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佩戴的寶劍名叫“鹿盧”,長八尺。他想拔劍擊殺荊軻,可劍身太長,在慌亂中一時拔不出來。小內侍趙高急忙喊道:“大王為何不把劍背在背上再拔?”秦王恍然大悟,按照他的話,把劍推到背後,這樣劍柄在前邊,長度變短,很容易就拔了出來。秦王勇力並不比荊軻弱,荊軻的匕首隻有一尺多長,隻能近身刺殺,而秦王的劍長八尺,可以遠距離攻擊。秦王拿到劍後,膽子立刻壯了起來,於是徑直上前砍向荊軻,砍斷了他的左腿。
荊軻撲倒在左邊的銅柱旁,無法起身,便舉起匕首向秦王擲去。秦王閃身躲開,匕首從秦王耳邊飛過,直直地刺進右邊的銅柱中,火星四濺。秦王又用劍砍荊軻,荊軻伸手去擋劍,三根手指被砍掉,身上連中八處創傷。荊軻靠著柱子大笑,對著秦王叉開雙腿,罵道:“你這家夥運氣真好!我本想效仿曹沫的故事,生擒你,讓你歸還侵占諸侯的土地,沒想到事情沒能成功,讓你僥幸逃脫,這難道不是天意嗎?不過你依仗強權,吞並諸侯,你的國家又能長久嗎?”左右侍從紛紛上前,將荊軻亂刀砍死。秦舞陽在殿下,看到荊軻動手,也想衝上前去,卻被郎中等眾人殺死。這是秦王政二十年發生的事。)
可惜荊軻受燕太子丹長期供養,特意前往秦國,卻一事無成。不僅自己丟了性命,還白白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陽三人的性命,最終導致燕丹父子的悲劇,難道不是因為劍術不夠精湛嗎?髯翁有詩寫道:
獨提匕首入秦都,神勇其如劍術疏!
壯士不還謀不就,樊君應與覓頭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秦王嚇得心跳加速,頭暈目眩,呆呆地坐了半天,神色才逐漸恢複平靜。他走近查看荊軻,隻見荊軻雙目圓睜,如同活人一般,滿臉怒氣。秦王心生恐懼,下令將荊軻、秦舞陽的屍體,以及樊於期的首級,一同在集市上焚燒,燕國的隨從也都被斬首,頭顱分彆懸掛在國門上示眾。隨後,秦王起駕返回內宮。宮中的後妃們聽說發生變故,都前來問安,於是擺下酒宴為秦王壓驚慶賀。
有一位胡姬,本是趙王宮中的人,秦王攻破趙國後,將她選入宮中。她擅長彈琴,深受秦王寵愛,被封為妃嬪。秦王讓她彈琴解悶。胡姬拿起琴彈奏起來,琴聲仿佛在訴說:
羅縠單衣兮可裂而絕,
八尺屏風兮可超而越,
鹿盧之劍兮可負而拔,
嗤彼凶狡兮身亡國滅!
秦王欣賞她的聰慧敏捷,賞賜給她一箱絲綢。當晚,秦王與眾人儘情歡樂,便留宿在胡姬宮中。後來胡姬生下兒子,就是胡亥,也就是後來的秦二世皇帝。這是後話。
第二天早上,秦王上朝,論功行賞。首先提到夏無且,賞賜給他黃金二百鎰,說:“夏無且愛護我,用藥囊砸向荊軻。”接著又喚來小內侍趙高說:“‘背劍而拔之’,多虧你提醒我。”也賞賜給他黃金百鎰。群臣中徒手與荊軻搏鬥的,根據受傷輕重給予賞賜。殿下郎中等擊殺秦舞陽的,也都有賞賜。蒙嘉因為誤為荊軻引薦,被處以淩遲之刑,滅了他的家族。蒙驁此前已經病死,他的兒子蒙武,當時擔任裨將,因不知情,特意赦免了他。
秦王怒氣未消,於是增派軍隊,讓王賁率領,協助他的父親王翦攻打燕國。燕太子丹憤怒不已,率領全部兵力在易水西邊迎戰。燕軍大敗,夏扶、宋意都戰死。太子丹逃到薊城,鞠武被殺。王翦會合兵力包圍了薊城,十月,城池被攻破。燕王喜對太子丹說:“如今國家滅亡,家庭破碎,都是因為你!”太子丹回答說:“韓國、趙國的滅亡,難道也是我的罪過嗎?如今城中還有兩萬精兵,遼東靠山臨河,還足以堅守,父王應該趕緊前往!”燕王喜無奈之下,乘車從東門出城。太子丹率領所有精兵,親自斷後,護送燕王向東撤退,退保遼東,定都平壤。
王翦攻下薊城後,向鹹陽報捷。王翦因長期勞累,積勞成疾,於是上表請求告老還鄉。秦王說:“太子丹的仇,我不能忘記,不過王翦確實老了。”於是派將軍李信代替王翦統領軍隊,繼續追擊燕王父子。召回王翦,給予他豐厚的賞賜。王翦稱病,在頻陽養老。燕王聽說李信的軍隊來了,派使者向代王嘉求救。代王嘉給燕王回信,大致內容是:
秦國之所以急於攻打燕國,是因為怨恨太子丹。大王如果能殺掉太子丹向秦國謝罪,秦國的怒氣必定會消解,燕國的社稷或許還能得以延續。
燕王喜猶豫不決,不忍心殺害太子丹,太子丹害怕被誅殺,便與自己的賓客們一起,躲到了桃花島。李信率領軍隊駐紮在首山,派人送信列舉太子丹的罪狀。燕王喜十分恐懼,假意召太子丹商議事情,用酒將他灌醉,然後將其縊死,接著砍下了他的頭顱。燕王喜為此悲痛大哭。當時正值五月,忽然天降大雪,平地積雪深達二尺五寸,寒冷如同嚴冬,人們都說這是太子丹的怨氣導致的。燕王喜將太子丹的首級裝在木匣裡,送到李信的軍中,並寫信向秦國謝罪。李信迅速上奏秦王,同時說道:“五月天降大雪,士兵們飽受寒冷之苦,很多人都生病了,請求暫時允許軍隊班師回朝。”秦王與尉繚商議,尉繚上奏說:“燕國退居遼東,趙國退居代地,就像四處飄蕩的遊魂,不久就會自行消散。如今的計策,應該先攻克魏國,接著攻打楚國。這兩個國家平定後,燕國和代國不用費力就能拿下。”秦王說:“好。”於是詔令李信收兵回國,又任命王賁為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出函穀關攻打魏國。
當時,魏景湣王已經去世,太子假即位三年了。自從秦國攻打燕國時,魏王假就增築大梁城的城牆,在城內外都深挖溝渠,預先做好防守準備。他派人去與齊王交好,向齊王說明利害關係,說道:“魏國和齊國就如同唇齒一般,唇亡則齒寒。魏國滅亡,災禍必定會波及齊國,希望我們能同心協力,互相救援。”齊國自從君王後去世後,她的弟弟後勝擔任相國,掌握大權。後勝收受了秦國大量黃金,極力勸說齊王:“秦國肯定不會辜負齊國,如果現在與魏國合縱,必定會觸怒秦國。”齊王建被他的話迷惑,於是拒絕了魏國使者。王賁率軍作戰,連戰皆勝,進而包圍了大梁。當時正趕上連日降雨,王賁乘坐用油布遮蓋的車子,四處查看水勢。他了解到黃河在大梁城的西北方向,而汴河從滎陽發源,也從城西流過。於是,他命令士兵在西北方向開鑿渠道,引黃河和汴河的水,並修築堤壩堵住下遊。士兵們冒雨開工,王賁親自打著傘督促。渠道修成後,雨一連下了十天都沒停,水勢越來越大。王賁下令決堤,讓河水流入溝渠,大梁城內外的溝渠都泛濫起來。城牆被浸泡了三天,有好幾處都倒塌了,秦軍趁機攻入城中。魏王假正在與群臣商議寫投降表,被王賁俘虜,押上囚車,與宮中的眷屬一起被送往鹹陽,魏王假在半路上就病死了。王賁占領了魏國的全部土地,設置為三川郡,還收複了野王之地,將衛君角廢為平民。回顧魏國的曆史,從晉獻公時期,畢萬受封開始,畢萬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犨又傳四代到桓子侈,侈滅掉範氏、中行氏、智氏,侈生文侯斯,文侯斯與韓、趙三家分晉,一共傳了七代到王假,魏國滅亡,魏國享有國祚共二百年。史臣稱讚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畢公之苗,因國為姓,胤裔繁昌,世戴忠正。
文始建侯,武益強盛;惠王好戰,大梁不競。
信陵養士,神氣稍振。景湣式微,再傳而隕。
這一年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同年,秦王采用尉繚的計策,再次謀劃攻打楚國。秦王問李信:“將軍認為攻打楚國的戰役,需要多少兵力才夠?”李信回答說:“不過二十萬人就足夠了。”秦王又召見老將王翦詢問。王翦回答說:“李信用二十萬人攻打楚國,必定會失敗。依我看來,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暗自心想:“老人果然膽小,不如李將軍英勇。”於是不再任用王翦,任命李信為大將,蒙武為副將,率領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李信攻打平輿,蒙武攻打寢邱。李信年輕勇猛,一鼓作氣攻下平輿城,接著率兵向西進軍,攻下申城,然後派人送信給蒙武,約定在城父會合,打算合兵攻打邾城。
事情要分兩頭說。楚國自從李園殺死春申君黃歇後,擁立幽王扞即位,幽王扞就是黃歇與李園妹妹所生的兒子。幽王在位十年後去世,沒有子嗣。當時李園也已經去世。群臣於是擁立楚國宗室公子猶,這就是哀王。哀王即位兩個月後,他的庶兄負芻襲擊並殺死哀王,自立為王。負芻在位三年,聽說秦軍深入楚國境內,於是任命項燕為大將,率領二十多萬大軍,水陸並進。項燕探聽到李信的軍隊從申城出發,便親自率領大軍在西陵迎戰,同時派副將屈定在魯台山等地設下七處伏兵。李信仗著自己勇猛,貿然前進,與項燕相遇。雙方交鋒,戰鬥正激烈時,七路伏兵一起殺出,李信抵擋不住,大敗而逃。項燕率軍追擊,連續三天三夜不停,殺死秦軍都尉七人,秦軍士兵死傷無數。李信率領殘兵退守冥厄,項燕又攻破了冥厄。李信棄城而逃。項燕追擊到平輿,收複了全部失地。蒙武還沒到達城父,聽說李信兵敗,也退入趙國境內,派人向秦王告急。秦王大怒,削去李信的官職和封邑,親自駕車前往頻陽,去見王翦,問道:“將軍曾預計李信用二十萬人攻打楚國必定失敗,如今果然讓秦軍受辱了。將軍雖然生病,能否為我勉強出征,帶兵前往楚國呢?”王翦再次叩拜辭謝說:“老臣年老多病,頭腦糊塗,心力都已衰竭,希望大王另選賢能的將領。”秦王說:“這次出征非將軍不可,希望將軍不要推辭!”王翦回答說:“大王如果一定要任用我,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說:“我聽說,古代大國擁有三軍,次國擁有二軍,小國擁有一軍,軍隊不必全部出征,也從未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春秋五霸威震諸侯,他們的國家戰車不過千乘,按照一乘七十五人計算,從未達到十萬的數量。如今將軍卻一定要六十萬人,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過的。”王翦回答說:“古代作戰,雙方約定好日期列陣,在陣前交戰,行軍步伐都有固定的法則,作戰時不過分殺傷敵人,聲討對方罪行但不兼並土地,即使在戰爭中,也蘊含著禮讓的意思。所以帝王用兵,從不使用大量兵力。齊桓公治理內政,能作戰的士兵不過三萬人,還輪番使用。如今各國相互征戰,以強淩弱,以多欺少,遇到人就殺,碰到土地就攻占,上報殺敵首級動輒數萬,圍城常常持續數年。因此,農夫都拿起武器,孩童也被登記在冊,這是形勢所迫,即使想少用兵也不可能。何況楚國地域遼闊,東南儘是它的領土,一旦號令發出,百萬大軍可以立即集結。我認為六十萬人,還恐怕不夠,怎麼能比這更少呢?”秦王歎息道:“若不是將軍久經沙場,對用兵之道如此透徹,我差點誤事,我聽將軍的!”於是,秦王用後車將王翦接入朝廷,當天就任命他為大將,交給他六十萬大軍,仍讓蒙武擔任副將。出征那天,秦王親自到壩上為他設宴餞行。王翦舉起酒杯,為秦王祝壽說:“大王喝下這杯酒,我有個請求。”秦王一飲而儘,問道:“將軍有什麼話要說?”王翦從衣袖中拿出一張竹簡,上麵寫著鹹陽幾處肥沃的田地和住宅,請求秦王批準賞賜給自己的家人。秦王說:“將軍如果凱旋,我將與將軍共享富貴,何必擔憂貧窮呢?”王翦說:“我已經年老了,大王即使封侯來犒勞我,可我就像風中的蠟燭,光亮還能持續多久呢?不如趁我還活著,多賞賜些良田美宅,作為子孫的產業,讓他們世世代代都蒙受大王的恩澤。”秦王大笑,答應了他的請求。王翦到達函穀關後,又派使者向秦王請求幾處園林池沼。蒙武說:“老將軍的請求是不是太多了?”王翦私下告訴他:“秦王性格強硬嚴厲又多疑,如今把六十萬精銳部隊交給我,這是把整個國家托付給我。我多請求些田宅園林,為子孫謀產業,是為了讓秦王安心。”蒙武說:“老將軍的高見,我比不上。”不知王翦攻打楚國的結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