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簡王十三年夏四月,楚共王采用右尹壬夫的計策,親自統領大軍,與鄭成公一同討伐宋國。他們以魚石等五位大夫為向導,順利攻下彭城。楚共王讓魚石等人占據彭城,並留下三百輛兵車,屯駐戍守此地。共王對這五位大夫說道:“晉國如今與吳國往來密切,與楚國作對,而彭城正是吳晉兩國往來的必經之路。現今我留下重兵協助你們,主動出擊能夠奪取宋國的土地,防守也可截斷吳晉之間的聯係。你們應當儘心儘力,不要辜負我的囑托!”說完,共王便返回楚國。
這年冬天,宋成公派遣大夫老佐率領軍隊包圍彭城。魚石統領戍守的士兵迎戰,卻被老佐擊敗。楚國令尹嬰齊聽聞彭城被圍,立即率兵前來救援。老佐仗著自己勇猛,輕視敵人,貿然深入楚軍陣地,不幸中箭身亡。嬰齊於是乘勢進兵,侵犯宋國。宋成公大為驚恐,趕忙派右師華元前往晉國告急。韓厥對晉悼公進言說:“昔日晉文公成就霸業,就是從救援宋國開始的。如今晉國興衰的關鍵,就在這一次行動,不可不全力以赴。”晉悼公聽後,立即大規模派遣使者,向諸侯各國征兵。他親自統領大將韓厥、荀偃、欒黶等人,率先將軍隊駐紮在台穀。嬰齊得知晉軍大舉來襲,便撤兵返回楚國。
周簡王十四年,晉悼公率領宋國、魯國、衛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等八國的軍隊,進軍包圍彭城。宋國大夫向戍讓士兵登上了望車,朝著城上四麵高聲呼喊:“魚石等人是背叛國君的逆賊,天理難容!如今晉國統領二十萬大軍,即將踏平這座孤城,讓這裡寸草不留。你們要是明白順逆之理,為何不擒獲這些逆賊前來投降?以免無辜百姓慘遭殺戮。”如此反複呼喊了數遍,彭城的百姓聽聞後,都知道魚石理虧,於是打開城門,迎接晉軍入城。當時楚國的戍守士兵雖然眾多,但魚石等人對他們不加體恤,士兵們都不肯為其效力。晉悼公入城後,楚國的戍卒紛紛逃散。韓厥擒獲了魚石,欒黶和荀偃擒獲了魚府,宋國的向戍擒獲了向為人和向帶,魯國的仲孫蔑擒獲了鱗朱,他們各自將俘虜押解到晉悼公處邀功。晉悼公下令將這五位大夫斬首,並將他們的族人安置在河東壺邱之地。隨後,晉悼公便移師前往鄭國,興師問罪。楚國右尹壬夫侵犯宋國以救援鄭國,諸侯的軍隊又返回救援宋國,之後各國軍隊便各自散去,班師回國。
這一年,周簡王駕崩,世子泄心即位,他就是周靈王。靈王從出生時起,嘴上就長有胡須,所以周人稱他為髭王。髭王元年夏天,鄭成公病重,他對上卿公子騑說:“楚王因為救援鄭國的緣故,被箭射中眼睛,這份恩情我始終不敢忘懷。我死後,你們千萬不要背叛楚國!”囑咐完後,鄭成公便與世長辭。公子騑等人擁立世子髡頑即位,他就是鄭僖公。
晉悼公因為鄭國尚未歸服,便在戚地大規模會合諸侯,共同商討對策。魯國大夫仲孫蔑獻計說:“鄭國地勢險要之處,莫過於虎牢,而且它還是楚國與鄭國相通的重要要道。如果能在此修築城池,設置關卡,留下重兵逼迫鄭國,鄭國必定會歸從。”楚國的降將巫臣也獻計道:“吳國與楚國一水相連,自從我當年出使吳國,與他們約定共同攻打楚國後,吳國人多次侵擾楚國的屬地,楚人深受其苦。如今不如再派遣一位使者,引導吳國討伐楚國,楚國東邊受吳國軍隊困擾,又怎能在北邊與我們爭奪鄭國呢?”晉悼公采納了這兩條計策。當時,齊靈公也派遣世子光,與上卿崔杼一同前來會盟,聽從晉國的命令。晉悼公於是集合九路諸侯的兵力,大規模修築虎牢城,增設了望台。大國抽調一千名士兵,小國抽調五百或三百名士兵,共同守衛此地。鄭僖公果然心生恐懼,開始與晉國講和。晉悼公這才率軍返回。
此時,中軍尉祁奚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請求告老還鄉,辭去官職。晉悼公問道:“誰可以接替你的職位呢?”祁奚回答說:“沒有人比解狐更合適。”晉悼公驚訝地說:“我聽說解狐是你的仇人,為何要舉薦他呢?”祁奚回答道:“您問的是誰可以勝任,並非問我的仇人是誰。”晉悼公於是召見解狐,然而還沒來得及任命官職,解狐就因病去世了。晉悼公又問:“除了解狐,還有其他人選嗎?”祁奚回答說:“其次就數祁午了。”晉悼公疑惑地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奚回答說:“您問的是誰可以勝任,並非問我的兒子是誰。”晉悼公接著說:“如今中軍尉的副手羊舌職也去世了,你也幫我一並挑選合適的接替人選。”祁奚回答說:“羊舌職有兩個兒子,分彆是羊舌赤和羊舌肹,二人都很賢能,您可以任用他們。”晉悼公聽從了祁奚的建議,任命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為副手。各位大夫對此無不心悅誠服。
話說回來,巫臣的兒子巫狐庸,奉晉悼公之命,前往吳國拜見吳王壽夢,請求吳國出兵討伐楚國。壽夢答應了他的請求,派世子諸樊為將領,在江口整治軍隊。很快,就有諜報人員將此事傳入楚國。楚國令尹嬰齊上奏說:“吳國的軍隊從未踏入過楚國境內,如果這一次讓他們入境,日後必定還會再來。倒不如我們提前出兵討伐吳國。”楚共王認為有理。嬰齊於是大規模檢閱水軍,挑選出兩萬精銳士兵,從長江出發,突襲攻破鳩茲,隨後便打算順流而下。驍勇善戰的將領鄧廖進言說:“長江水流湍急,前進容易,後退卻困難。小將我願意率領一支軍隊先行,若能取勝就繼續前進,即便失利也不至於大敗。元帥可將軍隊駐紮在郝山磯,根據形勢變化相機而動,這樣便能萬無一失。”嬰齊覺得這個計策不錯,於是挑選出三百名身著組甲的士兵,三千名穿著練袍的士兵,這些人都身強力壯,一人能抵得上十人。他們乘坐大小船隻共一百艘,隨著一聲炮響,船頭朝著東方進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快,哨船就探知鳩茲失陷的消息,並報告給世子諸樊。諸樊說:“鳩茲既然已經失陷,楚軍必定會乘勝東下,我們應當提前做好防備。”於是,他派公子夷昧率領數十艘水軍戰船,在東西梁山誘敵;公子餘祭則在采石港設下伏兵。鄧廖的軍隊經過郝山磯時,望見梁山有吳國的兵船,便奮勇向前推進。夷昧稍作抵抗,就佯裝戰敗,向東逃竄。鄧廖追擊過采石磯後,遭遇諸樊的大軍,雙方剛交戰不到十幾個回合,采石港中突然炮聲震天,餘祭的伏兵從後方夾擊,前後箭矢如雨點般射來。鄧廖麵部中了三箭,卻仍奮力拔箭繼續戰鬥。夷昧乘坐著艨艟大艦趕到,艦上都是精選的勇士,他們手持大槍,奮力搗毀敵船,致使許多楚軍船隻傾覆沉沒。鄧廖最終力竭被擒,他寧死不屈,英勇就義。楚軍得以逃脫的,隻有八十名身著組甲的士兵和三百名穿著練袍的士兵。
嬰齊害怕獲罪,本想隱瞞戰敗的消息,謊報戰功。然而,吳世子諸樊乘勝反進兵襲擊楚國,嬰齊大敗而歸,鳩茲又重新回到吳國手中。嬰齊羞愧憤懣,一病不起,還沒回到郢都,便去世了。史臣為此寫詩道:“乘車射禦教吳人,從此東方起戰塵。組甲成擒名將死,當年錯著族巫臣。”
楚共王於是提拔右尹壬夫為令尹。壬夫生性貪婪卑鄙,向附屬國索取賄賂。陳成公不堪忍受,於是派轅僑如前往晉國,表示願意歸服。晉悼公在雞澤大規模會合諸侯,又在戚地再次會合諸侯。吳王壽夢也前來交好,中原各國的勢力因此大振。楚共王因失去陳國而發怒,將罪責歸咎於壬夫,將其處死。隨後,共王任用自己的弟弟公子貞,字子囊,代為令尹。公子貞大規模檢閱軍隊,出動五百輛兵車討伐陳國。當時,陳成公午已經去世,世子弱即位,他就是陳哀公。陳哀公懼怕楚國的兵威,又重新歸附楚國。晉悼公聽聞此事後大怒,想要起兵與楚國爭奪陳國。
就在這時,忽然傳來消息,無終國國君嘉父派遣大夫孟樂來到晉國,獻上一百張虎豹之皮。孟樂上奏說:“山戎各國,自從被齊桓公征服後,一直平安無事。近來因為燕國和秦國勢力衰弱,山戎見中原沒有霸主,又開始肆意侵擾。我們國君聽聞晉君英明睿智,將繼承齊桓公和晉文公的霸業,因此宣揚晉國的威望和德行,各戎族願意接受盟約。所以我們國君派我前來告知,希望您能定奪。”晉悼公召集各位將領商議,眾人都說:“戎狄之人反複無常,不如出兵討伐他們。昔日齊桓公成就霸業,就是先平定山戎,後征討荊楚,正是因為戎狄豺狼成性,不用武力威懾就無法製服他們。”隻有司馬魏絳說:“不可。如今諸侯剛剛會合,大業尚未完成,如果興兵討伐戎狄,楚國必定會乘虛而入,諸侯也會背叛晉國,轉而朝拜楚國。戎狄就如同禽獸,而諸侯則如同兄弟。如今為了得到禽獸而失去兄弟,這可不是好計策。”晉悼公問道:“戎狄可以與之講和嗎?”魏絳回答說:“與戎狄講和有五大好處:戎狄與晉國相鄰,他們的土地廣闊空曠,輕視土地而看重財物,我們用財物交換土地,可以拓展國土,這是好處之一;戎狄停止侵擾掠奪,邊境百姓能夠安心耕種,這是好處之二;用仁德安撫遠方的戎狄,無需勞師動眾,這是好處之三;戎狄歸服晉國,周邊各國都會受到震動,諸侯也會畏懼順服,這是好處之四;我們沒有了北方的後顧之憂,就可以專心對付南方,這是好處之五。有這五大好處,您為何不答應講和呢?”晉悼公聽後十分高興,當即任命魏絳為與戎狄講和的使者。魏絳與孟樂一同先前往無終國,與國王嘉父商議妥當。嘉父於是召集山戎各國,一同來到無終,歃血為盟:“如今晉侯繼承霸主之位,主持中原盟會,各戎族願意接受約束,扞衛北方,不侵犯、不背叛,各自守護安寧的疆土。如有違背盟約,天地不容!”各戎族接受盟約後,都十分歡喜,紛紛將當地的特產獻給魏絳,魏絳卻分毫不取。各戎族見狀,相互說道:“上國的使臣,竟然如此廉潔!”對魏絳倍加敬重。魏絳帶著盟約回國,向晉悼公複命,晉悼公十分滿意。
此時,楚國令尹公子貞已經占領陳國,又轉而移兵討伐鄭國。由於虎牢有重兵戍守,楚軍沒有走汜水這條路,而是從許國朝著潁水方向進發。鄭僖公髡頑十分恐懼,召集六卿共同商議對策。這六卿分彆是:公子騑,字子駟;公子發,字子國;公子嘉,字子孔,這三位都是鄭穆公的兒子,對於鄭僖公來說,是叔祖輩;公孫輒,字子耳,是公子去疾的兒子;公孫蠆,字子蟜,是公子偃的兒子;公孫舍之,字子展,是公子喜的兒子,這三位都是鄭穆公的孫子,繼承父親的爵位成為卿,對於鄭僖公來說,是叔輩。這六位卿大夫在鄭國位高權重,長期執掌國政。)鄭僖公髡頑心高氣傲,對他們不太禮遇,因此君臣之間矛盾不斷,積怨很深。上卿公子騑與僖公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這次會議上,鄭僖公主張堅守鄭國,等待晉國救援。公子騑卻開口說道:“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們不如歸從楚國。”鄭僖公反問道:“歸從楚國,那晉國的軍隊來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公子騑回答說:“晉國和楚國,誰會真正憐惜我們呢?我們又何必在兩國之間做出選擇?誰強大我們就侍奉誰。今後,我們準備好祭祀用的犧牲和玉帛,在境外等待。楚國來,我們就與楚國結盟;晉國來,我們就與晉國結盟。兩國相爭,必有一方會屈服。等強弱分明後,我們選擇強大的一方來庇護百姓,不也可以嗎?”鄭僖公沒有采納他的計策,說道:“按照子駟你的說法,鄭國豈不是每天都要準備結盟,永無安寧之日了!”僖公打算派遣使者向晉國求援。然而,各位大夫害怕違背公子騑的意願,沒有人願意前往。鄭僖公一氣之下,決定親自前往,當晚便住在驛舍。公子騑指使門客埋伏在驛舍,刺殺了鄭僖公,對外謊稱僖公暴病身亡。隨後,公子騑擁立僖公的弟弟嘉為國君,他就是鄭簡公。公子騑派人向楚國報告說:“歸從晉國都是髡頑的主意,如今髡頑已死,我們願意聽從楚國的盟約,請求罷兵!”楚國公子貞接受了鄭國的盟約,撤兵而去。
晉悼公聽聞鄭國又歸從楚國,便向各位大夫詢問:“如今陳國和鄭國都背叛了我們,我們應該先討伐哪個國家呢?”荀罃回答說:“陳國弱小,地處偏遠,對於晉國霸業的成敗影響不大。而鄭國是中原的樞紐,自古以來想要成就霸業,必須先使鄭國歸服。寧可失去十個陳國,也不能失去一個鄭國。”韓厥說:“子羽荀罃)見識高明,決斷英明,能夠平定鄭國的,必定是他。我年事已高,才智衰退,願意將中軍元帥的職位讓給他。”晉悼公沒有答應,韓厥堅持請求,晉悼公最終隻好同意。韓厥告老還鄉,辭去官職,荀罃於是接替他成為中軍元帥,統領大軍討伐鄭國。晉軍抵達虎牢,鄭國人請求結盟,荀罃答應了他們。等到晉軍班師回朝,楚共王親自率軍討伐鄭國,鄭國再次與楚國講和,楚國得勝而歸。
晉悼公十分惱怒,向各位大夫問道:“鄭國人反複無常,我們的軍隊一到,他們就歸從;軍隊一撤,他們又背叛。如今想要讓鄭國堅定地歸附我們,應該用什麼計策呢?”荀罃獻計說:“晉國之所以無法收服鄭國,是因為楚國與我們爭奪得太過激烈。如今想要收服鄭國,必須先使楚國疲憊,而要使楚國疲憊,就必須采用‘以逸待勞’的策略。”晉悼公問:“什麼是‘以逸待勞’的策略呢?”荀罃回答說:“軍隊不能頻繁調動,頻繁調動就會疲憊;諸侯不能屢次勞煩,屢次勞煩他們就會心生怨恨。內部疲憊,外部又有諸侯怨恨,在這種情況下抵禦楚國,我不認為我們能夠取勝。我請求將四軍的兵力分成三部分,將各國的軍隊也進行合理搭配。每次隻出動一軍,輪流交替。楚國進攻,我們就撤退;楚國撤退,我們就進軍。用我們的一軍,牽製楚國的全軍。他們求戰不得,求休息也不得。我們不會有士兵戰死沙場的危險,而他們卻要遭受長途奔波的勞苦。我們能夠頻繁前往,他們卻不能頻繁前來。如此一來,楚國就會疲憊不堪,鄭國也能夠穩固地歸附我們。”晉悼公稱讚道:“此計甚妙!”當即命令荀罃在曲梁整治軍隊,將四軍分為三部分,確定了輪流交替的製度。
荀罃登上將壇,發布命令。壇上豎起一麵杏黃色的大旗,上麵寫著“中軍元帥智”他原本姓荀,為何卻寫“智”字呢?因為荀罃和荀偃叔侄同為大將,軍中同姓,容易混淆。荀罃的父親荀首受封於智地,荀偃的父親荀庚在晉國設立三行軍隊時,曾擔任中行將軍,因此又用智氏、中行氏來加以區分。從這時起,荀罃被稱為智罃,荀偃被稱為中行偃,這樣軍中的人員關係就不會混亂了。這都是荀罃製定的規矩。)壇下分立三軍:第一軍,由上軍元帥荀偃統領,副將是韓起,魯國、曹國、邾國三國的軍隊跟隨其後,中軍副將範匄負責接應;第二軍,由下軍元帥欒黶統領,副將士魴,齊國、滕國、薛國三國的軍隊跟隨,中軍上大夫魏頡負責接應;第三軍,由新軍元帥趙武統領,副將魏相,宋國、衛國、郳國三國的軍隊跟隨,中軍下大夫荀會負責接應。
荀罃下達命令:第一次由上軍出征,第二次派下軍出征,第三次則新軍出征。中軍的兵將負責分配接應,如此循環往複。隻要能取得鄭國的盟約回來複命,就算立下功勞,嚴禁與楚國軍隊交戰。公子楊乾,是晉悼公的同母弟弟,年僅十九歲,剛被任命為中軍戎禦之職。他血氣方剛,尚未經曆過戰陣。聽聞要整頓軍隊討伐鄭國,他摩拳擦掌,滿心期待能獨自率領一隊人馬,立刻奔赴前線廝殺。然而,他見荀罃並未點他出征,心中那股銳氣實在按捺不住,便主動請纓擔任先鋒,發誓願拚死效力。荀罃說道:“我如今製定的分軍計策,重點在於速進速退,不以戰勝為目的。兵力分派已經確定,小將軍雖然勇猛,卻用不上。”楊乾再三堅決請求,荀罃無奈,隻好說:“既然小將軍堅持,那就暫且在荀大夫部下接應新軍。”楊乾又說:“新軍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請求撥到第一軍部下。”荀罃沒有答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乾自恃是晉侯的親弟弟,竟然擅自率領本部的車卒,自成一隊,排列在中軍副將範匄的後麵。司馬魏絳奉將軍之令整頓軍隊行伍,看到楊乾不按次序排列隊伍,當即敲響戰鼓,向眾人宣告:“楊乾故意違抗將令,擾亂行伍秩序,按照軍法本應斬首。但念在他是晉侯的親弟弟,暫且將他的車夫斬首,以此嚴肅軍政。”隨即命令軍校將楊乾的禦車之人擒獲斬首,並將首級懸掛在將壇之下,軍中頓時一片肅然。
楊乾平日裡驕橫慣了,肆意妄為,根本不懂軍法。看到自己的車夫被殺,嚇得魂飛魄散,既十分害怕,又覺得無比羞愧和惱怒。他當下駕車衝出軍營,徑直跑到晉悼公麵前,哭著拜倒在地,哭訴魏絳如何欺負他,讓他在眾將麵前顏麵儘失。晉悼公心疼弟弟,來不及詳細了解情況,頓時勃然大怒,說道:“魏絳羞辱我的弟弟,就如同羞辱我一樣。必須殺了魏絳,絕不能放過他!”於是召見中軍尉副羊舌職,讓他去捉拿魏絳。
羊舌職進宮拜見晉悼公,說道:“魏絳是個堅守誌節的人,遇事不逃避困難,有罪也不逃避刑罰。等軍務結束,他必定會主動前來謝罪,無需我去捉拿。”沒過一會兒,魏絳果然來了,他右手持劍,左手拿著書信,準備入朝等待治罪。來到午門時,魏絳聽說晉悼公要派人來抓自己,便將書信交給仆人,讓他呈奏給晉悼公,自己則準備自刎。就在這時,隻見兩位官員氣喘籲籲地跑來,原來是下軍副將士魴和主侯大夫張老。他們見魏絳要自刎,急忙奪下他的劍,說道:“我們聽說司馬入朝,想必是因為楊公子的事情,所以急忙趕來,想一起向主公稟明情況。不知司馬為何要如此輕生?”魏絳便將晉侯召見羊舌大夫的事情告訴了他們。二人說:“這是國家公事,司馬執法公正無私,何必自我了斷?不必讓仆人上書,我們願意代為啟奏。”於是三人一同來到宮門,士魴和張老先進去求見晉悼公,並呈上魏絳的書信。
晉悼公打開書信閱讀,上麵大致寫道:“主公不嫌棄臣無能,讓臣擔任中軍司馬之職。臣聽聞,三軍的命運係於元帥,元帥的權威在於命令。有令不遵,有命不行,這正是河曲之戰無功而返、邲城之戰導致失敗的原因。臣處決不服從命令的人,是在儘司馬的職責。臣自知冒犯了主公的弟弟,罪該萬死!請求在主公身旁自刎,以彰顯主公重視親情的情誼。”
晉悼公讀完書信,急忙問士魴和張老:“魏絳在哪裡?”士魴等人回答說:“魏絳害怕獲罪想要自殺,我們極力勸阻,他現在正在宮門等待治罪!”晉悼公聽後,驚恐地站起身,來不及穿鞋,光著腳就走出宮門,握住魏絳的手說:“我之前說的話,是出於兄弟之情;而你所做的,是為了軍旅之事。我沒能教導好弟弟,讓他觸犯了軍刑,過錯在我,與你無關,你趕緊回去任職。”羊舌職在一旁大聲說道:“主公已經饒恕魏絳無罪,魏絳應當退下!”魏絳於是叩謝晉悼公不殺之恩。羊舌職與士魴、張老同時跪地叩首,祝賀道:“主公擁有如此奉公守法的臣子,何愁霸業不能成就?”四人辭彆晉悼公,一同出朝。晉悼公回宮後,大罵楊乾:“你不懂禮法,差點讓我犯下大錯,殺害我的愛將!”隨後派內侍將楊乾押送到公族大夫韓無忌那裡,學習禮法三個月,才允許他進宮相見。楊乾滿臉羞愧,心情鬱悶地離開了。髯翁為此寫詩道:“軍法無親敢亂行,中軍司馬麵如霜;悼公伯誌方磨勵,肯使忠臣劍下亡?”
荀罃確定了分軍的命令,正要出兵討伐鄭國,這時廷臣傳來消息:“宋國有文書送來。”晉悼公接過閱覽,原來是楚國和鄭國聯合,多次興兵侵犯宋國邊境,把逼陽作為進攻宋國的通道,宋國因此前來告急。上軍元帥荀偃請求說:“楚國得到陳國和鄭國後又侵犯宋國,意在與晉國爭奪霸主之位。逼陽是楚國討伐宋國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先興兵攻打逼陽,可一鼓作氣將其攻克。之前彭城之圍,宋國的向戍立有功勞,可將逼陽封給他作為附庸,讓他截斷楚國的通道,這也是一條計策。”荀罃說:“逼陽雖然是個小城,但城牆十分堅固,如果圍攻卻攻不下來,必定會被諸侯嘲笑。”中軍副將士匄說:“彭城之戰時,我們討伐鄭國,楚國就侵犯宋國來救援。虎牢之戰時,我們平定鄭國,楚國又侵犯宋國來報複。如今想要收服鄭國,必須先為穩固宋國謀劃,荀偃的話有道理。”荀罃問:“你們二人能確定逼陽一定可以被滅掉嗎?”荀偃和士匄異口同聲地回答:“都包在我們二人身上。如果不能成功,甘願接受軍令處罰!”晉悼公說:“有荀偃倡導,士匄協助,還怕事情辦不成嗎?”於是派出第一軍前往攻打逼陽,魯國、曹國、邾國三國也都派兵跟隨。
逼陽大夫妘斑獻上一計:“魯國軍隊駐紮在北門,我們假裝打開城門出戰,他們的軍隊必然會入城進攻。等他們進入一半時,放下懸門截斷他們。魯國軍隊戰敗,那麼曹國和邾國必然會害怕,晉國軍隊的銳氣也會受挫。”逼陽子采納了這個計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魯國將領孟孫蔑率領他的部將叔梁紇、秦堇父、狄虒彌等人攻打北門,隻見懸門沒有關閉,秦堇父和狄虒彌仗著勇猛率先衝入,叔梁紇緊跟其後。忽然聽到城上“豁喇”一聲,懸門朝著叔梁紇的頭頂放了下來。叔梁紇立即把手中的兵器扔到地上,雙手輕輕一托,竟將懸門穩穩地舉了起來。這時,後軍敲響了收兵的金鑼。秦堇父和狄虒彌二位將領擔心後隊發生變故,急忙轉身退回。城內鼓角齊鳴,妘斑率領大隊人馬,在後麵追趕。他們望見一個大漢用手托著懸門,放魯軍將士出去,妘斑大為驚駭,心想:“這懸門從上麵放下來,沒有千斤力氣,怎麼能抬得住?如果衝出去,他再把懸門放下,那可就危險了!”於是暫且停車觀望。叔梁紇等晉軍全部退儘,大聲喊道:“魯國有名的上將叔梁紇在此!有人想出城的,趁我還沒放手,趕快出去!”城中無人敢回應。妘斑彎弓搭箭,正要射叔梁紇,叔梁紇雙手一掀,順勢將懸門撒開,懸門便落回閘口。叔梁紇回到本營,對秦堇父和狄虒彌說:“二位將軍的性命,懸在我這兩隻手腕上啊。”秦堇父說:“要不是鳴金收兵,我們已經殺入逼陽城,立下大功了。”狄虒彌說:“就看明天,我要獨自攻打逼陽,讓大家見識一下魯國人的本事。”
到了第二天,孟孫蔑整頓隊伍,向城上挑戰,每一百人為一隊。狄虒彌說:“我不需要彆人幫忙,隻我一個人就可以獨自帶領一隊。”於是他取來一個大車輪,用堅固的鎧甲蒙在上麵,緊緊地捆綁好,左手拿著當作盾牌,右手握著大戟,跳躍著前進,速度如飛。逼陽城上的守軍,望見魯國將領展示勇力,便在城下懸掛起一塊布,喊道:“我拉你們登城,誰敢上來,才見真勇。”話還沒說完,魯國軍隊中一員將領應聲而出:“有什麼不敢的!”這位將領便是秦堇父。他伸手抓住布,左右交替用力,不一會兒就攀爬到了城堞。逼陽人用刀割斷了布,秦堇父從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來。逼陽城高數仞,如果是彆人,這一摔,即使不死,也會身受重傷。但秦堇父卻好像全然沒有感覺。城上又垂下布來,問道:“還敢再登嗎?”秦堇父又回應道:“有什麼不敢的!”他借助布的力量,再次騰身而上。又被逼陽人割斷布,再次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剛爬起來,城上的布又垂了下來,問道:“還敢不敢?”秦堇父聲音愈發洪亮,回答道:“不敢就不算好漢!”又像之前一樣拉住布往上爬。逼陽人見秦堇父兩次墜落又兩次攀爬,毫無畏懼之色,頓時慌了神。急忙割布時,秦堇父已經抓住一個人,朝著城下一扔,把那人摔了個半死。秦堇父也隨著布墜下,反而朝著城上喊道:“你們還敢懸布嗎?”城上回應道:“已經知道將軍神勇,不敢再懸布了。”秦堇父於是取來三段割斷的布,向各隊展示,眾人無不驚歎咋舌。孟孫蔑感歎道:“《詩經》說‘有力如虎’,這三位將領足以擔當此評價!”
妘斑見魯國將領如此凶猛,一個比一個厲害,便不敢出戰,吩咐軍民竭儘全力堅守城池。各軍從夏四月丙寅日開始圍城,到五月庚寅日,一共二十四天,攻城的軍隊已經疲憊不堪,而守城的軍隊卻仍然精力充沛。忽然天降大雨,平地積水三尺,軍中人心惶惶,驚恐不安。荀偃和士匄擔心水患引發變故,一同來到中軍,向荀罃稟報,想要請求班師回朝。不知荀罃是否會聽從他們的請求,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