟然把大帥的旗杆吹斷成兩段,眾人都大驚失色。郤縠說:“帥旗折斷,主將應該應驗這件事。我不能長久地和各位一起共事了,不過主公一定會成就大功業。”眾人問他原因,郤縠隻是笑著不回答。這是周襄王十九年冬十二月的事情。

第二年春天,晉文公商議分兵討伐曹國和衛國,和郤縠謀劃。郤縠回答說:“我已經和先軫商量好了。今天我們的目標不是和曹國、衛國為難,分兵可以對付曹國和衛國,但對付不了楚國。主公應該以討伐曹國為名,向衛國借道,曹國和衛國正和睦,一定會不答應。我們就從南河渡河,出其不意,直接攻打衛國境內,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勝利的把握有八九成。戰勝衛國之後,再乘勝進攻曹國。曹伯向來失去民心,又害怕我們打敗衛國的威勢,攻破曹國是必然的!”晉文公高興地說:“你真是有學識的將領啊!”於是,派人到衛國借道討伐曹國。衛國大夫元咺向衛成公請求說:“當初晉君流亡經過我國,先君沒有以禮相待。現在他們來借道,您一定要答應。不然,他們會先攻打衛國,再攻打曹國。”衛成公說:“我和曹國一起臣服於楚國,如果借給晉國討伐曹國的道路,恐怕還沒和晉國交好,就先惹來楚國的憤怒。得罪了晉國,還能依靠楚國,要是把楚國也得罪了,還能依靠誰呢?”於是,沒有答應晉國。晉國使者回去報告晉文公。晉文公說:“不出元帥所料啊!”於是,命令軍隊繞道向南行進。渡過黃河後,走到五鹿的荒野,晉文公說:“唉!這就是介子推割大腿肉給我吃的地方啊!”不禁淒然落淚,眾將領也都感歎悲傷。魏犨說:“我們應該攻城奪邑,為您洗刷往年的恥辱,何必歎息呢?”先軫說:“武子魏犨字武子)說得對。我願意率領本部兵馬,獨自奪取五鹿。”晉文公讚賞他的話,答應了他。魏犨說:“我來幫你一臂之力。”兩位將領登上戰車前進。先軫命令軍士多帶旗幟,凡是經過山林高地的地方,就叫他們插上旗幟,一定要讓旗幟高出樹林。魏犨說:“我聽說‘兵行詭道’,現在到處插旗幟,反而讓敵人有了防備,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先軫說:“衛國向來臣服於齊國,最近改而侍奉楚國,國內百姓不順從,常常擔心中原國家來討伐。我們主公想繼承齊國的霸業,不能示弱,應該先聲奪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五鹿的百姓,沒料到晉軍突然到來,登上城牆遠望,隻見山林中布滿了晉軍的旌旗,根本不清楚到底來了多少兵馬。不管是城內還是城外的居民,都爭先逃命,守臣根本禁止不住。先軫的軍隊一到,因為無人抵抗,輕而易舉就拿下了五鹿。先軫派人向晉文公報捷。晉文公喜形於色,對狐偃說:“舅舅你說能得到土地,今天應驗了!”於是留下老將郤步揚駐守五鹿,大軍轉移營地,進駐斂盂。

這時,郤縠突然生病,晉文公親自前去探望。郤縠說:“我承蒙主公您的非凡禮遇,本想肝腦塗地來報答您的知遇之恩。無奈天命有限,看來那旗杆折斷的征兆要應驗在我身上了,我恐怕命在旦夕!不過我還有一句話要告訴您。”晉文公說:“你有什麼話儘管說,我一定聽從。”郤縠說:“您討伐曹國和衛國,本來的目的是要引出楚國的軍隊。要引出楚國軍隊,就必須先謀劃如何作戰,而謀劃作戰,首先要聯合齊國和秦國。秦國離得遠,齊國離得近,您趕緊派一位使者去和齊侯交好,表達結盟的意願。齊國正厭惡楚國,也想結交晉國。要是能讓齊侯前來會麵,那麼衛國和曹國必定會因為害怕而求和,進而我們就能拉攏秦國。這可是製衡楚國的周全計策啊。”晉文公說:“好主意。”於是就派使者前往齊國通好,提及齊桓公在世時兩國的友好關係,表示願意結盟,共同抵禦楚國。

當時,齊孝公已經去世,齊國人擁立他的弟弟潘為國君,這就是齊昭公。潘是葛嬴所生,剛剛繼承君位。因為楚國奪取陽穀的緣故,齊國正想結交晉國來對抗楚國。聽說晉侯的軍隊駐紮在斂盂,齊昭公當天就駕車前往衛國與晉文公相會。

衛成公見五鹿已經失守,急忙派寧速的兒子寧俞前來謝罪求和。晉文公說:“衛國之前不答應借道,現在害怕了才來求和,這不是他們的真心。我很快就要踏平楚丘了。”寧俞回去向衛侯報告。此時,楚丘城中謠言四起,傳說晉軍馬上就到,百姓們一夜之間驚恐不安。寧俞對衛成公說:“晉國的怒氣正盛,國內百姓也十分恐懼,您不如暫時出城躲避一下。晉國知道主公您出城了,必定不會來攻打楚丘。然後我們再向晉國求和,這樣就能保全國家了。”衛成公歎息道:“先君很不幸,對流亡的公子重耳失禮,我又一時糊塗,不答應借道,才落得如此下場。連累了百姓,我也沒臉再待在國內!”於是,他派大夫元咺和弟弟叔武代理國家事務,自己則避居到襄牛之地;同時派大夫孫炎前往楚國求救。這是當年春天二月的事情。髯翁有詩寫道:“納姬贈馬怪紛紛,患難何須具主賓?誰知五鹿開疆者,便是當年求乞人!”

就在這個月,郤縠在軍中去世。晉文公十分悲痛惋惜,派人將他的靈柩護送回國。因為先軫有奪取五鹿的功勞,晉文公就提拔他為元帥。又任用胥臣輔佐下軍,來填補先軫原來的職位空缺。這是因為趙衰之前舉薦胥臣見識廣博,所以才任用他。)

晉文公想要順勢滅掉衛國,先軫勸諫說:“我們本來是因為楚國圍困齊國和宋國,才來拯救他們的危難。現在齊國和宋國的憂患還沒解除,就先滅掉彆的國家,這不符合霸主存亡恤小的道義。況且衛國雖然無道,但他們的國君已經出逃,是廢是立都由我們決定。不如把軍隊轉移到東邊去討伐曹國。等楚國的救兵趕到衛國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曹國了。”晉文公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三月,晉軍包圍了曹國。曹共公召集眾大臣商量對策。僖負羈進言說:“晉君這次前來,是為了報當年受辱的仇。他的怒氣正盛,我們不能和他硬拚。我願意奉命前去謝罪求和,以拯救全國百姓的災難。”曹共公說:“晉國不接納衛國的求和,難道會單獨接納我們曹國嗎?”大夫於朗進言說:“我聽說晉侯流亡經過曹國的時候,僖負羈私下送給他食物,現在又主動請求出使,這分明是賣國的計策,可不能聽他的。主公應該先斬了僖負羈,我自有退敵的辦法。”曹共公說:“僖負羈為國家出謀劃策不忠誠,姑且念他是世代老臣,免去死罪,罷官就行了。”僖負羈謝恩後離開朝堂。正所謂:“閉門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張。”

曹共公問於朗:“你有什麼計策?”於朗說:“晉侯打了勝仗,必定驕傲自大。我請求寫一封假的密信,約定黃昏時獻城投降。我們預先派精兵帶著弓弩,埋伏在城牆下,等晉侯進城,就放下懸門,萬箭齊發,不愁他不粉身碎骨。”曹共公聽從了他的計策。

晉文公收到於朗的降書,就想進城。先軫說:“曹國的實力還沒有受損,怎麼知道這不是詐降呢?我請求先試探一下。”於是,先軫挑選軍中一位胡須濃密、相貌威武的人,穿上晉侯的衣冠,假扮成晉文公進城。寺人勃鞮主動請求為他駕車。黃昏時分,城牆上豎起一麵降旗,城門大開,假晉侯帶著五百多人,長驅直入。隊伍還沒進去一半,隻聽見城牆下梆子聲亂響,箭像飛蝗一樣射來。假晉侯急忙想要回車,城門卻已經放下閘板。可惜勃鞮和三百多人,就這樣死在了一起!幸好晉侯沒有去,不然可就“昆崗失火,玉石俱焚”了。晉文公當年經過曹國的時候,曹國有很多人都認得他,那天夜裡倉促之間大家分辨不出真假。於朗還以為晉侯已經死了,在曹共公麵前,得意得不得了,大肆吹噓!等到天亮辨認,才知道是假的,頓時興致減半。那些沒進城的人,逃回來向晉侯報告。晉侯怒火中燒,攻城更加猛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朗又獻計說:“可以把射死的晉兵屍體,暴露在城牆上,他們的軍隊看到後,一定會感到淒慘沮喪,攻城就不會那麼賣力了。再拖延幾天,楚國的救兵必然會到,這可是動搖晉軍軍心的好辦法。”曹共公依計行事。晉軍看到城頭上用秤杆懸掛著屍體,密密麻麻的,士兵們口中抱怨不斷。晉文公對先軫說:“軍心恐怕要動搖了,這可怎麼辦?”先軫回答說:“曹國的墳墓都在西門外。請分出一半軍隊,在墓地紮營,做出要發掘墳墓的樣子,城中的人一定會害怕,一害怕就會大亂,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趁機進攻了。”晉文公說:“好。”於是,晉軍在軍中揚言:“要發掘曹國人的墳墓。”並讓狐毛、狐偃率領所部兵馬,轉移到墓地紮營,準備好鍬鋤,限定第二天午時,每人都要獻上墓中的骷髏作為功勞。

城內的人得知這個消息,嚇得膽戰心驚。曹共公派人在城牆上大喊:“不要挖我們的墳墓,這次我們真的願意投降!”先軫也派人回應說:“你們誘殺我們的士兵,還把屍體暴露在城牆上,我們的士兵實在不忍心,所以才要挖墓報仇!你們要是能把死者殯殮好,用棺材送還給我們的軍隊,我們就收兵撤退。”曹國人回複說:“既然這樣,請寬限我們三天!”先軫答應道:“三天內不送回屍體和棺材,就彆怪我們侮辱你們的祖宗了!”

曹共公果然把城牆上的屍體收了下來,清點數目後,準備好棺木,在三天之內,把屍體都盛殮妥當,裝到車上。先軫定下計策,預先讓狐毛、狐偃、欒枝、胥臣整頓好兵車,分成四路埋伏起來。隻等曹國人開門送出棺材,就四門一起攻打進去。到了第四天,先軫派人在城下大喊:“今天該把我們的屍體和棺材送回來了吧?”曹國人在城上回應說:“請你們解圍退兵五裡,我們馬上就把棺材送出來。”先軫向晉文公稟報後,傳令退兵,晉軍果然退到了五裡之外。城門打開,棺材車從四個城門推了出來。才推出三分之一,突然炮聲大作,四路伏兵一起發動攻擊,城門被喪車堵塞,一時之間無法關閉,晉軍趁機攻入城中。

曹共公正在城上指揮,魏犨在城外看到後,從車上一躍而起,登上城牆,一把揪住曹共公,把他捆綁起來。於朗想越城逃跑,被顛頡抓住斬殺。晉文公率領眾將領登上城樓,接受勝利的捷報。魏犨獻上曹伯襄,顛頡獻上於朗的首級,眾將領也都有各自的擒獲。

晉文公命人取來官員名冊查看,發現乘坐軒車的有三百人,每個人都有姓名,於是按照名冊將這些人一一捉拿,沒有一個逃脫。名冊中沒有僖負羈的名字,有人說:“僖負羈因為勸說曹君求和,已經被除去官籍,成為平民了。”晉文公於是當麵數落曹伯的罪行,說:“你們國家隻有一個賢臣,你卻不能任用,反而任用了一班小人,就像小孩子玩耍一樣,這樣的國家怎麼能不滅亡呢?”喝令把曹伯囚禁在大寨,等戰勝楚國之後,再聽候處置。那些乘坐軒車的三百人,全部被誅殺,他們的家產也被抄沒,用來犒賞軍士。

因為僖負羈曾有贈飯之恩,他家住在北門,晉文公傳令:“北門一帶不許驚動,如有誰敢侵犯僖氏家一草一木,斬首示眾!”晉文公分派眾將領,一半守城,一半隨他前往大寨駐紮。胡曾先生有詠史詩寫道:“曹伯慢賢遭縶虜,負羈行惠免誅夷。眼前不肯行方便,到後方知是與非。”

卻說魏犨和顛頡二人,向來就有恃功驕縱的毛病。今天看到晉文公下達保全僖氏的命令,魏犨氣憤地說:“我們今天擒獲國君、斬殺敵將,主公卻沒有一句褒獎的話。僖負羈不過給了主公一點吃的,這點恩惠能有多少,主公卻如此看重他,這輕重實在分得太不公平了!”顛頡說:“這個人要是在晉國為官,必定會受到重用,到時候我們肯定會被他欺壓,不如一把火燒了他的家,以免後患。就算主公知道了,難道還真的會殺了我們不成?”魏犨說:“有道理。”兩人一起喝酒,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私自帶領軍卒,圍住了僖負羈的家,在前後門放起火來,頓時火焰衝天。

魏犨借著酒勁,仗著自己勇猛,跳上門樓,冒著大火,在屋簷上奔走如飛,想要找到僖負羈殺了他。誰知道房梁被火燒毀,突然倒塌,“撲陸”一聲,魏犨失足墜地,摔了個仰麵朝天。隻聽得天崩地裂一般,一根折斷的房梁“刮喇”一聲,正好砸在魏犨的胸脯上。魏犨疼得說不出話來,頓時口吐鮮血。前後左右,火球亂滾,他隻得掙紮著爬起來,還攀著庭柱,再次躍上屋頂,盤旋著逃了出來。他身上的衣服都著了火,被他扯得赤條條的,這才免去了被燒死的災禍。魏犨雖然勇猛,可此時也不得不困倒在地。正好顛頡趕來,把他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他披上,兩人一起上車,回到住處休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狐偃和胥臣在城內,看到北門起火,懷疑發生了兵變,急忙帶兵前去查看。發現是僖負羈的家著火,趕緊讓軍士滅火,可此時已經燒得七零八落。僖負羈帶著家人救火,被煙熏倒,等救起來的時候,已經中了火毒,昏迷不醒。他的妻子說:“不能讓僖氏斷了後!”於是抱著五歲的孩子僖祿跑到後園,站在汙水池中才得以幸免。這場大火一直亂到五更天,才漸漸熄滅。僖氏的家丁死了好幾人,還燒毀了幾十間房舍和民居。

狐偃和胥臣查明是魏犨和顛頡放的火,大驚失色,不敢隱瞞,急忙飛報大寨。大寨離城有五裡遠,夜裡雖然看到城中火光衝天,但不太清楚具體情況。直到天亮,晉文公接到報告,才知道事情的緣由。他立刻駕車進城,先到北門去看望僖負羈。僖負羈睜開眼睛看了一眼晉文公,就閉上了眼睛。晉文公歎息不已。僖負羈的妻子抱著五歲的孩子僖祿,哭著跪在地上。晉文公也忍不住落淚,對她說:“賢嫂不必憂愁煩惱,我會撫養這個孩子。”當即把僖祿抱在懷裡,任命他為大夫,還贈送了豐厚的金帛,將僖負羈安葬後,帶著他的妻子和孩子回到晉國。一直等到曹伯歸附之後,僖負羈的妻子想回鄉掃墓,晉文公才派人送她回去。僖祿長大後,仍然在曹國擔任大夫。這是後話。

當天,晉文公命令司馬趙衰,商議違抗命令放火的罪名,打算誅殺魏犨和顛頡。趙衰上奏說:“這兩人有十九年跟隨您流亡奔走的功勞,最近又立下大功,可以赦免他們!”晉文公生氣地說:“我之所以能取信於民,靠的就是命令。臣子不遵守命令,就不能稱之為臣子;君主不能對臣子下達命令,就不能稱之為君主。沒有君主和臣子的規矩,還怎麼立國?各位大夫為我立下功勞的人很多,如果都能違抗命令、擅自行動,那我從今往後就再也發不出一條命令了!”

趙衰又上奏說:“主公說得很對。然而魏犨勇猛有才乾,眾將領都比不上他,殺了他實在可惜!況且犯罪有主犯和從犯之分,我認為殺了顛頡一個人,就足以警示眾人了,何必把兩人都殺了呢?”晉文公說:“聽說魏犨胸部受傷,起不了床,何必憐惜這個命不久矣的人,而不執行我的法令呢?”趙衰說:“我請求以您的命令去探望他,如果他真的快死了,那就如您所說。倘若他還能繼續征戰,希望能留下這位猛將,以備不時之需。”晉文公點頭說:“好。”於是,派荀林父去召顛頡,讓趙衰去探望魏犨的病情。不知道魏犨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