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賈領命後,連夜馬不停蹄地趕回大梁,進宮拜見魏王,一五一十地轉述了範睢的要求。送範睢家眷去秦國倒不是難事,可要斬相國魏齊的頭,這關乎魏國的體麵,須賈實在難以啟齒。魏王聽後,也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魏齊得知這個消息,嚇得趕緊丟棄相印,連夜逃到趙國,投靠平原君趙勝去了。
無奈之下,魏王精心準備了車馬,帶著百鎰黃金、千端彩帛,把範睢的家眷送往鹹陽。同時向秦國說明:“魏齊得知消息後已經先行逃走,如今在平原君府中,此事與魏國無關。”範睢將這些情況上奏給秦王。秦王聽後,氣憤地說:“趙國與秦國向來交好,澠池會上還結為兄弟,我還把王孫異人送到趙國當人質,就是為了鞏固兩國的友好關係。之前秦國攻打韓國,圍困閼與,趙國派李牧救援,大敗秦軍,我都還沒問罪。如今趙國竟敢擅自收留丞相的仇人,丞相的仇就是我的仇,我決定攻打趙國,一來報閼與之仇,二來索要魏齊。”於是,秦王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任命王翦為大將,向趙國進發,很快就攻下了趙國三座城池。
此時,趙惠文王剛剛去世,太子丹即位,史稱孝成王。由於孝成王年少,由惠文太後主持朝政。她聽聞秦軍深入趙國境內,十分驚恐。當時藺相如病重告老還鄉,虞卿接替他擔任相國。趙國派大將廉頗率軍抵禦秦軍,雙方僵持不下。虞卿對惠文太後說:“如今事態緊急!臣請求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以此求得齊國救援。”太後同意了。原來,惠文太後是齊湣王的女兒。當年齊襄王剛剛去世,太子建即位,年紀也小,由君王後太史氏掌權。兩位太後是姑嫂關係,感情和睦,而長安君又是惠文太後最疼愛的小兒子,到齊國做人質,君王後自然不會無動於衷。於是,齊國立即任命田單為大將,發兵十萬,前來救援趙國。
秦將王翦對秦王說:“趙國良將眾多,又有賢能的平原君,不容易攻打。況且齊國的救兵即將趕到,不如我們全軍撤回吧。”秦王卻堅定地說:“抓不到魏齊,我有什麼臉麵去見應侯範睢呢?”於是,秦王派使者對平原君說:“秦國攻打趙國,就是為了抓捕魏齊!如果您能交出魏齊,我立刻退兵。”平原君回答:“魏齊不在我家,大王可彆誤聽了彆人的話。”使者多次前往,平原君始終不肯承認。秦王心中十分不悅,既想繼續進兵,又擔心齊趙兩國合兵一處,勝負難以預料;若要班師回朝,又不甘心放過魏齊。反複思量後,秦王想出了一個計策。他寫了一封信給趙王,大致內容是:
寡人與大王您,如同兄弟一般。寡人誤聽傳言,以為魏齊在平原君那裡,這才興兵索要。否則,怎敢輕易侵犯趙國邊境?秦國所奪取的三座城池,願意完好地歸還給趙國。寡人希望能恢複兩國從前的友好關係,往來不受阻礙。
趙王也派使者回信,感謝秦王退兵還城的好意。田單得知秦軍已退,便率領齊軍返回齊國。秦王回到函穀關後,又派人給平原君趙勝送去一封信。趙勝拆開信一看,上麵寫道:
寡人聽聞您高義,願與您結為布衣之交。希望您能來秦國,寡人願與您暢飲十日。
平原君拿著信去見趙王,趙王召集大臣們商議。相國虞卿進諫說:“秦國是虎狼之國,當年孟嘗君去秦國,差點沒能回來。況且他們現在懷疑魏齊在趙國,平原君不能去!”廉頗卻認為:“當年藺相如懷揣和氏璧,獨自一人前往秦國,還能將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秦國不敢欺負趙國。如果不去,反而會引起他們的猜疑。”趙王說:“寡人也覺得這是秦王的一番美意,不可違背。”於是,趙王命趙勝跟隨秦國使者前往鹹陽。
秦王見到平原君後,表現得極為熱情,仿佛多年老友,每天都設宴款待。過了幾天,在一次宴會上,秦王趁著氣氛熱烈,舉起酒杯對趙勝說:“寡人有一事相求,您若答應,就請飲下這杯酒。”趙勝回答:“大王有命,我怎敢不從!”於是,端起酒杯一飲而儘。秦王接著說:“當年周文王得到呂尚,尊他為太公;齊桓公得到管仲,尊他為仲父。如今範先生就是寡人的太公仲父!範先生的仇人魏齊,聽說在您家中,您可以派人回去取他的首級,了卻範先生的心頭之恨,這也算是您對寡人的恩賜!”趙勝堅定地說:“臣聽說,富貴時結交的朋友,是因為貧賤時的情誼;富裕時結交的朋友,是因為貧窮時的緣故。魏齊是我的朋友,就算他真在我家,我也不忍心把他交出去,何況他並不在我家呢?”秦王臉色一變,威脅道:“您要是不交出魏齊,寡人就不放您出關!”趙勝毫不畏懼地回應:“出不出關,由大王決定。況且大王是以飲酒為由邀請我,卻用威勢來脅迫我,天下人自然會明白是非曲直。”秦王知道平原君不會背叛魏齊,便把他帶到鹹陽,安置在館舍中。隨後,秦王派人給趙王送去一封信,大致內容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王的弟弟平原君在秦國,範先生的仇人魏齊在平原君家中。魏齊的首級早上送到,平原君晚上就能回去。否則,寡人將出兵趙國,親自捉拿魏齊,並且不會放平原君出關,希望大王能體諒。
趙王收到信後,十分恐慌,對大臣們說:“寡人怎麼能為了彆國的逃亡之臣,而舍棄我國的重要公子呢?”於是,趙王派兵包圍了平原君的家,索要魏齊。平原君的賓客大多與魏齊有交情,趁著夜色,幫助魏齊逃了出去,投奔相國虞卿。虞卿說:“趙王害怕秦國,比害怕豺狼老虎還厲害,這事無法用言語爭辯。我們不如逃到魏國大梁,信陵君廣招賢士,天下逃亡的人都去投奔他,而且他與平原君交情深厚,一定會庇護我們。不過,您是有罪之人,不能獨自前往,我陪您一起去!”說完,虞卿便解下相印,寫信向趙王辭行,然後與魏齊一起換上平民的衣服,逃離了趙國。
兩人逃到了大梁,虞卿讓魏齊先躲在郊外,安慰他說:“信陵君是個慷慨豪爽的人,我去投奔他,他肯定會立刻來迎接,不會讓您久等。”虞卿步行來到信陵君的府邸,遞上名帖求見。負責接待的人進去通報,信陵君正在解開發髻洗頭,看到名帖,十分驚訝:“這可是趙國的相國,怎麼無緣無故到這裡來了?”他讓接待的人以主人正在洗頭為由,請虞卿稍作等候,同時詢問他來魏國的意圖。虞卿心急如焚,隻好將魏齊得罪秦國的前因後果,以及自己舍棄相印,陪同魏齊前來投奔的想法,大致說了一遍。接待的人再次進去報告。信陵君心裡害怕秦國,不想接納魏齊,但又念及虞卿不遠千裡前來投奔的情義,不好直接拒絕,一時陷入兩難,猶豫不決。虞卿見信陵君遲遲不出來相見,心中大怒,轉身離去。信陵君詢問賓客:“虞卿這個人怎麼樣?”這時,侯生在一旁笑著說:“公子怎麼這麼糊塗呢?虞卿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贏得趙王信任,被封為相國,得到萬戶侯的爵位。當魏齊窮困潦倒來投奔他時,虞卿不顧爵祿之重,解下相印陪同魏齊出逃,天下像他這樣的人能有幾個?公子還不確定他是否賢能嗎?”信陵君聽後,十分慚愧,急忙挽起頭發,戴上帽子,讓車夫駕車,迅速前往郊外追趕虞卿。
另一邊,魏齊焦急地等待著,等了很久,都沒有消息。他心想:“虞卿說信陵君是慷慨之人,聽到消息一定會立刻來迎接。如今這麼久都沒來,看來事情不成了!”過了一會兒,隻見虞卿流著淚回來了,說:“信陵君不是大丈夫,他害怕秦國,拒絕了我們。我們隻好另尋出路,去楚國吧。”魏齊絕望地說:“我一時疏忽,得罪了範叔,先是連累平原君,又連累您,現在還讓您跟著我長途跋涉,去楚國尋求一線生機,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說完,便拔出佩劍自刎。虞卿急忙上前搶奪,可魏齊的喉嚨已經被割斷了。虞卿正在悲痛之際,信陵君帶著車騎趕到了。虞卿看到後,連忙躲到一旁,不願與他相見。信陵君看著魏齊的屍首,撫摸著痛哭道:“這是我的過錯啊!”
此時,趙王沒有抓到魏齊,相國虞卿又逃走了,得知兩人一起離開了趙國,料想他們不是去韓國就是去魏國,於是派遣快馬四處追捕。使者追到魏國郊外,才知道魏齊已經自刎。使者立即奏報魏王,請求割下魏齊的首級,贖回平原君回國。信陵君剛剛命人準備殯殮魏齊的屍首,實在不忍心交出。使者勸說:“平原君與您情同手足。平原君愛護魏齊,與您的心意也是一樣的。如果魏齊還活著,我自然不敢開口。如今他已經死了,不過是一具無知覺的屍骨,卻讓平原君長期被秦國扣押,您能安心嗎?”信陵君無奈,隻好割下魏齊的首級,用匣子裝起來,交給趙國使者,然後將他的屍體埋葬在郊外。有詩人寫詩感歎魏齊的遭遇:
無端辱士聽須賈,隻合捐生謝範睢;
殘喘累人還自累,鹹陽函首恨教遲!
虞卿舍棄相印後,感慨世態炎涼,從此不再涉足官場,隱居在白雲山中,著書立說,以譏諷時事,他的著作名為《虞氏春秋》。也有詩人寫詩稱讚他:
不是窮愁肯著書,千秋高尚記虞兮,
可憐有用文章手,相印輕拋徇魏齊!
趙王將魏齊的首級連夜送到鹹陽,秦王把它賜給了範睢。範睢讓人把魏齊的頭顱塗上漆,做成溺器,恨恨地說:“你讓賓客在我喝醉時往我身上撒尿,現在就讓你在九泉之下,常常承受我的尿液。”秦王以禮相送,將平原君送回趙國,趙國任命平原君為相國,取代了虞卿的位置。
範睢又對秦王說:“臣出身卑微,有幸得到大王的賞識,位居卿相之位,大王還為臣報了深仇大恨,這是莫大的恩情。如果沒有鄭安平,臣在魏國就無法活命;如果沒有王稽,臣也無法進入秦國。希望大王降低臣的爵位俸祿,轉而賞賜這兩位,以了卻臣報答恩情的心願,臣就算死也沒有遺憾了!”秦王說:“丞相不說,寡人差點忘了!”於是,任命王稽為河東郡守,鄭安平為偏將軍。從此,秦王專門采用範睢的謀略,先攻打韓國和魏國,同時派使者與齊國、楚國交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範睢對秦王說:“我聽說齊國的君王後賢能又有智慧,應當去試探一下她。”於是,秦王命使者帶著玉連環獻給君王後,說:“齊國要是有人能解開這個玉連環,寡人甘願甘拜下風!”君王後讓人拿來金錘,當場將玉連環砸斷,對使者說:“轉告秦王,老婦已經解開玉連環了。”使者回去報告,範睢感歎道:“君王後真是女中豪傑,不可冒犯。”於是,秦國與齊國結盟,兩國互不侵犯,齊國因此得以安寧。
再說楚國太子熊完在秦國做人質,秦國扣留了他十六年,不讓他回國。恰逢秦國使者與楚國交好,楚國使者朱英與秦國使者一同來到鹹陽回訪。朱英說起楚王病情嚴重,恐怕難以康複。太傅黃歇對熊完說:“大王病得很重,而太子您卻留在秦國。萬一大王去世,太子您不在跟前,各位公子中必定有人會取代您成為楚王,楚國就不再是太子您的了。臣請求為太子去拜見應侯範睢,請求他放您回國。”太子說:“好。”黃歇於是前往相府勸說範睢:“相君知道楚王的病情嗎?”範睢說:“使者提起過。”黃歇說:“楚國太子在秦國多年,與秦國的將相們都有交情。倘若楚王去世,太子能夠即位,他一定會謹慎侍奉秦國。相君如果在此時放太子回國,太子一定會對相君感激不儘!如果繼續扣留太子,楚國另立其他公子為楚王,那麼太子在秦國,就隻是鹹陽的一個普通百姓罷了。況且楚國人因為太子不能回國而心懷怨恨,日後必定不再願意侍奉秦國。留下一個普通百姓,卻斷絕了與一個大國的友好關係,臣私下認為這不是明智之舉。”範睢點頭表示讚同:“您說得有道理。”便將黃歇的話告訴了秦王。秦王說:“可以讓太子的太傅黃歇先回國探問楚王病情;如果病情確實嚴重,再來迎接太子。”
黃歇得知太子不能一同回國,私下與太子商議:“秦王扣留太子不放,是想效仿扣留楚懷王的舊事,趁著楚國危急,索要割地。楚國要是來迎接太子,就中了秦國的計謀;不來迎接,太子就會永遠被秦國扣留。”太子跪地請求:“太傅有什麼計策?”黃歇說:“依臣之見,太子不如喬裝改扮,偷偷逃走。現在楚國使者回訪即將回國,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臣請求獨自留下,以死承擔後果。”太子哭著說:“如果事情成功,楚國願與太傅共同分享。”黃歇私下會見朱英,與他商議,朱英答應幫忙。太子熊完於是喬裝成車夫,與楚國使者朱英一起駕車,順利出了函穀關,沒有人察覺。黃歇留在旅舍,秦王派人來讓他回國探問楚王病情。黃歇說:“太子剛剛生病,無人照料,等他病好一些,臣就向大王辭行。”過了半個月,黃歇估計太子已經出關很久了,才去求見秦王,叩頭請罪說:“臣黃歇擔心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能即位,無法侍奉大王,所以擅自讓太子回國,現在他已經出關了。臣犯了欺君之罪,請大王治罪!”秦王大怒,喝道:“楚國人竟然如此狡詐!”命令左右將黃歇囚禁起來,準備處死他。丞相範睢勸諫說:“殺了黃歇也不能讓太子回來,反而會斷絕與楚國的友好關係,不如嘉獎他的忠誠,放他回國。楚王去世後,太子必定即位,太子即位後,黃歇必定成為相國,楚國君臣都會感激秦國的恩德,一定會好好侍奉秦國。”秦王覺得有理,便重重賞賜了黃歇,送他回楚國。史官寫詩稱讚此事:
更衣執轡去如飛,險作鹹陽一布衣;
不是春申有先見,懷王餘涕又重揮。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後,楚頃襄王病逝,太子熊完繼位,這便是考烈王。考烈王提拔太傅黃歇為相國,並將淮北十二縣封給黃歇,封他為春申君。黃歇進言說:“淮北之地與齊國接壤,軍事防禦壓力大,請求將此地設為郡,便於築城防守。臣希望能改封到江東。”於是,考烈王改封黃歇到原來吳國的土地。黃歇修繕闔閭舊城作為都邑,在城內疏浚河道,建成四縱五橫的水路網絡,連通太湖之水,還把破楚門改名為昌門。當時,孟嘗君雖已去世,但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正熱衷於招攬門客,以禮賢下士聞名。黃歇十分羨慕,也開始廣招賓客,一時間,他的食客常常多達數千人。
有一次,平原君趙勝派使者前往春申君府上。春申君以上等賓客的規格款待來使。這位趙國使者想在楚人麵前炫耀一番,他用玳瑁製作發簪,還用珠玉裝飾刀劍的鞘。可當他見到春申君的三千多門客時,不禁大為慚愧。原來,春申君的上等門客竟都穿著綴有明珠的鞋子。此後,春申君采納門客的建議,向北兼並了鄒、魯之地,任用賢能的荀卿為蘭陵令。在荀卿的治理下,楚國修訂政法、訓練士兵,國力再度強盛起來。
與此同時,秦國這邊也有新的動向。秦昭襄王與齊國、楚國結盟後,派大將王齕率領軍隊攻打韓國。秦軍從渭水運送糧草,一路東行進入河洛地區,為前線部隊提供充足的軍餉。很快,秦軍攻克野王城,致使上黨與外界的往來道路被切斷。上黨守臣馮亭與當地官員、百姓商議:“秦國占據野王,上黨恐怕很快就不再屬於韓國了。與其投降秦國,不如歸附趙國。秦國若因趙國得到上黨而發怒,必然會將兵鋒轉向趙國。趙國一旦遭受攻擊,必定會親近韓國,韓趙兩國患難與共,就有能力抵禦秦國。”於是,馮亭派使者帶著書信和上黨地區的地圖,前往趙國,獻給趙孝成王。這一年是趙孝成王四年,周赧王五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