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 敗長平白起坑趙卒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 敗長平白起坑趙卒

第九十八回 質平原秦王索魏齊 敗長平白起坑趙卒(2 / 2)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孝成王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穿著一件左右不對稱的衣服,有一條龍從天而降,他騎上龍,龍便飛向天空,可還沒飛到天上就墜落下來。此時,他看到身旁有金山、玉山兩座,光芒耀眼奪目。孝成王醒來後,召見大夫趙禹,將夢境告知他。趙禹解夢道:“不對稱的衣服,意味著合並;騎著龍上天,是飛黃騰達的象征;墜地則預示著獲得土地;金玉堆成山,表明貨財充裕。大王眼下必定會有拓展領土、增加財富的喜事,這個夢大吉大利。”孝成王聽了很高興,又召來筮史敢為他占卜。筮史敢卻給出了不同的解讀:“不對稱的衣服,代表殘缺;騎龍上天卻中途墜落,說明事情容易中途生變,空有其名;金玉成山,看似美好卻無法實際使用。這個夢不吉利,大王務必謹慎行事!”孝成王心中更傾向於趙禹的說法,對筮史敢的話不以為然。

三天後,上黨太守馮亭的使者抵達趙國。孝成王打開書信,上麵寫道:“秦國攻打韓國形勢緊迫,上黨眼看就要落入秦國之手!這裡的官吏和百姓不願歸附秦國,而願意歸附趙國。臣不敢違背大家的意願,謹將所管轄的十七座城,鄭重地獻給大王。懇請大王接納!”孝成王看完大喜,說道:“趙禹所說的廣地增財之喜,今日果然應驗了!”平陽君趙豹卻進諫道:“臣聽說,無故獲得的利益,往往是災禍的根源,大王切勿接受。”孝成王不解地問:“百姓畏懼秦國而心向趙國,所以前來歸附,怎麼能說是無故呢?”趙豹解釋道:“秦國像蠶食桑葉一樣逐步侵占韓國土地,攻下野王,切斷了上黨與外界的通道,自認為上黨已是囊中之物,能輕易得到。如今上黨突然歸了趙國,秦國怎會甘心?秦國辛苦耕耘,趙國卻坐收漁利,這就是臣所說的‘無故之利’。而且,馮亭之所以不把上黨獻給秦國,而是獻給趙國,分明是想把災禍轉嫁到趙國,以緩解韓國的困境。大王為何不仔細思量呢?”孝成王卻不認同趙豹的觀點,又召來平原君趙勝,讓他決斷此事。趙勝說:“出動百萬大軍,攻打他國,曆經多年,也未必能奪得一座城池。如今不費一兵一卒、一粒糧食,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這是天大的利益,絕不能錯過。”孝成王說:“您這話正合我意。”於是,派平原君率領五萬士兵,前往上黨接收土地。孝成王封馮亭為三萬戶侯,封號華陵君,並讓他繼續擔任上黨太守。上黨的十七位縣令,也各封三千戶,皆可世襲侯爵。

馮亭得知這個消息後,閉門痛哭,拒絕與平原君相見。平原君堅持求見,馮亭無奈道出心聲:“我有三件不義之事,無顏見使者。作為守土之臣,不能以死殉國,這是第一件不義;未得君主命令,擅自將土地獻給趙國,這是第二件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來換取個人富貴,這是第三件不義。”平原君感歎道:“真是忠臣啊!”在馮亭家門口守候了三天,馮亭被他的誠意打動,這才出來相見,依舊淚流不止,並表示願意交割土地,請求另選良將鎮守。平原君再三安撫:“您的心事,我已明白。您若不繼續擔任太守,無法撫慰官吏和百姓的期望。”馮亭這才繼續留任,卻堅決不接受封賞。平原君即將離開時,馮亭叮囑道:“上黨歸附趙國,是因為無力獨自對抗秦國。希望公子向趙王奏明,儘快派遣大量士兵和名將,做好抵禦秦國的準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向趙王複命。趙王設宴慶祝得到上黨之地,隨後開始商議派兵之事,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秦國大將王齕就已經進兵圍困上黨。馮亭堅守了兩個月,趙國的援兵仍未趕到,無奈之下,隻好率領當地官吏和百姓逃往趙國。此時,趙王已任命廉頗為上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前來救援上黨。廉頗行軍至長平關,與馮亭相遇,才得知上黨已經失陷,秦軍日益逼近。於是,廉頗在金門山下紮營築壘,東西兩側各設數十座營寨,宛如繁星羅列。他又另外分兵一萬,讓馮亭駐守光狼城;分兵兩萬,由都尉蓋負、蓋同分彆率領,駐守東西二鄣城;還派遣裨將趙茄前去偵察秦軍動向。

趙茄率領五千士兵,出長平關外偵察,大約前行二十裡,恰好與前來偵察的秦將司馬梗相遇。趙茄見司馬梗兵力較少,便貿然上前挑戰。雙方正在交鋒之際,秦國的第二哨張唐率兵趕到。趙茄頓時心慌意亂,手腳不聽使喚,被司馬梗一刀斬殺,趙軍士兵也慘遭屠戮。廉頗得知前哨戰敗,立即傳令各營寨,務必用心堅守,切勿主動與秦軍交戰。同時,他讓士兵在營地深挖數丈,引來泉水注入,軍中眾人都不理解此舉的用意。

王齕率領大軍抵達後,在距金門山十裡處安營紮寨。他先分兵攻打東西二鄣城,蓋負、蓋同出戰均告失敗,最終戰死。王齕乘勝進攻光狼城,司馬梗奮勇當先,率先登上城牆,秦軍隨後一擁而上。馮亭再次戰敗,逃到金門山大營,廉頗接納了他。秦軍又來攻打趙軍營壘,廉頗傳令:“擅自出戰者,即便獲勝也要斬首!”王齕久攻不下,於是將營地前移,逼近趙軍,與趙軍營地僅相距五裡。秦軍多次挑戰,趙軍始終堅守不出。王齕感歎道:“廉頗是老將,行軍謹慎穩重,難以撼動。”偏將王陵獻計說:“金門山下有條溪流,名叫楊穀,秦趙兩軍都從這條溪流取水。趙軍營地在溪流南岸,而秦軍營地在溪流西岸,水從西向東流。如果截斷這條溪流,讓水不再東流,趙軍就會無水可汲,不出數日,軍隊必然大亂。趁亂出擊,定能大獲全勝。”王齕覺得此計可行,便讓士兵將楊穀的水流截斷。直到如今,楊穀仍被稱為絕水,便是因此事而來。然而,王齕沒想到,廉頗早已提前深挖坑洞,儲存了足夠的水源,日常用水綽綽有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趙兩軍就這樣相持了四個月,王齕始終無法與趙軍交戰,無計可施之下,他派使者回秦國,向秦王報告戰況。秦王召來應侯範睢商議對策,範睢說:“廉頗經驗豐富,深知秦軍強大,所以不輕易出戰。他認為秦軍遠道而來,無法長期作戰,企圖拖垮我們,再趁機反擊。如果不除掉廉頗,趙國難以攻克。”秦王問:“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廉頗離開呢?”範睢屏退左右,低聲說:“要除掉廉頗,必須使用‘反間計’,如此這般……不過,這至少需要花費千金。”秦王十分高興,立刻拿出千金交給範睢。

範睢派自己的心腹門客,從小路潛入邯鄲,用千金賄賂趙王身邊的人,散布流言說:“趙國將領中,數馬服君趙奢最為出色,聽說他的兒子趙括比父親還要勇猛,若讓趙括為將,秦軍必定難以抵擋!廉頗年老膽怯,屢戰屢敗,已經損失了三四萬趙國士兵,如今被秦軍逼迫,不久後就會投降。”趙王此前已聽聞趙茄等人被殺,接連丟失三座城池,便派人前往長平,催促廉頗出戰。但廉頗堅持“堅壁清野”的策略,不肯出戰,趙王原本就對他的怯戰心生懷疑,如今聽到身邊人傳播的這些流言,信以為真。於是,趙王召見趙括,問道:“你能為我攻打秦軍嗎?”趙括自信滿滿地回答:“秦國若派武安君白起為將,我還得好好謀劃一番;像王齕這樣的將領,根本不值一提。”趙王好奇地問:“為何這麼說?”趙括解釋道:“武安君多次率領秦軍作戰,先是在伊闕大敗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又攻打魏國,奪取大小六十一座城池;接著向南攻打楚國,攻克鄢郢,平定巫黔;之後再次攻打魏國,趕走芒卯,斬首十三萬;還攻打韓國,攻克五座城池,斬首五萬;又斬殺趙將賈偃,將兩萬趙軍沉入河中。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威名遠揚,軍士們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我若與他對陣,勝負大概各占一半,所以還需要精心謀劃。而王齕剛擔任秦國將領,見廉頗怯戰,才敢深入趙國境內。若遇到我,他就如同秋風中的落葉,我定能迅速將其掃平。”

趙王聽後十分高興,當即任命趙括為上將,賜予他黃金和彩帛,讓他持符節前往長平,取代廉頗,並增派二十萬精銳部隊。趙括檢閱完軍隊後,帶著賞賜的金帛回到家中,拜見母親。母親問他:“你父親臨終前留下遺命,告誡你不要擔任趙國將領,你如今為何不推辭呢?”趙括回答:“不是我不想推辭,隻是朝中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母親於是上書勸諫趙王:“趙括隻會死讀他父親的兵書,不懂得靈活變通,並非將才,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征!”趙王召來趙括的母親,親自詢問緣由。母親說:“趙括的父親趙奢擔任將領時,得到的賞賜都分給了軍中官吏;從接受任命的那天起,就住在軍營裡,從不關心家中事務,與士兵同甘共苦;每做一件事,必定廣泛征求眾人意見,從不獨斷專行。如今趙括一當上將領,就麵向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官吏都不敢抬頭看他;得到的賞賜,都拿回自己家中。作為將領,怎能如此?趙括的父親臨終時,曾告誡我說:‘趙括若擔任將領,必定會使趙軍戰敗!’我牢記他的話,希望大王另選良將,千萬不能任用趙括!”趙王說:“我的心意已決。”母親又說:“大王若不聽從我的建議,倘若趙括兵敗,懇請大王不要牽連我的家人。”趙王答應了她的請求。於是,趙括率領軍隊離開邯鄲,向長平進發。

再說範睢派去的門客,仍留在邯鄲,仔細打探消息,將趙括對趙王說的話、趙王任命趙括為大將以及擇日啟程等情況,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門客連夜趕回鹹陽,向範睢報告。秦王與範睢商議:“看來非武安君白起不能解決此事!”於是,秦王改派白起為上將,王齕為副將,並傳令軍中,務必嚴守白起擔任主將的消息,“有人泄露武安君為將者,斬首!”

趙括抵達長平關後,廉頗驗過符節後,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趙括。然後,廉頗獨自率領一百多名親信士兵,返回邯鄲。趙括一上任,就將廉頗製定的規章製度全部更改,把各個軍壘合並成一個大營。當時馮亭也在軍中,他堅決勸諫,趙括卻不予理睬。趙括還撤換了原來的將領,換上自己帶來的將士。他嚴令全軍:“秦軍若來進犯,大家務必奮勇爭先。若取得勝利,就要乘勝追擊,務必讓秦軍片甲不留!”

白起進入秦軍後,聽聞趙括更改了廉頗的軍令,便先派三千士兵出營挑戰。趙括立即派出一萬人迎戰,秦軍佯裝大敗,紛紛逃了回去。白起登上壁壘,觀察趙軍的動向,對王齕說:“我知道如何取勝了!”趙括打了勝仗,不禁手舞足蹈,派人前往秦營下戰書。白起讓王齕回複:“明日決戰。”隨後,秦軍退軍十裡,在王齕之前的屯兵之處重新紮營。趙括見狀,高興地說:“秦軍怕我了!”於是,他下令殺牛犒勞士兵,並傳令:“明日大戰,一定要生擒王齕,讓諸侯們看看笑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白起安營紮寨完畢,召集眾將聽令。他派將軍王賁、王陵率領一萬人列陣,與趙括的軍隊輪流交戰,隻許敗不許勝,目的是引誘趙軍前來攻打秦軍壁壘,隻要做到這一點就算立功。又命令大將司馬錯、司馬梗各率領一萬五千士兵,從小路繞到趙軍後方,截斷趙軍的糧道。再派大將胡傷率領兩萬士兵,屯駐在附近,隻等趙軍打開營門追逐秦軍時,立即殺出,將趙軍截成兩段。還派大將蒙驁、王翦各率領五千輕騎兵,負責接應。白起與王齕則堅守老營。這正是:“安排地網天羅計,待捉龍爭虎鬥人。”

趙括下令,軍中四更做飯,五更結束,天亮後便整隊前進。大軍剛行進五裡,就遭遇了秦軍,雙方迅速擺開陣勢。趙括派先鋒傅豹率先出戰,秦將王賁迎戰。兩人激戰約三十回合,王賁佯裝不敵,轉身敗逃,傅豹見狀,立即率兵追擊。趙括又派王容率軍前去支援。王容遭遇秦將王陵,雙方剛交手幾個回合,王陵也佯裝敗退。趙括見趙軍接連取勝,心中大喜,親自率領大軍乘勝追擊。馮亭趕忙勸諫:“秦人狡詐,他們的敗退恐怕有詐,元帥切不可貿然追擊!”然而,趙括此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馮亭的勸告,一路追擊了十多裡,直逼秦軍營壘。王賁、王陵繞著營壘逃竄,秦軍緊閉營門,拒不出戰。

趙括見狀,傳令全軍一起攻打秦營,連續攻打了數日,秦軍防守嚴密,趙軍始終無法攻破。趙括派人催促後軍,讓他們移營前來,一同進攻。這時,趙將蘇射騎著快馬趕來報告:“後軍被秦將胡傷帶兵衝出來攔住,無法前來會合!”趙括勃然大怒:“胡傷如此無禮,我定要親自前去收拾他!”他一邊派人打探秦軍的動向,一邊得知:“西路秦軍源源不斷,東路卻不見敵軍。”於是,趙括指揮大軍轉向東路行進。可剛走了不到二三裡,大將蒙驁率領的秦軍突然從斜刺裡殺出,大聲喊道:“趙括,你已中了我武安君的計謀,還不趕快投降!”趙括怒火中燒,手持長戟,欲與蒙驁決戰。偏將王容挺身而出:“元帥不必親自動手,讓我來建功!”說著,王容便與蒙驁展開激戰。此時,王翦率領的秦軍也趕到了,趙軍損傷慘重。趙括見難以取勝,隻好鳴金收兵,找了一處水草豐茂之地安營紮寨。

馮亭再次進諫:“軍隊士氣正盛時應乘勝出擊,如今我軍雖初戰失利,但隻要奮力拚殺,仍可撤回本營,合力抗敵。若在此安營,將會腹背受敵,日後再難突圍!”但趙括依舊不聽,下令軍士修築長壘,堅守不出。他一麵飛速上奏趙王,請求援兵;一麵催促後隊運送糧餉。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運糧的道路早已被司馬錯、司馬梗帶兵截斷。白起率領的大軍擋住了趙軍的前路,胡傷、蒙驁等大軍又截斷了趙軍的後路。秦軍每日打著武安君白起的旗號,勸趙括投降。趙括此時才知道,白起真的在軍中指揮,頓時嚇得心膽俱裂。

再說秦王收到武安君的捷報,得知趙括的軍隊被困在長平,親自前往河內,下令征發所有百姓家的壯丁,凡是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從軍。這些壯丁被分路去搶奪趙軍的糧草,阻攔趙國的救兵。趙括的軍隊被秦軍圍困了四十六天,軍中糧草斷絕,士兵們開始相互殘殺,以人肉為食,趙括對此毫無辦法,根本無法製止。無奈之下,趙括將軍隊分成四隊:傅豹率領一隊向東突圍,蘇射率領一隊向西突圍,馮亭率領一隊向南突圍,王容率領一隊向北突圍。他吩咐四隊同時擊鼓,全力奪路殺出,隻要有一路突圍成功,就招呼其他三路一同撤退。

然而,武安君白起早已預先挑選好弓箭手,環繞著趙軍的營壘設下埋伏,但凡有趙軍從營壘中衝出來,不論士兵還是將領,一律射殺。趙軍的四隊人馬,連續突圍了三四次,都被秦軍的箭雨射了回來。又過了一個月,趙括心中的憤怒達到了頂點,他挑選了五千名精銳士卒,讓他們都穿上厚重的鎧甲,騎著駿馬。趙括手持長戟,一馬當先,傅豹、王容緊跟其後,試圖強行突圍。王翦、蒙驁兩位秦將一齊迎戰,趙括與他們大戰了幾個回合,卻始終無法突破重圍。他想要撤回長壘,不料戰馬突然失蹄,將他掀翻在地,趙括隨即被秦軍亂箭射中,當場身亡。趙軍頓時大亂,傅豹、王容也都戰死。蘇射帶著馮亭一起逃跑,馮亭絕望地說:“我三次勸諫元帥,他都不聽,才導致如今這般下場,這是天意啊!我又能逃到哪裡去呢?”說完,便自刎而死。蘇射僥幸逃脫,前往胡地。

白起豎起招降旗,趙軍士兵紛紛放下武器,脫下鎧甲,跪地投降,高呼“萬歲”。白起讓人砍下趙括的首級,帶到趙軍營地招撫剩餘的士兵。趙軍營地中還有二十多萬軍士,他們聽聞主帥被殺,無人敢出來抵抗,也都紛紛表示願意投降。趙軍的鎧甲、兵器堆積如山,營地中的輜重財物,也都被秦軍繳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白起與王齕商議:“之前秦國已經攻下野王,上黨本就在我們掌控之中,可那裡的官吏和百姓並不願意歸附秦國,而是心向趙國。如今先後投降的趙軍,加起來將近四十萬之多,倘若他們日後突然反叛,我們該如何防範?”於是,白起將降卒分為十營,派十名將領分彆統領,又調配二十萬秦軍監督,還賜給他們牛肉和美酒,宣稱:“明日武安君將挑選趙軍,凡是上等精銳、能征善戰的,發給武器,帶回秦國,隨軍出征;那些年老體弱、膽小怯懦的,都放回趙國。”趙軍士兵聽後,都十分高興。

當晚,武安君秘密向十名將領傳達命令:“一更時分,所有秦軍都要用白布裹頭。凡是頭上沒有白布的,就是趙軍,格殺勿論。”秦兵接到命令後,立即行動起來。趙軍降卒毫無防備,又沒有武器,隻能束手就擒。那些逃出營門的,也被蒙驁、王翦等人率領的巡邏秦軍抓獲斬殺。四十萬趙軍,一夜之間全部被屠戮殆儘。鮮血汩汩流淌,發出潺潺的聲響,楊穀的水都被染成了紅色,直到如今,這條河仍被稱為丹水。武安君將趙軍士兵的頭顱收集起來,堆放在秦軍營壘之間,形成一座小山,稱為頭顱山。後來,人們又在山上修築高台,這座高台高聳入雲,也被稱為白起台。台下就是楊穀。)

後來,大唐玄宗皇帝巡遊至此,看到這一幕,不禁淒然長歎,命令三藏高僧設水陸道場,超度被坑殺士卒的亡魂,因此將這條山穀命名為省冤穀。這都是後話了。史官曾寫詩感歎:

高台百尺儘頭顱,何止區區萬骨枯!

矢石無情緣鬥勝,可憐降卒有何辜?

總計長平之戰,秦軍前後斬殺和俘虜趙軍四十五萬人,連王齕先前接受投降的趙軍,也都被誅殺。隻留下二百四十名年紀較小的士兵,沒有殺害,將他們放回邯鄲,讓他們宣揚秦國的軍威。趙國的命運將會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把偏執反派養成戀愛腦,我死遁了 邊疆小斥候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