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第161回徐鳴皋抄檢寧王宮朱宸濠逼走盤螺穀
賴雲飛和王有章聽了餘秀英的話,心中萌生歸降之意,忙問:“我們要是真投降,你能保下我們嗎?”餘秀英堅定地說:“隻要你們真心投誠,我一定保你們周全!”徐鳴皋也在一旁勸道:“你們若肯改邪歸正,我向元帥擔保,一定讓你們謀個官職,一同為朝廷效力、殺賊立功。”
兩人聽罷,當即向徐鳴皋和餘秀英磕頭,說道:“多謝二位救命之恩,我們願效犬馬之勞!”徐鳴皋連忙將他們扶起:“兩位能迷途知返,日後都是朝廷臣子,不必如此客氣。隻希望你們始終忠心不二,便是自己的福氣。”賴雲飛和王有章立刻發誓:“若有二心,必死於刀箭之下!”
徐鳴皋正準備與眾人一同殺出,接應焦大鵬等人,恰巧他們已經殺進內門。焦大鵬大笑著說:“外麵的敵人都解決了,接下來去哪兒?”徐鳴皋便將賴雲飛、王有章投降的事說了一遍,焦大鵬等人與二人相互見禮。餘秀英道:“我們趕緊去破內門的六十四道機關,完事要緊。”賴雲飛和王有章主動請纓:“這六十四門就交給我們,也算我們投誠的見麵禮!”徐鳴皋大喜:“那就仰仗二位了,我們一同建功!”
眾人來到內宮門前,賴雲飛、王有章握緊兵器,用力擊打朱漆大門上的銅環。隻聽“嘩啦”一聲,門內傳來鈴鐺與兵器墜地的響動,大門緩緩打開。賴雲飛提醒道:“諸位將軍緊跟我,千萬彆走錯,免得觸發機關。”
走進內門,裡麵道路曲折回環,宛如迷宮。眾人走了一陣,前方出現一座神龕。賴雲飛和王有章走到神龕旁,握住兩側柱子,先向左推,再向右拉。刹那間,一陣機關響動,其餘六十三道門竟全部自動開啟——原來這神龕就是總機關!這座耗費無數心血建成的離宮,在知情人手中竟如此輕易被破解。
徐鳴皋等人跟著賴雲飛、王有章,將各處機關的繩索、樞紐儘數斬斷,讓這些機關再也無法運作,避免他人誤入遇險。隨後,眾人進入宮內,抄檢出大量珍寶和違禁物品。經清點,奇珍異寶共一千二百件,金印龍章、龍車鳳輦等違禁之物三百餘件。徐鳴皋一一登記造冊,命賴雲飛、王有章嚴加看守,二人領命照辦。
徐鳴皋對餘秀英和焦大鵬等人說:“你們在此等候,我去稟報元帥,請示是否現在進宮捉拿寧王眷屬。”得到應允後,他立刻趕往南昌府衙,向王守仁詳細彙報了破宮經過,並詢問何時捉拿寧王眷屬。王守仁果斷下令:“離宮已破,此時不拿,更待何時?離宮內的寶物暫時封存,留作日後證據。所有眷屬一律捉拿,分彆監禁,等候皇上聖裁。”徐鳴皋領命,飛速返回寧王府。
他調撥一千士兵,會同焦大鵬等人在王府內四處搜查,見人就抓。王府內頓時哭聲一片,王妃、郡主、宮女、奴仆等三百六十八人全部被擒,無一漏網。徐鳴皋將眾人押解到南昌府衙,點名登記後,分彆關進縣衙大牢,派重兵看守;寧王府和離宮也安排專人駐守,並將賴雲飛、王有章調離離宮,另派大將接管。諸事辦妥,徐鳴皋傳令三軍休整三日,再進軍南康。與此同時,王守仁擬好奏章,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另一邊,宸濠在南康接連吃了兩場敗仗,本就坐立不安。這天,李自然狼狽不堪地逃來,宸濠大驚失色:“先生怎麼弄成這樣?”李自然喘著粗氣說道:“千歲,南昌丟了!王守仁假裝生病按兵不動,暗中派徐慶等猛將率十萬精兵,在七月十六日四更,用沙袋堆梯,攻破廣順門。我差點被抓,多虧左將軍吉文龍拚死殺出南門,我才逃出來報信!”
宸濠聽後,慘叫一聲:“南昌失守,大勢已去!”隨即昏厥在地。眾人趕忙將他救醒,宸濠急問:“軍師,現在怎麼辦?難道任由王守仁囂張?”李自然沉吟道:“眼下隻有趁南昌新破、人心不穩,集中兵力奪回,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宸濠無奈,隻得下令鄴天慶即刻回援南昌,自己也親自率軍趕路;同時飛調安慶的雷大春放棄安慶,火速支援。
宸濠率軍急行,卻發現徐鳴皋之前駐紮的大營正擋在去南昌的要道上。若繞道而行,需多花幾天時間。心急如焚的宸濠顧不上前方是否有埋伏,命鄴天慶強行突破。鄴天慶領命衝鋒,卻發現營中隻有老弱殘兵,毫無抵抗之力。宸濠見狀,在馬上大笑:“我早該想到,徐鳴皋根本沒留精兵在此!早知如此,我就該分兵攻打其他郡縣!”李自然也疑惑道:“王守仁用兵太詭詐了,這麼大一座營寨,竟隻用幾百老弱就騙過了我們?看來攻打南昌的敵軍,恐怕也就兩三千人,他故意號稱十萬!”宸濠譏諷道:“先生熟讀兵書,怎麼也中了他的計?”李自然聽了,滿臉羞愧。
賊兵輕易衝過大營,官軍紛紛避讓。前行三五裡後,前隊突然停下,一名騎兵飛馳到宸濠麵前:“千歲,前方是兩山夾道,地勢險峻,恐怕有埋伏,請您定奪!”宸濠趕到查看,隻見兩山高聳,中間僅有一條狹窄山路,崎嶇難行。他問向導:“此地叫什麼?”向導答:“這是盤螺穀,穀內道路曲折,極不好走。但從這裡去南昌,比大路能快三天。”宸濠急道:“能快就行,就走這裡!”向導勸阻:“萬一敵軍設伏,我軍進入穀口,被前後夾擊,可就危險了,還請千歲三思!”宸濠又問:“還有更近的路嗎?”向導說:“東北一百二十裡有個樵舍,從那裡走水路去南昌,也要三天。”宸濠焦躁道:“等不了三天!”不顧勸阻,執意催軍前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前隊剛走進穀內一半,又有騎兵來報:“前方道路被敵軍用樹木、石塊堵住,無法通行!”宸濠正猶豫間,忽聽山穀內炮聲轟鳴,金鼓震天,喊殺聲四起。緊接著,擂木炮石如雨點般從山上滾落……宸濠此番究竟能否脫險?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部分第162回朱宸濠退保樵舍雷大春進攻九江
宸濠心急火燎地催促大軍進入盤螺穀,賊兵剛有一半踏入穀口,兩側山上突然滾下密密麻麻的擂木滾石。一時間,山穀中慘叫聲四起,軍士們被打得抱頭鼠竄,根本無法前進;前方道路又被大量木石死死堵住。眾賊兵為了保命,紛紛掉頭向穀外狂奔。
宸濠驚得麵無人色,鄴天慶死死護著他,拚了命地往外逃。穀中的賊兵死傷慘重,被擂木滾石砸傷的不計其數,相互踩踏致死的更是橫屍遍地。好不容易逃出穀口,賊兵數量已折損了一半。宸濠呆坐在馬上,臉色慘白,如同木雕泥塑一般。若不是鄴天慶、吉文龍等人拚死保護,恐怕早已喪命亂軍之中。
驚魂未定之際,前方突然金鼓齊鳴,殺聲震天,一支軍隊攔住去路。為首一將騎著快馬飛馳而來,手持長槍高聲喝道:“徐壽在此!逆賊往哪裡逃!彆妄想回南康了,南康早就被我們拿下了!”原來,宸濠以為盤螺穀駐紮著南康的全部官軍,卻不知兩山僅有兩千兵力設伏。在他離開南康前,伍定謀就定下計策,暗中將南康的大隊人馬撤往彆處埋伏。等宸濠大軍一出城,官軍立刻返回,輕鬆奪回南康。隨後,伍定謀又派徐壽、卜大武、王能三人到盤螺穀,截斷宸濠回南康的退路。
宸濠一聽南康也丟了,頓時怒火攻心,喝令左右衝殺。徐壽三人率領官軍拚死抵抗,雙方廝殺得昏天黑地。鄴天慶等人拚殺許久,始終無法突破防線,隻好狼狽退回。徐壽見狀,率軍乘勝追殺二十裡才收兵安營。宸濠則一路敗退三十裡,才勉強紮下營寨。他望著身邊的將領,絕望地哀歎:“我竟一敗至此,前有強敵,後無退路,這可如何是好?”
李自然趕忙上前獻計:“依我看,不如先退守樵舍。等安慶的援兵一到,再從長計議。”宸濠疑惑道:“你怎麼確定安慶的兵會走樵舍?”李自然解釋:“安慶離樵舍近,去南昌也快。雷大春奉了您的命令,肯定急著回援,走樵舍能少兩天路程,所以我料定他會從那兒來。”宸濠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隻能點頭同意,下令三軍暫且休整,明日前往樵舍。
行軍途中,宸濠派人截住從南昌來的路人,細細盤問,得知宜春王已被官軍擒獲,心中恨意更甚。第二天,又有從南昌逃出的人帶來消息,說離宮已被徐鳴皋、餘秀英等人攻破,王府眷屬全被搜出監禁。宸濠聽後,氣得破口大罵王守仁。李自然等人連忙勸慰:“千歲息怒!我軍還有三萬兵力,雷將軍那邊也有數萬人馬,足以與王守仁決一死戰。我們願拚死效力,助千歲奪回失地。您若氣壞了身子,軍心一散,那才真是大勢已去!”
宸濠長歎一聲:“我一出南昌,便國破家亡,怎能不惱!雖說諸位將軍忠義,但如今我勢單力薄,糧草器械又不足,拿什麼重振軍威?”李自然寬慰道:“糧草的事不必憂慮。附近的小州縣,隻要攻下一兩座,就能支撐半月。眼下先守住樵舍,等安慶援兵,再做打算。”宸濠無奈,隻好聽從建議,退守樵舍。這樵舍位於九江、安慶交界,臨近鄱陽湖,離安慶遠,離九江近。
在樵舍紮下營寨後,宸濠日夜盼著安慶的援兵。沒過兩天,雷大春的大軍終於趕到。雷大春起初還以為這裡駐紮著敵軍,直到看見己方旗幟,才知宸濠在此。他進營拜見,聽完前因後果,才明白局勢已如此危急。有人或許會問,安慶不是有一枝梅駐守嗎?雷大春怎麼能輕易脫身?原來,這也是伍定謀的計策。他派人送信給一枝梅,讓其故意放雷大春離開,料定他會取道樵舍,隨後再截斷退路,將賊軍全部引到樵舍,以便在湖中設伏圍殲。
雷大春的軍隊駐紮下來後,軍中糧草僅夠支撐半月,宸濠為此憂心忡忡。李自然獻策:“此處離九江很近,千歲何不派軍攻打九江?若能拿下,一年的糧草都不用愁。”宸濠眼前一亮,當即命雷大春率部進攻九江。
再說九江知府胡禮,平日昏庸無能,整日沉溺酒中,對政務不聞不問。這天,他在上房喝得酩酊大醉,家丁慌慌張張跑來稟報:“老爺!探子來報,寧王宸濠在南康大敗,退守樵舍。因軍中糧草不足,派大將雷大春帶三萬人馬來攻九江,眼看就要到了!您快拿個主意啊!”
胡禮醉眼朦朧,含糊不清地說:“慌什麼!雷大春能有多大本事?你們去傳我的話,把城門關上。他見城門緊閉,進不來,自然就退了。就按我說的辦,保準沒事!”家丁一聽,知道老爺又說醉話了。三萬敵軍來攻城,就靠關城門就能退敵?這不是癡人說夢嗎?家丁懶得爭辯,一聲不吭,轉身回房收拾細軟,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出半日,雷大春的軍隊抵達九江城下。隻見城門雖閉,但城頭幾乎沒有守軍。雷大春也不管城中虛實,當即下令全力攻城。不到三個時辰,九江城便落入賊軍之手。雷大春親率一千士兵進城,其餘人馬駐紮城外。進城後,他們直奔知府衙門搜刮錢糧,打開監獄放出死囚,還將胡禮全家殺害,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隨後,雷大春又派兵在城中大肆擄掠。整整三天,九江城中的富戶被搶得一乾二淨,搜刮的財物多達三四十萬兩。城中百姓嚇得魂飛魄散,拖家帶口拚命往城外逃,一路上哭喊聲震天。
雷大春搜刮完畢,留下一員偏將和兩千士兵守城,自己則率軍返回樵舍。他向宸濠詳細稟報了經過,並命人將財物全部運入大營。宸濠見這麼多金銀,頓時喜出望外:“若不是將軍出力,哪能有這筆巨款!有了糧餉,我軍就有底氣和王守仁一戰了!”雷大春也洋洋自得,以為立下大功。此後,他在樵舍練兵布陣,又在鄱陽湖沿岸設立二十多座寨柵,準備與官軍決戰。
這邊宸濠在做準備,另一邊王守仁卻遲遲沒有進兵。原來,他真的身患重病。起初隻是發熱頭痛,後來竟昏迷不醒。這一路奔波征戰,他暑熱入體,一直沒有發作,如今終於引發秋溫病症。半個多月來,他一直在南昌府中養病,無法調兵遣將。直到病情好轉,又過了八九天才能起身。就在他準備帶病出征時,京城傳來消息:武宗因宸濠之亂久未平定,打算禦駕親征。
王守仁聽聞,心中大為不解:“皇上有此念頭,朝中大臣難道沒人勸阻嗎?我之前已上奏章,說明南昌已破,宸濠指日可擒,皇上為何還要親征?真是令人費解……”武宗究竟何時啟程?又會如何參與平叛?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部分第163回明武宗禦駕親征朱宸濠暗遣刺客
王守仁得知武宗打算禦駕親征的消息後,內心深感憂慮。他之所以持反對態度,實則有著深遠的考量。在他看來,皇帝遠離京城,內外皆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朝堂之內,閹宦勢力盤根錯節,儘管大宦官劉瑾已被鏟除,但後繼者仍層出不窮,難保不會趁皇帝外出之際發動政變,圖謀不軌;朝堂之外,宸濠叛軍已然陷入絕境,根本無需皇帝親自出征。況且,宸濠暗中與朝廷官員勾結已久,難保不會買通宮中宦官,在皇帝南巡途中安排刺客,一旦得逞,後果將不堪設想。
王守仁反複權衡利弊,越想越覺得此事危險重重。可此時若要上奏折勸諫,已然來不及了。不過事實證明,王守仁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後來武宗在南巡途中,確實險些遭人暗算,這便是後話了,暫且按下不表。
再看武宗這邊,他收到王守仁的奏章後,見宸濠之亂尚未平定,便下定決心禦駕親征。內閣學士楊廷和得知後,連忙上書苦苦勸諫,可武宗心意已決,根本聽不進去。隨後,武宗任命安邊伯許泰為威武副將軍,率領先鋒部隊奔赴南京;又派太監張忠、左都督劉暉率軍前往江西;同時令王守仁兼任巡撫一職。各路人馬均率領十萬精兵,而武宗自己則親自統領三萬禦林軍,於正德十四年秋八月辛酉日正式出征。
出征當日,浩浩蕩蕩的大軍開出京城,隨即兵分兩路:許泰率領先鋒軍直奔南京;武宗則與張忠、劉暉一同,統率主力部隊,朝著江西方向進發。
與此同時,退守樵舍的宸濠也沒閒著。他派雷大春成功攻下九江後,不僅解決了軍中糧草短缺的難題,還在鄱陽湖沿岸修建了二十多座營寨。雷大春在九江劫掠時,從監獄裡放出了許多囚犯,其中有兩個特彆厲害的人物——趙虎和錢龍。這兩人膀大腰圓、力大無窮,武藝高強,還擅長飛簷走壁。宸濠得到這兩員猛將,高興得合不攏嘴。
原來,趙虎和錢龍本是安徽壽州府獨峰山的強盜,因在九江犯案被捕入獄。他們還有兩個結拜兄弟,周世熊和吳雲豹,此刻正帶著兩千嘍囉在二龍山落草為寇。趙虎、錢龍向宸濠毛遂自薦:“承蒙千歲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如今觀千歲帳下,雖有不少大將,但恐怕仍不夠用。我二人有兩個結拜兄弟,武藝超群,手下還有兩千人馬。我們願前往二龍山,將他們和所有嘍囉一並招來,為千歲效力!”
宸濠正愁人手不足,一聽這話大喜過望:“難得二位如此忠心!我先封你們為遊擊將軍,等事成之後,再重重加封!”趙虎、錢龍謝過賞賜,說道:“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出發!”宸濠問道:“二龍山離這兒有多遠?來回要多久?”錢龍答道:“十日足夠!”宸濠叮囑:“越快越好!”錢龍拍胸脯保證:“絕不耽誤千歲大事!”說罷,二人匆匆出營,快馬加鞭趕往二龍山。
果然不到十天,周世熊、吳雲豹就帶著兩千嘍囉,跟著趙虎、錢龍來到了樵舍。這兩人也是虎背熊腰、豹頭環眼,一看就是勇猛之輩。宸濠見了十分滿意,當即也封他們為遊擊將軍,並讓四人一同擔任自己的護衛。四人感激涕零,帶來的兩千嘍囉則改編為護衛親兵,仍由他們統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一名營官帶著一個陌生人來見宸濠:“千歲!昨天巡營時抓到個奸細,正要押來問罪,他卻說自己是京城張太監派來的,有密事稟報,還帶著書信。”宸濠問:“人在哪兒?”營官指了指身邊的人。那人上前行禮,跪在地上說:“小人陸寶,奉張公公之命,星夜趕來。此事關係重大,懇請千歲屏退左右。”宸濠卻道:“這裡都是我的心腹,你直接把信呈上來。”陸寶從腰間掏出密信,宸濠接過拆開一看,頓時麵露喜色,說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休息,明天再回去。”
等人走後,宸濠立刻把李自然等謀士將領叫來商議:“剛剛收到張銳的密信,說當今聖上已經出京,要和王守仁合兵攻打我們。張銳讓我在半路派人刺殺皇帝。這計策雖好,但上哪兒找合適的刺客呢?各位可有推薦的人選?要是能把皇帝刺死,我還怕什麼王守仁!”
李自然沉思許久,搖頭道:“一時半會兒還真想不出合適的人……”話沒說完,錢龍、趙虎突然站出來:“千歲若信得過,我二人願擔此重任!”宸濠見是新來的將領,擔心他們隻是嘴上說得好聽,一時猶豫不決。錢龍、趙虎見宸濠不表態,以為他是懷疑自己的本事,便說道:“千歲不說話,莫不是擔心我們辦不成此事?我們願先露一手,讓千歲看看!”
這話提醒了宸濠,他心想:“不如先試試他們的本事,若真有能耐,再派他們去也不遲。”於是,他命人豎起一根大旗杆,在頂端掛上一麵“令”字旗,說道:“你們上去把旗子取下來。”錢龍、趙虎二話不說,脫掉外衣,向宸濠請安後走到旗杆下。隻見錢龍身子一弓,像猴子般敏捷地爬上旗杆,眨眼間就取下令旗,恭恭敬敬地呈給宸濠。宸濠讚不絕口,錢龍退到一旁。
這時,趙虎上前道:“千歲,我把旗子再掛回去!”說罷,一把拿過令旗,轉身跑到旗杆下。他的動作比錢龍還要快,瞬間就竄到旗杆頂端,一隻手緊緊握住竹竿,另一隻手迅速掛好令旗,接著縱身一躍,穩穩落地,竟沒發出半點聲響。
錢龍見趙虎露了一手,不甘示弱,又跑到宸濠麵前跪下:“末將還能不爬旗杆,直接從半空取旗!”宸濠饒有興趣地說:“那你再表演給我看看!”錢龍走到帳外,猛地一跺腳,身子騰空而起,直撲令旗。趙虎見狀,好勝心起,也跟著飛身上前。兩人同時抓住旗杆,手腳張開,宛如兩隻蜻蜓停在花枝上,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宸濠大喜過望,高聲喊道:“二位將軍快下來!我有話說!”錢龍、趙虎落地後,宸濠讚歎道:“二位的武藝,就算是古代的劍俠也不過如此!有你們相助,真是天助我也!隻要能在半路刺死皇帝,我定封你們為平肩王!”
二人興奮不已,忙問:“皇帝從哪條路來?”宸濠分析道:“肯定走陸路,經湖北南下。你們去荊襄一帶埋伏便行。”錢龍、趙虎領命,當天就開始收拾行裝。宸濠還特意給了他們四百兩銀子作為路費。第二天一早,二人背上包裹,暗藏利刃,離開樵舍,直奔荊襄而去。
另一邊,王守仁收到探子急報:“雷大春已攻破九江,城中錢糧全被運往樵舍充作軍餉!”王守仁懊悔不已:“都怪我生病耽誤了戰機,才讓宸濠有機可乘!如今他退守樵舍,若不趕緊出兵,隻怕他又要分兵攻打其他州縣,到時候局麵就更難收拾了!”
他當機立斷,傳令全軍:明日即刻拔營,向樵舍進發!第二天,大軍準時出發,日夜兼程,很快就抵達樵舍。隻見對岸賊營密密麻麻,二十多座營寨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王守仁下令在對岸安營紮寨,一場大戰一觸即發。究竟王元帥將如何破敵?且聽下回分解。
第六部分第164回巧立水軍聯舟作陣議破戰艦用火為工
王元帥在樵舍對岸安營紮寨後,立即召集眾將商議:“逆賊在對岸集結安營,我軍與之隔湖相對,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破敵呢?”徐鳴皋率先發言:“依末將之見,非得進行水戰不可。但要水戰,就必須乘船渡湖,不然這偌大的湖麵,我們又怎麼能過去呢?”王守仁麵露難色:“將軍說得有理,可急切之間,我們上哪兒去找這麼多渡船呢?”徐鳴皋也無奈地說:“末將也正為此事擔憂,看來隻能再另想辦法了。”於是,眾人暫時退下,大軍在此屯紮,王守仁則開始苦苦思索破敵良策。
與此同時,宸濠這邊打發錢龍、趙虎去執行刺殺任務後,探子來報:“王守仁已親率大軍在對岸安營,不日便會渡湖來攻。”宸濠聽聞,急忙聚眾商議:“王守仁親自統兵,在對岸紮營,很快就會渡湖,我們該用什麼計策抵禦,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呢?”李自然胸有成竹地獻計:“依我看,非得用水師才能抵禦敵軍。而水師作戰,固然離不開船隻,更重要的是兵卒要操練嫻熟,不怕風濤波浪,這樣才能與敵軍對戰。我軍的水軍平時就常加操練,還怕他們乘船來攻嗎?我有一計,可讓我軍在洪濤巨浪中如履平地,就算王守仁大軍渡湖而來,也定能取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宸濠急切地問:“先生快說,究竟用什麼辦法,能讓三軍不怕風濤呢?”李自然解釋道:“昔日龐統向曹操獻連環計,曹操赤壁戰敗,過錯並不在龐統的計策不好,而是他自己應對失當。況且當時正值冬季,沒有東南風就無法火攻,後來諸葛亮借到東南風,曹操才遭大敗。我打算仿照龐統的連環計,將船隻連起來組成方陣。這樣一來,我軍就不用擔心風浪了,就算王守仁大軍南渡,也不足為懼。”
宸濠又擔心地說:“先生此計雖好,可要是王守仁效仿周瑜破曹之計,用火攻,那我們豈不是要大敗?”李自然自信地說:“千歲有所不知,如今正值秋季,多刮西北風。我軍駐紮在西北,敵軍在東南。如果刮東南風,我軍才需要擔心;要是刮西北風,敵軍用火攻,那就是自己燒自己了,王守仁斷不會這麼做。而且現在也沒有第二個諸葛亮能借三日三夜東南風。再說,就算王守仁想到用火攻,急切之間,他又從哪兒找這麼多船隻裝載引火之物呢?所以,此事不必擔憂。”
宸濠聽後,覺得很有道理,便問道:“先生既這麼說,那需要多少船隻呢?”李自然答道:“我早為千歲預備好了。”宸濠大喜,說道:“那就有勞先生為我把船隻連起來組成方陣。”李自然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