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鳴皋一行人來到方丈室,原本傲慢無禮的非非僧竟從禪床上起身,主動上前向徐鳴皋行禮,還吩咐侍者備茶,態度變得十分恭敬。徐鳴皋心中暗自疑惑:“這和尚為何前後態度反差如此之大?”不一會兒,侍者便擺上一桌素齋。眾人並未多想,隻當是和尚為了化緣,對施主的殷勤款待,這種情況在寺廟中也屬常見。然而,眾人喝下幾杯酒後,突然感到頭暈目眩,雙腳發軟,一個個東倒西歪,很快便醉倒在地。
原來,這非非僧俗名李龍,是寧王的心腹。寧王暗中命他在金山寺籌備兵馬,為日後謀反做準備,因此他行事肆無忌憚。寺內設有十層秘密地穴,那裝飾華麗的魚籃觀音殿,正是通往第一重地穴的入口。不知有多少年輕貌美的女子被騙入此地。非非僧還指使徒弟們四處搜羅,專挑容貌出眾的女子擄回寺中,藏在地穴內。前一日,他收到寧王的密信,要求他秘密捉拿朝廷通緝的要犯,一旦發現可疑人員,立即押送到王府。寧王還附上了這些人的畫像,寺內所有僧人都看過。因此,知客僧至剛一見到徐鳴皋等人,發現他們與畫像上的人十分相似,隻是少了一個,便立即給非非僧使了個眼色。恰巧方丈的侍者曾在寧王於蘇州舉辦擂台時,奉命前去送禮,見過狄洪道,認出他就是當時的副台主。而狄洪道卻並未察覺異樣,再加上他被寧王聘用不久,還不知道金山寺暗藏兵馬的秘密。徐鳴皋等人在寺內遊覽時,侍者便將此事告知非非僧。非非僧大喜過望,認為這是大功一件。正所謂“虎欲傷人,人欲捕虎”,雙方都暗藏心機。徐鳴皋等人以為和尚留他們吃飯隻是為了化緣,卻沒料到早已中了蒙汗藥酒的圈套。儘管他們武藝高強,但終究不如老江湖經驗豐富,若是換成一枝梅、徐慶等人,或許就能識破這一陰謀。
非非僧見眾人倒下,立刻一聲令下,十多個身著短衣的和尚手持麻繩衝了出來。他們兩人一組,將徐鳴皋等人反手捆綁,綁得結結實實。眾人此時四肢無力,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處置。非非僧隨後吩咐將眾人關進囚籠。沒過多久,五具囚籠被抬出,眾人被強行塞進籠中。接著,和尚們用解藥將他們喚醒,又把囚籠推到非非僧麵前。非非僧高高坐在上座,寺內的執事僧人分立兩旁,他大聲喝道:“大膽的羅德、徐鶴,犯下彌天大罪,還敢自投羅網!真是天網恢恢,我主洪福齊天!”隨後,他開始逐個審問眾人。徐鳴皋等人皆是英雄豪傑,毫不畏懼,坦然承認身份。唯有羅季芳破口大罵,把非非僧罵得狗血淋頭。非非僧確認他們就是要找的人後,便吩咐將眾人押到後山牢房看守。或許有人會問,和尚寺裡怎麼會有牢房?這五具囚籠難道是臨時打造的?其實,寧王早有謀反之心,金山寺表麵上是佛門聖地,實則是他暗中屯兵的據點;非非僧名義上是方丈,實際上是寧王的“開國元帥”。因此,寺內不僅有牢房、囚籠,甚至連營帳、印信等違禁物品都一應俱全,隻等寧王起事,這裡便成為軍事大營。
第二天,非非僧命令監寺了凡帶領十個小和尚,將囚籠押解上船,送往蘇州交給寧王處置。了凡生得滿臉黝黑,力大無窮,擅長使用禪杖,有萬夫不當之勇。他領命後,便讓小和尚們抬著囚籠,自己手持禪杖,離開寺院,向後山走去,準備登船出發。
另一邊,徐慶和楊小舫在鎮江四處尋找徐鳴皋無果後,決定第二天前往金山寺,說不定能在那裡找到他們的蹤跡。次日,兩人登上金山,一邊欣賞江景,一邊遊覽。隻見江麵波濤洶湧,船隻往來如梭。他們沿著山路信步而行,走到半山腰,轉過山角,看到一座涼亭,便進去休息。忽然,他們遠遠望見寺內有十幾個和尚抬著四五具囚籠,朝著山下走去。二人心中頓生疑惑:“寺廟裡怎麼會有囚籠?”徐慶對楊小舫說:“我們跟過去看看,究竟關的是什麼人。”兩人迅速出了涼亭,從側麵小路飛奔下山,躲進樹林中。徐慶爬上一棵樹,仔細觀察。隻見和尚們抬著囚籠沿著大路前行,後麵跟著一個身材高大的胖和尚,手持禪杖,氣勢洶洶地押解著。徐慶定睛一看,囚籠裡竟然是徐鳴皋等人!
徐慶又驚又喜,立刻從箭壺中取出弓箭,搭上雕翎箭,瞄準後麵的胖和尚,“嗖”的一聲射去。他箭術精湛,這一箭正中了凡後心,了凡應聲倒地。徐慶跳下樹,與楊小舫各自抽出單刀,朝著囚籠飛奔而去。抬囚籠的小和尚們正準備將囚籠搬上船,忽見了凡倒地,上前查看時,發現他胸前插著箭,嚇得驚慌失措。看到兩個壯漢持刀衝來,他們扔下囚籠,四散奔逃。徐慶和楊小舫追上後,斬殺了幾個和尚,隨即用刀劈開囚籠,救出徐鳴皋。眾人齊心協力,將其他人也都救了出來,隨後登上船隻,解決了船工。楊小舫還在追殺逃跑的小和尚,但和尚們四處逃竄,難以追捕。聽到徐慶的呼喊,他才返回船上與眾人會合。徐鳴皋感激地說:“多虧楊兄和三哥相救!我們得趕緊開船,不然他們追上來就麻煩了。”王能、李武連忙解開纜繩,升起船帆,朝著北門駛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七人上岸後,一同回到張家客棧。徐鳴皋吩咐擺上酒菜,為徐慶和楊小舫接風洗塵。席間,眾人各自講述了分彆後的經曆,紛紛向徐慶和楊小舫道謝。徐慶也對狄洪道的義氣和王能、李武的忠心稱讚不已:“如今你們脫離了賊窩,不用再背負罵名,被天下英雄恥笑。況且寧王行事不義,又怎能成大事?”眾人一邊喝酒,一邊暢所欲言。
酒過三巡,徐鳴皋提起林蘭英失蹤的事,說道:“現在看來,肯定是金山寺的和尚乾的。我已經答應過林老伯要找回他女兒,不能失信。而且這些和尚如此胡作非為,絕不能姑息!還望各位兄弟相助,我們一起搗毀金山寺,救出被困的女子,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眾人紛紛響應,熱情高漲。楊小舫提醒道:“但我們得商量一下,怎麼進寺?”羅季芳大大咧咧地說:“這有何難!我們直接從大門殺進去,見一個和尚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狄洪道笑著搖頭:“羅兄說得輕鬆,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徐鳴皋也說道:“羅兄弟做事總是莽撞,你沒看到那寺廟的建築,銅牆鐵壁,內部結構錯綜複雜,進去容易,出來難。他們既然乾壞事,肯定設下了不少埋伏。寺裡還有上千個和尚,就說禪堂裡那些人,個個凶神惡煞,身強力壯。那方丈非非僧更是厲害,我們必須小心行事。”狄洪道建議:“今天我們剛被徐、楊二位救出,寺裡肯定有了防備。不如晚上翻牆進去,較為穩妥。”徐慶又問:“那我們七個人,是一起行動,還是分頭進去?到了裡麵,在哪裡集合?”羅季芳搶著說:“分頭行動好,相互之間有個照應。要是都聚在一起,萬一再中了奸計,被一網打儘,連收屍的人都沒有。”徐鳴皋聽了,怒斥道:“你這混帳東西!說話也不吉利!”楊小舫卻道:“羅兄的話雖然不好聽,但也有幾分道理。”徐鳴皋解釋道:“楊兄有所不知,寺裡有五千零四十八間房,我們七個人進去,就像大海撈針。而且路徑不熟,根本沒法約定集合地點。一起行動不行,分頭行動也不行。依我看,我們七人先上屋頂,找到方丈室後,派兩個人下去,先解決非非僧。沒了首領,和尚們自然會慌亂,我們再趁機逐個擊破。要是這兩人敵不過,屋頂上的人可以暗中幫忙,或者下去支援,你們覺得如何?”眾人紛紛讚同:“徐兄果然足智多謀,這個辦法好!在屋頂和地麵形成呼應,進退自如。”於是,眾人商議定了計劃,約定第二天夜裡行動。
此時,逃回寺裡的小和尚向非非僧稟報,說囚籠被兩個武士模樣的人劫走,了凡也中箭身亡。非非僧聽後勃然大怒,問道:“那兩人可是山東口音?”小和尚回答:“一個是山東口音,另一個像是蘇州口音。”非非僧怒火中燒,咬牙切齒地罵道:“我就知道是他們!之前清風鎮我兄弟那裡有人來報信,說被兩個家夥殺了我兄弟,弟婦鮑三娘生死不明,還放火燒了客棧,把所有人都殺了。這筆賬我還沒算,新仇舊恨,今天一定要他們好看!”正所謂“人防虎,虎防人”,雙方的爭鬥一觸即發,這場較量究竟誰勝誰負?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