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警世通言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警世通言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1 / 2)

日月有圓有缺,星辰運行也會偶爾偏離軌道,人生在世,又怎能沒有興衰起伏?就像張良年少時在徐邳逃難,伊尹曾在莘野耕地,薑子牙也曾在磻溪垂釣。

你看那韓信未得誌時,曾遭受胯下之辱;呂蒙正落魄時,在瓦窯借宿;裴度困頓之際,棲身於古廟之中。但時來運轉後,他們都成為了將相,儘顯男兒本色。

漢武帝元狩二年,四川成都府有一位秀士,姓司馬,名相如,字長卿。他父母雙亡後,孤身一人,生活清苦,卻堅持自我。他博覽群書,精通經史,雖然遊曆四方,但心中始終懷揣著求取功名的誌向。當初離家時,他路過城北七裡左右的升仙橋,在橋柱上鄭重寫下:“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複過此橋。”此後,他北到京洛,東到齊楚,投奔梁孝王門下,與鄒陽、枚皋等人為友。不料梁孝王去世,相如隻好稱病,回到成都市上。

臨邛縣縣令王吉,常常派人邀請相如前往。有一天,相如前去與王吉相會,一住就是十天。交談中,王吉提到當地富豪卓王孫,家中亭台池館華美異常,值得一遊。於是縣令派人去告知卓王孫,讓他接待相如。

卓王孫資產上萬,家中僮仆數百,生活極為奢華。他家花園中有一座花亭,名為瑞仙亭,四周繁花似錦,景色宜人,是絕佳的遊玩休憩之所,即便京洛一帶的名園,也比不上這裡。卓員外妻子去世後不再續娶,一心修道。他隻有一個女兒,小字文君,年方十九,剛剛守寡在家。文君聰慧過人,容貌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一天早晨,卓王孫聽說縣令的好友司馬相如,是文壇大儒,要來家中遊玩,還將前來拜訪,便急忙出門迎接,把他請到後花園的瑞仙亭。一番寒暄後,卓王孫置辦酒席款待。他見相如風度翩翩、氣質優雅,又是王縣令的好友,心中十分敬重,說道:“先生住在縣裡多有不便,何不在寒舍小住幾日?”相如感激他的盛情,便讓人喚來琴童,將行李搬到瑞仙亭安頓下來,這一住,便是半月有餘。

且說卓文君在繡房閒坐時,侍女春兒跑來告訴她:“有位秀士司馬長卿前來拜訪,員外留他在瑞仙亭住下了。這位先生風度翩翩,還擅長撫琴。”文君聽後,心中一動,便來到東牆的雕花窗邊,悄悄窺視相如。隻見他才貌出眾,文君暗自思忖:“此人日後必定飛黃騰達。隻是不知他是否已經娶妻?我若能嫁得這樣的丈夫,此生無憾!可歎他家境貧寒,若通過媒妁之言求親,父親肯定不會答應。要是錯過了他,以後恐怕再難遇到如此如意之人。”

過了兩天,春兒見小姐整日愁眉不展,料想她必定有心事,便說道:“今晚是三月十五,月色明亮,小姐何不到花園裡散散心?”小姐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想:“自從見了那位秀才,我日夜寢食難安。如今我心意已決,雖說這樣做有違婦道,但卻是我一生的前程所在。”於是,她收拾了一些金珠首飾,吩咐春兒準備酒果:“今晚我們賞月解悶。”春兒準備妥當後,便陪著小姐前往花園。

另一邊,相如早就聽聞文君小姐貌美聰慧,精通音律,心中也有意與她結識。當晚,月光如水,他聽到花陰下有腳步聲,便讓琴童偷偷查看,得知是文君。相如隨即焚香一炷,輕撫瑤琴。文君正向前走著,忽然聽到清亮的琴聲,便放慢腳步,靠近瑞仙亭。轉過花陰,隻聽見琴中奏出的曲子:

“鳳兮鳳兮思故鄉,遨遊四海兮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如今夕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在我傍,

何緣交頸為鴛鴦,期頡頏兮共翱翔!

鳳兮鳳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小姐聽完,對侍女說:“秀才對我有意,我亦對他有情。今夜既然來到這裡,就去與秀才相見吧。”於是,她走到亭邊。相如在月光下見到文君,連忙起身迎接:“小生日夜盼著能見到小姐,沒想到今日如願。未能遠迎,還望小姐恕罪!”文君行禮道:“先生光臨,未能好好款待。您獨居孤館,想必十分寂寞,讓人掛念不已。”相如說:“有勞小姐掛心。小生有琴相伴,倒也能消遣時光。”文君笑道:“先生不必掩飾,琴中之意,我早已明白。”相如跪地說道:“能見到小姐,小生死而無憾。”文君說:“先生請起,我今夜前來,是想與先生一同賞月,共飲幾杯。”

春兒將酒果擺在瑞仙亭上,文君與相如相對而坐,把酒言歡。相如仔細打量文君,隻見她眉如翠羽,肌膚勝雪;身著錦繡衣裳,身材勻稱,不胖不瘦;站在溪邊,堪比洛水之神;對著明月,好似嫦娥下凡。酒過幾巡,文君讓春兒先回去:“我稍後就來。”相如說:“小姐若不嫌棄,願與您……”文君笑道:“我想與先生攜手一生,豈止是一時歡愛?”相如問:“小姐可有什麼打算?”文君說:“我收拾了一些金珠。不如今夜我們一同離開這裡,到彆處居住。日後若父親想念,我們再搬回來,一家團聚,豈不是美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下,二人離開瑞仙亭,從後花園悄然離去,就像鼇魚脫鉤,頭也不回。

到了天明,春兒發現小姐不在房中,瑞仙亭也不見人影,趕忙稟報老員外。眾人尋到瑞仙亭,發現相如也不見了。員外大怒:“相如身為文人,竟做出這等禽獸之事!小賤人,你自幼讀書,難道不明白女子‘事無擅為,行無獨出’的道理?你不聽父命,私奔苟合,從此不再是我的女兒!”他本想告官,又怕家醜外揚,隻好作罷,恨恨道:“我倒要看看,你還有何臉麵見親戚!”此後,他雖心中氣憤,卻也不再追尋。

再說相如和文君回到家,相如看著家徒四壁,愁眉不展:“我妻子出身富貴,如今跟著我受苦,實在愧疚。所幸她毫無怨言,十分賢德,想必是相信我日後能有所成就。”正發愁時,文君來了。相如說:“我正想和你商量,做點小生意,可苦於沒有本錢。”文君說:“我那些首飾釵釧,都可以變賣。我父親家財萬貫,難道還不能接濟女兒?不如我們開一家酒肆,我親自當壚賣酒。若父親知道了,肯定會後悔。”

相如聽從了文君的建議,修建房屋,開起酒肆。文君親自站在酒壚前,記賬賣酒。一天,卓王孫家的僮仆到成都辦事,進酒肆飲酒,沒想到竟來到司馬相如的店裡。他看到當壚的女子,竟是自家小姐,大吃一驚,急忙趕回臨邛,將此事稟報給員外。員外得知後,滿臉羞愧,不願認這個女兒,從此閉門謝客。

相如夫婦賣酒約半年後,一天,突然有使者捧著詔書,來到酒肆,詢問司馬相如的名字,說道:“朝廷讀了先生所作的《子虛賦》,讚其文章氣勢磅礴,超越古人。陛下讀後讚歎不已,心中生出淩雲壯誌,恨不得與先生生在同一時代。楊得意上奏說:‘此賦是臣同鄉司馬相如所作,如今正在成都閒居。’陛下大喜,特命我前來征召先生,速速入朝,不得延誤。”

相如趕忙收拾行裝,準備啟程。文君不舍地說:“官人此去若得富貴,可彆忘了瑞仙亭上的情誼。”相如說:“小生受小姐大恩,無以為報,怎會忘記?”文君說:“秀才也分兩種,有君子儒,無論貧富,誌向不改;也有小人儒,貧窮時一個樣,富貴了就忘了本。”相如堅定地說:“小姐放心!”夫妻二人難舍難分,臨行前,文君又叮囑道:“如今你已實現題橋的誌向,可彆辜負了我這當壚賣酒的人!”

且說相如隨使者啟程,這邊卓王孫的家僮從長安回來,聽說楊得意舉薦司馬相如,被朝廷征召。卓王孫心想:“我女兒有先見之明,見此人才能出眾、相貌不凡,料定他日後會顯達,才與他結為夫妻。仔細想來,男婚女嫁本是人之常情。女婿沒做官時,我帶侍女春兒去成都看望女兒,這是父女之情,沒人會笑話我。要是等他做了官再去,彆人該說我趨炎附勢了。”

第二天,卓王孫帶著春兒來到成都,找到文君。文君見到父親,趕忙下拜:“孩兒不孝,望爹爹饒恕!”員外說:“我的兒,你可把我急壞了!過去的事就不提了。如今朝廷征召,正合你心意。我今日送春兒來照顧你,接你回家住。我再派家僮去長安,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賢婿。”文君卻執意不肯。卓員外見女兒心意已決,便將一半家財分給她,在成都為她建造大宅,購置良田,還安排了三四百僮仆。此後,卓員外便陪著女兒住下,等待女婿的好消息。

司馬相如跟隨使者抵達京師,朝見天子,又獻上一篇《上林賦》。天子看後大喜,當即任命他為著作郎,讓他在金馬門待詔。當時,巴蜀開通南夷各條道路,因軍需轉運繁雜,驚擾了當地百姓。天子得知後大怒,召來相如商議,命他撰寫告諭巴蜀百姓的檄文,還說:“此事非卿不可。”於是,又任命相如為中郎將,持節前往,賜他令劍金牌,允許他先斬後奏。

相如謝恩後,辭彆天子,一路快馬加鞭。到達巴蜀後,經過勸說安撫,很快平息了事端,蠻夷之地恢複平靜。不到半月,百姓生活安寧,相如也得以衣錦還鄉。數日後,他抵達成都府,當地官員出城迎接。回到新家,文君出門相迎。相如感慨道:“讀書果然不會辜負人,今日終於實現了題橋的心願。”文君笑著說:“還有一喜,你丈人早就來這裡等你了。”相如連忙說:“不敢當,不敢當!”

卓員外出來與相如相見,相如上前施禮,二人相互道謝,隨後大擺筵席慶賀。從此,司馬相如一家成為成都的富貴人家。有詩為證:

“夜靜瑤台月正圓,清風淅瀝滿林巒。

朱弦慢促相思調,不是知音不與彈。”

司馬相如原本隻是成都府的一介窮書生,僅僅因為一篇文章契合了皇帝的心意,便一朝得誌,飛黃騰達。而在南宋時期,同樣是成都府人,在濯錦江畔居住的一位貧士,也因詞章際遇,最終衣錦還鄉。這位貧士姓俞名良,字仲舉,年僅二十五歲,自幼父母雙亡,娶了張氏為妻。俞良日夜勤奮攻讀詩史,腹有錦繡文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時正值春榜開啟,科舉選場麵向天下廣納人才,俞良決定前往臨安參加科舉考試。臨行前,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俞良叮囑妻子:“我此番前去求官,快則一年,慢則三年,隻要謀得一官半職,立刻回來。”說罷,與妻子告彆,騎著一頭小毛驢踏上了征程。

然而,行程尚未過半,俞良突然染上疾病,他匆忙尋了一家客店住下,心中滿是煩惱。這一病就是半個月,身邊的錢物也消耗殆儘。無奈之下,他隻好賣掉毛驢充當盤纏。又擔心耽誤科舉考試的日期,隻能買了雙草鞋穿上,背著書囊徒步前行。沒走幾天,雙腳就被磨破,鮮血淋漓,一路上受儘苦楚。俞良心中暗自思忖:“什麼時候才能走到杭州啊!”看著自己受傷的雙腳,他感慨萬千,寫下一首《瑞鶴仙》詞來抒發心中的愁緒:

“春闈期近也,望帝京迢遞,猶在天際。

懊恨這雙腳底,不慣行程,如今怎免得拖泥帶水。

痛難禁,芒鞋五耳倦行時,著意溫存,笑語甜言安慰。

爭氣扶持我去,選得官未,那時賞你穿對朝靴,安排在轎兒裡。

抬來抬去,飽餐羊肉滋味,重教細膩。更尋對小小腳兒,夜間伴你。”

經過漫長的跋涉,俞良終於抵達杭州,在貢院前橋下的孫婆店住了下來。不久後,他順利參加了科舉考試,隨後便和其他考生一樣,焦急地等待著放榜。其實,這些舉子們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就拿俞良來說,他從八千多裡之外的家鄉來到臨安,滿心指望能一舉成名,可無奈時運不濟,最終名落孫山。

俞良心中苦悶至極,忍不住流下眼淚。他暗自思量:“大老遠來到這裡,如今身上分文不剩,可怎麼回鄉呢?”無奈之下,他隻好暫時流落在杭州。每天出門,隻要身上有點錢,他就去買酒喝,借酒消愁。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錢財漸漸耗儘。起初,還有幾個相識偶爾接濟他,可時間久了,他總是麻煩彆人,便逐漸遭到了嫌棄。每當看到其他秀才在店裡喝酒,俞良就會進去拜訪,混兩碗酒喝,喝醉後便回到客店休息。

孫婆見他這樣,忍不住埋怨道:“秀才,你還欠著我房錢沒還,每天卻喝得大醉,既然有錢買酒,為什麼不還房錢?”俞良也不解釋,每天早上向店小二討些熱水洗把臉,就出門了。他四處拜訪權貴,希望能得到一些幫助,討幾碗酒喝,喝醉後便在天黑時分回到客店。天天如此,周而複始。

有一天,俞良走到眾安橋,看到一家茶坊裡坐著幾個秀才,便擠進去找了個位置坐下。茶博士見狀,上前作揖問道:“解元對讀書人的尊稱),您想喝點什麼茶?”俞良心裡犯了難,他早飯都沒吃,哪有錢喝茶,可嘴上又不好直說,隻好推脫:“我約了個朋友在這裡等,一會兒他來了再點。”茶博士便退了下去。

俞良坐在門口,眼巴巴地盼著能遇到一個相識,可始終未能如願。正煩悶時,隻見一位先生手裡拿著一個寫有“如神見”的招牌走過。俞良心想,這應該是個算命先生,不如算一卦看看運氣。於是,他把先生請進茶坊坐下,報上自己的生辰八字。茶博士看到這一幕,還以為是俞良等的朋友來了,又上前問道:“解元,吃什麼茶?”俞良隻好說:“來兩杯椒茶。”

兩人喝完茶,先生說道:“解元您運氣極佳,不出兩日,必定會遇到貴人,從此飛黃騰達,前途不可限量。”俞良聽了,心裡暗自苦笑:“我現在這副落魄模樣,什麼時候才能發跡?眼下連茶錢都付不起。”於是,他找了個借口起身說:“先生,如果我真的發跡了,一定好好感謝您。”說完便要離開。

茶博士連忙攔住他:“解元,茶錢還沒付呢!”俞良推脫道:“我隻是借坐一會兒,你卻來問我要茶錢,我哪有錢還?先生說我很快就會發跡,等我好了,一並還你。”說完扭頭就走。先生也追上來說:“解元,算命錢還沒給呢!”俞良又說:“先生多擔待,等我發跡了,一定補上。”先生無奈地說:“我今天出門真是不順!”茶博士也抱怨道:“我真倒黴,白白賠了兩杯茶錢!”就這樣,幾人不歡而散。

俞良又繼續在街頭晃悠,討了幾碗酒喝。直到天黑,他酩酊大醉,踉踉蹌蹌地回到孫婆店裡,一進門便昏昏沉沉地睡倒了。孫婆見他這樣,忍不住大罵:“你這秀才太不懂事了!欠了我這麼多房錢不還,還天天喝得爛醉。你以為天天都有人請你喝酒啊?”俞良借著酒勁反駁道:“我喝醉是我的事,關你什麼事!彆人請不請我,也輪不到你管!”

孫婆氣憤地說:“我情願不要你欠的房錢,你明天就給我搬走!”俞良依舊胡言亂語:“你要我走,再給我五貫錢,我明天就走!”孫婆聽了,又氣又笑:“我從沒見過你這樣的客人!白住了這麼久店,現在還想訛錢,一點讀書人該有的體麵都沒有。”俞良聽了,更加惱火,罵道:“我有韓信的誌向,你卻沒有漂母的仁慈。我俞某是個飽學之士,這次考不中,下次一定能中。你就算供養我到下次考試,又能怎樣!”說著,借著酒勁敲桌子打板凳,鬨得不可開交。孫婆見他發酒瘋,也不敢招惹,關上門回屋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俞良折騰了一陣,身體疲憊不堪,倒在床上便睡著了。到了五更天,他酒醒過來,想起昨晚的事,不禁感到十分羞愧。他想不告而彆,可又無處可去,一時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