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歎曰: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寶鼎銅駝荊棘裡,龍樓鳳閣黍離中。
嶽元帥執意要見何元慶的兩名家將,何元慶卻將手中兩柄溜銀錘一擺,冷笑道:“嶽飛,這就是我的‘家將’!有本事你就問問它們肯不肯降!”嶽元帥見他如此挑釁,頓時怒火中燒:“好大膽的狂徒!百萬金兵聽聞我的名號,都望風而逃,還怕你這小小草寇?本帥看你是條好漢,不忍你助紂為虐,才好言相勸,你竟敢在此胡言亂語!吃我一槍!”話音未落,長槍如閃電般直刺何元慶麵門。
何元慶反應極快,銀錘“當”的一聲架住長槍,大聲喝道:“嶽飛,少在這裡逞威風!你若能擒住我,我便歸降;要是做不到,當心我的錘子可不長眼!”嶽元帥毫不示弱:“何元慶,休要誇口!敢與我大戰一百回合嗎?”說罷,又是一槍刺出。兩人就此展開惡戰,槍挑錘架,你來我往。嶽元帥的長槍舞得虎虎生風,如蛟龍出海;何元慶的銀錘上下翻飛,似獅子搖頭。這場對決堪稱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從白天一直戰到傍晚,仍難分勝負。
何元慶用錘架住長槍,喊道:“今日暫且罷戰,明日再來決一死戰!”嶽元帥也不糾纏:“也好,且讓你多活一晚,明日早早來受死!”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回到山上,何元慶心中盤算,決定趁夜偷襲宋營。他暗中傳令,讓一千嘍羅身穿黑衣,口銜枚、馬摘鈴,悄無聲息地下山,直撲宋營。
而嶽元帥回營後,就對眾將分析道:“我看何元慶今日未分勝負便收兵,今夜定會來劫寨。”他隨即調兵遣將,命湯懷在大營門前挖掘陷坑,用浮土掩蓋;張顯、孟邦傑帶領撓鉤手埋伏在陷坑兩側,叮囑他們隻可生擒何元慶,不可傷其性命;牛皋、董先則各率一千士兵在中途設伏,截斷何元慶的退路。安排妥當後,嶽元帥還將中軍移到後方,嚴陣以待。
二更時分,何元慶率領嘍羅摸到宋營前。見營內寂靜無聲,更鼓錯亂,燈火昏暗,他心中暗喜:“早知道宋營如此防備鬆懈,嶽飛早就被我擒住了!”隨即下令放炮點火,一時間,宋營內亮如白晝。何元慶一馬當先,大喊著衝入營中。然而,他剛衝進去,就聽見一聲炮響,連人帶馬墜入陷坑。張顯、孟邦傑立刻帶人用撓鉤將他拉起,五花大綁。嘍羅們見主帥被擒,頓時作鳥獸散,卻又撞上牛皋、董先的伏兵。走投無路之下,眾人紛紛跪地投降。
第二天清晨,嶽元帥升帳。張顯、孟邦傑押著何元慶前來複命,牛皋、董先也帶著降兵繳令。何元慶被推到帳前,昂首挺胸,不肯下跪。嶽元帥卻麵帶微笑,起身說道:“大丈夫一言既出,現在請將軍歸順宋朝,不要再執迷不悟了。”何元慶冷哼一聲:“我不過是一時大意中了你的奸計,要殺要剮悉聽尊便,休想我向你屈服!”嶽元帥不以為意,下令:“鬆綁,把何將軍的馬匹、雙錘和降兵都還給他,讓他回去整頓兵馬,再來一戰。”
何元慶沒想到嶽元帥會放了自己,帶著人馬回到棲梧山後,心中又羞又惱,一心想著如何報仇雪恨。
嶽元帥這邊,第二天再次升帳,詢問張用:“棲梧山有沒有彆的路可以上去?”張用答道:“後山有一條小路,但隔著一條溪澗,水雖不深,路卻又窄又難走。”嶽元帥聽後,計上心來,立即命張用、張顯等六將帶領三千步兵,每人準備一個裝滿砂土的叉袋,二更時分從後山填溪過河,殺入山寨,以放火為號;又分彆給楊虎、阮良、耿明初、耿明達等人密令,讓他們依計行事。
布置完畢,忽報何元慶前來挑戰。嶽元帥率軍出營,與何元慶再次對峙。兩人一見麵,便展開激烈廝殺,從白天戰到傍晚,依舊難分高下。嶽元帥架住何元慶的雙錘,說道:“天色已晚,若你想夜戰,就點起火把繼續;若覺得疲憊,便回去養精蓄銳,明日再戰。”何元慶怒喝道:“嶽飛,少看不起人!我要與你大戰三晝夜!”於是,雙方點起燈球火把,在夜色中繼續拚殺。
戰至三更,棲梧山方向突然喊聲四起,火光衝天。嶽元帥撥轉馬頭,高聲喊道:“何元慶,你山寨起火了,快回去救火吧!”何元慶回頭一看,隻見滿山通紅,心中大驚。這時,宋將們齊聲高呼:“元帥,趁此機會拿下他!”嶽元帥卻製止道:“不可!何將軍,快回去吧!”何元慶無奈,隻得撥馬撤退。
沒走多遠,山上嘍兵敗逃下來,報告說張用帶人從後山殺進山寨,四處放火,已經占領了山寨。何元慶氣得咬牙切齒,大罵張用。眾頭目見狀,勸他先回汝南,向大王稟報後再發兵報仇。何元慶隻好帶著殘部往汝南方向撤退。
天亮時,他們來到一座大橋前,卻發現橋已被拆斷,周圍也沒有船隻。何元慶叫苦不迭:“我命休矣!”正著急時,水麵上突然駛出一隊小船,船頭站著楊虎和阮良,二人高聲喊道:“何將軍,我等奉嶽元帥之命在此等候,邀請將軍一同保宋室江山,快請下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何元慶見勢不妙,撥馬就跑。一直逃到白龍江口,隻見江水茫茫,依舊沒有船隻,後麵追兵的喊殺聲卻越來越近。何元慶絕望地喊道:“既然過不了江,不如殺回去,與嶽飛拚個你死我活!”這時,軍士指著小港內的兩隻漁船喊道:“那裡有船!”
何元慶連忙驅馬過去,大聲呼救:“漁翁快救救我!我是棲梧山大元帥何元慶,渡我過江,必有重謝!”“漁翁”將船撐出,還喊來“兄弟”幫忙。何元慶急於逃命,顧不上許多,聽從“漁翁”的建議,下馬登船,將雙錘放在另一隻船上。船剛離岸,嶽元帥的追兵就到了,何元慶的手下紛紛投降。
何元慶正鬆了口氣,卻見載著雙錘的船越劃越遠。他忙問“漁翁”怎麼回事,“漁翁”嘿嘿一笑,露出真麵目——竟是耿明初!原來這一切都是嶽元帥設下的計謀。何元慶怒不可遏,正要動手,耿明初卻翻身跳入江中,緊接著從水下冒出頭來,一把掀翻船隻,將何元慶擒住,押到嶽元帥麵前。
嶽元帥見到何元慶,急忙下馬,命人鬆綁:“是本帥得罪將軍了!不知如今將軍可願歸降?”何元慶卻梗著脖子:“這些雕蟲小技,我才不服!要殺要剮隨你!”嶽元帥依舊不惱,再次命人將錘、馬歸還,讓何元慶回去。
眾將見狀,十分不解,紛紛詢問為何不殺何元慶。嶽元帥解釋道:“昔日諸葛亮七擒孟獲,才換來南蠻誠心歸降。我不殺何元慶,就是要讓他心服口服。”隨後,他又向湯懷耳語幾句,湯懷領命而去。
何元慶來到江邊,又羞又惱,正想拔劍自刎,湯懷卻飛馬趕來:“嶽元帥記掛將軍,派我來送你渡江。”接著,牛皋也帶人扛著食物趕來:“元帥怕將軍饑餓,特備酒菜,請將軍充饑。”何元慶見狀,感動得淚流滿麵:“嶽元帥如此厚待,我若再不歸降,就枉為人了!”
於是,何元慶跟著湯懷、牛皋來到嶽元帥麵前,跪地請罪:“罪將該死,蒙元帥兩次不殺之恩,今願歸降!”嶽元帥趕忙下馬扶起他:“將軍言重了!賢臣擇主而事,望將軍與我一同保家衛國,迎回二聖,留名青史!”隨後,嶽元帥命人為何元慶換上新的衣甲,還設宴慶賀,與他結拜為兄弟。至此,何元慶正式歸降,嶽元帥也為抗金大業增添了一員猛將。此後,嶽元帥一邊養精蓄銳,一邊派人打探曹成的消息,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過了一段時間,聖旨下達。嶽元帥率領眾將出營接旨,將聖旨迎至帥府大堂,展開宣讀:“因湖廣洞庭湖賊寇楊幺勢力猖獗,特命嶽飛移師前往剿滅。”嶽飛恭敬接過聖旨,送走傳旨欽差。恰在此時,探子趕來稟報:“汝南曹成、曹亮二人已領兵出逃,去向不明。”
嶽飛轉身詢問何元慶:“何將軍,依你看,這曹成兄弟會逃往何處?”何元慶分析道:“曹成兄弟膽小如鼠,得知我歸降,定然慌了陣腳。他們在湘湖、豫章等地有不少親眷,那些人也多占山為寇,料想他們定會逃往那裡。”嶽飛神色鎮定,沉聲道:“曹成之流,不足為懼。”隨即傳令全軍拔營,浩浩蕩蕩向湖南進發。一路上,嶽家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不久便抵達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