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奏沉屙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十八回 奏沉屙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

第十八回 奏沉屙仁宗認國母 宣密詔良相審郭槐(1 / 1)

包興騎著馬走在太後轎子前麵開道,一行人來到南清宮。這天南清宮門前熱鬨非凡,與昨日大不相同,往來的大多是有皇家關防標識的轎子,嬪妃、貴妃、王妃以及朝廷大員的家眷們絡繹不絕。包興深知禮數,提前快馬趕到王府門前下馬,把馬拴在樁上,然後步行到宮門。正巧看見禿王三爺在那裡,趕忙上前拱手說道:“三老爺,我們家老太太到了。”王三爺一聽,急忙跑入內通報。

沒過多久,從裡麵出來兩個內輔太監,對著宮門前的眾人說道:“負責稟報的老爺們聽好了,娘娘有旨,所有來的官員女眷一概不必通稟,都請回吧,隻單獨請開封府老太太進宮會麵。”眾人紛紛應聲答應。包興聽到後,立刻催促本府轎夫把轎子抬到宮門,由這兩個內輔太監引領著進去了。之後王三爺出來招呼包興,把他讓到書房喝茶,今日見麵,比昨日顯得更為熱絡親近。

再說太後的大轎抬到二門時,早有四個太監出來,換下原來的轎夫;轎子又被抬到三門,過了儀門才穩穩落下。寧總管立刻來到轎前,掀起轎簾,說道:“給太夫人請安。”隨即撤去扶手,太後由隨行丫鬟攙扶著下轎。太後看了看寧總管,也回問了一句:“公公好。”寧總管便在前麵引路,帶著太後前往寢宮。

隻見狄娘娘已在門外等候迎接,遠遠望見太後,心中一驚,總覺得眼前這位夫人麵容十分熟悉,可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太後走到跟前,正要行參拜之禮,狄後趕忙伸手攔住,說道:“免禮。”太後也不再謙讓,兩人手挽著手,一同走進屋內坐下。

太後打量著狄後,發現她比過去蒼老了許多;狄後也在仔細端詳太後,突然覺得她長得很像已故的李妃。但李妃早已被賜死,狄後怎麼也想不到眼前之人竟是當今國母,隻是心裡始終覺得不安。獻茶之後,兩人交談起來,太後對答如流,舉止從容,儘顯大家風範,狄後越聊越高興,覺得十分投緣,於是挽留太後在宮中多住幾天。這正合太後心意,便欣然應允。狄後隨即讓內輔太監傳旨:“所有隨來的轎馬人等不用等候了,娘娘留太夫人多住幾日。隨行的仆役等人,都按例給予賞賜。”值日的內輔太監連忙答應著,出去傳達旨意。

到了傳膳的時候,狄後堅持要和太後並肩而坐,以便交談。太後也沒有過多推辭,顯得十分直爽大方,這讓狄後更加歡喜。飲酒間,狄後不住誇讚包公忠誠正直、賢良能乾,還說:“這都是夫人教導有方啊。”太後謙虛地回應了幾句。

狄後又問太後的年齡,太後回答:“四十二歲。”狄後接著問:“您兒子今年多大了?”這一問,讓太後頓時說不出話來,臉漲得通紅,怎麼也答不上來。狄後見狀,不便再追問,便借著談論酒的冷熱岔開了話題。經此一問,太後也不願再飲酒,於是傳飯,吃完飯後,兩人便隨意坐著聊天。

隨後,狄後陪著太後在宮中各處參觀,越看越覺得太後像去世的李妃,心中愈發疑惑。她暗自思忖:“剛才問她兒子的歲數,她怎麼就答不上來,還急得滿臉通紅?天下哪有母親不記得兒子年齡的道理?這事太可疑了,難道她在故意欺瞞我?也罷,既然把她留下了,晚上讓她和我一起睡,表麵上是和她親近,實際上再仔細盤問她。”狄後心裡這麼想著,眼睛不住地觀察太後,見她的舉止動作,越發認定她就是李妃,心裡也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到了晚上,用完晚膳,兩人依舊坐著閒聊。狄後吩咐:“把靜室打掃乾淨,將枕頭被子也鋪好,我要和夫人說些貼心話,打發這漫漫長夜。”太後見狄後這樣安排,正中下懷。等到就寢時,所有侍奉的人,包括太後的丫鬟,都被安排妥當,沒有傳喚不得擅自進入。

狄後心裡一直惦記著太後答不出兒子年齡的事,便開口追問:“夫人,你故意欺瞞我,到底是什麼道理?”話語一句緊似一句。太後情難自禁,脫口而出:“皇姐,你難道認不出我了嗎?”話一出口,已泣不成聲。狄後大吃一驚,問道:“難道夫人你是李後娘娘?”太後淚流滿麵,哽咽得說不出話來。狄後著急地催促:“現在屋裡沒有彆人,你快把事情原原本本說清楚!”

太後止住悲聲,將當年如何被陷害,餘忠怎樣替自己赴死,如何被送往陳州,又如何遇到包公並被認作母親,在開封府靜室居住期間,多虧李氏誥命向天求露治好眼睛,以及今日來給狄後祝壽就是為了吐露實情等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說到傷心處,險些放聲大哭。

狄後聽完,目瞪口呆,也忍不住落下淚來。過了好一會兒,她說道:“不知可有什麼證據能證明?”太後取出金丸遞了過去。狄後接在手中,在燈下仔細查驗,確認無誤後,急忙顫抖著雙手將金丸遞回,隨即雙膝跪倒,說道:“臣妃不知太後駕到,多有冒犯,還望太後娘娘恕罪!”李太後趕忙還禮攙扶,說道:“皇姐,快彆這樣。現在得想個辦法,讓皇上知道這件事才好。”狄後回複道:“娘娘放心,臣妃自有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著,狄後說起當年劉後與郭槐定下毒計,用狸貓換出太子,多虧承禦寇珠將太子抱出交給陳林,陳林用提盒將太子送到南清宮撫養。後來劉後的兒子夭折,皇上才將李太後的兒子立為太子補上東宮之位。太子遊宮時,在寒宮見到李太後,母子天性使然,臉上不自覺流下淚痕。劉後起了疑心,拷問寇珠,寇珠為保忠誠,撞階而死。劉後又在皇上麵前進讒言,這才導致李太後被賜死。

李太後聽完,如夢初醒,悲痛不已。狄後再三勸慰,太後才止住眼淚,問道:“皇姐,怎樣才能讓皇兒知道真相,讓我們母子重逢呢?”狄後說:“我假裝生病,派寧總管去奏明皇上,皇上必定會親自前來,到那時我再說出實情。”太後覺得此計甚好,當晚暫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清晨,狄後就派寧總管上朝奏報皇上,說:“狄後娘娘昨晚突然生病,病情十分嚴重。”寧總管不明內情,不敢違抗,隻得遵旨前往朝廷稟報。狄後又將此事告知了六合王。

仁宗皇帝五更天剛準備上朝,仁壽宮總管前來啟奏:“太後昨晚突然生病,一整夜都沒睡安穩。”皇帝聽聞,立刻先去仁壽宮請安,還悄悄吩咐眾人不要聲張,以免驚擾太後。他輕輕走進寢殿,已聽見裡麵傳來呻吟聲,又聽到太後喊道:“寇宮人,你竟敢如此無禮!”緊接著又是一聲“哎喲”。這時宮女已掀起繡簾,皇帝側身進入,走到禦榻前。劉後猛然驚醒,看見皇帝在旁邊,便說:“讓皇兒掛念了,哀家隻是偶然受了風寒,沒什麼大礙,你放心吧。”皇帝問安之後,立刻傳召禦醫診治。他擔心太後心煩,簡單安慰幾句後便退了出來。

皇帝剛離開仁壽宮,走到分宮樓,隻見南清宮總管跪倒在地奏道:“狄後娘娘昨晚病重,奴婢特來稟報。”仁宗一聽,大吃一驚,當即決定親自前往南清宮探視。到了南清宮,六合王前來迎接,皇帝先詢問狄後病情,六合王含糊答道:“娘娘昨晚發病,現在稍微好些了。”皇帝聽後,心裡稍稍寬慰,隨即吩咐隨行侍從都在外麵等候,隻帶陳林一人進入寢宮。

這道旨意正合六合王心意,他側身在前引路,來到寢宮內,隻見裡麵寂靜無聲,連一個侍奉的丫鬟都沒有。禦榻上錦帳高懸,狄後躺在裡麵。仁宗急忙上前問候病情,狄後翻身問道:“陛下,這天下最為重要的事情,以什麼為先?”皇帝答道:“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狄後歎了口氣說:“既然以孝為先,可有做兒子的不知道母親生死的嗎?又有身為君主卻不知母親在外麵漂泊的嗎?”這兩句話問得皇帝一頭霧水,還以為狄後是病中說胡話。

狄後又說:“這件事臣妃全都知曉,隻怕陛下不信。”仁宗聽到狄後自稱“臣妃”,十分驚訝,說道:“皇娘何出此言?還請您明白告知。”狄後轉身從帳內拉出一個黃匣,說道:“陛下可知這東西的來曆?”仁宗接過打開一看,裡麵是一塊包裹玉璽的龍袱,上麵還有先皇的親筆禦記。仁宗看完,連忙站起身來。一旁的陳林睹物思情,想起當年往事,早已淚流滿麵。

皇帝猛然回頭看見陳林哭泣,更加詫異,便追問這袱子的來曆。狄後這才說起郭槐與劉後密謀陷害李後的經過:“這件事裡,多虧了兩個忠義之人,一個是金華宮承禦寇珠,一個是陳林。寇珠奉劉後之命抱出太子,當時就是用這塊袱子包裹,暗中交給了陳林。”仁宗聽到這裡,又看了陳林一眼,此時陳林已經哭得像個淚人。

狄後接著說:“多虧陳林曆經千辛萬苦,才把太子抱到南清宮撫養了六年。陛下七歲時被先皇立為太子,補上東宮之位。可偏偏陛下在寒宮見到母親時落淚,引起了劉後猜忌,她殘忍處死寇珠,又要賜死太後。這中間又有兩個忠臣挺身而出,小太監餘忠甘願替太後赴死,秦鳳這才把太後救出來,送往陳州。後來秦鳳自焚,家中沒了主事之人,太後無法安身,隻能在破窯裡乞討為生。幸好包卿在陳州放糧,在草橋認太後為母,對外假裝母子,遮掩眾人耳目。昨天太後前來給我祝壽,我們才得以相見。”

仁宗聽完,震驚不已,淚如雨下,問道:“這麼說,朕的皇娘現在何處?”隻聽見罩壁後麵傳來陣陣悲泣聲,一位身著一品官服的夫人走了出來,仁宗見了,頓時愣住了。

太後擔心皇帝心生疑慮,急忙取出金丸,遞給仁宗。仁宗接過仔細端詳,發現這金丸與劉後所持的十分相似,隻是上麵刻著“玉宸宮”字樣,下方還鐫刻著娘娘名號。仁宗幾步搶上前,雙膝重重跪倒在地,悲聲說道:“孩兒不孝,讓皇娘受苦了!”話未說完,已忍不住放聲大哭。母子二人相擁而泣,悲痛之情難以自抑。

這時,狄後也從床上起身,跪在地上連連叩首請罪。六合王和陳林見狀,也紛紛跪倒在旁,哀傷地勸慰著。母子二人沉浸在悲傷之中許久,仁宗這才止住哭泣,轉身叩謝狄妃的相助之恩,將她攙扶起來;又緊緊拉住陳林的手,淚流滿麵地說道:“若不是你忠心為國,哪裡還有今日的我!”陳林激動得說不出話,隻能不斷流淚,以謝皇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眾人平複情緒後,紛紛起身。仁宗又對太後說道:“皇娘受了這麼多苦,孩兒身為天子,如何麵對滿朝文武?又怎能不被天下人指責?”想到此處,仁宗又怨又憤。狄後在一旁勸慰道:“聖上回宮後可立即下旨,派郭槐、陳林一同前往開封府宣讀,包學士自有辦法處置。”這其實是包公預先定下的計策,由李誥命告知李太後,太後再轉達給狄後,狄後才向仁宗如此奏請。

仁宗采納了狄後的建議,又對太後說了許多安慰的話,隨後起駕回宮。回宮後,他立刻親自起草詔書,密封妥當,欽點郭槐、陳林前往開封府宣讀。郭槐以為這是要加封包公,滿心歡喜地與陳林一同前往開封府。

再說包公,自昨日護送太後前往南清宮後,沒過多久,包興就押著空轎回來稟報:“狄後把老夫人留下了,說要多住幾天。小人押轎回來,那邊賞了跟役的人二十兩銀子,轎夫二十吊錢。”包公點點頭,吩咐道:“明天五更,你去朝房打聽消息,一定要悄悄行事。有任何動靜,立刻回來告訴我。”包興領命而去。

第二天黎明,包興匆匆返回。得知包公還在臥室,他連忙進去,在廊下輕輕咳嗽示意。包公問道:“你回來了?打聽到什麼消息沒有?”包興稟報道:“聽說劉後昨夜身體不適,聖上立刻前往仁壽宮請安;之後又傳旨,要親臨南清宮,說是狄後娘娘也生病了。估計這會兒聖上還沒回宮呢。”包公聽後,說道:“知道了。”包興退出後,包公與夫人商議道:“這肯定是太後向狄後吐露了實情,狄後才設下此計。”夫妻二人心中暗自欣喜。

剛用完早飯,就有人稟報聖旨到了。包公急忙換上朝服,將宣旨之人迎到公堂。隻見郭槐在前,陳林在後,二人手捧聖旨。郭槐自恃是都堂官員,認為應由自己宣讀聖旨,便展開禦封。包公行完三呼萬歲之禮後,郭槐開始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太監郭……’”剛念到這裡,看到聖旨中自己的名字,他頓時念不下去了。旁邊的陳林接過聖旨,繼續宣讀:“‘今有太監郭槐謀逆不端,奸心叵測。先皇乏嗣,不思永祚之忠誠;太後懷胎,遽遭興妖之暗算。懷抱龍袱,不遵鳳詔,寇宮人之誌可達天;離卻北闕,竟赴南清,陳總管之忠堪貫日。因淚痕,生疑忌,將明朗朗初吐寶珠,立斃杖下。假詛咒,進讒言,把氣昂昂一點餘忠,替死梁間。致令堂堂國母,廿載沉冤;受儘了背井離鄉之苦。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還珠返壁之期。似此滅倫悖理,理當嚴審細推。按詔究問,依法重辦。事關國典,理重君親。欽交開封府嚴加審訊,上命欽哉!’望詔謝恩。”

包公高呼“萬歲”,起身接過聖旨,隨即厲聲吩咐:“拿下!”隻見性格直爽的趙虎誤以為要拿陳林,伸手就要上前。包公趕忙大聲喝止:“大膽!還不退下。”趙虎一愣,這才反應過來。王朝、馬漢則上前,除去郭槐的衣冠,將他押到公堂,麵朝供奉的聖旨跪倒在地。

包公在左側設好主座,旁邊又設了一個側座,請陳林坐下。隨後,包公入座,目光嚴肅地看向郭槐,說道:“你速速將以往所作所為,從實招來!”

不知郭槐到底會不會招供,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