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歎曰:
幾載飄零逐轉蓬,年來多難與兄同。
雁南燕北分飛久,驀地相逢似夢中。
上回說到金國大太子粘罕,親率十萬大軍,在離藕塘關十裡處紮下營盤,準備與嶽元帥一決高下。這場大戰一觸即發,暫且按下不表。
卻說河間府節度張叔夜的大公子張立,因與弟弟張用外出避難,兄弟失散,盤纏用儘,無奈流落江湖,隻能以乞討為生。他聽聞嶽元帥屯兵藕塘關,便一路趕來投奔。可惜晚到一日,隻見金兵營帳遍布,將去路堵得嚴嚴實實。
張立登上一座土山,在樹林中坐下,心中盤算:“我且在此休息,等夜深了,衝進番營殺個痛快,明日再去見嶽元帥,這功勞不就有了?”打定主意後,他斜靠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竟睡著了。
恰巧,河口總兵謝昆奉命押運糧草到此。他見金兵紮營,不敢貿然前行,便在山後悄悄安營,並派人繞道去稟報嶽元帥,請求派兵接應糧草。張立一覺醒來,揉揉眼睛,提起鐵棍下山,誤將謝昆的營地當作番營,舉棍就打。營中士兵齊聲呐喊,謝昆大驚失色,提刀上馬,大聲喝道:“什麼人,竟敢搶奪嶽元帥的糧草?”張立抬頭一看,叫苦不迭:“原來是嶽元帥的營盤,這下闖大禍了!”他慌忙退走,重新回到山上。謝昆心有餘悸,也不敢追趕,隻是搖頭歎息:“被這廝打傷幾十人,幸好糧草沒事。”
張立在山上懊悔不已,心想:“沒立到功,反而犯了罪,這可怎麼去見嶽元帥?不如繼續討飯吧。”他擔心有人追來,便一步一挪,往山下東邊走去。
當晚,吉青騎馬出營,吩咐三軍:“都彆動,我去去就回。”家將連忙問道:“老爺,黑燈瞎火的要去哪兒?”吉青咬牙切齒道:“想當初在青龍山,我中了番奴的‘調虎離山’計,放跑了粘罕,沒少挨大哥埋怨。如今他就在這兒紮營,我若不把他抓來見元帥,更待何時!”說完,他騎著那匹久經沙場的寶駒,直奔粘罕營寨,舉起狼牙棒,大喊一聲,便衝進了番營。
金兵頓時亂作一團,大喊:“南蠻來踹營了!”但根本攔不住吉青,紛紛四下逃竄。吉青一路殺到營寨中央,望見牛皮帳中坐著一人,麵色蠟黃,頭戴雙龍鬨珠皮冠,雉尾高翹,身穿大紅戰袍,身材魁梧。吉青心中一喜:“這不就是粘罕!”他猛拍坐騎,直撲帳中。隻聽“轟隆”一聲,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兩旁金兵齊聲呐喊,撓鉤齊下,將吉青拉上來,五花大綁,押進後營,去見粘罕。
粘罕見被抓的不是嶽飛,而是吉青,當即下令:“推出去砍了!”這時,元帥鐵先文郎趕忙上前阻攔:“刀下留人!”粘罕不解:“這吉南蠻留他作甚?當日我差點死在他手裡,今日抓到,焉有不殺之理?”鐵先文郎提醒道:“狼主出征時,四狼主曾叮囑:‘若抓到其他南蠻,任您處置;若抓到吉青,必須押解到河間府,要報愛華山之仇。’”粘罕一拍腦袋:“要不是元帥提醒,我差點忘了。”隨即傳令小元帥金眼郎郎、銀眼郎郎:“你二人帶一千人馬,把吉青關進囚車,連同他的兵器、馬匹,一並押到四狼主那兒去。”二人領命,即刻出發。
吉青的家將見他一夜未歸,急忙稟報嶽元帥。嶽元帥當即傳令,命眾將分頭突襲番營,營救吉青。一聲令下,湯懷、張顯、牛皋、王貴等一眾大將,連同嶽元帥身邊的張保、王橫,如猛虎下山般衝入番營。隻見金兵突然左右分開,讓出大路。嶽元帥心中生疑:“番兵讓路,必有詭計。”他當機立斷,傳令眾將分四路,從左右包抄,直取金兵後營。
隨著一聲炮響,宋軍從四麵八方殺入,如入無人之境。金兵頓時亂了陣腳,往前一擁,紛紛掉進陷坑,轉眼間就把陷坑填得滿滿當當。宋軍趁機橫衝直撞,粘罕帶領眾元帥、平章分兵迎戰,卻根本抵擋不住宋軍的猛烈攻勢。但見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宋軍所到之處,金兵非死即傷,真是殺得昏天黑地,日月無光。
這一戰,金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粘罕等人丟盔棄甲,各自逃命。嶽元帥分兵追擊,同時派人收拾戰利品。
再說張立誤打謝昆的糧寨後,連夜下山。走到官塘時,忽見一隊人馬押著一輛囚車向北行進。他心想:“囚車往北,裡麵關的想必是宋將。我昨夜誤闖元帥營地,不如救下此人,一同去見嶽元帥,也好將功贖罪。”於是,他扔下筐籃,提著鐵棍追上去,大喝一聲:“你們押的是什麼人?”金兵嗬斥道:“是宋將吉青,你個叫花子,打聽這個乾什麼!”張立心中一喜:“果然沒錯!”他揮起鐵棍,左衝右突,眨眼間就打翻了六七十人。金兵齊聲驚呼,金眼郎郎在馬上問道:“前麵為何喧嘩?”小番慌忙稟報:“有個叫花子來搶囚車,打傷好多人了!”
金眼郎郎、銀眼郎郎聞訊大怒,拍馬提刀趕來。張立毫不畏懼,舉棍迎戰。幾個回合下來,張立用鐵棍撥開金眼郎郎的大刀,猛擊馬腰,戰馬應聲倒地。金眼郎郎剛一落馬,就被張立一棍打死。銀眼郎郎嚇得撥馬就逃,張立追上,一棍將他連人帶馬打成四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吉青在囚車內見此情景,雙臂一掙,雙腿一蹬,囚車瞬間散架。他奪過小番手中的狼牙棒,跳上戰馬,揮舞著殺向金兵。他見張立衣衫襤褸,像個乞丐,也沒多問,隻顧追著金兵往北而去。張立愣在原地,又氣又惱:“好心救他,連句謝謝都沒有,算我白救了!還是討飯去吧。”他撿起筐籃,繼續前行。
話說這附近有座猿鶴山,山上有個大寨,聚集著四位好漢:為首的諸葛英,老二公孫郎,老三劉國紳,老四陳君佑,手下還有四千多嘍羅。這天,嘍羅跑來稟報:“山下有一隊番兵!”諸葛英眼睛一亮:“山寨正缺糧草,這些番兵在中原劫掠已久,身上肯定帶著不少財物,我等下山劫些輜重糧草!”眾人紛紛稱好,四位好漢帶領嘍羅,氣勢洶洶地下山攔截。
番兵哪裡是對手,被殺得丟盔棄甲。這時,吉青追趕過來,諸葛英等人見他青麵蓬頭,誤以為是番將,便一擁而上。吉青舉棒迎戰,可對方四人合力圍攻,他漸漸招架不住。
正巧,張立走到山下,見吉青陷入困境,心裡雖然有些不情願,但還是忍不住想:“四個人打一個,太不公平,我再救他一次!”他扔下筐籃,提棍上前,大喝一聲:“以多欺少,我來管管閒事!”吉青見有人來助,大喜過望:“好漢快來幫忙!”
張立與吉青聯手,與四人戰作一團。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之際,粘罕被嶽元帥殺得大敗,正往這邊逃竄。小番急忙稟報:“前麵有南蠻阻路!”粘罕見前有攔截,後有追兵,慌了神,隻好棄大路,翻山越嶺,落荒而逃。
嶽元帥率領眾將追到猿鶴山下,不見了番兵,卻見吉青與一個衣衫破舊的大漢,正和四個好漢打得不可開交。牛皋喊道:“吉哥在前麵苦戰,咱們快去幫忙!”王貴與牛皋催馬向前,加入戰團。一時間,刀光鐧影,殺聲震天。
嶽元帥隨後趕到,見那四個好漢,一個揮舞镔鐵偏拐,一個雙刀飛舞,一個手持青銅鐧,一個舞動竹節鞭,個個武藝高強;再看那衣衫破舊的大漢,勇猛異常,又見吉青安然無恙,心中大喜。他催馬上前,高聲喝道:“你們是什麼人,竟敢阻攔本帥大軍,放走番兵?”
四人一聽,連忙喊道:“暫且住手!”八人紛紛跳出戰圈。諸葛英問道:“你們是哪路兵馬,為何與我們交戰?”牛皋沒好氣地說:“眼不瞎就看看,這是嶽元帥的旗號!”四人一聽,慌忙下馬,拜倒在地:“小將諸葛英,還有公孫郎、劉國紳、陳君佑,在猿鶴山落草為寇。見番兵敗逃,便在此截殺,誤把這位將軍認成番將,冒犯了元帥!”
嶽元帥和藹地說:“請起。綠林生涯終非長久之計,如今正是用人之時,你們何不歸降朝廷,共保社稷?”四人齊聲答道:“若蒙元帥收留,我等願效犬馬之勞!”嶽元帥點點頭:“既然願意歸降,就上山收拾人馬,隨本帥回關吧。”四人欣喜不已,連忙回山準備。
嶽元帥目光掃過站在路旁呆立的破衣大漢,開口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幫我軍將領與他們交戰?”張立雙眼瞬間湧出淚水,向前幾步,重重跪下說道:“小人乃河間節度張叔夜之子,名叫張立。當初兀術初入中原,兵臨河間城下,小人不知父親是假意投降,我和弟弟不願做奸臣,便瞞著父親逃出家門,想要抗擊金兵。奈何金兵人多勢眾,我們難以取勝,兄弟二人也因此失散,從此流落江湖。後來聽聞二聖被擄,父親為國儘節,母親也不幸離世。小人走投無路,隻能靠乞討度日。近來聽說康王即位,拜您為元帥,小人幾次想要投奔,卻不料大病一場。等病好後趕來藕塘關,卻見這裡到處都是番兵營寨。小人隻好登上土山休息,打算等晚上去攻打番營。沒想到睡眼惺忪間,誤打了元帥的糧草營,小人害怕獲罪,匆忙逃走。後來看到這位青臉將軍被關在囚車內,便打散番兵將他救出,可他連一聲謝都沒有,就自顧自地追殺番兵去了。到這裡又撞見他和那四位將軍交戰,看他似乎抵擋不住,小人擔心他丟了性命,一時激憤,就又上前助陣了。”
嶽元帥聽完這番話,感慨道:“原來是位公子,還立了這樣的功勞,等本帥寫奏章進京,奏請聖上授予你官職。”張立連忙拜謝:“多謝大老爺提拔!”
嶽元帥喚來吉青,嚴厲斥責道:“你受了人家救命大恩,卻不知感謝,這是什麼道理?”吉青趕忙走到張立麵前,鄭重地道謝。嶽元帥又轉向吉青,沉聲道:“你未經本帥將令,私自出兵,按軍法本應斬首,今日暫且饒恕。日後若再犯,決不輕饒!”吉青低頭叩謝,心中滿是後怕。
正在這時,諸葛英等四人帶領山寨眾人來到。嶽元帥下令將山寨降兵編入隊伍,隨後大軍鳴炮回關,在大營前重新紮營。嶽元帥與諸葛英四人結拜為友,考慮到張立輩分較低,便未讓他參與結拜。這時又有人來報:“謝昆押運糧草前來,聽候指令。”嶽元帥命人如數查收,並記下他的功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聖旨下達,命嶽元帥征討汝南的曹成、曹亮。嶽元帥接過聖旨,送走欽差後,立刻升帳點兵。他命牛皋率領本部人馬,先行前往茶陵關,並叮囑道:“等本帥大軍到達,再一同開戰。”牛皋領命而去。隨後,嶽元帥又命湯懷、孟邦傑負責運送糧草,命謝昆繼續催糧接應,還讓金總兵嚴守藕塘關。一切安排妥當後,三聲炮響,大軍浩浩蕩蕩開拔。
牛皋率軍抵達茶陵關,紮下營寨時天色還早,他大手一揮,下令道:“搶下關去,進去吃飯!”士兵們齊聲呐喊,來到關前叫戰。關裡一聲炮響,大門洞開,一支五百多人的隊伍衝了出來。為首的是一員步將,身高丈二,手持鐵棍,氣勢洶洶地揮舞著衝來。牛皋見他滿臉漆黑,哈哈大笑道:“你這人,看著倒像我兒子!”那將聞言大怒,也不搭話,舉棍便打。牛皋急忙舉鐧招架,馬步相交,鐧棍碰撞,雙方激戰十幾個回合後,牛皋漸漸招架不住,撥轉馬頭就跑,邊跑邊喊:“孩兒們,照舊!”士兵們立刻齊聲呐喊,張弓搭箭,攔住了追兵。那員步將也不追趕,領兵退回關內。牛皋回頭見士兵們都還在,鬆了口氣,重新移營,在旁邊紮下。
兩天後,嶽元帥率領大軍趕到,牛皋連忙上前迎接。嶽元帥問道:“你先到這裡,可有與敵軍交戰?”牛皋撓撓頭道:“前日遇上一員步將,他既不通姓名,又不好好打仗,我看他八成是和元帥您有仇,所以非要等您來了才肯交手。”嶽元帥心中了然,微微一笑,又問:“那是個什麼樣的人?”牛皋答道:“是個身材高大的黑漢子,使一條鐵棍,還是個步將,不騎馬。”嶽元帥便吩咐安營休息。
第二天,嶽元帥升帳,眾將整齊列隊。嶽元帥問道:“哪位將軍願領兵攻關?”張立從隊列中走出,上前說道:“昨日聽牛將軍描述那員步將的模樣,很像我弟弟。請元帥讓我出戰,看看是不是他。”嶽元帥點頭應允。
張立領命後,率軍來到關前挑戰。關內炮聲響起,那員步將飛馳而出。門旗分開,隻見他手提鐵棍,大聲喝道:“哪個不要命的來尋死?報上名來!”張立定睛一看,果然是弟弟張用,他故意大聲喝道:“你不必知道我是誰。我奉嶽元帥之命,特來捉拿你們這些草寇。你若識相,就自己捆了,跟我去見元帥,或許還能饒你一命,省得我動手!”張用也認出了哥哥,卻不說話,提棍就打。兩人心照不宣,假意交手幾個回合,張立虛晃一棍,假裝落敗逃走。張用假裝追趕,到了沒人的地方,張立轉身喊道:“兄弟!”張用也激動地叫了聲:“哥哥!”
張立連忙問:“兄弟,你怎麼會在這裡?”張用歎氣道:“自從和哥哥失散,我四處漂泊,無處安身,最後投靠了曹成,被封為茶陵關總兵。哥哥不如也來歸降,咱們兄弟團聚,共享榮華富貴,不好嗎?”張立嚴肅地說:“兄弟此言差矣!當初我們不願降金,才離家出逃。如今曹成、曹亮不過是叛國草寇。宋康王在金陵即位,名正言順,況且嶽元帥足智多謀,兵強馬壯,這茶陵關如何守得住?一旦失守,悔之晚矣!”張用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明日我就詐敗,獻關給哥哥。”張立大喜:“甚好!我先回營稟報元帥。”說罷,倒拖鐵棍,假裝敗回營中。張用假意追趕,到關前又戰了幾個回合,才收兵回關。
張立回營後,將兄弟相認的經過詳細稟報給嶽元帥,嶽元帥十分高興。第二天,張立再次到關前挑戰,張用領兵出關,兩人二話不說,虛戰幾個回合,張用便詐敗而走。張立追至關前,張用站在關口高聲喊道:“我已獻關歸降朝廷,願意投降的,站到一邊!”士兵們齊聲響應。張立順利拿下茶陵關,和張用一起派人請嶽元帥進關。嶽元帥進關後,將張立、張用的功勞記在首位,還寫奏章向朝廷舉薦二人擔任統製之職。隨後,嶽元帥派人催運糧草,準備攻打棲梧山。
一天,嶽元帥在營中與眾將閒聊,問張用:“你在此為官,可知曹成、曹亮用兵如何?”張用分析道:“他二人水上功夫了得,還有副將賀武、解雲,都十分厲害。他們麾下聚兵數十萬,曹成又喜歡結交豪傑,所以不少英雄前去投奔。但他們都是些虛有其表、沒有謀略的人,不足為懼。不過棲梧山上的何元慶,有萬夫不當之勇,元帥要多加防備。”嶽元帥聽後心中暗喜,隻等糧草一到,便要發兵攻打棲梧山。
另一邊,謝昆押運糧草前往茶陵關。軍士請示:“前麵有兩條路,老爺走大路還是小路?”謝昆問:“哪條路近些?”軍士回答:“小路近。”謝昆轉念一想:“小路上恐怕有強盜,還是走大路,遠點就遠點吧。”於是下令走大路。大軍行進兩天後,來到一座高山腳下。山上有一位大王,他手下還有四位兄弟,聚集著五千多嘍羅,平日裡乾些打家劫舍的勾當。嘍羅得知謝昆運糧經過的消息,立刻上山稟報。那大王聽後,哈哈大笑,轉頭對四位兄弟說了一番話。隻可惜,這番話不知會帶來怎樣的變故,正是:山中壯士,全無救苦之心;寨內強人,儘有害人之意。欲知那大王說了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