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歎曰:
不思昔日蕭何律,且效當年盜蹠能。
蜂屯蟻聚施威武,積草囤糧待戰爭。
且說謝昆總兵押運糧草,行至一座名為九宮山的地方。山上盤踞著一夥強人,為首的大王名叫董先,他手下還有四位兄弟,分彆是陶進、賈俊、王信和王義。這五人招攬了五千多嘍囉,占山為王,平日裡乾著打家劫舍的勾當。
當聽聞嶽元帥軍前的糧草從山下經過,董先不禁放聲大笑,轉頭對四位兄弟說道:“我早就想奪了宋朝天下,自己做皇帝,總好過在這裡當草寇!那宋朝全靠著嶽飛一人撐著,要是能拿下嶽飛,還怕大事不成?如今他的糧草從這兒過,哪能輕易放過!”
說罷,董先點齊一千嘍囉,在半山腰紮下營寨。待糧車漸漸靠近,他便率領嘍兵衝下山來,一字排開,聲如洪鐘地喝道:“呔!識相的就把糧草留下,饒你們狗命!敢說半個‘不’字,叫你們有來無回!”
押運糧草的軍士驚慌失措,連忙將消息稟報給謝昆。謝昆暗自懊惱:“原來是我走錯了路,失策失策!”無奈之下,他硬著頭皮拍馬上前查看。隻見那董先身高九尺,麵色漆黑如鍋底,兩道黃眉直豎,頷下染紅的胡須根根倒豎;頭戴镔鐵盔,身披烏油鎧,騎著一匹點子青馬,手中握著一柄虎頭月牙鏟,威風凜凜。
董先一見謝昆,便怒聲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闖此地?速速將糧草送上山,饒你不死!”謝昆嚇得魂飛魄散,連忙欠身行禮,苦苦哀求道:“大王息怒!小官是湖口總兵謝昆,奉嶽元帥之命押運糧草從此經過。小官年事已高,實在不是大王的對手。要是糧草被奪,元帥定會將我全家治罪。還望大王開恩,放我們過去,小官定當感恩戴德!”
董先上下打量了一番謝昆,見他胡須斑白,倒也不像是在說謊,便道:“謝昆,看你是個老實人,我不搶你的糧草。你且紮下營寨,速速派人去稟報嶽飛,就說我九宮山鐵麵董先攔住糧草,非要他親自來會戰!若敢拖延,休怪我不客氣!”謝昆連連稱是,匆忙退下。董先則率領嘍兵返回山寨。
謝昆安頓好營寨後,急忙寫好文書,派旗牌官快馬加鞭趕往茶陵關報信。此時,嶽元帥正在升堂議事,傳宣官上前稟道:“謝總兵有緊急文書送達!”嶽元帥接過文書,拆開一看,頓時怒不可遏:“好大膽的強盜!竟敢欺負謝昆年老,搶奪糧草!”隨即問道:“哪位將軍願去奪回糧草?”
施全挺身而出,大聲應道:“末將願往!”嶽元帥當即命他帶領五百人馬,隨旗牌官速速出發。施全領命後,馬不停蹄地趕到九宮山糧草營前,見過謝昆,行了禮。謝昆關切地問:“施將軍,還有其他將領同來嗎?”施全自信滿滿地說:“隻有末將一人。謝總爺放心,看我拿下那強盜!”
謝昆留施全吃過午飯,待士兵們吃飽喝足後,施全提戟上馬,帶著人馬來到山前,高聲叫陣:“強盜快下山受死!”嘍囉急忙將消息稟報給董先。董先抄起月牙鏟,翻身上馬,領著嘍囉衝下山來。他望見施全,大聲喝道:“來者可是嶽飛?”施全大聲回應:“休得胡言!你這小小草寇,怎配勞我家元帥大駕?我乃嶽元帥麾下統製施全,奉令特來拿你!”
董先聞言大怒,舉起月牙鏟,照著施全的頭便劈下。施全舉戟相迎,隻聽“當”的一聲巨響,鏟刃重重砸在戟杆上,震得他雙臂發麻。董先攻勢如潮,接連幾鏟,施全招架不住,撥轉馬頭落荒而逃。董先緊追不舍,追出四五裡路,見施全跑遠了,才勒馬回山。
施全被董先這幾鏟打得丟魂落魄,不敢回糧草營,隻顧拚命奔逃。一路上,他聽到馬蹄聲和鑾鈴聲,還以為董先在後麵緊追,嚇得沒命地狂奔。一口氣跑出二十多裡,他回頭見董先沒有追來,才停下馬,氣喘籲籲,心有餘悸。
就在這時,施全忽見前方走來一位少年,生得麵容俊朗,前發齊眉,後發披肩,麵如滿月;頭戴虎頭三叉金冠,額間二龍搶珠抹額;身穿大紅團花戰襖,軟金帶束腰,騎著一匹渾紅馬。少年身後跟著十四五個家將,各自騎著馬,手持兵器,一行人正向前行進。
施全心想:“這少年看著像是富家子弟,在此遊玩。要是前麵遇上董先那強盜,豈不是白白送命?我且提醒他一聲。”於是高聲喊道:“前麵的少年!快回來,莫要白白送命!”少年聞聲勒馬回頭,問道:“將軍喚我何事?”施全便將董先攔路、自己戰敗的事如實相告,勸少年趕緊返回。
少年聽後,說道:“原來如此,多謝將軍好意。”隨即吩咐家將:“取我的鎧甲來!”家將趕忙取來包袱,少年下馬,披上一副合身的黃金甲,係緊獅蠻帶,翻身上馬。兩個家將抬來一杆虎頭鏨金槍,少年接過握在手中,對施全說:“施將軍,帶我去會會那強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施全見那槍杆比自己的戟杆還粗,心想這少年或許有些本事,但還是提醒道:“小將軍,那強盜十分厲害,不可輕敵!不知小將軍尊姓大名?”少年笑道:“我先去戰那強盜,若勝了,再告訴你姓名;若敗了,也不必問了。請將軍在前引路。”
施全心有餘悸,哪裡敢走在前頭。眾家將見狀,紛紛笑道:“施統製老爺,遇個強盜就嚇成這樣,日後如何與金兵作戰?一同前去便是!”施全滿臉羞愧,無奈之下,隻好與眾人一同前往。
快到九宮山時,施全指著半山腰的營寨說:“那就是強盜的營盤。”少年催馬來到山下,高聲喊道:“叫董先出來,見識見識本小將軍的手段!”嘍囉連忙報知董先,董先飛馬下山。施全提醒道:“強盜來了,小將軍小心!”少年說:“看我拿他!”縱馬向前衝去,施全和家將們在後麵觀望。
董先見是個少年,罵道:“施全你這沒用的東西,竟然叫個小孩子來送死,可笑!”少年問道:“你就是董先?”董先囂張地說:“知道我名還不速速逃命,還敢多問?”少年正色道:“我看你也是條好漢,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何不棄暗投明,博取功名?我正要去投奔嶽元帥,你不如與我一同前往。若執意逞強,隻怕性命難保,還請三思!”
董先大怒:“你這黃毛小兒,有何本事,竟敢口出狂言!看鏟!”說罷,一鏟劈來。少年不慌不忙,用虎頭槍一托,將鏟柄架開,緊接著槍如遊龍,連續刺出幾十槍。董先頓時手忙腳亂,滿頭大汗,漸漸招架不住,撥馬敗逃,邊跑邊喊:“兄弟們快來相助!”
陶進等四人見董先敗回,一同策馬衝下山來。可一見到少年,四人齊聲驚呼:“啊呀,原來是公子!”紛紛下馬跪拜。少年也下馬說道:“我祖爺讓你們去投奔嶽元帥,為何在此落草為寇?”原來,這四人曾是張元帥的舊部,所以認得少年。
他們解釋道:“我們本要去投奔元帥,路過此地時被董哥擒住,後來結拜為兄弟,這才留在此處。不知公子為何到此?”少年說:“我遵祖父之命去投嶽元帥,路上遇見施將軍,得知你們攔了糧草,特來此勸你們。你們在此為盜終非長久之計,既然與董先結義,何不勸他歸順朝廷,同我一起到嶽元帥麾下效力?日後若立下功勞,也能光宗耀祖,留名青史,豈不是好?”陶進等人領命,連忙上山勸說董先。
施全見少年輕鬆降伏四人,便向家將打聽:“你家公子是何人?為何與這些強盜相識?”家將張興答道:“我家公子名叫張憲,老爺曾是金陵大元帥,現已離世。太老爺因身患瘋疾,命公子去投奔嶽元帥,求取功名。”施全大喜,急忙下馬拜見張憲。謝昆得知消息後,也出營迎接。
不多時,陶進等四人下山回稟:“我們提起先老爺的事,董哥佩服公子的英雄氣概,願意歸降。但需要些時間收拾山寨,懇請公子等上一日,便可一同出發。”張憲點頭道:“無妨。你們去幫忙收拾,我在此等候。”四人領命返回山寨。這邊謝昆、施全與張憲相互見禮,施全還安排酒飯款待眾人。
次日,董先等五位好漢收拾妥當,放火燒了山寨,率領數千嘍兵下山。謝昆將他們迎入營中,眾人相互見禮後,施全把隊伍分成兩隊,朝著茶陵關進發。
卻說湯懷和孟邦傑奉令押送糧草,行至三叉路口,軍士請示:“老爺,走大路還是小路?”湯懷問:“哪條路更近?”軍士答道:“小路近一二十裡,但恐有草寇出沒。”湯懷豪言道:“糧草早日送到軍前便是大功一件。既然小路近,就走小路!有我二人在此,還怕什麼強盜!”
於是,眾人沿著小路前行。不料小路崎嶇難行,不僅要翻山越嶺,原本想圖個快,結果反而更慢了。一日,行至一片開闊之地,湯懷便吩咐軍士安營做飯,準備吃飽後再趕路。湯懷對孟邦傑說:“賢弟,這幾日趕路辛苦,不如我們到山前山後轉轉,打點野味下酒,如何?”孟邦傑年少心性,欣然應允:“正覺煩悶,甚好!”湯懷叮囑家將:“嚴守營門,我們去去就回。”
二人騎馬出營,朝著山林茂密處尋去。忽見前方有一隻大鹿正在吃草,湯懷拈弓搭箭,“嗖”的一聲,正中鹿背。那鹿吃痛,帶箭飛奔,湯懷和孟邦傑策馬緊追。追出十來裡地,前方鬆林旁突然轉出一隊女將,為首的兩位女子,生得眉眼如畫,麵容姣好。她們發髻高挽,金釵點綴,身穿連環鎧甲,紅裙飄飄;一人手持青萍劍,寒光閃爍;一人揮舞日月刀,如雪片紛飛;還有一人拉著畫雕弓,開弓時如滿月,射箭時似流星,英姿颯爽。
俗話說得好,“無巧不成書”。湯懷和孟邦傑拚命追趕著受傷的鹿,那鹿慌不擇路,剛跑到林邊,便被使日月刀的女子補上一箭。劇痛之下,鹿在地上痛苦地打了個滾,眾女兵眼疾手快,用撓鉤將其牢牢搭住,緊接著用繩索捆綁結實,扛著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