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警世通言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1 / 1)

人們常說,富貴需要憑借智慧和力量去追求,但即便是像孔子這樣的聖賢,年少時也未能封侯拜相。世人往往不理解上天的旨意,隻能在深夜裡徒增煩惱,空自憂愁。

話說在漢朝時期,西川成都府有一位官員,名叫欒巴。他自幼喜好道術,憑借才能官至郎中,後來被任命為豫章太守,擇定日子準備赴任。沒過多久,欒巴在赴任途中,沿途官員百姓紛紛前來迎接。到達豫章後,他順利完成了官印的交接。原來,豫章城內有一座廬山廟,這座廟十分氣派,隻見:蒼翠的鬆樹如巨大的傘蓋般伸展,古老的檜樹宛如巨龍盤旋。青色的瓦片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朱紅的大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廟宇巍峨聳立,掌控著萬裡長江的形勢;廟中神靈的威嚴,主宰著一方百姓的禍福。新建的廟匾上鐫刻著古樸的篆字,兩行庭院中種植著高大的槐樹。

這座廟靈驗異常,廟中的神靈能在帳幕中與人交談,還能在空中飲酒擲杯。豫章全郡的百姓,都前來祈求福氣與庇佑。傳說神靈能夠讓行船在江湖中分開風浪、順利揚帆,種種靈驗之事不勝枚舉。欒太守到任後,前往各個廟宇上香。輪到廬山廟時,廟祝前來拜見。太守說道:“我聽說這座廟中的神靈最為靈驗,能與人對話,我希望能見到神靈,祈求福祉。”於是,太守拈香下拜,虔誠地說道:“欒巴初到貴郡,特地前來拈香,懇請神靈顯聖,彰顯感應。”然而,他多次詢問,帳內卻毫無回應。太守有些惱怒,說道:“我能施行順應天意的正法,這必定是鬼怪,見我來了害怕,所以不敢出聲。”他走上前去,掀開帳幔查看,卻驚奇地發現,廟中的神道塑像竟然全都不見了蹤影。原來,這座廟中的神道是個興風作浪的怪物,得知欒太守要來,嚇得不敢現身。太守怒喝道:“廟鬼竟敢假扮天官,殘害百姓!”當即命令手下人將廟宇拆毀。他又擔心這鬼怪四處遊蕩,在各地享受祭祀,迷惑百姓,留下隱患,於是四處探尋山川社稷的線索,追查鬼怪的蹤跡。

再說這鬼怪逃到了齊郡,化作一位風度翩翩的書生,容貌絕世,才華和口才無人能及。齊郡太守見他出眾,便將女兒許配給了他。欒太守得知鬼怪的下落,立即上奏朝廷,辭去官職,一路趕到齊郡。他拜見齊郡太守,提出要抓捕這個鬼怪。太守召喚女婿出來,書生卻躲著不肯露麵。欒太守說道:“您的女婿並非人類,而是陰鬼假扮的天官。他在豫章城內被我追捕得走投無路,才逃到這裡。如今要讓他現身,其實很容易。”說罷,他取來筆硯,寫下一道符,朝著空中一吹,仿佛有人接走了一般。這道符徑直飛入太守女兒的房中。書生在房裡看著妻子,無奈地說道:“我此番出去,必死無疑!”隻見他口中銜著符,走到欒太守麵前。欒太守大喝一聲:“老鬼,還不現出原形!”書生瞬間化作一隻老狸,跪地磕頭,乞求饒命。欒太守斥責道:“你不該殘害百姓,依照天條律令,應當處斬!”一聲令下,隻見刀光閃過,狸頭落地,此地終於恢複了平靜。

為何要講欒太守降妖的故事呢?因為接下來要說的這位官員,隻因上任,平白無故地遭遇了一件離奇古怪的事情,差點丟了性命。話說在大宋宣和年間,有一位官員名叫趙再理,是東京人士,被任命為廣州新會縣知縣。廣州是個怎樣的地方呢?有詩為證:蘇木和沉香在這裡被當作木柴使用,荔枝和龍眼樹繞著籬笆栽種。船隻連通異國,人們在此進行貿易;江水連接他邦,客商往來頻繁。這裡氣候溫暖,冬季從不積雪;四季溫和,鮮花常開不敗。廣南這一地區實在令人羨慕,琥珀、硨磲、玳瑁裝飾的台階隨處可見。

趙再理告彆母親和妻子,帶著幾個仆從踏上了赴任之路。經過多日跋涉,終於抵達本縣,當地官員紛紛前來祝賀。第一天,他前往廟宇上香;第二天,完成官印交接;第三天,便開始處理政務。隻見衙門內:牙鼓咚咚作響,公吏們整齊地排列在兩旁,那場景仿佛閻王審案的生死簿,又似東嶽大帝掌管魂魄的攝魂台。

知縣剛剛坐定開始審案,忽然打了個噴嚏,廳上廳下的眾人也紛紛跟著打噴嚏。客將向知縣解釋道:“並非我們故意學大人打噴嚏。離縣城九裡處有一座廟,名叫皂角林大王廟。廟前有兩棵皂角樹,曆經多年,樹上結的皂角無人敢動,如今都蛀成了粉末。以往官府新官到任,還未處理公事,都會先去廟裡上香。今日大人您還沒去,大王顯靈,一陣風把皂角末吹到了這裡,大家聞了之後,就都打起了噴嚏。”知縣覺得十分奇怪,當即前往大王廟燒香。到了廟前,他下馬步行,廟祝將他迎到殿上。知縣拈香拜完後,好奇地掀開帳幔,想看看廟中的神道是什麼模樣,隻見神道:頭戴一頂簇金蛾帽子,身穿百花戰袍,係著藍田碧玉帶,腳蹬抹綠繡花靴。那張臉竟是一個骷髏,從骷髏的眼窩裡伸出兩隻手,左手握著方天戟,右手結著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知縣見狀大驚失色,問廟官:“每年春秋祭祀,都用什麼祭品?”廟官回答道:“春季祭祀時,用七歲的男孩;秋季祭祀時,用女孩。這些孩子都是地方上湊錢,提前從貧苦人家買來的。祭祀時,把孩子反綁在柱子上,剖腹取心,用來供奉大王。”知縣聽後勃然大怒,命令左右將廟官抓起來,關進監獄審問治罪,說道:“我剛上任,身為百姓的父母官,怎能隨意殘害百姓性命!”他當即讓隨從推倒泥像,放火把廟宇燒成了一片白地。隨後,一行人簇擁著知縣上馬離開。隻聽有人大聲喝道:“大王來啦!大王來啦!”知縣問左右是什麼大王,客將回答:“是皂角林大王。”知縣定睛一看,隻見前方紅紗開道,一匹裝飾華麗的銀鞍馬之上,坐著一個鬼王。那鬼王眼睛漆黑如漆丸,嘴尖長達數寸,裝扮和廟中見到的一模一樣。知縣下令取來弓箭,朝著鬼王射去。刹那間,天空昏暗,雷聲轟鳴,金光四射,大風驟起,飛沙走石,皂角林大王消失得無影無蹤。隨從們攙扶著驚魂未定的知縣回到縣衙。

第二天,知縣照常處理公事。當地的父老鄉親聯名上書,請求為皂角林大王重新修建廟宇。知縣十分惱怒,將眾人趕了出去。都說廣州有好幾種瘴氣,有詩描述道:若說起嶺南的景象,聽聞的人都會深感憂慮。巨大的野象成群結隊地行走,巴蛇成雙成對地遊動,鴆鳥藏在枯木之中,含沙射影的怪物潛伏在渡口,野猿啼叫的地方,總會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

自從趙知縣燒了皂角林大王廟後,倒也沒再發生什麼怪事。他在任期間,治理有方,使得當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年年豐收。

時光飛逝,轉眼三年任期已滿。新官前來上任,趙知縣帶著隨從啟程返回東京。一路上走了多日,距離廣州新會縣已有兩千多裡。這天,他們來到一座館驛,名叫峰頭驛。知縣進入館驛休息,驛卒前來行禮請安。到了第二天清晨,天色破曉,趙知縣睜開眼睛,卻發現自己的衣服、箱籠全都不見了蹤影。他呼喊隨從,卻無人應答;呼喚管驛的人,也沒有回應。知縣披上被子起身,打開房門查看,隻見館驛內空無一人,前後都不見人影。他慌忙跑到館驛門外,隻見:多年來沒有客人經過,整日裡隻有白雲飄蕩。

知縣心中暗自思量:“隨從們都到哪裡去了?難道是被強盜搶劫了?”他披著被子,飛快地跑下峰頭驛。走了數裡路,也沒見到一戶人家。趙知縣長歎一聲,心中想道:“罷了,罷了!看來我今生要做湘江岸邊的孤魂,死後成為路途之中的野鬼了。”正絕望間,遠遠地看見一座草屋。知縣心中一喜:“謝天謝地!”他走到草屋前,見到一位老者,連忙說道:“老丈,救救我趙再理的性命吧!”老者見知縣披著被子,便問道:“官人怎麼這般打扮?”知縣回答道:“老丈,我是廣州新會縣知縣趙再理,昨晚在峰頭驛休息,今早起來,隨從和行李全都不見了。”老者驚訝道:“這可真是怪事!”好在老者心地善良,他將知縣請進屋,找來一些舊衣服給他換上,還準備了酒飯招待他。趙知縣在老者家中住了五六天,老者又為他籌措了盤纏,幫助他返回東京。知縣感激地謝過老者,踏上了歸途。

趙知縣日夜兼程,沒過多久,便回到了東京。他來到對門的茶坊,問點茶的婆婆:“您還認得我嗎?”婆婆疑惑地說:“官人,您認錯人了吧。”趙再理連忙解釋:“我就是對門的趙知縣,我去廣州任職,回來時在峰頭驛休息,第二天早上起來,隨從和行李都不見了。多虧了村裡一位老者給我衣服和盤纏,這才回到這裡。”婆婆卻說道:“官人您說錯了!對門的趙知縣已經回來兩個月了。”趙再理著急地說:“先回來的是假的,我才是真的!”婆婆難以置信:“怎麼會有兩個知縣呢?”趙再理說:“麻煩婆婆叫我母親過來一趟。”婆婆仔細打量眼前的趙再理,發現他和先前回來的那位知縣長得一模一樣,隻好走過去通報。此時,趙知縣正坐在家中,婆婆向他道了萬福,又去屋內告訴趙知縣的母親:“外麵又有一個知縣回來了。”母親一聽,說道:“彆胡說!我隻有一個兒子,怎麼會有兩個知縣!”婆婆帶著母親來到對門,趙再理急切地問道:“母親,您還認得兒子嗎?”母親斥責道:“你這漢子彆胡說!我隻有一個兒子,哪來的兩個!”趙再理連忙說道:“母親,我是真的!我回到峰頭驛,睡了一夜,早上起來,隨從和行李都不見了,經曆了這些事情才回到這裡。”周圍看熱鬨的人越聚越多,擠得水泄不通。趙再理拉住母親不放手,說道:“您生我時,我脊背上有一塊紅記。”他脫下衣裳,果然露出了背上的紅記。眾人見狀,驚呼道:“先回來的那個是假的!”

這時,對門的趙知縣聽到門前喧鬨,問院子發生了什麼事。院子回稟:“門前又來了一個知縣。”趙知縣怒道:“什麼人如此大膽無禮!我已經回來了,怎麼又冒出一個趙知縣?”他走出門,看熱鬨的人紛紛散開。趙知縣問母親:“這人是誰?為什麼拉著您不放,如此無禮!”母親說:“我兒背上有紅記,他才是真的。”趙知縣聽後,也脫下衣裳。眾人定睛一看,驚得大喊一聲,隻見他的脊背上,同樣有一塊紅記。大家都驚歎道:“這也太奇怪了!”無奈之下,趙知縣隻好將趙再理送到開封府。此時,開封府尹正在升堂問案。那先回來的趙知縣,竟然神態自若地戴著官帽、穿著官服走進府衙,與府尹分賓主而坐,有說有笑。府尹先入為主,竟然相信了先回來的趙知縣,反而大聲喝罵趙再理,好幾次都要動用刑具拷打他。趙再理覺得自己有理有據,毫不畏懼,大聲地將在峰頭驛發生的事情詳細地講述出來,據理力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開封府尹麵對真假兩個趙知縣,反複思索也難以決斷。突然他想到:“有委任文書和文憑就能證明身份真假。”於是問趙再理:“你若真是趙知縣,委任文書和文憑在哪裡?”趙再理無奈地回答:“在峰頭驛全都不見了。”府尹便下令,讓差役把那個假的趙知縣帶來,問道:“趙知縣,你的委任文書在哪裡?”假知縣馬上讓人從母親那裡取來呈上。府尹質問趙再理:“你既然是真的,為什麼委任文書會在他那裡?”趙再理說:“大人,我的文書在峰頭驛丟失了。請您問問他是哪一年科舉中第?主考官是誰?當年的考試題目是什麼?又為何被授任新會縣知縣?”府尹覺得有理,便轉頭詢問假的趙知縣。沒想到假知縣對答如流,和趙再理說的一模一樣,毫無差錯。這讓府尹更加難以判斷。

假的趙知縣回到家,用金銀珠寶賄賂負責審理案件的推款司。俗話說“官場上容不下一根針的私情,私下裡卻能車馬通行”。推款司收了假知縣的財物後,開封府便判定真的趙再理有罪,將他發配到兗州奉符縣。兩名押送的公差,帶著衣包雨傘,押著趙再理上路。走了幾天,行了三四百裡路,來到青岩山腳下,這裡前後荒無人煙。公差對趙再理說:“官人,跟你商量個事。你到了牢城營,也是做擔土挑水的苦活,會把你累死。不如就在這裡自儘吧。這可不是我們二人想害你,實在是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我們去當地官府拿到回文,你早點解脫,我們也能早點回京交差。”趙再理聽了,叫苦不迭:“罷了,罷了!我死後到陰司告狀說理!”他嚇得渾身發抖,閉上眼睛,等著公差的棍子落下。

公差手裡握著棍子,嘴裡念叨著:“早去陰司,好歸地府。”剛要揮棍打人,隻聽背後有人大喊:“不許動手!”公差嚇得扔掉棍子,回頭一看,隻見一個十來歲的小孩,戴著光紗帽,穿著綠襴衫,係著玉束帶,腳蹬甜鞋淨襪,出現在眼前。公差問道:“你是誰?”小孩說:“我不是人。”兩個公差嚇得連連作揖。小孩又說:“他是真的趙知縣,你們怎麼能打死他?我給你們一笏銀子,好好送他到奉符縣。要是害了他性命,你們兩個都彆想回去!”說完,一陣風就不見了。兩個公差連忙對趙知縣說:“對不起,我們不知道你是真的!要是能回東京,求您千萬彆報複我們。”

就這樣,他們到了奉符縣牢城營,把趙再理交割給牢城營的端公。公差把路上發生的事說了一遍,端公便安排了書院,讓趙知縣教自己的兩個孩子讀書,也不讓他做繁重的差役。雖然如此,趙再理曾經是堂堂知縣,如今卻做這種差事,心裡十分愁悶,覺得日子難熬。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

初春時節,趙再理到後花園散步解悶。看到花柳發芽,百鳥飛舞,他不禁思緒萬千。想到自己做了一場官,如今功名成空,更難過的是骨肉分離,母子、夫妻都不能相認。他不知道自己前世犯了什麼罪,要遭受這樣的報應,隻能在這裡勉強糊口,看不到出頭之日,忍不住流下淚來。突然,他看到一處池子,心想:“不如就在池子裡投水自儘,早點去陰司地府告他們。”他歎了口氣,朝著池子裡跳去。就在這時,隻聽有人喊道:“彆投水!”他回頭一看,又是那個戴著光紗帽、穿著綠襴衫、係著玉束帶的小孩,小孩說:“知縣,你去嶽廟左廊下,見九子母娘娘,她會給你一件東西,助你回東京報仇。”趙知縣拜謝道:“尊神,現在東京假冒我的是什麼人?”小孩回答:“是廣州皂角林大王。”說完,一陣風又不見了。

趙再理好不容易盼到三月三日,向端公告辭後,前往東峰東岱嶽燒香。到了嶽廟,他朝著左廊下的九子母娘娘拜了又拜。從廟後轉出來時,有人喊:“趙知縣!”他回頭一看,是一個紮著三個發髻,穿著粗布背心的小孩,小孩說:“跟我來。”

趙再理跟著小孩走了半裡路,眼前出現一座華麗的建築,隻見金釘朱戶,碧瓦雕梁。他望見殿上坐著一位梳著一窩絲發髻的女子,身邊有三四個小孩,他們喊道:“恩人來了!”為什麼叫趙知縣恩人呢?原來他在廣州做知縣時,一年就救了兩個小孩,三年間救了好幾條人命,因此被稱為恩人。趙知縣在階下拜求幫助。女子請趙知縣上殿,說:“先坐下,安排酒菜。”幾杯酒下肚後,女子說:“在東京霸占你家室的,是皂角林大王。官府根本斷不清這件事!我念你有救童男童女的功德,決定幫你。”她叫來第三個小孩:“你去取那件東西。”小孩手裡托著黃帕,包著一個盒子。女子從盒子裡拿出一隻金釵,囑咐趙知縣:“你去山腳下一個大池邊,那裡有一棵大樹,用金釵在樹上敲三下,水麵上一定會有夜叉出來。你就說是九子母娘娘派你來的,夜叉會帶你到龍宮海藏,取一件東西放在盒子裡,這樣你就能回東京懲治皂角林大王了。”趙知縣拜謝後,便離開東峰東岱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到了山腳下,趙再理找到池子邊的大樹,用金釵敲了三下。一陣風過後,水麵上果然冒出一個夜叉,問道:“你是什麼人?”趙再理說:“奉九子母娘娘之命,來見龍君。”夜叉便沉入水中,不多時又出來,讓趙知縣閉上眼睛。隻聽見風雨呼嘯,等夜叉讓他睜眼時,隻見祥雲籠罩著殿宇,薄霧環繞著回廊。夜叉讓趙知縣把盒子遞過去,揭開盒蓋後,在殿角叫了一聲,喚來一個東西,交給趙知縣,讓他收好,說這東西能在東京懲治皂角林大王。隨後夜叉又讓他閉上眼睛,把他帶出了水麵。

趙知縣離開東峰東岱嶽,回到奉符縣。一路上他心裡盤算:“要不要和牢城營的端公說這件事?我是發配來的罪人,他肯定不會放我走。要是被他留住,就壞了大事,不如直接上路。”於是,他離開奉符縣,坐上汴河的船,一路來到東京開封府前,大聲喊冤:“我是真的趙知縣,卻被發配到兗州奉符縣!現在霸占我妻子的不是人,是廣州新會縣的皂角林大王!”眾人紛紛圍過來看熱鬨,差役把他抓進府衙,帶到公堂階下。

府尹怒道:“你這個發配的罪人,竟敢說我斷案不公!”趙知縣連忙申訴:“我被授任廣州新會縣知縣,第一天審案時,突然打了個噴嚏,堂上堂下的人都跟著打。差役稟報說離縣城九裡有座皂角林大王廟,廟前的皂角樹蛀成粉末,因為我沒去上香,大王顯靈才吹皂角末讓大家打噴嚏。我立刻騎馬去廟中上香,看到神道模樣怪異,眼睛裡伸出兩隻手。我問廟祝祭祀用什麼祭品,他說春秋兩季分彆用童男童女,綁在柱子上剖腹取心。我馬上把廟官關進監獄,還燒了廟宇和神像。回來路上,又看到大王現身,我還射了一箭。後來三年任期滿,在半路館驛休息時,第二天醒來,所有東西都不見了。我披著被子走到鄉下,多虧一位老人給我衣服和盤纏,才回到東京。沒想到大人把我發配到奉符縣。我去東峰東岱嶽,遇到九子母娘娘,得到一個盒子,裡麵的東西能懲治皂角林大王。要是把假知縣請來,我打不開盒子,甘願領罪!”府尹說:“你先打開盒子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趙再理說:“不能看,打開會害人性命。”

府尹讓人把趙再理押到一邊,馬上把假知縣請來,等他在公堂坐下後,府尹說:“有人告你不是人,而是廣州新會縣的皂角林大王。”假知縣一聽,臉色通紅,慌張地問:“誰說的?”府尹說:“是真的趙知縣,他說在東峰東岱嶽遇到九子母娘娘,娘娘告訴他的。”假知縣大驚失色,轉身想跑。這時,真的趙知縣在階下,不等府尹下令,就解開黃帕,打開盒子。瞬間,風雨大作,伸手不見五指。不一會兒,風停雲散,公堂上的假知縣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府尹嚇得渾身發抖,隻好把這件事奏明宋徽宗。皇帝下了三道聖旨:第一,追究開封府審案官員的責任,罷官免職;第二,讓趙知縣和母親相認,恢複官職;第三,廣州全境禁止供奉皂角林大王的神道。

趙知縣回到家,母親和妻子抱著他痛哭流涕:“怎麼知道我兒才是真的!”詢問那三十多個隨從,他們都說:“在驛館裡,五更天左右,有人讓準備車馬,我們怎麼知道是假的!”眾人都來道賀,問盒子裡到底是什麼東西,能懲治皂角林大王。趙知縣說:“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要不是九子母娘娘幫忙,我們全家都要被皂角林大王害了。一定要去東峰東岱嶽燒香拜謝!”

於是,趙知縣選了個日子,帶著母親、妻子和隨從,坐上汴河的船,先到兗州奉符縣,感謝牢城營的端公。端公得知他是真的趙知縣,對他百般奉承。

在奉符縣住了兩三天,趙知縣一行人前往東峰東岱嶽。進了廟門,徑直來到左廊下拜謝九子母娘娘。燒完香,拜謝完後出門。母親和妻子先下山,趙知縣帶著兩個隨從到山後閒逛。隻見怪石上坐著一位女子,容貌如玉,女子喊了一聲:“趙再理,你有喜事啊!”趙知縣上前一看,竟然是九子母娘娘。他立刻拜謝。娘娘說:“你之前祈禱的事我都知道。盒子裡的東西,是東峰東岱嶽的一隻狐狸精。皂角林大王,其實是陰鼠精。隻有狐狸能捕鼠。你不妨向皇帝上奏,宣揚神明的法力。”說完,一陣風就不見了。趙知縣又驚又喜,下山後把這件事告訴母親和妻子,一家人對娘娘感激不儘。

回到東京後,趙知縣把事情奏明宋徽宗。當時道教盛行,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命令各州各縣都修建九子母娘娘的神廟。直到現在,還有一些九子母娘娘的廟宇留存於世。有詩感歎道:“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訴明神。”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