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 滅夫差越王稱霸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 滅夫差越王稱霸

第八十三回 誅羋勝葉公定楚 滅夫差越王稱霸(1 / 2)

話說衛莊公蒯瞆因為府庫裡的財寶都被出公輒帶走了,便與渾良夫商量對策。渾良夫說:“太子疾和出逃的國君,都是您的兒子,您何不以選擇繼承人的名義把他們召回來呢?如果出逃的國君回來,那些財寶就有可能拿回來了。”有個小仆人聽到了他們的這番話,偷偷地告訴了太子疾。太子疾於是帶著幾個壯士,車上裝著豬,找機會劫持了莊公,讓莊公歃血立誓,不要召回出逃的國君,並且一定要殺死渾良夫。莊公說:“不召回輒倒是容易。可我之前已經和良夫有過盟誓,答應免他三次死罪,這可怎麼辦呢?”太子疾說:“那就等他犯了四條罪,然後再殺他。”莊公答應了。

沒過多久,莊公新建造了一座虎幕,召集各位大夫來參加落成儀式。渾良夫穿著紫色衣服、披著狐皮裘衣就來了,他敞開裘衣,還不解下佩劍就開始吃東西。太子疾讓力士把渾良夫拉下去。渾良夫說:“我犯了什麼罪?”太子疾數落他說:“臣子拜見君主有固定的服飾,陪君主吃飯必須解下佩劍。你穿紫色衣服,這是第一條罪;穿狐皮裘衣,這是第二條罪;不解下佩劍,這是第三條罪。”渾良夫大喊道:“我們有盟誓,能免我三次死罪!”太子疾說:“出逃的國君以兒子的身份抗拒父親,大逆不孝,你卻想把他召回來,這不是第四條罪嗎?”渾良夫無言以對,隻能低頭受刑。

有一天,莊公夢到一個厲鬼,披頭散發,麵朝北方大聲叫嚷:“我是渾良夫,我喊冤叫屈,死得無辜!”莊公醒來後,讓卜大夫胥彌赦占卜這件事,胥彌赦說:“沒什麼大礙。”但他告辭出去後,卻對彆人說:“冤鬼作祟,君主會死,國家會有危險,征兆已經出現了。”於是他逃到了宋國。

蒯瞆在位兩年,晉國因為他不前去朝見而發怒,上卿趙鞅率領軍隊討伐衛國。衛國人趕走了莊公,莊公逃到戎國,戎國人殺了他,還殺了太子疾。衛國人擁立公子般師為國君。齊國的陳恒率領軍隊救援衛國,抓住了般師,擁立公子起為國君。衛國大夫石圃趕走了公子起,又迎接出公輒回來當國君。出公輒重新複國後,趕走了石圃。各位大夫與出公輒不和,又把出公輒趕到了越國。衛國人擁立公子默為國君,這就是衛悼公。從此,衛國臣服於晉國,國家越發弱小,依附於趙氏。這些事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白公勝自從回到楚國,常常想起鄭國人殺害他父親的仇恨,一直想著報仇。隻是因為伍子胥是白公勝的恩人,伍子胥之前已經赦免了鄭國,況且鄭國侍奉楚昭王時,不敢有失禮之處,所以白公勝一直忍著沒說。等到楚昭王去世,令尹子西、司馬子期擁立越女的兒子章即位,這就是楚惠王。白公勝自認為是原來太子的後代,希望子西能召他回去,一起執掌楚國政權。可子西始終沒有召他,也沒有給他增加俸祿,白公勝心中十分不滿。

等到聽說伍子胥已經去世,白公勝說:“報複鄭國,現在正是時候!”他派人向子西請求說:“鄭國人對先太子肆意下毒,令尹您是知道的。不報仇,就不配做人。令尹您要是憐憫先太子的無辜,派出一支軍隊去聲討鄭國的罪行,我願意作為先鋒,雖死無憾!”子西推辭說:“新王剛剛即位,楚國局勢還不穩定,你暫且等我安排。”

白公勝於是借口防備吳國,派心腹家臣石乞修築城池、訓練士兵,大肆準備作戰器具。他又向子西請求,希望能用自己的私人軍隊作為先鋒去討伐鄭國。子西答應了。還沒等出兵,晉國的趙鞅就率領軍隊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子西率領軍隊救援鄭國,晉軍於是撤退,子西和鄭國訂立盟約後班師回朝。

白公勝憤怒地說:“不討伐鄭國,反而去救鄭國,令尹太欺負我了!我要先殺了令尹,然後再討伐鄭國。”他把同宗的白善召到澧陽。白善說:“跟著你去擾亂國家,那是對君主不忠;違背你,不參與你的私事,那是對宗族不仁。”於是他放棄俸祿,修築菜園、澆灌園子,以此度過餘生。楚國人因此把他的菜園命名為“白善將軍藥圃”。

白公勝聽說白善不來,生氣地說:“沒有白善,我就殺不了令尹了嗎?”他馬上召來石乞商議說:“用五百人去對付令尹和司馬,足夠嗎?”石乞說:“不夠。市南有個勇士叫熊宜僚,如果能得到這個人,他的作用相當於五百人。”白公勝於是和石乞前往市南,去見熊宜僚。

熊宜僚十分驚訝,說:“王孫這樣的貴人,怎麼屈尊來到這裡?”白公勝說:“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於是把要殺子西的事情告訴了他。熊宜僚搖著頭說:“令尹對國家有功勞,和我也沒有仇,我不敢聽從你的命令。”白公勝發怒,拔出劍指著他的喉嚨說:“你要是不聽從,我就先殺了你!”熊宜僚麵不改色,從容地回答:“殺我熊宜僚,就像去掉一隻螻蟻,你何必發怒呢?”白公勝於是把劍扔到地上,感歎道:“你真是勇士,我隻是試試你罷了!”他就用車子把熊宜僚載了回去,以貴賓之禮相待,吃飯必定在一起,出入也總是相伴。熊宜僚感激他的恩情,於是以身相許,願意為白公勝效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到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的時候,楚國畏懼吳國的強大,告誡邊境的人要加強戒備。白公勝借口說吳國軍隊打算偷襲楚國,反而率領軍隊襲擊吳國邊境,掠奪了不少財物。他於是誇大自己的功勞,隻說:“大敗吳國軍隊,繳獲了鎧甲兵器等眾多戰利品,我想親自到楚國朝廷獻捷,以此張大楚國的國威。”子西不知道他的計謀,同意了。

白公勝把自己的全部甲兵都派了出來,裝作繳獲的戰利品,裝了一百多輛車,親自率領一千名壯士,押解著這些“戰利品”入朝獻功。楚惠王登上宮殿接受獻捷,子西和子期在旁邊侍立。白公勝參拜完畢,惠王看到台階下站著兩個全身披掛的好漢,便問:“這是什麼人?”白公勝回答說:“這是我部下的將士石乞和熊宜僚,他們在討伐吳國中立下了功勞。”於是他用手招呼二人。二人舉步正要上台階,子期大聲喝道:“我們大王在禦殿,邊境的臣子隻許在台階下叩頭,不得上台階!”石乞和熊宜僚哪裡肯聽從,大踏步就登上台階。子期讓侍衛阻攔他們。熊宜僚用手一拉,侍衛們東倒西歪,二人徑直進入殿中。石乞拔劍去砍子西,熊宜僚拔劍去砍子期。白公勝大聲喊道:“大家還不上!”一千名壯士,都拿著兵器,像蜂群一樣湧上來。白公勝挾持住惠王,不讓他動彈。石乞活捉了子西,百官都驚慌逃散。

子期向來勇力過人,於是拔出殿中的戟,與熊宜僚交戰。熊宜僚扔掉劍,上前去奪子期的戟。子期撿起劍,劈向熊宜僚,砍中了他的左肩。熊宜僚也刺中了子期的腹部。二人仍然相互糾纏,扭打在一起,最終死在殿庭之上。

子西對白公勝說:“你在吳國勉強維持生計,我念及骨肉親情,把你召回國,封你為公爵,我哪裡對不起你,你卻要謀反?”白公勝說:“鄭國殺了我的父親,你卻和鄭國講和,你就和鄭國一樣。我為父親報仇,哪裡顧得上私人恩情呢?”子西歎息道:“我後悔沒聽沈諸梁的話啊!”白公勝親手用劍砍下子西的頭,把他的屍體陳列在朝堂上。石乞說:“不殺了楚王,事情終究辦不成。”白公勝說:“這孩子有什麼罪呢?把他廢了就可以。”於是把惠王囚禁在高府,想擁立王子啟為王。王子啟堅決推辭,白公勝就殺了他。石乞又勸白公勝自立為王。白公勝說:“縣公還有很多,應當把他們都召來。”於是在太廟屯兵。

大夫管修率領自家的甲兵去攻打白公勝,交戰三天,管修的軍隊戰敗,他自己也被殺。圉公陽趁機派人在高府的牆上挖了個小洞,夜裡偷偷潛入,背著惠王逃了出來,藏在昭夫人的宮中。

葉公沈諸梁聽說發生變故,立刻發動葉地的全部兵力,連夜趕到楚國。到了郊外,百姓們攔住道路迎接他。看到葉公沒有穿戴鎧甲頭盔,驚訝地說:“您為什麼不戴頭盔呢?國人盼望您來,就像孩子盼望父母一樣。萬一盜賊的箭傷到您,百姓們還能指望誰呢?”葉公於是披上鎧甲、戴上頭盔前進。

快到都城的時候,又遇到一群百姓前來迎接,看到葉公戴著頭盔,又驚訝地說:“您為什麼戴頭盔呢?國人盼望您來,就像災年盼望糧食一樣。如果能看到您的麵容,就像死而複生一樣,無論老少,誰不願意為您拚死效力呢!您為什麼要遮住臉,讓人產生懷疑,無法為您儘力呢?”葉公於是摘下頭盔前進。

葉公知道民心都歸附自己,就在車上豎起大旗。箴尹固因為白公勝的召喚,打算率領自己的私人部屬進城,看到大旗上的“葉”字後,就跟隨葉公守城。士兵和百姓看到葉公來了,大開城門,讓他的軍隊進城。葉公率領國人在太廟攻打白公勝。石乞戰敗,扶著白公勝登上車子,逃到龍山。他們還沒決定好要逃到哪個國家,葉公就帶兵追來了,白公勝上吊自殺,石乞把他的屍體埋在山後。

葉公的軍隊趕到,活捉了石乞,問他:“白公勝在哪裡?”石乞回答說:“已經自殺了!”又問:“屍體在哪裡?”石乞堅決不肯說。葉公讓人取來鼎鑊,點上火,把湯燒開,放在石乞麵前,說:“你再不說,就把你煮了!”石乞自己解開衣服,笑著說:“事情成功了,我就是上卿;事情失敗了,就被煮了,這是理所當然的。我怎麼會出賣死去的人的屍骨來保全自己呢?”於是跳入鼎鑊中,不一會兒就被煮得糜爛。白公勝的屍體最終也不知道在哪裡。石乞雖然跟錯了人,但也算得上是條好漢!葉公迎接惠王複位。

當時陳國趁著楚國動亂,派兵侵犯楚國。葉公向惠王請求,率領軍隊討伐陳國,把陳國滅掉了。葉公讓子西的兒子寧繼承令尹之位,子期的兒子寬繼承司馬之位,自己則告老回到葉地。從此,楚國轉危為安。這是周敬王四十二年發生的事情。)

這一年,越王勾踐打聽到吳王自從越國軍隊撤退後,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況且連年遭遇荒年,民心愁苦怨恨,於是再次發動越國境內的全部士卒,大規模地討伐吳國。剛出郊外,在路上看到一隻大青蛙,眼睛睜得大大的,肚子鼓鼓的,好像很生氣的樣子。勾踐恭敬地靠在車前的橫木上,站起身來。左右的人問:“您為什麼要行禮?”勾踐說:“我看到這隻發怒的青蛙,就像看到了勇敢的戰士,所以向它致敬。”軍中的人都說:“我們大王連發怒的青蛙都敬重,我們接受了多年的訓練,難道還不如一隻青蛙嗎?”於是大家相互勸勉,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越國的百姓各自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郊外,都哭著告彆,相互說:“這次出征如果不滅掉吳國,就不再相見!”勾踐又向軍隊下詔說:“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哥哥回去;有父母卻沒有兄弟的,回去贍養父母;有疾病不能作戰的,報告上來,給予醫藥和粥食。”軍中的人都感激越王愛惜人才的德行,歡呼聲如雷。

行軍到江口的時候,勾踐斬殺有罪的人,來申明軍法,軍心因此十分整肅。吳王夫差聽說越國軍隊又來了,也發動全部士卒,在江上迎戰。越國軍隊駐紮在江南,吳國軍隊駐紮在江北。越王把大軍分成左右兩個陣營,範蠡率領右軍,文種率領左軍。君子之卒六千人,跟隨越王組成中陣。

第二天,雙方將在江中交戰。越王在黃昏時分,命令左軍士兵口中銜著枚,逆江而上五裡,等待吳國軍隊,告誡他們半夜擊鼓前進。又命令右軍士兵口中銜枚,渡江到十裡之外,隻等左軍交戰,右軍就上前夾攻,各自使用大鼓,務必讓鼓聲遠近都能聽到。

吳國軍隊到了半夜,忽然聽到鼓聲震天,知道是越國軍隊來襲,急忙舉火照明,還沒看清楚,遠遠地又響起了鼓聲,兩支軍隊相互呼應,合圍過來。夫差大驚,急忙傳令分兵迎戰。沒想到越王悄悄率領自己的私人士卒六千人,不敲金鼓,在黑暗中徑直衝向吳國的中軍。此時天色還沒亮,吳國士兵隻覺得前後左右中央全是越國軍隊,抵擋不住,大敗而逃。勾踐率領三軍緊緊追擊,一直追到笠澤。再次交戰,吳國軍隊又戰敗了。一連三次交戰,吳國軍隊三次敗北,名將王子姑曹、胥門巢等人都戰死了。夫差連夜逃回,緊閉城門,堅守不出。

勾踐從橫山進兵,這裡就是現在的越來溪。他在胥門之外修築了一座城,叫做越城,想要以此困住吳國。越王圍困吳國很長時間,吳國人處境十分艱難。伯嚭稱病不出。夫差於是派王孫駱袒露上身,跪著前行,向越王求和,說:“孤臣夫差,以前在會稽得罪了您,夫差不敢違抗您的命令,得以與君王講和後回國。如今君王興兵來討伐孤臣,孤臣希望君王能像在會稽時那樣赦免我的罪過!”勾踐不忍心拒絕他的話,想要答應。範蠡說:“君王您早起晚睡,謀劃了二十年,怎麼能在快要成功的時候放棄呢?”於是沒有批準吳國求和。

吳國的使者往返了七次,文種和範蠡堅決不肯答應。於是越國軍隊擊鼓攻城,吳國人無法再戰。文種和範蠡商量要毀掉胥門進城。當天夜裡,他們看到吳國南城上有伍子胥的頭,大得像車輪,眼睛像閃電一樣明亮,胡須頭發向四周張開,光芒能照射到十裡之外。越國的將士們無不畏懼,隻好暫且屯兵。

到了半夜,暴風從南門刮起,大雨傾盆而下,電閃雷鳴,飛沙走石,比弓弩發射的箭還快。越國士兵被擊中的,不是死就是傷,船隻的繩索都被解開,無法連接在一起。範蠡和文種十分著急,於是袒露上身,冒著雨,遙望南門,叩頭謝罪。過了很久,風停雨住,文種和範蠡坐著打盹,等待天亮。他們都夢見伍子胥乘著白馬,坐著素車來了,衣冠整齊,十分威嚴,就像活著的時候一樣。伍子胥開口說:“我之前就知道越國軍隊一定會來,所以請求把我的頭放在東門,來看著你們進入吳國。吳王卻把我的頭放在南門,我忠心未絕,不忍心看到你們從我頭下進城,所以製造風雨,讓你們的軍隊後退。然而越國滅掉吳國,這是上天注定的,我又怎麼能阻止呢?你們如果想進城,就從東門進,我會為你們開道,打通城牆,讓你們有路可走。”

兩人做的夢相同,於是告訴了越王,越王讓士兵開渠,從南向東。快到蛇匠二門之間的時候,忽然太湖水泛濫,從胥門洶湧而來,波濤衝擊,竟然把外城衝開了一個大缺口,有無數的鱄?魚隨著波濤湧進來。範蠡說:“這是伍子胥為我們開道啊!”於是率領軍隊進城。後來在缺口處建造城門,叫做鱄?門,因為水中有很多葑草,又叫做葑門。這條水道叫做葑溪。這就是伍子胥顯靈的古跡。

夫差聽聞越國軍隊已經入城,伯嚭也已投降,便與王孫駱以及自己的三個兒子,逃向陽山。他們日夜兼程,又餓又渴,夫差眼睛昏花,視線模糊。侍從們好不容易尋來一些生稻,剝了殼進獻給夫差。夫差嚼著生稻,趴在地上,雙手掬起溝裡的水喝,隨後問侍從:“這吃的是什麼東西?”侍從回答道:“是生稻。”夫差長歎:“這就是公孫聖所說的‘不得火食走章皇’啊。”王孫駱勸道:“吃飽了再走!前麵有深穀,可以暫且躲避一下。”夫差卻道:“那可怕的夢境已然應驗,我死期就在眼前,暫且躲避又有何用?”於是停留在陽山,對王孫駱說:“我之前殺了公孫聖,把他扔在這山頂,不知道他還有沒有靈驗?”駱說:“大王不妨喊喊看。”夫差便大聲呼喊:“公孫聖!”山中竟然也回應:“公孫聖。”喊了三次,山中就回應了三次。夫差心中害怕,便轉移到乾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勾踐率領一千人追來,將夫差重重包圍。夫差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進越軍營地。士兵撿到後呈了上去,文種和範蠡一同打開,隻見信中寫道:“我聽說‘狡兔死,良犬烹。’敵國一旦被滅,謀臣必然難以存活。大夫你們為何不留下吳國一線生機,也好為自己留條後路?”文種也寫了封信綁在箭上作為回應:“吳國有六大過錯:殺害忠臣伍子胥,這是第一大過錯;因直言而殺公孫聖,這是第二大過錯;太宰伯嚭奸佞,卻聽信任用他,這是第三大過錯;齊國、晉國並無罪過,卻多次討伐它們的國家,這是第四大過錯;吳越相鄰,卻相互侵犯攻伐,這是第五大過錯;越國曾殺害吳國的先王,吳國卻不知報仇,反而放縱敵人,留下禍患,這是第六大過錯。有這六大過錯,想要免於滅亡,怎麼可能呢?昔日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國不肯接受。如今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怎敢違背上天的命令!”

夫差收到回信,讀到第六大過錯時,落淚道:“我沒有誅殺勾踐,忘了先王的仇恨,真是不孝之子,這便是上天拋棄吳國的原因啊!”王孫駱說:“我請求再去見越王,向他哀切懇求。”夫差說:“我已不想複國,若能被允許做越國的附庸,世世代代侍奉越國,這便是我最大的心願了。”駱來到越軍營地,文種和範蠡拒絕他進入。勾踐遠遠望見吳國使者哭著離開,心中頗為憐憫,派人對吳王說:“我念及往日與您的情分,打算把您安置在甬東,賜給您夫婦五百家,讓您安度餘生。”夫差含淚回應:“君王您若能赦免吳國,吳國也可成為您的外府。但要是顛覆了吳國社稷,廢棄了宗廟,隻給五百家做臣子,我已年邁,無法與普通百姓為伍,我唯有一死罷了!”越國使者離去,夫差卻仍不肯自殺。勾踐對文種和範蠡說:“你們二人為何不把他抓起來殺掉?”文種和範蠡回答:“臣子不敢對君王施加誅殺之刑,還望主公您親自下令!上天的懲罰應當施行,不可久拖。”勾踐於是手持“步光”劍,站在軍前,派人告知吳王:“世間沒有萬歲的君王,總歸一死,何必讓我的軍隊對您動刀呢?”夫差長歎幾聲,環顧四周,哭著說:“我殺了忠臣子胥和公孫聖,如今自殺已然晚了!”又對侍從說:“如果死者有知,我沒臉在地下見子胥和公孫聖,一定要用三層羅紗蓋住我的臉!”說完,拔劍自刎。王孫駱脫下衣服蓋住吳王的屍體,隨後用絲帶在旁邊上吊自殺。勾踐下令以諸侯之禮將夫差葬在陽山,讓軍士們每人背一筐土,不一會兒,就堆成了一座大墳。又將夫差的三個兒子流放到龍尾山,後人把那個地方叫做吳山裡。詩人張羽曾作詩感歎:

荒台獨上故城西,輦路淒涼草木悲。

廢墓已無金虎臥,壞牆時有夜烏啼;

采香徑斷來麋鹿,響屧廊空變黍離;

欲吊伍員何處所?淡煙斜月不堪題!

楊誠齋也有《蘇台吊古》一詩:

插天四塔雲中出,隔水諸峰雪後新,


最新小说: 從乞丐到聖人 戀愛啟航:星光下的秘密 我靠偽裝神女攻略整個大雍 紅塵仙途 修仙萬年歸來 火影圓夢大師! 我在大唐行醫的那些年 華娛:屁股坐正了嗎?你就當導演 戍邊八年?我兒女成群,雄霸一方 玉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