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無數動人的愛情故事流傳,像朱文在燈下邂逅劉倩,師厚於燕山重逢故人,即便生死相隔也無法阻斷深情,人世間最真摯深沉的,莫過於此。
大唐中和年間,博陵有一位才子,姓崔名護,生得風流倜儻,才貌出眾,世間難尋。當時恰逢科舉考試,崔護收拾好琴劍書籍,前往長安應試。暮春時節,崔護暫時離開旅舍,到城南郊外遊玩。一路奔波,隻覺得口渴難耐,唇乾舌燥,渾身燥熱。
他急切地想要找水喝,卻不見溪流澗水。正焦急時,眼前出現一處景致:桃花紅得似火,柳樹綠得如煙,竹籬環繞著茅舍,黃土砌成牆壁,白色木板做門。犬吠聲從屋舍間傳來,黃鸝鳥在柳樹枝頭成雙成對地鳴叫。
崔護上前敲門,希望能討口水喝。他在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有人出來。正無計可施時,忽聽到門內傳來笑聲。崔護好奇地從門縫往裡張望,原來是一個十六歲左右的少女。少女出來開門的瞬間,崔護隻覺得更加口乾舌燥,心跳也加快了。
他連忙拱手行禮:“小娘子,有禮了。”少女嬌聲回應萬福:“官人光臨寒舍,有何事吩咐?”崔護說道:“在下博陵崔護,沒彆的事,隻因趕路走得氣喘,想討口水解渴。”少女聽後沒說話,快步進屋,用纖細的手捧著陶碗,盛了半碗水遞給他。崔護接過一飲而儘,隻覺得透心涼爽,十分暢快,連忙道謝後離去。之後,崔護一心想著科舉,便去參加考試。可惜時運不濟,未能金榜題名,隻好離開長安,匆匆返鄉。
轉眼間一年過去,又到了開科取士的時候,崔護再次前往長安應試。他心中惦記著那位少女,便把考試暫且放到一邊,急忙趕到城南。一路上,他東張西望,生怕錯過了少女的住處。很快,他來到那所茅舍前,隻見依舊是桃紅柳綠,犬吠鶯啼。崔護走到門前,卻發現寂靜無人,心中頓生疑惑。他又從門縫往裡看,聽不到一點聲響。徘徊許久後,他在白板門上題下四句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題完詩,崔護才離開。可到了第二天,他還是放心不下,又前去查看。這次,門“呀”地一聲開了,走出一位老者。隻見老者須眉皆白,鬢發稀疏,身披白布道袍,手持斑竹拐杖,看上去頗有隱士風範。
老者問崔護:“你可是崔護?”崔護行禮道:“正是在下,不知老丈如何認得我?”老者突然悲痛地說:“你殺了我女兒,怎麼能裝作不認識?”崔護大驚失色,麵色慘白:“我從未到過您家,這話從何說起?”老者解釋道:“我女兒去年獨自在家,遇到你來討水。你走後,她就整日昏昏沉沉,臥床不起。昨天她突然說:‘去年今日曾遇崔郎,今日想必來也。’於是走到門前張望,沒見到你。轉身抬頭,看到白板門上的詩,便大哭一聲,暈倒在地。我把她扶進房裡,她一夜都沒醒。今早她忽然睜眼說:‘崔郎來了,爹爹快去迎接。’如今你真的來了,這難道不是天意?快進屋看看吧。”崔護走進房內,隻聽到一聲哭聲。仔細一看,少女竟已離世。老者悲痛地說:“你今日真要償命了!”崔護又驚又痛,走到床前,坐在少女頭邊,輕輕抬起她的頭,放在自己腿上,深情地說:“小娘子,崔護在此!”神奇的是,不一會兒,少女竟然蘇醒過來,三魂歸位,七魄重生,還能自己起身。老者大喜過望,便準備嫁妝,招崔護為婿。後來,崔護科舉得中,入朝為官,夫妻二人一生團圓,正應了那句“月缺再圓,鏡離再合。花落再開,人死再活”。
為何要講這個故事呢?它展現了死而複生的奇跡。但並非所有多情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有一位癡情的少女,沒能和心儀之人修成正果,反而丟了性命,成全了彆人的美滿姻緣,真是“有緣千裡能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
話說宋朝東京開封府有一位員外,姓吳名子虛,為人老實本分。他隻有一個兒子,名叫吳清,從小備受寵愛。吳員外對兒子愛護有加,幾乎不讓他出門。可吳清生性風流,喜歡結交朋友,四處遊玩。一日,有兩位朋友前來拜訪,他們身份尊貴,是宗室趙八節使的兒子,哥哥叫趙應之,弟弟叫趙茂之,都是出手闊綽的富家子弟。兩人讓仆人通報後,吳清出來熱情迎接,賓主分座而坐。獻茶完畢,吳清問道:“承蒙二位光臨,不知有何指教?”
二人說道:“如今正值清明,金明池上遊人如織,熱鬨非凡。我們想邀你一同去遊玩,不知你意下如何?”吳清大喜:“二位不嫌棄我,我當然願意奉陪。”隨後,他讓童兒挑著酒食,準備好三匹馬,與二人一同前往金明池。金明池的美景,正如陶穀學士詩中所寫:“萬座星歌醉後醒,繞池羅幕翠煙生。雲藏宮殿九重碧,日照乾坤五色明。波麵畫橋天上落,岸邊遊客鑒中行。駕來將幸龍舟宴,花外風傳萬歲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人繞著池子遊玩,隻見桃花似錦,柳綠如煙,花間粉蝶成雙飛舞,枝頭黃鸝兩兩和鳴。踏青賞景的男女絡繹不絕,到處都是遊玩的人群。遊玩片刻後,三人找了個空地飲酒。吳清感慨道:“今日景色雖好,可惜少個陪酒的佳人。”趙氏兄弟說:“酒已經夠了,不如四處走走,看看來往的遊人,總比乾坐著強。”於是三人挽著手同行。剛走幾步,一陣香風撲麵而來,香氣中混合著幽蘭與脂粉的氣息。吳清循著香氣走去,忽見一群女子,個個衣著豔麗,如同百花爭豔。其中一位十五六歲的小娘子,身穿杏黃衣衫,格外引人注目。她生得眼如秋水橫波,眉似春山含黛,烏發如雲,雙足小巧。櫻桃小嘴,楊柳細腰,一舉一動都散發著迷人的風韻。
吳清一見傾心,恨不得立刻上前結識,卻被趙氏兄弟拉住:“這是良家女子,不可冒犯。周圍人多眼雜,小心惹禍上身。”吳清雖聽從勸告,但心中卻失魂落魄。小娘子也隨著眾人漸漸走遠。吳清與趙氏兄弟告彆後回到家中,整夜輾轉難眠:“如此貌美的女子,可惜沒問清楚她的住處姓名。要是能打聽到,托人說媒,或許還有機會。”第二天,吳清放心不下,換上整齊的衣服,又約上趙氏兄弟,到金明池尋找小娘子的蹤跡,然而卻遍尋無果,心中十分失落。
趙大哥見狀說道:“看你心情不好,想必是尋美不成。這附近酒肆裡有不少賣酒的女子,我們陪你去看看,要是有合心意的,喝上幾杯,也能解解悶,如何?”吳清搖頭:“那些風塵女子,我向來不感興趣。”趙二哥說:“街北第五家有個小酒肆,環境雅致。店裡有個賣酒的姑娘,長得很漂亮,年紀也就十六歲左右,隻是不常出來。”吳清頓時來了興致:“那就麻煩二位帶我去看看。”三人來到街北,果然看到一家小酒店,店外花竹茂盛,店內杯盤整齊擺放。趙二哥指著說:“就是這家。”
三人走進店裡,卻不見人影,便喊道:“有人嗎?有人嗎?”過了一會兒,一位十五六歲、如花似玉的少女走了出來,舉止間透著無限風情。三個年輕人見到少女,趕忙行禮問好。少女見到三人,也不禁春心萌動,羞澀地挨著他們坐下,讓丫鬟取酒來。四人正高興地舉杯準備飲酒,突然聽到驢蹄聲和車輪聲,原來是少女的父母上墳回來了。三人隻好掃興離開。
時光流逝,春天過去,美好的遊玩時光難以重現,可吳清對少女的思念卻與日俱增,常常在夢中相見。轉眼又過了一年,三人不約而同地再次來到這裡,卻見酒肆門庭冷落,那位賣酒的少女也不見蹤影。他們稍作休息後向人打聽,隻見一對老夫妻走了出來。三人說道:“老人家,來一角酒。”接著問道:“去年在這裡看到一位賣酒的姑娘,今日怎麼不見她了?”老人聽後,淚水奪眶而出:“幾位官人,老漢姓盧名榮。你們說的賣酒姑娘是我女兒,小名愛愛。去年今日,我們全家去上墳,不知從哪裡來了三個年輕人,和她一起喝酒。我回來後,他們就走了。之後我們說了她兩句,沒想到她性子要強,從此茶飯不思,沒過幾天就去世了。屋後的小土丘,就是她的墳。”說罷,老人又傷心地哭了起來。三人聽後,不敢再多問,連忙付了酒錢,騎著馬離開。一路上,他們心情沉重,頻頻回頭,淚水打濕了衣襟,久久無法釋懷。
吳清與趙氏兄弟正走著,恍惚間看見一位婦人,頭上罩著素羅,胸前係著紅帕,腳步顫顫巍巍,似進又退,朝著三人微微欠身,輕聲道了個萬福。三人頓時如癡如醉,不知如何是好。要說她是鬼,可她衣裳有縫,地上還有影子;要說這是在夢裡,可自己掐一下又覺得疼。
隻見那婦人開口道:“官人可還記得奴家?我就是去年金明池上的人。今日官人來尋我,爹媽騙你們說我死了,還弄了個空墳,就是想瞞過你們。奴家想著前世有緣,才能再次相遇。如今我搬到城裡一個幽靜的小巷,住的是座小樓,環境十分雅致。若不嫌棄,還請賞臉去坐坐。”三人聽了,連忙下馬,跟著婦人一同前行。沒走多久,便到了一處地方。進門一看,隻見小樓挨著園林,帳幔間似藏著春意。低垂的簾幕映著淺紅,曲折的樓閣敞開錦帳。光線半明半暗,人影在光影中若隱若現;四周萬紫千紅,處處洋溢著盎然春意。
上了樓,那女子便喊道:“迎兒,快擺酒來,給三位姐夫賀喜。”不一會兒,酒菜齊備,眾人開懷暢飲。那女子十分熟稔,唱了一支婉轉的曲子,又輕盈地跳了一段舞,還熟練地彈起古箏,說著溫柔甜蜜的吉祥話。趙氏兄弟喝完酒,便起身告辭離去。吳清轉過身,輕輕搭著女子的香肩,摟著她的細腰,握著她的纖手,醉眼朦朧間,隻覺這小樓便是溫柔鄉,與女子互訴衷腸,共度了一夜。
天亮後,兩人起身梳洗,吃過早飯,依舊難舍難分,絮絮叨叨說了許久。吳清焚香起誓,與女子以齧臂為盟,女子這才掩麵淺笑,轉身進了裡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清滿心惆悵地回到家,父母問他:“我兒,昨晚你在哪裡過夜?害得我們一夜沒睡,儘做些亂七八糟的夢。”吳清撒謊道:“爹娘,兩位朋友是皇親國戚,非要我陪他們,我也沒辦法。”父母一聽是皇親,又想起他們曾來拜訪,便沒再懷疑。
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吳清與那女子情投意合,十分投緣。想想也是,年輕俊朗的少年,遇上如花似玉的姑娘,又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真可謂“佳人窈窕當春色,才子風流正少年”。
此後,吳清被這份感情牽絆,隔兩天就忍不住去與女子相聚。隻是有件怪事,每當和女子在一起時,他便覺得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可一回到家,就變得麵色憔悴,形容枯槁,整個人如同鬼魅,越來越不像樣子。他茶飯不思,吃藥也不見效。
父母見兒子這般模樣,心疼不已。父子情深,他們顧不上什麼朋友情麵,也不管對方是不是皇親國戚,趕忙請來趙氏兄弟,說道:“不知二位前些日子帶我的兒子去了哪裡,做了何事?如今他病得這麼重。要是能治好,我絕不多說一句;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也顧不得許多,隻能擊鼓鳴冤,到時候二位可彆怪我。”
趙氏兄弟聽了,小聲嘀咕:“我們雖說出身皇族,但朝廷法度森嚴。子弟若是賢能,和普通人一樣錄用;要是犯了錯,罪責也不輕。萬一被這老頭告發,對我們可沒好處。”於是趕忙解釋:“老伯,您兒子的病,真不是我們的緣故。”接著,他們把在金明池酒店遇見那女子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老頭聽後大驚失色:“這麼說,我兒子是撞著鬼了!二位可有什麼好辦法救救他?”趙氏兄弟說:“有個皇甫真人,他有斬妖除魔的符和劍,或許請他來施法,趕走邪祟,才能保住您兒子的性命。”老頭連連拜謝:“全靠二位幫忙了。”
趙氏兄弟轉身就走。他們一路前行,來到一座山中。隻見白雲深處有座茅庵,黃茅草蓋頂,白石砌成牆。鬆樹成蔭,白鶴歸巢;小池清澈,烏龜曬背。路邊種著柳樹和梧桐,門口有玄猿和白鶴相迎。
不一會兒,庵裡走出一個道童,問道:“二位可是來找我師父救人的?”趙氏兄弟說:“正是,麻煩幫忙通報一下。”道童說:“要是彆的病,我師父不去,他隻除因情欲而生的妖怪。為什麼呢?因為情能讓人新生,也能讓人消亡。助人新生是道家的本心,而因情致死是道家忌諱的。”二人連忙說:“我們就是想請真人去除這因情欲而生的妖怪,救人性命。”道童急忙進去通報,隨後請出了皇甫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