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爺和湯二爺拿到落榜的試卷,正在住處生悶氣,這時,家裡的仆人從貴州鎮遠府趕來,遞上一封家信。兄弟倆趕忙拆開,信上寫著:“生苗近日有些蠢蠢欲動的跡象,你們無論科舉中與不中,發榜後都儘快來鎮署,此事要緊!”
看完信,大爺對二爺說:“父親叫我們回衙門,咱們先回儀征,收拾一下行裝,再做長遠打算。”隨即叫來尤胡子雇船,結清房錢後,大爺、二爺坐著轎子,小廝們押著行李,從漢西門上船。葛來官得知消息,買了兩隻板鴨和幾樣茶點到船上送行。大爺還偷偷塞給他一個裝著四兩銀子的荷包,這才相互道彆。
當晚船就啟航了,第二天一早便到了家。大爺和二爺先上岸回家,剛洗完臉坐下喝茶,仆人進來說:“六爺來了。”隻見六老爺後麵跟著一個人走了進來,一見麵就咋咋呼呼地說:“聽說老爺要出兵征剿苗子,等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肯定會開科取士,大爺、二爺必定雙雙中舉!到時候老爺封了侯,那一品的蔭襲,我猜大爺、二爺也不稀罕,不如就賞給我。等我戴上紗帽,也好讓細姑娘瞧瞧,叫她以後不敢小瞧我!”大爺打趣道:“六哥,你弄頂紗帽就為了嚇唬細姑娘,還不如把這好事賞給王義安呢。”
二爺這時問道:“你們光顧著說話,這人是誰啊?”那人趕忙上前磕頭請安,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上來。六老爺介紹說:“他姓臧,叫臧歧,是天長縣人。這封信是杜少卿兄弟寄來的,說臧歧做事靠譜,特意推薦來給大爺、二爺使喚。”二爺拆開信,和大爺一起看,信開頭先問候了家中長輩,後麵提到“臧歧一直在貴州當差,那邊的山路小道他都熟悉,人也勤快好使喚”等內容。大爺看完後對二爺說:“杜世兄我們也好久沒見了,既然是他推薦的人,就留下用吧。”臧歧連忙磕頭謝恩退下。
這時,仆人又進來稟報:“王漢策老爺來了,在廳上等著見二位爺。”大爺說:“老二,我和六哥吃飯,你去接待一下吧。”二爺出去會客,大爺則吩咐擺飯,和六老爺一起吃起來。不一會兒,二爺送完客回來,大爺問:“他說什麼事?”二爺答道:“他說他東家萬雪齋有兩船鹽,這兩天就要開船,想托我們在路上幫忙照應。”於是,二爺也坐下來一起吃飯。吃完後,六老爺說:“我今天先回去了,明天再來送行。二爺要是有空,記得去細姑娘那兒看看,我先去叫她等著。”大爺笑罵道:“六哥,你就是個討債鬼,煩死個人!今天哪有功夫去看她!”六老爺笑著離開了。
第二天,船行的人雇好了一艘大江船。尤胡子、臧四帶著幾個小廝忙著搬行李上船,船上插著門槍旗牌,場麵十分熱鬨。六老爺一直送到黃泥灘,說了些告彆的話,才坐著小船回去。這邊船上放了鞭炮,便朝著上遊出發了。
船行至大姑塘時,突然狂風大作。大爺趕忙吩咐收帆靠岸,把船停穩。隻見江麵上白浪滔天,像翻滾的白雪、煎煮的鹽粒。這時,兩隻大鹽船被風卷著,撞到了岸邊。緊接著,兩百隻小撥船快速劃來,岸上也衝下來兩百個凶神惡煞般的人,齊聲喊道:“鹽船擱淺了,我們快來幫忙起撥!”這些人駕著小船跳上鹽船,不由分說,把船艙裡的鹽一包一包搬到小船上。轉眼間,兩百隻小船都裝滿了,眾人一人一把槳,飛快地劃進小港,轉眼就沒了蹤影。鹽船上的舵工和押船的朝奉麵麵相覷,毫無辦法。他們望見湯家兄弟的船上打著“貴州總鎮都督府”的旗號,知道是湯少爺的船,連忙過來跪下哀求:“我們是萬老爺家的鹽船,被這些強盜打劫了,二位老爺親眼所見,求老爺做主幫忙!”大爺和二爺說:“我們雖然和你家老爺是同鄉,但這盜竊的事該歸地方官管,你們還是去衙門遞狀子吧。”朝奉們沒辦法,隻好寫了狀紙,到彭澤縣衙門告狀。
知縣接了狀子,立刻升堂審案,把舵工、朝奉、水手等人都叫到二堂,問道:“你們的鹽船為什麼不開?停在本縣地界上是怎麼回事?那些搶鹽的人是誰?你們平時認不認識?”舵工說:“我們的船被風吹到岸邊,港裡突然冒出兩百隻小船、幾百個人,硬把鹽包都搶走了。”知縣聽後大怒:“本縣法令嚴明,治安良好,怎麼會有這種事!分明是你攬了商人的鹽,路上和押船的人一起吃喝嫖賭,沿途把鹽賣了,現在找借口抵賴!到了我這兒,還不老實交代?”說完,把一把簽子扔了下來,兩旁的衙役如狼似虎地衝上去,將舵工按倒,打了二十板子,打得他皮開肉綻。知縣又指著押船的朝奉說:“你肯定是同謀,快從實招來!”說著,手又摸向簽筒。這朝奉平日裡養尊處優,哪裡見過這樣的陣仗,嚇得屁滾尿流,知縣問什麼就答什麼,哪裡還敢辯解。他不停地磕頭求饒,知縣又把水手們罵了一頓,要把所有人都關進監獄,等第二天再審。
朝奉慌了神,急忙叫了個水手,讓他去湯少爺船上求情。湯大爺讓臧歧拿著拜帖去見知縣,說:“萬家的人確實是自己不小心,損失的鹽也不算多。老爺已經處罰了管船的人,就饒了他們這一次吧。”知縣聽後,讓臧歧帶著原帖回複二位少爺,說:“知道了,一定照辦。”隨後再次升堂,把眾人叫到跟前,說:“本應把你們押回江都縣,照數賠償。這次本縣開恩,饒了你們初犯。”說完,就把眾人趕了出去。朝奉帶著舵工到湯少爺船上磕頭,感謝他們說情,這才垂頭喪氣地回船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天,風停了,船繼續前行。又走了幾程後,大爺和二爺從水路改走陸路,來到了鎮遠府。他們先讓尤胡子去衙門通報,隨後自己進了官署。這天,湯鎮台正在宴請客人,這位客人是鎮遠府太守雷驥,字康錫,他是進士出身,六十多歲,是資曆頗深的老官員,大興縣人,從部郎升任至此,在鎮遠任職五六年,對當地苗人的情況非常熟悉。
雷太守在湯鎮台的西廳吃完飯,喝著茶,聊起了苗人的事。雷太守說:“我們這兒有生苗、熟苗兩種,熟苗向來畏懼王法,不敢鬨事,隻有生苗容易惹麻煩。尤其是大石崖、金狗洞一帶的生苗,最為可惡!前縣長官司田德稟報說:‘生員馮君瑞被金狗洞的苗子彆莊燕抓走了,不肯放人,非要五百兩銀子贖身。’大老爺,你說這事該怎麼處理?”湯鎮台果斷地說:“馮君瑞是我們內地的生員,事關朝廷體統,他們竟敢綁人勒索,簡直目無王法!這事沒彆的辦法,隻能帶兵去洞裡把這些逆苗全部剿滅,救回馮君瑞,交給地方官,查清楚事情起因,再依法懲處。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雷太守勸道:“大老爺這個辦法固然正確,但何必為了馮君瑞一個人大動乾戈呢?依我看,不如讓田土司去洞裡傳達命令,讓苗酋放人,這事也就了結了。”湯鎮台反駁道:“太老爺,你這話就不對了。要是田土司去了,逆苗把他也扣下,要一千兩銀子贖人怎麼辦?要是太老爺親自去,他們再把太老爺扣下,要一萬兩銀子,又該如何是好?朝廷每年花那麼多錢糧養著這些兵將,他們是乾什麼吃的?要是怕興師動眾,乾脆彆養這些人了!”幾句話下來,兩人意見不合,氣氛有些僵。雷太守隻好說:“好吧,我們寫個簡要的稟帖,上報給上級,看上麵怎麼批示,我們照辦就是了。”說完,雷太守道謝後,告辭回了自己的官署。
雷太守走後,湯鎮台命人放炮封門,隨後回到內室。兩個兒子上前請安拜見,臧四也磕了頭。湯鎮台問了些家鄉的情況後,大家各自休息。
過了幾天,總督的批文下來了:“命湯鎮台帶領兵馬,剿滅逆苗,以正法紀。其餘事項照所稟內容辦理,迅速回複。”湯鎮台接到批文,立刻派人把府裡兵房的書辦叫來,關在書房裡。書辦嚇了一跳,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到了晚上三更時分,湯鎮台來到書房,支開了手下人,拿出一錠五十兩的大銀放在桌上,說:“先生,你收下。我叫你來不為彆的,就為了買你一個字。”書辦嚇得渾身發抖,說:“大老爺有什麼吩咐,儘管說,書辦赴湯蹈火也不敢收您的錢!”湯鎮台說:“不是讓你做壞事,我也不會連累你。等上頭發文讓我出兵時,府裡通知下來,你把‘帶領兵馬’寫成‘多帶兵馬’。這元寶就當是潤筆費,沒彆的事麻煩你。”書辦答應下來,收了銀子,這才回去。又過了幾天,府裡通知湯鎮台出兵,文書上果然寫著“多帶兵馬”,湯鎮台因此得以調動本標三營和分防二協的兵力,各路糧餉也都準備齊全。
時間轉眼到了除夕。清江、銅仁兩協的參將、守備前來稟告:“臘月最後一天用兵,這在兵法上是忌諱的。”湯鎮台卻另有想法:“先彆管這些。‘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苗子們今天過年,正好趁他們放鬆警惕,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隨即下達命令:派清江參將率領本協人馬,從小石崖繞道鼓樓坡,截斷苗人的後路;派銅仁守備帶領本協人馬,從石屏山直抵九曲崗,阻擋苗人的前鋒。湯鎮台自己則率領本標人馬,在野羊塘作為中軍主力。兵力部署妥當後,大軍浩浩蕩蕩向前開進。
湯鎮台對眾人說:“逆苗的巢穴就在野羊塘,要是我們從大路進攻,肯定會驚動他們。到時候他們據守碉樓,以逸待勞,我們很難按時取勝。”他轉頭問臧歧:“你知道還有沒有小路能繞到他們後麵?”臧歧回答:“小人知道。從香爐崖翻過山,走鐵溪可以抄到後麵,大概十八裡路。不過現在溪水寒冷,結了冰,不太好走。”湯鎮台果斷道:“這不是問題。”他傳令中軍,騎兵穿上油靴,步兵穿上輕便的鷂子鞋,全軍沿著這條小路前進。
此時,苗寨首領正在洞裡,和眾多苗人男女一起喝酒作樂,慶祝新年。馮君瑞本就是個投機取巧的人,又娶了苗女為妻,翁婿倆身邊圍著許多苗家女子,大家穿著鮮豔的服飾,敲鑼打鼓,唱著苗戲,熱鬨非凡。突然,一個小卒慌慌張張跑來報告:“不好了!大清朝的軍隊來圍剿了,已經到九曲崗了!”苗寨首領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調派兩百名苗兵,拿起標槍,前去抵抗。還沒等他們出發,又一個小卒拚命跑來大喊:“鼓樓坡方向來了大批清兵,數都數不清!”苗寨首領和馮君瑞正驚慌失措,隻聽一聲炮響,後麵山頭上火把通明,喊殺聲震天,清兵如天兵下凡般衝殺下來。
苗寨首領帶著苗兵拚死抵抗,但哪裡是湯鎮台大軍的對手。清兵長槍大戟,勇猛無比,一路追殺到野羊塘,苗兵死傷過半。苗寨首領和馮君瑞見勢不妙,找了條小路,逃往其他苗寨去了。這邊,前軍銅仁守備、後軍清江參將率領的部隊,都在野羊塘會合,他們搜查了苗人的巢穴,將殘餘的苗人全部殲滅,還留下一些苗家婦女在軍中負責做飯等雜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湯鎮台在野羊塘紮下營盤,參將、守備都到營帳中慶賀勝利。湯鎮台卻沒有放鬆警惕:“二位將軍先彆大意。我看賊苗雖然戰敗,但逃到其他寨子後,肯定會搬來救兵,今晚很可能來劫營,我們必須提前防備。”他又問臧歧:“這裡離哪個苗寨最近?”臧歧回答:“離豎眼洞不到三十裡。”湯鎮台心中有了計策,對參將、守備說:“你們各自率領本部人馬,埋伏在石柱橋左右。那是苗賊回去的必經之路,等他們返程時,聽到炮響就一起出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兩位將領領命而去。
湯鎮台讓人從收留的苗家婦女中,挑選出會唱歌的,給她們梳好發髻,穿上苗錦,光著腳,在中軍帳中唱歌跳舞,營造出歡樂的氛圍,同時把兵馬將士全部埋伏在山坳裡。果然,到了五更天,苗寨首領率領豎眼洞的苗兵,拿著苗刀和標槍,悄悄渡過石柱橋。他們遠遠望見野羊塘中軍帳裡燈火輝煌,歌舞升平,便大喊一聲,衝進帳中。可進去才發現,裡麵除了苗家婦女,一個清兵都沒有,這才知道中了計,急忙往外逃。
這時,山坳裡的伏兵突然殺出,喊殺聲四起。苗寨首領帶著苗兵拚命往石柱橋方向逃竄,沒想到一聲炮響,橋下的伏兵也衝了出來。幾處清兵會合,全力追殺。好在苗人的腳底板厚實,不怕山路崎嶇、荊棘叢生,他們像受驚的猿猴、脫兔一樣,四散奔逃,這才僥幸逃脫。
湯鎮台大獲全勝,清點三營、兩協人馬,傷亡並不嚴重,於是全軍高唱凱歌,返回鎮遠府。雷太守出來迎接,向他道賀,隨後問起苗寨首領彆莊燕和馮君瑞的下落。湯鎮台說:“我們連續打了幾個勝仗,他們走投無路,估計已經死在荒山野嶺了。”雷太守卻皺起眉頭:“從形勢上看或許如此,但要是上麵追問起來,這話可不好交代,聽起來像是敷衍之詞。”湯鎮台一時語塞,回到衙門後,兩個兒子上前請安,可他心裡一直為這件事發愁,整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第二天,湯鎮台把出兵獲勝的情況上報。總督的批文下來,和雷太守的看法一樣,專門詢問彆莊燕、馮君瑞兩名重要人犯的下落,要求“必須限期捉拿歸案,押解到總督衙門,以便上奏朝廷”。湯鎮台這下慌了神,一時想不出辦法。這時,臧歧跪下稟道:“生苗寨子的路徑,小人都熟悉。請老爺派小人前去打探彆莊燕的下落,這樣就好想辦法捉拿他了。”湯鎮台大喜,賞了臧歧五十兩銀子,讓他立刻出發仔細偵查。
臧歧領命而去,八九天後回來稟報:“小人一路查到豎眼洞,得知彆莊燕因為借兵劫營失敗,和洞裡的苗人頭領鬨僵了,現在逃到白蟲洞去了。小人又追到那裡,聽說馮君瑞也在。彆莊燕現在身邊隻剩下十幾口家人,手下的兵馬全沒了。還打聽到他們商量了一個計策,說鎮遠府正月十八日鐵溪裡的神道會現身,到時候滿城百姓都會關門躲避。他們打算在那天扮成鬼怪,到老爺府上打劫報仇,老爺一定要多加防範。”湯鎮台聽後說:“我明白了。”又賞了臧歧酒肉,讓他回去休息。
原來,鎮遠一直有個風俗,傳說正月十八日是鐵溪裡的龍神嫁女兒。龍神的女兒長得很醜,怕人看見,所以派了許多蝦兵蟹將保護她出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關門閉戶,不許向外張望。要是有人偷看,被龍神瞧見,就會降下疾風暴雨,平地積水三尺,淹死無數百姓。這個風俗已經流傳很久了。
到了正月十七日,湯鎮台把親隨兵丁叫到跟前,問:“你們誰認識馮君瑞?”人群中站出一個高個子,跪下稟報:“小人認識。”湯鎮台說:“好。”他讓高個子穿上白色長布衫,戴上一頂紙糊的高黑帽,臉上塗滿石灰,扮成地方鬼的模樣;又讓家丁們裝扮成牛頭馬麵、魔王夜叉等猙獰的怪物。湯鎮台叮囑高個子:“明天你見到馮君瑞,立刻把他抓住,重重有賞。”一切布置妥當後,他傳令負責北門的士兵,天不亮就打開城門。
彆莊燕和馮君瑞帶著十幾個人,假扮成賽會的隊伍,每人身上藏著短刀。半夜時分,他們來到北門,見城門大開,便直奔總兵衙門馬號的牆外。眾人拿著兵器翻牆而入,隻見院內月色朦朧,是個大空院子,正不知道從哪裡進去。突然,牆頭上出現一個怪物,手裡的糖鑼“當當”敲了兩下,一堵牆轟然倒塌,幾十條火把瞬間亮起,幾十個“惡鬼”手持鋼叉、留客住等兵器,一擁而上。
彆莊燕和馮君瑞嚇得呆立當場,雙腳像被釘住了一樣動彈不得。扮成地方鬼的高個子上前,一鉤鐮槍勾住馮君瑞,大喊:“抓住馮君瑞了!”眾人一擁而上,把這十幾個人全部擒獲,一個都沒跑掉。他們被押到二堂,湯鎮台清點人數後,第二天就押送到府裡。
雷太守聽說抓到了賊首和馮君瑞,非常高興,立刻請出王命、尚方劍,將彆莊燕和馮君瑞斬首示眾,其餘苗人也全部處死,然後寫好奏章,派人送往京城。朝廷下旨:“湯鎮台辦理金狗洞苗匪一案,輕率冒進,浪費大量錢糧,著降三級調用,以此警戒那些好大喜功之人。欽此。”
湯鎮台接過抄報,看完後長歎一聲。不久,調令下達,新官到任。湯鎮台交出官印,和兩個兒子商量後,開始收拾行裝,準備返回家鄉。這一番經曆,又會引出怎樣的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