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讚曰:
威風獨占尉遲恭,定北先誇第一功。
誰料寶林能勝父,當鋒一戰定英雄。
話說尉遲恭對著劉國貞大聲喊道:“番奴,快快獻出白良關,還能饒你一命。若有半分不肯,到時死在我槍尖之下,隻怕後悔都來不及!”劉國貞聽了,怒不可遏,喝道:“你這狗蠻子,有多大能耐,竟敢如此無禮,肆意逞強!我這槍可不挑無名之輩,你也趕緊報上名來,好讓我挑了你這狗蠻子。”尉遲恭聞言,更是憤怒,大聲喝道:“番奴!你要問我姓名,且洗耳恭聽:我乃唐太宗天子駕前,護國大元帥秦瓊麾下,加封為保駕大將軍、虢國公,複姓尉遲,名恭,字敬德。難道你沒聽過我大名?”劉國貞聽後,冷冷地笑了起來,說道:“原來你就是尉遲蠻子。中原有你的名聲,我還以為你是三頭六臂的人物,沒想到也不過如此。你可知道我的槍法厲害之處?就連唐童我都能生擒,何況你這蠻子。”尉遲恭也嗬嗬冷笑,說道:“休要多言,看我這一槍!”說罷,他將長槍一擺,如月光下穿梭一般,直朝劉方麵門刺去。劉國貞見狀,大喊:“不好!”趕忙舉槍抵擋,隻覺手臂被震得發麻,在馬上晃了兩三下,不禁叫道:“啊唷!果然名不虛傳,這尉遲蠻子好生厲害。”尉遲恭大笑道:“你現在才知道我尉遲將軍的厲害驍勇?再接我一槍!”說著,又是一槍,直刺劉國貞前心。劉國貞趕忙將槍一撥,“嗒啷”一聲,把這一槍擋到一旁。兩人戰馬交錯,又轉身回來,就此大戰起來。這場戰鬥,好似北海雙蛟在水中爭鬥,南山二虎在深林裡搏鬥。
二人戰了十幾個回合,劉國貞漸漸隻有招架之力。他勉強又支撐了幾個回合,眼看實在敵不過尉遲恭。尉遲恭見劉方麵色慌張,心中暗喜,抽出竹節鋼鞭,緊握手中。待兩馬交錯之時,他大喝一聲:“照打!”一鞭狠狠打在劉國貞的背心。劉國貞慘叫一聲,口吐鮮血,伏在馬上,大敗而逃。尉遲恭喊道:“你往哪裡逃,我這就取你性命!”催馬揚鞭,風馳電掣般追了上去。劉國貞敗過吊橋,小番們連忙扯起吊橋,放起亂箭。尉遲恭隻得勒住馬,大聲喝道:“關上的人,快叫你們主將早早獻關,否則定要打破此關。老爺我先回營去了。”說罷,調轉馬頭,回營而去。軍士們上前牽住馬,接過槍。尉遲恭走進中營,向元帥報告:“元帥,末將打敗了守將劉國貞,特來繳令。”秦元帥十分高興,說道:“好一位尉遲將軍,第一陣就戰勝了北番,白良關必定能攻破。明日你再到關前挑戰。”此事暫且不表。
再說劉國貞敗進關內,到衙門下了馬,由小番扶進書房坐下,口中直叫:“啊唷唷,被打壞了。”他卸下盔甲,靠在桌子上。這時,從裡麵走出一個小廝,此人麵色如鍋底般黝黑,濃眉大眼,闊口大耳,一口鋼牙,下巴沒有胡須,年紀不過十六七歲,身高卻有九尺多,腳穿皮靴。他從劉國貞背後走過,叫了聲:“爹爹。”劉國貞抬起頭,問道:“我兒,你來為父這兒有何事?”原來,這小廝就是劉國貞的兒子劉寶林。劉寶林說道:“爹爹,聽說大唐人馬來攻打白良關,您今日出兵,勝負如何?”劉國貞聽了,歎了口氣說:“唉,我兒,彆提了。中原的尉遲蠻子太勇猛了,為父和他沒戰幾個回合,就被他打了一鞭,吐血敗回,現在心裡還疼得厲害。”劉寶林大驚,說道:“爹爹被南朝蠻子傷了一鞭,孩兒願出馬前去,為爹爹報這一鞭之仇。”劉國貞說:“我的兒,為父現在動彈不得,那尉遲老蠻子這一鞭太厲害了。為父都難以取勝,更何況你呢?”劉寶林說:“爹爹不必擔心,常言道,將門之子不到十歲就要為皇家效力,況且孩兒年紀也不算小了,正值壯年。若不去為父親報仇,還有誰會為爹爹出力呢?”劉國貞說:“我兒雖有此心,但你年紀尚輕,力氣不足,骨骼還未長成,槍法也不夠精湛。那尉遲狗蠻子雖然年紀大了,可槍法嫻熟,隻怕你不是他的對手。”劉寶林道:“不瞞爹爹說,孩兒每日在後花園中苦練槍法、鞭法,樣樣精通。不怕那尉遲蠻子,定要還他一鞭之報,今日就要出戰。”說罷,他便去穿戴盔甲,拿起一條鐵鋼鞭,騎上一匹烏騅馬,手持烏金槍,說道:“爹爹,孩兒這就去開兵作戰。”劉國貞道:“我兒且慢,一定要小心。待為父到關上為你掠陣。備馬!”劉國貞跨上戰馬,與軍士們一同來到關上,叮囑道:“我兒,不可莽撞,為父一敲鑼,你就趕緊退回來。”劉寶林應道:“是,爹爹放心。”隨後,關上放炮開關,一聲炮響,大門敞開,劉寶林一馬衝到唐營前,大聲喝道:“快報與尉遲蠻子知道,小將軍我在此,要報他方才打我父親一鞭之仇,叫他速速出來與我會麵。”這一聲大喊,有軍士趕忙報與元帥知曉:“啟稟元帥,營門外有個北番小番兒,指名要尉遲千歲出去,要報剛才那一鞭之仇,還開口辱罵。請元帥定奪。”元帥說道:“諸位將軍,方才尉遲將軍打敗了番將,如今又有小番兒前來挑戰,誰願意出去迎戰?”程咬金站出來說:“元帥,這第二陣應該沒問題,讓小將我去會會他。”元帥還未下令,尉遲恭在一旁說道:“元帥,既然這小番兒指名要我去應戰,還是讓我去吧。”元帥說:“將軍出去,可要多加小心。”尉遲恭說:“無妨。”軍士們趕忙牽馬抬槍。程咬金說:“老黑,你把我頭功搶走了,這第二陣該讓我立功,你又要來搶,回頭跟你算賬。”尉遲恭說道:“老千歲,我是聽那小番兒指名要我,所以才出去應戰。倘若我勝了,這第二功就算你的,如何?”程咬金道:“老黑,你有把握嗎?隻怕這次要敗,彆逞能了。程老子我去給你掠陣,看你還能不能勝他。”尉遲恭跨上戰馬,手提長槍,隨著一聲炮響,衝出營門。程咬金來到營門外,抬頭一看,說道:“嗬唷,好一個小番兒!”隻見那小番兒頭戴鐵盔,身披鐵甲,麵色黝黑,腰間懸鞭,手中提槍,隻是沒有胡須,不然活脫脫就是個小尉遲恭。程咬金便對尉遲恭說:“老黑,這小番兒倒像你兒子。”尉遲恭喝道:“呸!老千歲,休要亂說,給我擂鼓助威!”戰鼓擂響,尉遲恭拍馬如飛,衝到劉寶林麵前,舉槍便刺。劉寶林用烏金槍“嗒啷”一聲,架住來槍,叫道:“來的就是尉遲蠻子?”尉遲恭應道:“正是!你這小番兒,既然知道我老將軍大名,何苦出關送死?”劉寶林說道:“哎呀!你這狗蠻子,為何打我爹爹一鞭,所以小將軍我出關,定要報這一鞭之仇,不把你一槍挑個對穿,誓不為人。”尉遲恭嗬嗬冷笑,說道:“方才劉國貞被我打得吐血,幾乎喪命,何況你這小小番兒,莫不是活膩了。”劉寶林說:“狗蠻子,休得多言,看槍!”說著,迎麵一槍刺來。尉遲恭“嗒啷”一聲,架住長槍,說道:“你也留個名,好讓我挑你下馬。”劉寶林說:“你要問我名字?方才被你打傷的老將軍,正是我父親。我叫劉寶林,可知道小爺爺我的厲害?你快下馬受死,免得我動手。”尉遲恭大怒,拍馬向前,迎麵一槍刺去。劉寶林不慌不忙,用烏金槍將這一槍擋在一旁。兩人你來我往,長槍碰撞,叮當有聲,戰馬交錯,蹄聲嗒嗒。這老少兩位英雄,戰了五十回合,戰馬交鋒三十次,竟殺了個不分勝負,仍不肯罷休。又戰了幾個回合,隻見太陽漸漸西沉。劉寶林大叫一聲:“阿唷!這老蠻子果然厲害。”尉遲恭道:“呔!小番兒,你若還有本事,儘管使出來。”劉寶林也喊道:“呸!誰怕你,有本事我們都放下槍,用鞭對鞭,分個高低。”尉遲恭冷笑道:“你這小番兒也會使鞭?難道我會怕你不成。”於是,兩人都放下長槍,軍士們各自接過。二人從腰間取出鐵鋼鞭,拿在手中。兩條鞭樣式一樣,劉寶林叫道:“誰要是逃走,誰就不算好漢,看小爺爺我這一鞭!”說著,一鞭打下。尉遲恭急忙舉鞭相迎,這一鞭名為“摹雲蓋頂實堪誇”,那一鞭叫做“黑虎偷丹真難擋”。兩人鞭來鞭架,鞭去鞭迎,殺得難解難分。隻見戰場上殺氣騰騰,分不清南北;陣雲彌漫,辨不出東西。狂風呼嘯,天地間仿佛也滿是哀愁;飛沙漫天,日月都失去了光彩。二人又戰了三十個回合,一直殺到黃昏時分,還是不分勝負。關頭上,劉國貞見天色已晚,兩人仍未分出輸贏,便吩咐鳴金收兵。劉寶林用槍架住尉遲恭的鞭,說道:“老蠻子,本想取你首級,無奈父親鳴金,便宜你多活一夜,明日再取你性命。”尉遲恭也叫道:“小番兒,你老子怕你今夜戰死,所以鳴金。也罷,明日再取你命。”兩人一騎馬進關,一騎馬回營。尉遲恭回營後,來見元帥,說道:“方才出戰的小番兒,確實厲害,與我戰了個平手,難以取勝。”秦叔寶說:“方才本帥得知,尉遲將軍與小番兒戰成平手,沒想到北番竟有這般能人。”尉遲恭說:“放心,明日我定要取他首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暫且不表唐營那邊的情況。且說劉寶林進關後,對劉國貞說道:“爹爹,那尉遲蠻子果然厲害,孩兒今日未能取勝,明日孩兒再出馬,定要取他性命。”劉方心疼地說:“兒啊,今日開兵,你辛苦了。為父雖說身為總兵,可論起本事,還真比不上你,能與那老蠻子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你這體力可真不錯。”寶林回應道:“爹爹,正所謂英雄出少年。如今爹爹年事已高,自然敵不過這狗蠻子。”父子倆一邊交談,一邊來到衙門下馬,卸下盔甲,走進書房。國貞說道:“我兒,你開兵作戰辛苦,去內房陪陪你母親吧,明日再去和那狗蠻子廝殺。”寶林應道:“是。”
寶林來到內房,隻見那些番女說道:“夫人,您彆發愁了,公子回來了。”寶林走上前,看到老夫人坐在榻上,眼眶哭得通紅,還在默默流淚。寶林關切地問道:“母親,孩兒平日裡在房中,就常見您憂愁不樂,今日又在落淚,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孩兒今日定要問個明白。”夫人說道:“哎呀,我的兒啊!為娘要問你,今日出兵,你與唐朝的哪位將領交戰了?快些說與為娘知曉。”寶林回答:“母親,孩兒出陣,碰上了中原一個極為驍勇的尉遲老蠻子。爹爹出戰,被他打得吐血,伏在馬鞍上敗回。孩兒實在不忍心,便出馬前去,想為爹爹報仇。可沒想到,孩兒與那尉遲蠻子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也隻打成了平手,沒能取勝。不過明日孩兒定會取他性命。”
梅氏夫人聽後,大為震驚,急忙問道:“我兒,那中原的尉遲蠻子,可曾通報姓名?他叫什麼?”寶林說:“啊,母親,他叫尉遲恭。”夫人聽到“尉遲恭”這個名字,眼中的淚水頓時止不住地滾落下來。寶林見狀,一頭霧水,如同黑漆皮燈籠,又似冬瓜撞木鐘,滿心疑惑。他連忙急切地問道:“母親,您究竟為何事如此傷心?您快與孩兒說明,哪怕有千難萬難,隻要孩兒能做到,一定為您辦妥。”夫人含淚說道:“哎呀!兒啊。你雖這麼說,可這事隻怕你未必能做成。為娘心中藏著二十年的冤屈,又有誰知曉呢?如今你已長大成人,不但不思認父報仇,反而還在為仇人效力。”寶林連忙跪下,說道:“母親,您這話孩兒聽不明白,就像對著一麵昏鏡,啥也看不清。您快把這冤屈從頭講起,孩兒實在困惑,求母親快快說與孩兒知道。”夫人說:“兒啊,為娘今日就把這事兒跟你說明白,至於報不報仇,就看你自己了。為娘就算此刻死了,到了黃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寶林追問道:“母親,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梅氏夫人說:“我的兒,今日與你交戰的尉遲恭,你可知他是誰?”“孩兒不知道。”夫人看了看旁邊的丫鬟,說道:“你們去外邊守著,要是老爺進來,趕緊通報我。”丫鬟們答應著走了出去。夫人見房內無人,這才說道:“我兒,那書房中的劉國貞,這個奸賊,你可知他是誰?”寶林說:“他是我爹爹呀。母親,這和中原的尉遲恭有什麼關係?”夫人喝道:“哼,你這不孝的畜生,怎麼連自己的親生父親都不認得了?”寶林驚訝道:“哎呀,母親,您這話可就說錯了。我爹爹此刻就在書房,怎麼能說我不認親生父親呢?”夫人道:“我兒,今日與你對敵的尉遲恭,才是你的親生父親。而劉國貞這個天殺的奸賊,與為娘有深仇大恨,你竟然還不知道?”寶林大驚失色,說道:“母親,孩兒實在難以相信,您務必細細說明此事。”夫人說:“你不信也難怪,你把方才那根鞭拿過來,一看便知。”寶林把鞭拿過來,說道:“母親,鞭在這兒。”夫人說道:“我兒,這根鞭名叫雄鞭。你可知你親生父親手中有一條雌鞭,而且在鞭柄上還嵌著四個字。你平日裡也不當回事,都沒好好看看,你自己的名字難道姓劉嗎?”寶林把鞭轉過來一看,果然在上麵刻著“尉遲寶林”四個小字。“哎呀!母親,看這鞭上的姓名,孩兒確實不姓劉,反而與中原的尉遲恭同姓。母親又這麼說,這其中的冤屈之事到底是怎樣的?您快一五一十地說與孩兒明白。”
夫人說道:“我兒,今日為娘就跟你說個清楚,也看看你的良心。說起來,這事兒真叫人可惱可恨。當年,為娘與你親生父親在朔州麻衣縣,以打鐵為生,做了四五年夫妻。後來隋朝被大唐取代,唐王招兵,你父親要去太原投軍,為娘再三阻攔,可你父親不聽。那時為娘已有身孕,腹中懷著你,便要你父親留下個憑證,以便日後父子相認。你父親說:‘我有雌雄兩條鞭,雌鞭上刻著‘敬德’二字,是我隨身攜帶的兵器;這雄鞭上刻著‘寶林’二字。若你生下女兒,便不必多提;倘若生的是兒子,就取名為尉遲寶林。等他日後長大成人,拿著這根雄鞭來認父。’沒想到,你父親這一去投軍,數年都杳無音信。後來,卻被這奸賊劉國貞把為娘擄搶到番邦,還想逼迫為娘。那時為娘一心尋死,可想到你還在腹中,生怕絕了尉遲家的後代,所以為娘隻得毀了麵容,堅決抵抗,一直忍到如今,就盼著你父親前來平定北方番邦,好讓你們父子團圓。為娘含冤受屈,好不容易把你撫養長大,就盼著能證明自己的貞節,延續尉遲家的血脈,如此,為娘就算死也能安心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寶林聽完,忍不住大叫一聲:“母親,如此說來,今日與孩兒大戰之人,竟是我的親生父親。哎呀,尉遲寶林啊,你好不孝,親生父親就在眼前卻不認,反而還在為仇人效力!罷了,罷了,罷了,孩兒這就先去書房,斬了劉國貞這賊,明日再去認父。”說著,他便從牆上抽出一口寶劍,握在手中,正要出房。夫人連忙攔住他,說道:“我兒,不可莽撞,千萬動不得。”寶林問道:“母親,為何不行?”夫人說:“我兒,那劉國貞在書房中,身邊的心腹隨從眾多。你若持劍前去,萬一事情不成,反而會被他抓住,到時候,我與你母子二人的性命可就都保不住了。如今為娘有個計策,你就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明日出關交戰,你與你父親當場說明此事,再聯合營中的各位將領。你假裝戰敗進關,趁機砍斷吊橋的繩索,把唐兵諸將引進來,殺到衙內,一同擒住賊子,將他碎屍萬段。這樣一來,既能儘孝,為母親報仇;二來為娘受你父親所托,也能讓你們父子團圓;三來,這北番的第一關由你們父子拿下,立了頭功,豈不是一舉三得的美事。”寶林聽了,說道:“母親,您說的雖然有理,可孩兒實在忍不了這一夜啊!”母子倆說了許多話,這一夜,都難以入眠。
再說那劉國貞在私衙內,正與偏將們商議如何退去南朝的人馬,之後便在書房調養,一直到天亮。尉遲寶林對母親說道:“母親,孩兒這就出去,設法勾引父親進關,一同誅殺奸賊。”夫人叮囑道:“我兒,一定要小心行事。”寶林應道:“曉得。”他趕忙穿戴好盔甲,懸好鋼鞭,走出房間,來到書房。國貞看到他,說道:“我兒,你昨日與大唐蠻子大戰,十分辛苦,今日就好好休息一天,明日再開兵吧。”寶林本沒打算理會劉國貞,可聽他這麼一問,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刻把他一刀劈成兩段。但他還是強忍著性子,隨口應道:“無妨。”說完,便走出書房,吩咐小番備好戰馬,抬起長槍。小番們答應著,很快準備妥當。寶林跨上戰馬,徑直離開了。國貞見寶林自行離去,因為自己受傷需要調養,便吩咐小番把都兒要小心留意,為小將軍掠陣:“倘若小將軍有些體力不支,你就趕緊鳴金收軍。”把都兒一一應下。
且說尉遲寶林來到關前,吩咐把都兒放炮開關。隻聽一聲炮響,大門敞開,放下吊橋。寶林一馬當先,衝到唐營前,大聲喊道:“快報與尉遲老蠻子,叫他趕緊出來與我會麵。”軍士趕忙跑進唐營報告:“啟稟元帥,營外有個小番將,口出狂言,指名要尉遲老千歲出去與他交戰。”尉遲恭在一旁聽到,走上前對元帥說道:“元帥,昨日我與他說好了,今日定要分出個高低。”叔寶叮囑道:“務必小心行事。”尉遲恭領命而去。這一番出戰,真可謂:北番頃刻歸唐主,父子團圓又得功。
至於尉遲恭此次出戰結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