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

第六十九回 楚靈王挾詐滅陳蔡 晏平仲巧辯服荊蠻(1 / 1)

話說陳國的君主陳哀公名叫溺。他的原配鄭姬生了兒子偃師,偃師已經被立為世子。次妃生下公子留,三妃生下公子勝。次妃善於諂媚,深得陳哀公寵愛。生下公子留後,陳哀公對這個兒子極為溺愛。但因為偃師已經被立為世子,沒有理由廢除他。於是,陳哀公任命自己的弟弟司徒公子招為公子留的太傅,公子過為少傅,並囑咐他們:“日後偃師應當把君位傳給公子留。”

周景王十一年,陳哀公因病臥床不起,很長時間都無法上朝理政。公子招對公子過說:“公孫吳漸漸長大了,如果偃師繼承君位,必定會重新立公孫吳為世子,這樣公子留就沒機會了,那可就辜負了國君的囑托。如今國君因病臥床已久,事情都在我們掌控之中。趁國君還沒去世,我們假托國君的命令,殺掉偃師,擁立公子留,這樣就不會留下遺憾了。”公子過覺得很有道理,便和大夫陳孔奐商量。陳孔奐說:“世子每天必定入宮探望國君三次,從早到晚都在國君身邊,我們沒辦法假傳君命。不如在宮巷中埋伏甲士,等他出入的時候,趁機將他刺殺,這不過是一個人就能辦到的事。”公子過便和公子招定下計策,把這件事托付給陳孔奐,還許諾等公子留即位後,給他加封大片的城邑。

陳孔奐私下找來心腹力士,混在守門的仆人當中。守門人以為這些人是世子的親隨,絲毫沒有起疑。世子偃師進宮問安完畢,晚上出宮門時,力士們滅掉他的燈火,將他刺殺。宮門頓時大亂。不一會兒,公子招和公子過趕到,他們假裝一副十分驚駭的樣子,一方麵派人搜查刺客,另一方麵宣稱:“陳侯病情危急,應當立次子公子留為國君。”陳哀公聽聞變故,悲憤交加,上吊自殺了。史臣寫詩感歎道:“嫡長宜君國本安,如何寵庶起爭端?古今多少偏心父,請把陳哀仔細看!”

司徒公子招擁立公子留主持喪事並即位,然後派大夫於征師前往楚國,以陳哀公因病去世為由報喪。當時,伍舉在楚靈王身邊侍奉,聽說陳國已經擁立公子留為國君,卻不知道世子偃師的下落,心中正疑惑。突然有人來報告:“陳侯的第三子公子勝和侄子公孫吳求見。”楚靈王召見他們,詢問來意。二人哭著拜倒在地。公子勝開口說道:“我的嫡兄世子偃師,被司徒公子招和公子過設下陰謀冤殺,導致父親上吊而死。他們擅自擁立公子留為國君,我們擔心遭到他們的迫害,特地前來投奔大王。”楚靈王質問於征師,於征師一開始還抵賴,被公子勝指出實情後,無言以對。楚靈王憤怒地說:“你就是公子招和公子過的同黨!”喝令刀斧手將征師綁下去斬首。

伍舉上奏說:“大王已經誅殺了叛逆之臣的使者,應當奉公孫吳去討伐公子招和公子過的罪行,這樣名正言順,誰敢不服?平定陳國之後,接著就可以討伐蔡國,先君莊王的功績,也就不算什麼了。”楚靈王十分高興,於是下令興兵討伐陳國。公子留聽說於征師被殺,害怕惹禍上身,不願再做國君,逃到鄭國去了。有人勸司徒公子招:“你為什麼不一起逃走呢?”公子招說:“楚國的軍隊要是來了,我自有辦法讓他們退兵。”

再說楚靈王率領大軍抵達陳國。陳國人都同情偃師的遭遇,看到公孫吳在楚軍之中,都十分踴躍,紛紛帶著食物和酒水,迎接楚軍。司徒公子招見事情緊急,派人請公子過來商議。公子過到了之後,坐下問道:“司徒說‘有辦法讓楚軍退兵’,到底是什麼辦法?”公子招說:“要讓楚軍退兵,隻需要一樣東西,想向你借。”公子過又問:“什麼東西?”公子招說:“借你的人頭!”公子過大驚,剛想起身,公子招的手下便一頓亂鞭捶打,將公子過擊倒,公子招隨即拔劍砍下他的首級,親自拿著前往楚軍軍營。他向楚靈王叩頭請罪說:“殺害世子、擁立公子留,都是公子過做的。我如今仰仗大王的威嚴,斬下公子過的首級獻上,還望大王赦免我考慮不周的罪過!”楚靈王聽他言辭謙卑恭順,心中十分歡喜。

公子招又跪著向前挪動,靠近楚靈王的座位,低聲上奏說:“當年莊王平定陳國的叛亂,已經把陳國設為楚國的縣,後來又恢複陳國,結果前功儘棄。如今公子留畏罪出逃,陳國沒有君主,希望大王將陳國收為郡縣,彆讓他國占有。”楚靈王十分高興地說:“你說的正合我意。你先回國,為我清理好宮室,等待我的巡視。”司徒公子招叩謝後離去。

公子勝聽說楚靈王放公子招回國,又來哭訴,說:“策劃這件事的都是公子招,到了行動的時候,是公子過派大夫陳孔奐去做的。如今公子招卻把罪名推給公子過,妄圖為自己開脫,先君和先太子在地下都難以瞑目啊。”說完,痛哭不止,全軍都為之動容。楚靈王安慰他說:“公子不必悲傷,我自有安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天,司徒公子招準備好天子的車駕和儀仗,前來迎接楚王入城。楚靈王坐在朝堂上,陳國的百官都來參拜。楚靈王把陳孔奐叫到跟前,斥責道:“殺害世子,都是你乾的壞事,不殺你怎麼能警示眾人!”喝令左右將陳孔奐斬首。把他和公子過的首級,一同懸掛在國門上。楚靈王又責備司徒公子招說:“我本想寬容你,奈何輿論不容啊!現在赦免你一條性命,你可以帶著家人遠遠地流放到東海去。”公子招驚慌失措,不敢辯解,隻得拜彆。楚靈王派人將他押送到越國安置。公子勝帶著公孫吳拜謝楚靈王討伐叛賊的恩情。楚靈王對公孫吳說:“我本想立你為陳國君主,延續胡公的祭祀。但公子招和公子過的黨羽還很多,他們對你必定怨恨極深,恐怕會加害於你,你暫且跟隨我回楚國吧。”於是下令毀掉陳國的宗廟,將陳國改為楚國的一個縣。因為穿封戍在爭奪鄭國囚犯皇頡一事上,不諂媚權貴,楚靈王便派他鎮守陳國,稱他為陳公。陳國人十分失望。髯翁寫詩感歎道:“本興義旅誅殘賊,卻愛山河立縣封。記得蹊田奪牛語,恨無忠諫似申公!”

楚靈王帶著公孫吳回國,休兵一年後,便準備討伐蔡國。伍舉獻上計謀說:“蔡般作惡已久,早已忘記自己的罪過。如果我們直接去討伐,他反而會有借口。不如把他引誘出來殺掉。”楚靈王聽從了他的計策,借口巡視四方,將軍隊駐紮在申地,派人帶著禮物前往蔡國,邀請蔡靈公到申地相會,並呈上國書。蔡侯打開國書閱讀,上麵大致寫道:“我渴望見到君侯的麵容,請君侯屈尊到申地來。我準備了微薄的禮物,提前犒勞您的隨從。”

蔡侯準備帶著戰車前往。大夫公孫歸生勸諫說:“楚王為人貪婪且不講信用。如今派人前來,禮物豐厚,言辭謙卑,恐怕是在引誘我們。君侯不能去!”蔡侯說:“蔡國的土地還比不上楚國的一個縣,楚王召見我卻不去,他要是派兵攻打,誰能抵抗得了?”公孫歸生說:“既然這樣,那就請先立世子,然後再去。”蔡侯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兒子蔡有為世子,讓公孫歸生輔佐他監國。當天,蔡侯便駕車前往申地,拜見楚靈王。楚靈王說:“自從在這個地方分彆,到現在已經八年了,很高興看到君侯風采依舊。”蔡侯回答說:“我蔡般承蒙貴國接納,列入盟邦,依靠君王的威望,得以鎮撫敝國,感恩不儘。聽說君王開拓疆土到商墟,我正打算前去祝賀,沒想到君王的使者就到了,我怎敢不趕來聽命。”

楚靈王就在申地的行宮,設宴款待蔡侯,席間歌舞表演精彩紛呈,賓主開懷暢飲,十分歡樂。之後又把宴席移到彆的房間,讓伍舉到外館犒勞蔡侯的隨從。蔡侯開懷暢飲,不知不覺酩酊大醉。牆壁的帷幕後麵埋伏著甲士,楚靈王扔出酒杯作為信號,甲士們突然衝出來,將蔡侯捆綁在席子上。蔡侯醉得厲害,還渾然不知。楚靈王派人向眾人宣告:“蔡般弑殺自己的國君父親,我代行天道進行討伐。隨從們沒有罪過,投降的有賞,願意回國的也聽便。”原來蔡侯對待下屬極為寬厚有禮,跟隨他前來的臣子,沒有一個肯投降的。楚靈王一聲令下,楚軍包圍上來,將他們全部擒獲。

蔡侯這才酒醒,發現自己被捆綁,看著楚靈王說:“我蔡般犯了什麼罪?”楚靈王說:“你親手弑殺自己的父親,違背天理,今天死都算晚了。”蔡侯歎息道:“我後悔沒聽公孫歸生的話啊!”楚靈王下令將蔡侯車裂處死,跟隨蔡侯的七十人也一同被處死,就連地位最卑微的車夫和仆役,也全部誅殺,一個都沒放過。楚靈王還把蔡侯般弑君叛逆的罪行寫在木板上,在國內四處張貼宣告。隨後,他命令公子棄疾率領大軍,長驅直入蔡國。宋儒評論說,蔡般的罪行固然應當誅殺,但用引誘的手段將他殺害,不合乎道義。髯翁寫詩道:“蔡般無父亦無君,鳴鼓方能正大倫。莫怪誘誅非法典,楚靈原是弑君人。”

再說蔡國的世子蔡有,自從父親出發後,每天早晚都派探子打聽消息。突然傳來消息說蔡侯被殺,楚國的軍隊很快就要抵達蔡國。世子蔡有立即召集士兵,分發兵器,登上城牆防守。楚國的軍隊趕到後,將蔡國都城重重包圍。公孫歸生說:“蔡國雖然長期依附楚國,但晉楚兩國達成和議時,我也參與了盟誓。不如派人向晉國求救,如果晉國念及之前的盟約,或許會來救援。”世子蔡有聽從了他的計策,招募國內能出使晉國的人。蔡洧的父親蔡略,跟隨蔡侯前往申地,在被殺的七十人之中。蔡洧想要為父親報仇,便應募而出,帶著國書,趁夜從城北用繩子縋城而下,直奔晉國,來拜見晉昭公,哭訴這件事。

晉昭公召集眾大臣商議。荀吳上奏說:“晉國作為盟主,諸侯都依賴我們以求安寧。既不救援陳國,又不救援蔡國,盟主的大業就要毀於一旦了。”晉昭公說:“楚虔殘暴蠻橫,我們的兵力比不上他,該怎麼辦呢?”韓起回答說:“雖然知道比不上,但能坐視不管嗎?為什麼不召集諸侯一起商議這件事呢?”晉昭公於是命令韓起約諸侯在厥憖相會。宋、齊、魯、衛、鄭、曹等國,各自派遣大夫到會聽令。韓起提及救援蔡國的事情,各國大夫個個嚇得伸舌頭、搖頭,沒有一個敢站出來拿主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韓起說:“各位如此懼怕楚國,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它蠶食各國嗎?倘若楚國的軍隊從陳國、蔡國逐漸波及到其他國家,我們國君也不敢再管了。”眾人麵麵相覷,沒有人回應。當時宋國的右師華亥也在會上,韓起單獨對他說:“在宋國舉行的盟會,是你們家先右師倡導的,約定南北兩國停止戰爭,如果有誰先發動戰爭,各國就共同討伐他。如今楚國首先破壞盟約,對陳國、蔡國用兵,你卻袖手旁觀,一言不發,這不是楚國不講信用,而是你們國家欺瞞大家。”華亥嚇得瑟瑟發抖,回答說:“我們小國怎麼敢欺瞞,得罪盟主呢?隻是蠻夷之人不顧信義,我們小國也無可奈何。如今各國長期放鬆武備,一旦用兵,勝負難以預料。不如遵守弭兵的盟約,派一名使者為蔡國求情,楚國必定無話可說。”

韓起見各國大夫都有懼怕楚國的意思,料想鼓舞他們出兵救援蔡國是不可能了,於是商議寫了一封信,派大夫狐父,直接前往申城,拜見楚靈王。蔡洧見各國不肯發兵救援蔡國,痛哭著離開了。狐父到了申城,呈上書信。楚靈王拆開信一看,大致內容是:“從前在宋國舉行盟會,南北各國相交,本是以停止戰爭為目的。在虢地的盟會,又重申了舊約,鬼神都見證了。我們國君率領諸侯嚴格遵守約定,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如今陳國、蔡國犯了罪,貴國勃然大怒,興兵討伐,這是出於義憤,暫且可以理解。但罪人已經被誅殺,軍隊卻還沒有撤回,貴國該如何解釋呢?各國大夫和執政官員,都聚集到我國,責備我們國君有拯救危難、排解紛爭的責任,我們國君深感慚愧!又擔心征調軍隊會違背盟約,所以派我韓起會合各位大夫,共同寫了這封信,為蔡國求情。倘若貴國念及往日的友好,保存蔡國的宗廟,我們國君以及同盟各國,都會感激您的恩賜,又豈止是蔡國人。”信的末尾,宋、齊等國的大夫都簽了名字。

楚靈王看完信,笑著說:“蔡國都城很快就要被攻下了,你們想用幾句空話來解圍,把我當三歲小孩嗎?你回去回複你們國君,陳國、蔡國是我的屬國,和你們北方國家無關,用不著你們操心。”狐父還想苦苦哀求,楚靈王卻起身走進內室,也沒有寫回信。狐父隻好怏怏地回去了。晉國君臣雖然痛恨楚國,但也無可奈何。正所謂:“有力無心空負力,有心無力枉勞心。若還心力齊齊到,涸海移山孰敢禁!”

蔡洧在返回蔡國的途中,被楚國的巡邏軍隊抓獲,隨後被押解到公子棄疾的營帳前。公子棄疾威脅他,試圖讓他投降,然而蔡洧堅決不從,於是被囚禁在後軍之中。公子棄疾得知晉國不會前來救援,便加大了攻城的力度。公孫歸生憂心忡忡地說:“事情已經萬分緊急!我願意拚上性命,直接前往楚營,勸說他們退兵。萬一他們聽從了,就能避免百姓生靈塗炭。”世子蔡有焦急地說道:“城中的各項調度,全都依賴大夫您,您怎麼能丟下我離開呢?”公孫歸生回答說:“殿下如果舍不得我走,我的兒子朝吳可以出使楚營。”世子蔡有趕忙召來朝吳,含著淚派他前往楚營。

朝吳出城後,前往楚營拜見公子棄疾,棄疾以禮相待。朝吳誠懇地說:“公子您派重兵攻打蔡國,蔡國自知滅亡在即。然而,我們至今不明白到底犯了什麼罪。如果是因為先君蔡般失德,得不到楚王的赦免,可世子又有什麼罪呢?蔡國的宗廟社稷又有什麼罪呢?懇請公子憐憫並明察!”公子棄疾回應道:“我也知道蔡國並非罪該滅亡,隻是我奉命攻城,如果無功而返,回去必定會獲罪。”朝吳接著說:“我還有一言,懇請公子屏退左右。”公子棄疾大方地說:“你但說無妨,我的左右之人不會有問題。”朝吳於是說道:“楚王得國的手段不正當,公子您難道不知道嗎?但凡有良知的人,無不對此心懷怨憤!而且,楚王對內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用於建造宮殿等土木工程,對外頻繁發動戰爭,讓百姓疲於奔命,不體恤民情,貪得無厭。去年滅掉陳國,如今又誘殺蔡侯。公子您如果不顧及殺君之仇,還為他效力,等到民怨沸騰的時候,公子您也會分擔一半的怨恨!公子您賢明且聲譽遠揚,又有‘當璧’的祥瑞征兆,楚國人都希望公子您能成為國君。倘若您能反戈一擊,討伐楚王弑君虐民的罪行,必定會得到人心的響應,又有誰能與公子您抗衡呢?這與侍奉無道之君,招來萬民怨恨相比,哪個更好呢?公子倘若有幸聽從我的計策,我願意率領城中幸存的百姓,為公子您衝鋒在前。”公子棄疾聽完,假裝憤怒地說:“你這匹夫,竟敢用花言巧語離間我和楚王!本該將你斬首,暫且把你的腦袋寄在你的脖子上。你回去告訴世子,趕緊捆綁自己出城投降,或許還能保全性命。”說完,喝令左右將朝吳帶出營帳。

原來,當初楚共王有五個寵妾所生的兒子:長子叫熊昭,也就是後來的康王;次子叫圍,即楚靈王虔;三子叫比,字子乾;四子叫黑肱,字子晰;最小的就是公子棄疾。楚共王想在這五個兒子中選一人立為世子,心中猶豫不決,於是舉行盛大祭祀,向群神禱告說:“請神靈在這五個兒子中,挑選一位賢能且有福之人,讓他主持國家社稷。”隨後,楚共王將一塊玉璧秘密埋在太室的庭院中,並暗自記住位置,讓五個兒子各自齋戒三天後,在五更時分進入宗廟,依次拜謁祖先。看誰在拜祭時,位置正對著玉璧,那個人就是神靈所選立的人。康王先進去,跨過了埋玉璧的地方,在前麵下拜。靈王下拜時,手肘碰到了玉璧。子乾和子晰,離玉璧很遠。當時公子棄疾年紀還小,由保姆抱著進去下拜,正好跪在玉璧的紐上。楚共王心裡明白這是神靈保佑棄疾,對他愈發寵愛。因為楚共王去世時,公子棄疾年紀尚小,所以康王先被立為國君。然而,楚國大夫中知道埋璧這件事的人,都清楚公子棄疾應當成為楚王。今日朝吳提及“當璧”的祥瑞,公子棄疾擔心這話傳揚出去,會被楚靈王猜忌,所以故意裝作發怒,把朝吳打發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朝吳回到城中,向世子蔡有講述了公子棄疾的話。世子蔡有堅定地說:“國君為社稷而死,這是正理。我雖然還沒有正式繼承君位,但既然已經代理國政,守護國家,就應當與這座城共存亡,怎麼能向仇人屈膝投降,把自己等同於奴隸呢?”於是,蔡國軍民更加奮力地堅守城池。從夏季四月開始圍城,一直到冬季十一月,公孫歸生因長期勞累而病倒,臥床不起。城中糧食已經吃光,餓死的人占了一半,守城的士兵疲憊不堪,無力抵禦敵人。楚國軍隊像螞蟻一樣攀爬城牆,最終蔡國都城被攻破。世子蔡有端坐在城樓之上,束手就擒。公子棄疾進入城中,安撫百姓,然後將世子蔡有押上囚車,連同蔡洧一起解送到楚靈王那裡報捷。因為朝吳曾提到“當璧”之事,公子棄疾便把他留在身邊,沒有遣散。不久之後,公孫歸生病逝,朝吳於是留下來侍奉公子棄疾。這是周景王十四年發生的事情。

當時楚靈王已經回到郢都,有一天他做夢,夢到有一位神人前來拜見,自稱是九岡山之神,還說:“祭祀我,我讓你得到天下。”楚靈王醒來後十分高興,於是下令前往九岡山。恰好此時公子棄疾的捷報傳來,楚靈王當即下令,把世子蔡有當作祭祀的犧牲,殺掉來祭祀神靈。申無宇進諫說:“從前宋襄公在次睢之社用鄫子祭祀,結果諸侯都背叛了他。大王可不能重蹈他的覆轍!”楚靈王不以為然地說:“這是叛逆的蔡般的兒子,是罪人的後代,怎麼能和諸侯相提並論呢?把他當作六畜來祭祀就可以了。”申無宇退下後,歎息道:“大王太過暴虐,恐怕不得善終!”於是告老還鄉,離開了朝廷。蔡洧看到世子被殺,悲痛哭泣了三天。楚靈王認為他很忠誠,便釋放了他並加以任用。蔡洧的父親,之前被楚靈王殺害,所以蔡洧暗中懷有複仇的誌向。他討好楚靈王說:“諸侯之所以侍奉晉國而不侍奉楚國,是因為晉國離得近,楚國離得遠。如今大王擁有陳國和蔡國,與中原接壤,如果把這兩座城加高加寬,各配備千輛兵車,以此向諸侯展示楚國的威嚴,四方諸侯誰敢不畏懼服從?然後再出兵攻打吳越,先征服東南,再圖謀西北,就可以取代周朝,成為天子。”楚靈王聽了這些阿諛奉承的話,十分高興,對蔡洧日益寵信。於是,楚靈王下令重新修築陳國和蔡國的城牆,使其更加高大寬闊,還任命公子棄疾為蔡公,以酬謝他滅掉蔡國的功勞。此外,又修築了東西兩座不羹城,占據楚國的要害之地。楚靈王自認為天下沒有比楚國更強大的,覺得奪取天下易如反掌。他找來太卜,用守龜占卜,問道:“我什麼時候能成為天下之主?”太卜說:“您已經稱王了,還問什麼呢?”楚靈王說:“楚國和周朝並立,這不算真正的稱王。得到天下,才是真正的王。”太卜燒龜甲占卜,龜甲出現裂紋。太卜說:“占卜的結果是不會成功。”楚靈王憤怒地把龜甲扔到地上,揮舞著手臂大聲喊道:“天啊,天啊!這小小的天下,都不肯給我,生我熊虔有什麼用?”蔡洧趕忙上奏說:“事情在於人為,那龜甲枯骨又怎麼會知道未來呢。”楚靈王聽後,這才轉怒為喜。

諸侯畏懼楚國的強大,小國紛紛前來朝拜,大國也派使者前來訪問,各國貢獻的使者絡繹不絕。其中,單說齊國的上大夫晏嬰,字平仲,他奉齊景公的命令,前往楚國訪問。楚靈王對群臣說:“晏平仲身高不滿五尺,卻賢名遠揚,聞名於諸侯。如今四海之內的國家,楚國最為強盛,我想羞辱晏嬰,以此彰顯楚國的威嚴,你們有什麼好計策?”太宰薳啟疆悄悄上奏說:“晏平仲善於應對,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必須如此這般……”楚靈王聽後,十分高興。薳啟疆連夜派士兵在郢城東門旁邊,另外開鑿了一個小洞,洞口隻有五尺高,他吩咐守門的軍士:“等齊國使臣到來時,把城門關閉,讓他從小洞進去。”

沒過多久,晏嬰身穿破舊的皮裘,坐著輕便的車子,駕著瘦弱的馬匹,來到了東門。看到城門緊閉,晏嬰便停車不走,讓車夫去叫門。守門的人指著那個小洞對他說:“大夫從這個洞進出,綽綽有餘,何必打開城門呢?”晏嬰義正言辭地說:“這是狗洞,不是人進出的地方!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出使堂堂人國的人,自然要從城門進去。”使者趕忙把晏嬰的話飛速報告給楚靈王。楚靈王無奈地說:“我本想戲弄他,反倒被他戲弄了。”於是下令打開東門,迎接晏嬰入城。晏嬰進城後,看到郢都城牆堅固,市井繁榮,人口稠密,心中不禁感歎:這裡果然是地靈人傑的江南勝地啊!這郢都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宋學士蘇東坡曾有一首詠《荊門》的詩為證:“遊人出三峽,楚地儘平川。北客隨南廣,吳檣開蜀船。江侵平野斷,風掩白沙旋。欲問興亡意,重城自古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晏嬰正在城中觀覽,忽然看見有兩輛馬車從大道上駛來。車上乘坐的都是身材高大、胡須修長的大漢,他們身著鮮亮的盔甲,手中握著大弓和長戟,看起來如同天神一般,顯然是來迎接晏嬰的,楚國此舉是想以這些大漢的高大威猛,襯托晏嬰身材的矮小)。晏嬰見狀,說道:“今日我是為了兩國交好而來,並非參與攻戰,哪裡用得著這些武士!”說罷,便將他們喝退到一旁,驅車徑直前行。

即將入朝時,朝門外站著十多位官員,他們個個頭戴高高的帽子,身著寬大的衣帶,儀態端莊,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晏嬰知道這是楚國的一眾豪傑,便急忙下車。眾官員上前與晏嬰一一相見,隨後按照左右兩邊依次站定,等待入朝拜見楚王。

這時,人群中一位年輕人率先開口問道:“您莫非就是夷維的晏平仲先生?”晏嬰看了看,此人是鬥韋龜的兒子鬥成然,現任郊尹一職。晏嬰回答道:“正是在下。不知大夫有何見教?”鬥成然說道:“我聽聞齊國乃是太公所封之國,其兵甲實力可與秦楚抗衡,貨物財貿與魯衛相通。可為何自從齊桓公稱霸之後,齊國便內亂不斷,篡權奪位之事接連發生,還遭受宋國和晉國的交替討伐。如今齊國時而朝拜晉國,時而歸附楚國,君臣們整日奔波在路上,幾乎沒有安寧的日子。以齊侯的誌向,並不亞於齊桓公,而您晏平仲的賢能,也不遜色於管仲。你們君臣齊心,卻不想著大展宏圖,重振齊國往日的霸業,光耀先人的功績,反而侍奉大國,將自己等同於臣仆,這實在是讓我難以理解。”

晏嬰高聲回應道:“能認清時務的人,才是俊傑;能通達機變的人,才是英豪。自從周朝的統治失去權威,五霸相繼崛起。齊國和晉國在中原稱霸,秦國稱霸西戎,楚國稱霸南蠻。這雖說有人才輩出的因素,但也是時運使然。就拿晉文公來說,他雄才大略,卻在居喪期間遭遇戰事;秦穆公國力強盛,可他的子孫後代卻逐漸衰弱;楚莊王之後,楚國也時常受到晉國和吳國的欺侮。難道隻有齊國如此嗎?我們國君深知時運的興衰變化,洞察時務的發展態勢,所以積極練兵養將,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行動。如今兩國互派使者,這是鄰國之間的正常往來禮節,記載於先王的典章製度之中,怎麼能說是臣仆之舉呢?你的祖先子文,是楚國的名臣,他識時務、通機變,難道你不是他的嫡傳後裔嗎?為何說出如此荒謬的話來。”鬥成然聽後,滿麵羞愧,縮著脖子退了回去。

不一會兒,左邊隊列中的一位士人問道:“平仲您一直自認為是識時務、通機變的賢能之士。然而,在崔杼、慶封之亂時,齊國的臣子從賈舉以下,為忠義而死的不計其數。陳文子擁有十輛馬車,都選擇離開齊國。而您是齊國的世家大族,對上不能討伐叛賊,對下不能辭去官位,中間又不能為君主效死,為何還如此貪戀名位呢?”晏嬰看了看,說話的是楚國上大夫陽匄,字子瑕,乃是楚穆王的曾孫。晏嬰當即回答道:“能堅守大節的人,不會拘泥於小節;有長遠謀略的人,怎會局限於眼前的謀劃。我聽說君主為社稷而死,臣子應當追隨。但我們的先君莊公,並非為社稷而死,那些追隨他赴死的人,都是與他關係親近的人。我晏嬰雖然不才,但也不敢置身於這些受寵之人的行列,用一死來換取虛名。況且,臣子遇到國家危難時,有能力就設法解決,沒能力就離開。我之所以沒有離開,是想扶立新君,以保住宗廟社稷,並非貪戀官位。倘若人人都離開,國家大事又該依靠誰呢?更何況,君主遭遇變故,哪個國家沒有呢?您覺得楚國朝堂上的諸位大臣,個個都是討伐叛賊、為君主死難的義士嗎?”晏嬰這句話,暗中諷刺楚靈王熊虔弑君篡位,而楚國的大臣們卻反過來擁戴他為君,這些人隻知道指責彆人,卻不知道反省自己。公孫瑕聽後,無言以對。

過了一會兒,右邊隊列中又有一人走出來說:“平仲!你說‘想扶立新君,以保住宗廟社稷’,這話太誇大其詞了吧。崔杼和慶封相互爭鬥,欒氏、高氏、陳氏、鮑氏相互兼並,你在這些事情中猶豫不決、觀望不前,也沒見你獻出什麼奇謀妙計,無非是借助彆人的力量成事。儘心報國的人,就隻是這樣嗎?”晏嬰看了看,此人是右尹鄭丹,字子革。晏嬰笑著說:“您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杼和慶封結盟的時候,唯獨我沒有參與。四大家族發生內亂時,我一直陪伴在國君身邊。該剛則剛,該柔則柔,相機而動,目的在於保全國君和國家,這哪裡是旁觀者能夠看透的呢?”

左邊隊列中又有一人走出來說:“大丈夫遇到聖明的君主,施展自己的才華謀略,必定要有宏大的規劃。在我看來,平仲您未免有些小氣吝嗇了。”晏嬰看了看,說話的是太宰薳啟疆。晏嬰問道:“您怎麼會認為我小氣吝嗇呢?”薳啟疆說:“大丈夫在聖明君主的朝堂為官,貴為相國,本應當身著華美的服飾,乘坐氣派的車馬,以此彰顯君主的恩寵賞賜。可您為何穿著破舊的皮裘,駕著瘦弱的馬匹出使他國,難道是俸祿不夠嗎?而且我聽說,您年少時就穿著一件狐裘,三十年都不更換。祭祀的時候,豬肩肉小得都蓋不滿祭祀的器具,這不是小氣吝嗇又是什麼呢?”晏嬰聽後,拍手大笑道:“您的見識,怎麼如此淺薄呢!自從我擔任相國以來,父族的人都能穿上皮裘,母族的人都能吃上肉,就連妻族的人,也沒有受凍挨餓的。那些生活在民間的貧寒之士,依靠我資助才能生火做飯的,有七十多家。我自家雖然節儉,但父族、母族、妻族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我自身看似吝嗇,卻能讓眾多士人得到滿足。用這種方式來彰顯君主的恩寵賞賜,難道不偉大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話還沒說完,右邊隊列中又有一人走出來,指著晏嬰大笑道:“我聽說商湯身高九尺,成為一代賢王;子桑力大無窮,能夠力敵萬夫,成為名將。古代的明君和賢達之士,大多身材魁梧,英勇蓋世,才能在當時建功立業,名垂後世。如今您身高不滿五尺,力氣連一隻雞都比不上,隻會耍耍嘴皮子,還自以為有能耐,難道不覺得羞恥嗎!”晏嬰看了看,此人是公子真的孫子,名叫囊瓦,字子常,現任楚王的車右之職。晏嬰微微一笑,回答道:“我聽說秤砣雖然小,卻能壓住千斤重物;船槳雖然長,卻始終受水的驅使。僑如身材高大,卻在魯國被殺;南宮萬力大無比,卻在宋國被殺。您身材高大、力氣很大,難道不擔心重蹈他們的覆轍嗎?我自知沒什麼能耐,隻是有人提問,我便回答,又怎麼敢肆意賣弄口才呢?”囊瓦聽後,無法再回應。

這時,忽然有人通報:“令尹薳罷來了。”眾人都拱手站立,等候他的到來。伍舉於是向晏嬰作揖,引領他進入朝門,並對諸位大夫說:“平仲先生是齊國的賢能之士,諸位為何要用言語為難他呢?”

沒過多久,楚靈王登上大殿,伍舉帶領晏嬰入朝拜見。楚靈王一見到晏嬰,便急忙問道:“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晏嬰回答說:“齊國人口眾多,人們呼出的氣能彙聚成雲,揮灑的汗能如同下雨,走路的人肩膀相互摩擦,站立的人腳跟緊挨著腳跟,怎麼能說沒有人呢?”楚靈王又說:“既然如此,為何派你這樣的小人物來訪問我國呢?”晏嬰回答道:“我國派遣使者有固定的規矩,賢能的人出使賢能的國家,不賢能的人出使不賢能的國家;大人出使大國,小人出使小國。我是個小人物,而且最不賢能,所以被派來出使楚國。”楚靈王聽了,為自己的話感到慚愧,然而心中也暗暗對晏嬰的應對能力感到驚異。

出使的事務結束後,恰好郊外的人獻上合歡橘。楚靈王先拿了一枚賞賜給晏嬰,晏嬰連皮一起吃了下去。楚靈王鼓掌大笑道:“齊國人難道沒吃過橘子嗎?為什麼不剝開呢?”晏嬰回答說:“我聽說‘接受君主賞賜的人,瓜桃不用削皮,橘柑不用剖開’。如今承蒙大王賞賜,就如同我的國君賞賜一樣,大王沒有下令讓我剖開,我怎敢不整個吃掉呢?”楚靈王聽後,不禁對晏嬰肅然起敬,賜給他座位,並命人擺上酒席。

不一會兒,有三四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殿下走過。楚靈王急忙問道:“這個囚犯是哪裡人?”武士回答說:“齊國人。”楚靈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楚靈王於是看著晏嬰說:“齊國人都習慣當盜賊嗎?”晏嬰知道這是楚靈王故意安排,想要借此嘲笑自己,於是叩頭說道:“我聽說‘江南有一種橘子,移植到江北,就會變成枳子’。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土地不同。如今齊國人在齊國不做盜賊,到了楚國卻成了盜賊,這是楚國的土地環境造成的,與齊國又有什麼關係呢?”楚靈王沉默了許久,說道:“我本想羞辱你,如今反倒被你羞辱了。”於是,楚靈王以隆重的禮節招待晏嬰,並送他回到齊國。

齊景公嘉獎晏嬰的功勞,尊他為上相,賞賜給他價值千金的皮裘,還想割讓土地來增加他的封地,晏嬰都沒有接受。齊景公又想擴建晏嬰的住宅,晏嬰也極力推辭。一天,齊景公來到晏嬰家中,看到晏嬰的妻子,便問晏嬰:“這是您的妻子嗎?”晏嬰回答說:“是的。”齊景公笑著說:“哎呀!又老又醜啊!我有個女兒,年輕貌美,願意許配給您。”晏嬰回答說:“那些年輕時憑借美貌侍奉他人的人,是因為年老色衰後,可以有所依靠。我的妻子雖然又老又醜,但我早已接受了她的托付,怎麼忍心背棄她呢?”齊景公感歎道:“您不背棄自己的妻子,更何況是君主和國家呢?”從此,齊景公更加深信晏嬰的忠誠,對他的委任也更加隆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仗劍尋仙錄 時空禦靈:星辰時空傳奇 狩獵1979:我帶全家頓頓吃肉 我家小狼狗 重友,輕色 重生救贖之路 九叔:洞天福地,種田百倍返還 混沌天訣 登雲天 武道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