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小孫押司去官府當差,押司娘把迎兒叫來:“迎兒,你在我家七八年了,我一直把你當自己人。但現在不比從前,我看你也到了嫁人的年紀,給你說門親事如何?”迎兒連忙推辭:“我哪敢有這想法……”可押司娘根本不給她拒絕的機會,硬是安排她嫁給了一個叫王興的人,外號“王酒酒”——這人不僅嗜酒如命,還沉迷賭博。
迎兒嫁過去不到三個月,嫁妝就被王興揮霍一空。一次,王興喝得醉醺醺回家,對著迎兒破口大罵:“你這賤骨頭!看我這麼落魄,也不知道去你老東家借點錢!”迎兒受不了辱罵,轉身跑回小孫押司家。押司娘見了,冷著臉問:“你嫁了人,還回來乾什麼?”迎兒哭著說:“媽媽,我嫁的這人不成器,又喝酒又賭博,嫁妝都敗光了,實在沒辦法,想求您借三五百錢救救急。”押司娘不耐煩地掏出銀子:“這是最後一次,以後彆再來了!”
可迎兒拿了錢沒幾天,又被王興敗光了。一天傍晚,王興醉醺醺地回家,又開始逼迎兒:“你這賤貨!趕緊再去你老東家借錢!”迎兒哭著說:“上次借的時候,好話說儘,這次怎麼還能開口?”王興惱羞成怒:“你敢不去,我打斷你的腿!”
迎兒無奈,連夜跑到小孫押司家門口,卻發現門已經關了。她想敲門,又怕被責怪,正進退兩難時,忽聽身後有人喊:“迎兒,我給你一樣東西。”迎兒回頭,隻見屋簷下站著個頭戴舒角襆頭、身穿緋袍角帶的人,懷裡抱著一卷文書,那人壓低聲音說:“迎兒,我是你原來的押司。我現在在一個地方,暫時不能告訴你。你伸手,我給你樣東西。”迎兒伸手接過,再抬頭時,那人已消失不見。她低頭一看,竟是一包碎銀子。
迎兒急匆匆跑回家敲門,王興在屋裡問:“這麼晚從老東家回來,怎麼回事?”迎兒興奮地說:“我去的時候門已經關了,正往回走,就看見老押司站在屋簷下,給了我這包銀子!”王興一聽,臉色驟變:“你少在這兒說鬼話!這銀子來路不明,先進來!”等迎兒進屋,王興卻換了副語氣:“我看你之前說在灶前見到老押司的事,多半有蹊蹺。但這事傳出去不好聽,先把銀子收著,明天我去縣裡告發他們!”
可到了第二天,王興又猶豫了:“不行,這事兒告不得。一來,小孫押司是縣裡的頭名押司,我得罪不起;二來,沒真憑實據,連這銀子都得充公,白白吃場官司。不如用這錢買幾件衣裳、準備些禮品,送去小孫押司家,說不定還能要點好處。”
打定主意後,王興夫婦精心打扮一番,帶著禮品來到小孫押司家。押司娘見他們衣著整潔又送了禮,不禁問:“你們哪來的錢?”王興編了個謊:“昨天幫人辦了件事,賺了二兩銀子,特意買些東西來孝敬您。以後我也戒酒戒賭,好好過日子。”押司娘點點頭:“王興,你先回去,讓迎兒在這兒住兩天。”
王興走後,押司娘對迎兒說:“我一直想還東嶽廟的願,明天你陪我一起去吧。”
第二天清晨,兩人梳洗完畢,小孫押司去縣衙當差,押司娘鎖好門,帶著迎兒直奔東嶽廟。她們在大殿上完香,又到兩廊下祭拜。走到速報司前時,迎兒的裙帶鬆了,便停下來係帶子。押司娘先走了幾步,就在這時,迎兒突然聽見速報司裡傳來一聲呼喚。她抬頭一看,隻見一個頭戴舒角襆頭、身穿緋袍角帶的判官模樣的人,竟開口說道:“迎兒,我是你原來的押司!你得幫我申冤!我給你樣東西!”迎兒下意識地伸手接過,定睛一看,驚訝得差點叫出聲:“這怎麼可能!泥像居然會說話,還送我東西?”她慌忙把東西揣進懷裡,沒敢告訴押司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家後,迎兒把這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王興。王興拿過一看,發現是一張紙,上麵寫著:“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來後人餌。要知三更事,掇開人下水。來年二三月,句已當解此。”兩人盯著這幾句沒頭沒腦的話,怎麼也參不透其中含義。王興叮囑迎兒:“這事彆跟任何人說,等到來年二三月,看看會發生什麼。”
時光飛逝,轉眼間到了第二年二月,奉符縣迎來了一位新知縣。此人名叫包拯,廬州金鬥城人,正是後世家喻戶曉的包龍圖。此時的包拯剛踏上仕途,出任知縣一職。他自幼聰慧過人,為人正直,即便初入官場,就已展現出非凡的斷案才能,善於破解人間錯綜複雜的疑案。
包拯到任後的前三天,並未急於處理政務。一天夜裡,他做了一個夢,夢中自己正端坐公堂,堂上貼著一副對聯:“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第二天一早升堂,包拯叫來縣衙裡的文書官吏,讓他們解讀這兩句對聯的含義,可眾人皆麵麵相覷,無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包拯命人取來一塊白牌,將對聯工整地書寫其上,執筆書寫的正是小孫押司。寫完後,包拯用朱筆在牌後批注:“如有能解此語者,賞銀十兩。”隨後,這塊白牌被懸掛在縣衙門口,消息一經傳開,縣前縣後,無論是當差的官差,還是普通百姓,都蜂擁而至。大家肩並著肩、背挨著背,都盼著能解開謎題,贏得那十兩賞銀。
這天,王興正在縣前買棗糕吃,聽到周圍人議論知縣掛出白牌,上麵寫著兩句無人能解的話。他好奇地湊過去一看,頓時大吃一驚——這不就是東嶽廟速報司判官給迎兒紙上寫的內容嗎?王興心裡犯起了嘀咕:想去官府告發,又怕這位新上任的知縣行事古怪,惹上麻煩;可要是不說,除了自己,確實再沒彆人知道這兩句話的來曆了。
王興買了棗糕回到家,把這事告訴了妻子迎兒。迎兒說道:“先前大孫押司三次現身,讓我幫他申冤,還白白給了我們一包銀子。要是不去告發,隻怕連鬼神都不會放過我們。”但王興還是猶豫不決,又回到縣前,正巧碰上了鄰居裴孔目。王興平日裡知道裴孔目見多識廣,便一把將他拉到僻靜的巷子裡,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詢問他:“你說我該不該去告發?”
裴孔目問:“速報司給的那張紙在哪裡?”王興回答:“在我妻子的衣服箱子裡。”裴孔目說:“我先去幫你向縣官稟報。你回家把紙取來,等知縣傳喚你時,再拿出來當作證據。”王興覺得有理,便點頭答應了。
裴孔目等到包拯退堂,見小孫押司不在旁邊,立刻跪了下去,稟報道:“老爺,您白牌上寫的那兩句話,隻有鄰舍王興知道來曆。他說東嶽廟速報司給了他一張紙,紙上還有許多話,其中就有這兩句。”包拯問道:“王興現在在哪裡?”裴孔目回答:“回家取那張紙去了。”包拯立刻派人去傳王興到縣衙問話。
王興回到家,打開妻子的衣箱,拿出那張紙一看,頓時叫苦不迭——紙上空空如也,先前的字跡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心裡直發慌,不敢去縣衙,像揣了隻兔子似的,躲在家裡。可知縣派的差人很快就到了,新官上任雷厲風行,催得緊,王興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拿著這張白紙,跟著公差進了縣衙。
包拯屏退左右,隻留下裴孔目在一旁。他問王興:“裴某說你在嶽廟中得了一張紙,拿來我看看。”王興連連磕頭,慌張地說:“小人的妻子去年在嶽廟燒香,走到速報司前,神道顯靈,給了她一張紙,上麵寫了好些話,確實有老爺白牌上的兩句。小人把紙藏在衣箱裡,剛才去看,卻變成了一張白紙。現在這張紙就在這兒,小人絕不敢說謊!”
包拯拿過紙看了看,又問:“紙上寫的話,你還記得嗎?”王興說:“小人還記得。”隨即就把內容一字不差地念給包拯聽。包拯將這些話寫下來,仔細琢磨了許久,又問:“王興,神道把紙給你妻子時,還有沒有其他吩咐?”王興回答:“神道隻讓幫他申冤。”
包拯聽後大怒,喝道:“胡說!神道哪有冤屈不能申,偏要讓你妻子幫忙?還來求你!這種毫無根據的話,想騙誰?”王興嚇得急忙磕頭:“老爺,這裡麵確實有緣故!”包拯說:“你詳細道來。說得有理,有賞;要是沒道理,今天就拿你開刀!”
王興這才一五一十地稟道:“小人的妻子迎兒,以前是侍奉本縣大孫押司的。當時有個算命先生說大孫押司某年某月某日三更三點會死,沒想到真應驗了。後來主母嫁給了現在的小孫押司,還把迎兒嫁給了小人。迎兒第一次是在孫家廚房,看見大孫押司現身,他脖子上套著井欄,披頭散發,吐著舌頭,眼裡流血,喊著‘迎兒,幫爹爹做主’;第二次是在孫家門外的夜裡,又遇見大孫押司,穿著官服,還給了迎兒一包碎銀;第三次是在嶽廟的速報司,判官模樣的人給了迎兒這張紙,還讓申冤,而那判官的樣子,分明就是大孫押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拯聽後,哈哈大笑:“原來如此!”隨即喝令左右:“去把小孫押司夫婦二人抓來!你們乾的好事!”小孫押司一臉無辜:“小人沒做什麼壞事啊。”包拯便開始解讀速報司紙上的內容:“‘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是外孫,暗示外郎姓孫,指的就是大孫押司和小孫押司;‘前人耕來後人餌’,‘餌’是吃的意思,說的是你白白得了他的老婆,享用他的家業;‘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大孫押司死於三更,要知道死因,就得‘掇開火下之水’。迎兒看見他在灶下的樣子,是被勒死的,頭上套著井欄,井代表水,灶代表人,水在火下,說明你家的灶就砌在井上,死者的屍體必然在井裡;‘來年二三月’,就是今日;‘句已當解此’,‘句已’合起來是個‘包’字,意思是我包拯今日到此為官,能解讀這些話,為他申冤!”
包拯喝令左右:“讓王興押著小孫押司,去他家灶下,不管怎樣,都要把勒死的屍首找回來!”眾人將信將疑地來到孫家,掀開灶床腳,下麵是一塊石板。抬起石板,露出一口井。包拯召集土工,把井水抽乾,用竹籃下井打撈,不一會兒,一具屍體被撈了上來。眾人圍過去辨認,雖然屍體麵容未改,有人一眼認出這就是大孫押司,他的脖子上還留著勒痕。小孫押司見狀,臉色煞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在場眾人也都驚愕不已。
原來,小孫押司當初是在大雪天凍倒路邊,被大孫押司發現。大孫押司見他年輕可憐,便救了他,還教他識字、寫文書。沒想到,小孫押司竟和大孫押司的妻子有了私情。那天大孫押司算命回來,小孫押司正好在他家,得知大孫押司三更會死,便趁機灌醉了他,當晚就將其勒死,扔進井裡。隨後,小孫押司又偷偷把一塊石頭拋進奉符縣河,製造大孫押司投河自儘的假象,還把灶台砌在井上掩蓋罪行,後來更是娶了大孫押司的妻子。
眾人回縣衙向包拯稟報了情況,小孫押司夫婦見事情敗露,隻好如實招供,最終被雙雙判處死刑,為大孫押司償命。包拯說話算話,將十兩銀子賞給了王興,王興拿出三兩銀子感謝裴孔目。
包拯初任知縣,就憑借這一案件聲名遠揚。從此,民間流傳著包龍圖日間斷人案、夜間斷鬼案的傳說。有詩讚道:“詩句藏謎誰解明,包公一斷鬼神驚。寄聲暗室虧心者,莫道天公鑒不清。”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