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警世通言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警世通言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1 / 2)

“海鱉曾欺井內蛙,大鵬張翅繞天涯。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這四句詩,意在勸誡世人要謙虛低調,不可驕傲自滿。古人雲“滿招損,謙受益”,民間也有“四不可儘”的說法,即勢不可使儘、福不可享儘、便宜不可占儘、聰明不可用儘。

先說“勢不可使儘”。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若不做好事,總是任性而為、仗勢欺人,就像毒蛇猛獸般令人畏懼。他們見彆人害怕自己,便洋洋得意,卻不知再洶湧的潮水也有退去的時候。就像駕船行於急流,趁著順風扯滿帆隻顧前行,雖一時暢快,卻不知回程艱難。當年夏桀、商紂貴為天子,因倚仗權勢欺淩他人,最終落得夏桀被放逐南巢、商紂自縊於太白的下場。若他們隻是平民百姓,又怎會犯下諸多惡行?所以說權勢不能濫用。

“福不可享儘”也有其道理。俗話說“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又說“人無壽夭,祿儘則亡”。西晉的石崇官至太尉,與皇親王愷鬥富,用酒洗鍋,以蠟當柴,鋪設五十裡長的錦緞步障,連廁所都用綾羅裝飾。他的家仆穿著價值千金的火浣布衫,為買一妾耗費十斛珍珠。可最終石崇被趙王司馬倫所殺,身首異處,這就是過度享福的報應。

“便宜不可占儘”同樣值得深思。比如做生意的人,若貪占彆人幾分錢,就滿心歡喜,卻不想小商販若虧了這點錢,一家人可能都吃不上飽飯。占這點小便宜又有什麼好處呢?曾有人寫過一首關於占便宜的詩,描繪了一種看似“公平”卻實則貪婪的狀態,但真若人人如此,又有誰願意吃虧?而且即便一時得利,也會在暗中損耗福氣、折損壽命,隻是自己渾然不覺。所以佛家勸人,吃一分虧能得無量福。

有人可能會疑惑,前麵三句都好理解,“聰明不可用儘”又是為何?天下之事無窮無儘,天下之書浩如煙海,天下之理更是難以參透。寧可看似懵懂卻保持聰明,也不能自恃聰明反成糊塗。接下來要說的這個人,堪稱古來第一聰明,可他聰明一世,卻在一件事上犯了糊塗,留下一段故事,給那些恃才傲物的人做個警示。

此人吟詩賦詞樣樣精通,插科打諢、猜謎遊戲也無所不能,仿佛孔子重生、顏回再世。他就是北宋時期的蘇軾,字子瞻,彆號東坡,四川眉州眉山人。蘇軾科舉高中,官拜翰林學士,他天資聰慧,過目不忘,文思敏捷,既有李白的風流灑脫,又比曹植才思更勝。蘇軾曾在宰相王安石門下,王安石很看重他的才華,但蘇軾自恃聰明,常對王安石有所譏諷。

王安石著有《字說》,對每個字都有獨特解釋。一次,王安石談到“坡”字,說“坡”由“土”和“皮”組成,意味著坡是土的皮。蘇軾笑著反駁:“照您這麼說,‘滑’字就是水的骨頭了。”又有一日,王安石論及“鯢”字,說從“魚”從“兒”,應該是魚子;還舉例“四馬曰駟,天蟲為蠶”,認為古人造字必有意義。蘇軾拱手問道:“那‘鳩’字是九隻鳥,可有什麼典故?”王安石信以為真,虛心請教,蘇軾卻笑道:“《毛詩》說‘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加上鳥媽媽和鳥爸爸,正好九隻。”王安石聽後沉默不語,內心厭惡蘇軾的輕薄,便將他貶為湖州刺史。真是“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

蘇軾在湖州任職三年期滿,回京述職,暫住在大相國寺。他想到之前得罪王安石,深知“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的道理,便吩咐隨從準備好名帖,騎馬前往丞相府。離丞相府還有一箭之地時,蘇軾下馬步行。隻見府門前眾多官吏整齊站立,蘇軾拱手詢問:“太師在堂上嗎?”守門官回答:“老爺午睡還沒醒,請在門房稍等。”隨從搬來交椅,蘇軾坐下,將門半掩。

不一會兒,丞相府裡走出一個少年,二十歲左右,頭戴纏鬃大帽,身穿青絹長衫,神態悠閒。眾官吏紛紛躬身行禮,少年從東往西而去。蘇軾讓隨從打聽此人是誰,得知是丞相府中掌管書房的徐倫。蘇軾記得王安石書房裡有個受寵的書童徐倫,三年前還未成年,如今雖已成年,樣貌卻沒太大變化,便讓隨從追上徐倫,請他回來相見。

隨從追上徐倫,不敢在背後呼喚,從旁邊快步上前,垂手立於街邊說:“小人是湖州府蘇爺的長班,蘇爺在門房有請徐老爹,有話要說。”徐倫問:“是長胡子的蘇爺嗎?”隨從答:“正是。”蘇軾本就是風流才子,待人親切,以前常與徐倫交好,還送他扇子。徐倫聽說蘇學士有請,微微一笑,轉身返回。

隨從先回門房稟報,徐倫進門後,作勢要下跪行禮,蘇軾連忙伸手攙住。徐倫在丞相府掌管書房,各地官員到京拜見丞相,都要知會他並送上禮物,以禮相待。他今日想對蘇軾行禮,是因蘇軾曾長期在丞相門下,徐倫自幼在書房伺候,對蘇軾就像對舊主人一般,一時改不了習慣。蘇軾為保全他的體麵,攙住他說:“徐掌家,不必行此大禮。”徐倫說:“門房不是蘇爺該坐的地方,請到府裡東書房喝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東書房是王安石接待門生友人的地方。徐倫引蘇軾到東書房坐下,吩咐童兒煮茶,又說:“蘇爺,小人奉老爺之命去太醫院取藥,不能在此伺候,實在抱歉。”蘇軾說:“你先去辦事吧。”徐倫離開後,蘇軾見書房四周書櫥緊鎖,書桌上隻有筆硯,彆無他物。他打開硯匣,看到一方綠色端硯,頗為精美,硯台上墨汁未乾。正要蓋上硯匣,卻發現硯匣下露出一角紙張。

蘇軾拿起硯匣,取出一張素箋,見是兩句未寫完的詩稿,認出是王安石的筆跡,題目是《詠菊》。蘇軾笑道:“士彆三日,當刮目相看。以前我在京為官時,這老先生下筆千言,文思泉湧,三年不見,竟連兩句詩都寫不完整。”他念了一遍,又道:“這兩句詩簡直是胡說八道!”原來詩中寫“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軾認為,一年四季的風各有名稱,西風即金風,代表秋天,秋風起時,樹葉飄落,百花凋零。但菊花在深秋開放,屬性屬火,能與秋霜抗衡,即便枯萎也不會落瓣,說“吹落黃花滿地金”顯然是錯誤的。

蘇軾一時興起,提筆蘸墨,依照原詩韻腳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完後,蘇軾又有些後悔:“要是等會兒老先生出來,看到這詩,當麵指責我,多丟麵子。想把詩拿走銷毀痕跡,又怕老先生找不到詩,連累徐倫。”他思來想去,還是將詩稿折疊,放回硯匣下,蓋上硯匣,走出書房。

到了丞相府大門,蘇軾將名帖交給守門官吏,囑咐道:“太師出堂後,通報一聲,就說蘇某在此等候多時。因剛到京城,奏章還沒整理好,明日早朝獻完奏章,再來拜見。”說完,騎馬回住處去了。

不久,王安石出堂。守門官吏雖受蘇軾囑托,但因沒收到禮物,並未如實稟報,隻是將名帖和門簿呈上。王安石也當作平常,未仔細查看,心裡還惦記著那兩句未完的菊花詩。恰巧徐倫取藥回來,王安石讓他把詩稿放到東書房,自己隨後也進了書房。

王安石坐下後,揭開硯匣,取出詩稿一看,問徐倫:“剛才誰來過?”徐倫跪下稟道:“湖州府蘇爺來過,等候老爺。”王安石認出是蘇軾的筆跡,雖未言語,心中卻暗自思忖:“蘇軾這小子,雖曆經挫折,還是這般輕薄!不知自己才疏學淺,竟敢譏笑我!明日早朝,我要奏明皇上,將他削職為民。”但轉念又想:“且慢,他大概不知道黃州的菊花會落瓣,也不能全怪他。”於是叫來徐倫,取來湖廣地區的缺官冊籍查看,見黃州府其他官職都有人,唯獨缺一個團練副使,便暗暗記在心裡。

王安石命徐倫將詩稿貼在書房柱子上。第二天早朝,他密奏皇帝,稱蘇軾能力不足,建議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朝中官員對官職升降早已習以為常,各自領命。隻有蘇軾心中不服,他心知肚明,這是王安石因改詩一事公報私仇。但皇命難違,他也隻能謝恩。剛在朝房脫下朝服,長班來報:“丞相爺出朝了。”蘇軾忙到朝堂外行禮,王安石在轎中抬手示意:“午後到我府上吃飯。”蘇軾領命,回住處後寫信,安排湖州的隨從和管家,前往舊任接家眷到黃州團聚。

中午過後,蘇軾身著素服,頭戴角帶,備好新任黃州團練副使的名帖,騎馬前往丞相府赴約。門吏通報後,王安石吩咐請他到大堂相見。見麵時,王安石以師生之禮相待,命人上茶後開口說道:“子瞻被貶黃州,這是聖上的旨意,老夫也愛莫能助,你可彆錯怪我啊。”蘇軾恭敬回應:“晚生自知才學能力不足,怎敢埋怨老太師!”王安石笑著說:“子瞻才華橫溢,哪有不足之說?隻是到黃州為官,閒暇時間多,還要多讀書,增長學識。”

蘇軾向來博覽群書,才華出眾,如今聽王安石勸他讀書,心裡不免疑惑:自己還能讀什麼書?但他嘴上仍稱謝道:“多謝老太師指教。”內心卻更加不服氣。王安石生活極為節儉,宴席上不過四盤菜肴、三杯酒、一筷子飯。蘇軾告辭時,王安石一直送到滴水簷前,拉著他的手說:“老夫年輕時寒窗苦讀十年,落下病根,年老時常發作,太醫院診斷是痰火之症。雖一直在服藥,卻難以根治。唯有陽羨茶可治,荊溪進貢的陽羨茶,聖上賜給了我。我問太醫院的人該如何煮茶服用,他們說必須用瞿塘中峽的水。瞿塘在蜀地,我幾次想派人去取,都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又擔心派人去辦這事,對方不用心。子瞻你的家鄉就在蜀地,倘若家人往來方便,能否幫忙帶一甕瞿塘中峽的水給我?那我這把老骨頭,可就全靠你續命了。”蘇軾答應下來,返回相國寺。

第二天,蘇軾向朝廷辭官後,日夜兼程趕往黃州。黃州的全體官員得知蘇軾是天下聞名的才子,又是從翰林貶謫而來,紛紛出城遠迎。蘇軾選了個好日子,在公堂正式上任。一個月後,家眷也到了黃州。在黃州,蘇軾與蜀地友人陳季常結為好友,平日裡不過是登山玩水、飲酒賦詩,對軍務民情一概不乾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時光飛逝,將近一年過去。重陽節後,連續刮了幾天大風。一天風停後,蘇軾獨自坐在書房,突然想起:“定惠院長老曾送我幾種黃菊,種在後園,今天何不去賞玩一番?”正準備動身,陳季常恰好前來拜訪。蘇軾大喜,拉著他一起往後園走去。

到了菊花棚下,眼前的景象讓蘇軾目瞪口呆:隻見滿地金黃,菊花枝上竟沒有一朵花。陳季常見狀問道:“子瞻看到菊花落瓣,為何如此驚訝?”蘇軾感慨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所見的菊花,都是焦乾枯爛在枝頭,並不落瓣。去年在王荊公府中,看到他《詠菊》詩裡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我還以為他寫錯了,便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沒想到黃州的菊花真的會落瓣!原來荊公把我貶到黃州,是想讓我親眼看看這菊花啊!”陳季常笑著說:“古人說得好,‘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隻點頭。假若連頭俱不點,一生無惱亦無愁’。”

蘇軾歎道:“我當初被貶,還以為荊公是記恨我指出他的錯誤,公報私仇。誰知是他對,我錯了。就算是見識深遠的人,都會有失誤的時候,何況其他人呢!我們一定要記住,不可輕易評論、嘲笑彆人,這真是吃一塹長一智啊。”說完,蘇軾讓家人拿酒來,與陳季常席地而坐,在落花之下飲酒。

正喝著酒,仆人來報:“本府馬太爺前來拜訪,馬上就到。”蘇軾吩咐:“就說我不在,辭了他吧。”這一天,兩人邊喝邊聊,直到晚上才散去。

第二天,蘇軾寫好名帖,去回訪馬太守,馬太守出堂熱情迎接。當時沒有專門接待賓客的館舍,兩人便在後堂分賓主坐下。喝過茶後,蘇軾說起去年在丞相府錯改菊花詩,得罪王安石的事。馬太守微笑著說:“學生剛到這裡時,也不知道黃州的菊花會落瓣,親眼見過一次才相信。可見老太師學問淵博,有包羅天地的胸懷。學士大人一時疏忽,不了解情況,何不到京中太師門下賠罪,他肯定會消氣的。”蘇軾說:“我也想去,隻是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太守說:“將來有個機會,隻是不敢麻煩你。按照慣例,冬至節要向京城進獻賀表,通常會派一名地方官前往。學士大人若不嫌棄,可借著進表的機會進京,正好可以去賠罪。”蘇軾說:“承蒙太守大人關照,我願意前往。”太守又說:“這篇表章,還得麻煩學士大人動筆。”蘇軾一口答應下來。

告彆馬太守回到衙門後,蘇軾想起王安石囑咐取瞿塘中峽水的事。起初他心中不服,壓根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如今卻想借此彌補自己妄加評論的過錯。但這事兒不能輕易托付給彆人,正巧夫人身體不適,思念家鄉。蘇軾心想,既然太守有這番好意,不如告假親自送家眷還鄉,順便取瞿塘中峽的水,這樣公私兩便。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