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聞白日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有朝一日天破了,人家都叫阿癐癐。”這四句詩出自本朝唐解元之手,意在嘲諷神仙之說荒誕無稽,不過是玩笑戲謔之語。自混沌初開,便有了三大教派:太上老君創立道教,釋迦祖師創立佛教,孔夫子創立儒教。儒教孕育聖賢,佛教誕生佛菩薩,道教則成就神仙。三教之中,儒教崇尚尋常之道,佛教修行清苦,唯有道教,修煉有成可長生不老、變化無窮,最為瀟灑自在。接下來要講的,便是張道陵七試趙升的故事。張道陵是龍虎山曆代住持道教的正一天師第一代始祖,趙升則是他的徒弟,有詩為證:“剖開頑石方知玉,淘儘泥沙始見金。不是世人仙氣少,仙人不似世人心。”
張天師的始祖名叫張道陵,字輔漢,是沛國人,乃張子房的第八世孫,於漢光武皇帝建武十年出生。他的母親曾夢見北鬥第七星從天而降,化作一個身長丈餘的人,手中托著一顆九仙藥,雞蛋大小,香氣撲鼻。母親將藥吞下,醒來後便感覺腹中火熱,滿室異香,一個月都未消散,就此懷孕。十月懷胎期滿,一天半夜,屋內突然亮如白晝,張道陵便在此時降生。
張道陵七歲時,就能解讀《道德經》以及河圖讖緯之類的書籍,無所不通。十六歲時,他已博通五經。他身高九尺二寸,眉毛濃密,額頭寬廣,脖頸赤紅,眼睛碧綠,鼻梁高挺,下巴方正,頭頂隆起如犀角;手臂垂下能過膝蓋,行走時如龍蹲虎步,讓人望而生畏。後來,他被推舉為賢良方正,進入太學學習。
有一天,張道陵感慨道:“時光飛逝如電,百年不過轉瞬之間;即便位極人臣,對壽命又有什麼益處呢?”於是,他專心修煉,一心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同學中有個叫王長的人,聽了張道陵的話,深以為然,當即拜他為師,願意一同前往名山尋訪道學。
二人走到豫章郡時,遇到一個身著繡衣的童子。童子問道:“天色已晚,路途還遠,二位要去哪裡?”張道陵大吃一驚,深知此人絕非尋常之輩,便如實講述了自己尋訪道學的急切心情。童子說:“世人談論道學,都如同捕風捉影,一定要得到‘黃帝九鼎丹法’,修煉成功後,才能夠升天。”於是,師徒二人連忙拜求童子指點。童子口授了兩句話:“左龍並右虎,其中有天府。”說完,便突然消失了。張道陵牢記這兩句話,隻是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一天,他們走到龍虎山中,張道陵心中忽然一動,對王長說:“‘左龍右虎’,難道指的就是這裡?‘府’是藏的意思,或許有秘籍藏在此處。”於是,他們登上山頂,發現一個石洞,名叫壁魯洞。洞內忽明忽暗,曲折幽深。走到儘頭,有兩扇天然生成的石門。張道陵心想:“這裡必定是神仙的洞府。”於是,他和弟子王長便端坐在石門之外。就這樣過了七天,石門忽然自動打開,隻見裡麵石桌、石凳一應俱全;桌上彆無他物,隻有一卷文書。張道陵拿起來一看,上麵寫著《黃帝九鼎太清丹經》。他雙手合十,感歎道:“真是幸運!”師徒二人欣喜若狂,取出丹經,日夜研讀,終於掌握了其中的方法。
然而,修煉所需的藥物和爐火費用高昂,他們無處籌措。張道陵早年學過治病的符水之術,聽說蜀地風俗淳樸,便和王長一同前往蜀地,在鶴鳴山中搭建草廬居住;他自稱真人,專門用符水為百姓治病。符水十分靈驗,前來求治的人越來越多,還有許多人拜入他的門下,學習符水之法。
真人見百姓對自己十分信服,便立下規矩:居住的門前有一個水池,凡是患病的人,都要詳細記錄自己生平所做的壞事,不得隱瞞;真人親自書寫懺悔文,投入水池中,與神明立下盟約,保證不再犯錯,若再犯,當場身死。發完誓後,才給病人飲用符水。病人痊愈後,需拿出五鬥米作為酬謝。弟子們分路行法,所得的米絹數量,都要如實上報給神明,一絲一毫都不敢私用。
就這樣,百姓們隻要有小疾病,就認為是神明的懲罰,主動前來坦白過錯。病好之後,都羞愧改過,不敢再做壞事。幾年下來,他們積攢了不少錢財。於是,真人便大量購買藥物,和王長在密室中共同煉製“龍虎大丹”。一年後,丹藥煉成,真人服用。當時他已六十多歲,服用丹藥後,容貌變得年輕,如同三十歲的後生。從此,他能夠分身化影,常常乘坐小舟,在東西二溪往來遊玩;與此同時,堂上還有一個“他”在不停地誦經。若有賓客來訪,迎接、送彆、應對;甚至飲酒下棋時,各處都有一個“他”,真假難辨,這便是仙家的奇妙之處。
一天,有個道士前來告知:“西城有一隻白虎神,喜歡喝人血,每年,當地都必須殺人祭祀它。”真人心中不忍。臨近祭祀日期,他親自前往西城,果然看到鄉裡百姓捆綁著一個人,敲鑼打鼓地將其送往白虎神廟。真人詢問緣由,得知情況與道士所說一致。百姓們說:“如果一年不祭祀,必定會興起大風大雨,毀壞莊稼,殃及牲畜,所以大家都很害怕。每年都要用重金購買一個人,赤裸著綁起來,送到廟中。半夜時分,任由神明吸血享用。長久以來都是如此,官府也無法禁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人說:“你們放了這個人,讓我代替他,怎麼樣?”眾鄉民說:“這個人因為家境貧寒,無依無靠,自願舍身祭祀;我們給了他五十千錢,用來安葬父親、嫁妹妹,錢都花光了。他今日之死,是命中注定,你何苦白白送命?”真人說:“我不相信有神道吃人這種事,如果真有,我自願承擔,死而無怨。”眾人商量道:“他自己不信,與我們無關,左右都是一條性命。”於是,便按照真人所說,放了被綁的人。那人撿回一條命,拜謝後離去。
眾人準備來捆綁真人,真人說:“我自願的,絕不會逃走,何必捆綁?”眾人便不再動手。真人走進廟中,隻見廟內香煙繚繞,燈燭輝煌,供奉的土偶神像猙獰可怖;案桌上擺放著許多祭品。眾人叩頭行禮,宣讀祭文完畢,便將真人關在殿門內,隨後上鎖。真人目光堅定,靜坐等待。
大約到了深夜,忽然一陣狂風呼嘯,白虎神到了。它一見到真人,便撲過來抓人。隻見真人的口、耳、眼、鼻中,都射出紅光,將白虎神籠罩其中。這正是仙丹的威力。白虎神大驚,急忙問道:“你是什麼人?”真人說:“我奉上帝之命,掌管四海五嶽諸神,命我分身巡查。你是哪裡的孽畜,竟敢在此殘害生靈?罪孽深重,難以逃脫天誅!”白虎神剛想辯解,隻見前後左右都是真人,渾身紅光,嚇得它連眼睛都睜不開,趕忙叩頭求饒。
原來白虎神是金神,自從五丁開山,鑿破蜀山,金氣外泄,便化作白虎;它常常出現,製造災禍。當地人建廟,答應按時祭祀,它才肯安息。真人煉成金丹,養出真火,金怕火克,自然將其製服。當下,真人與它立下誓言:不許再生事害民!白虎神接受戒律後離去。
第二天清晨,眾鄉民來到廟中,看到真人安然無恙,驚訝地詢問原因。真人將事情經過詳細講述,並說今後白虎神不會再妄害百姓,害人終究無益。眾鄉民紛紛拜問真人姓名,真人說:“我乃鶴鳴山張道陵。”說完,便飄然而去。眾鄉民在白虎廟前,另外修建了三間前殿,供奉張真人的畫像,從此廢除了人祭的陋習。有詩為證:“積功累行始成仙,豈止區區服食緣。白虎神藏人祭革,活人陰德在年年。”
那時,廣漢青石山中,有大蛇為害。它白天吐出毒霧,行人中毒便會死亡。真人又前往山中,除掉了這條毒蛇。山中的百姓這才敢在白天行走。順帝漢安元年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精舍獨坐,忽然聽到隱隱約約的天樂聲,從東方傳來,車馬鑾鈴之聲漸漸逼近。真人走到庭院中觀望,隻見東方飄來一片紫雲,雲中一輛素車緩緩而下。車上端坐著一位神人,容貌如同冰玉般晶瑩,神光耀眼,讓人不敢直視。車前站著一個人,正是之前在豫章郡遇到的繡衣童子。童子對真人說:“你不要害怕,這是太上老君。”真人慌忙跪拜。
老君說:“近來蜀中有許多鬼魔王,殘害百姓,令人痛心。你替我去懲治他們,造福生靈,這樣你的功德無量,名字也將載入仙籍。”於是,授予真人《正一盟威秘錄》,三清眾經九百三十卷,符籙丹灶秘訣七十二卷,雌雄劍兩口,都功印一枚。又囑咐道:“我與你約定,千日之後,在閬苑相會。”真人叩首領命,老君便駕雲離去。
自那以後,張道陵真人日夜鑽研秘文,嚴格按照道法修煉。他聽聞益州有八部鬼帥,各自率領著數以億計的鬼兵,在人間橫行霸道,肆意殺害百姓,致使無數生命無辜夭折。真人謹記太上老君的命令,佩戴著《盟威秘錄》,前往青城山,安置了一座琉璃高座。座席左邊供奉著大道元始天尊,右邊擺放著三十六部真經;四周樹立起十絕靈幡,環繞法席,鐘磬齊鳴;還布下了龍虎神兵,準備擒獲鬼帥。
鬼帥們得知後,立即驅使眾鬼,手持兵刃箭矢,氣勢洶洶地前來加害真人。隻見真人將左手豎起一指,那指頭瞬間化作一朵巨大的蓮花,蓮葉繁茂,箭矢兵器紛紛被阻擋在外,無法近身。眾鬼見狀,又手持千餘支火炬,妄圖縱火焚燒真人。真人輕輕一揮衣袖,火焰竟反向眾鬼燒去。眾鬼遠遠地喊道:“你本在鶴鳴山修行,為何要來侵占我們的地盤?”真人正色道:“你們殘害生靈,罪孽滔天。我奉太上老君之命,前來討伐。你們若知悔改,速速退往西方荒蠻之地,不再危害人間,尚可保平安。若繼續作惡,定將你們誅滅,不留後患。”然而,鬼帥們並不服氣。
第二天,鬼帥們又聯合六大魔王,率領百萬鬼兵,安營紮寨,向真人發起進攻。真人想要讓他們心服口服,便說:“我與你們各自施展法力,一決勝負。”六魔應允。真人先命王長堆積柴草點火,火勢熊熊燃燒之時,真人縱身投入火中。刹那間,火中生出青色蓮花,托著真人的雙腳緩緩而出。六魔見狀,不屑地笑道:“這有何難!”說罷,伸手分開火頭,紛紛跳入火中。其中兩個率先跳下的魔王,眉毛胡須都被燒焦,忍痛狼狽逃回。其餘四個魔王見狀,嚇得不敢再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人又縱身跳入水中,隨即騎著黃龍浮出水麵,身上的衣服竟滴水未濕。六魔又嘲笑道:“火的確厲害,這水又算得了什麼?”說完,六人齊聲跳入水中。可他們在水中連翻幾個跟頭後,急忙爬上岸,早已喝了一肚子水。真人接著投身向石頭,石頭突然裂開,他從石後安然走出。六魔又大笑道:“論力氣,我們連山都能穿透,何況區區石頭?”說罷,硬著頭皮向石頭撞去。真人念動咒語,六個魔王的半身頓時陷入石中,動彈不得,痛苦地哀嚎起來。
此時,八部鬼帥惱羞成怒,化作八隻吊睛老虎,張牙舞爪地撲向真人。真人搖身一變,化作一頭威猛的獅子,追逐老虎。鬼帥們又變成八條大龍,企圖擒住獅子。真人再次變化,化作一隻大鵬金翅鳥,張開巨大的喙,欲啄龍睛。鬼帥們黔驢技窮,最後變成五色雲霧,遮蔽天空。真人則化作一輪紅日,升至九霄,光芒四射,雲霧瞬間消散。
鬼帥們再也無計可施。真人隨手撿起一塊石頭,拋向空中。轉眼間,石頭化作一座小山般巨大,被一根如藕絲般纖細的線從空中懸掛下來,籠罩在鬼營上方。石頭上還有兩隻老鼠,不停地啃咬著那根絲線,石頭搖搖欲墜。魔王和鬼帥們在高處看到這一幕,擔心營中的鬼兵鬼將被砸滅,連忙齊聲哀求:“饒命!我們願意前往西方裟羅國居住,再也不敢侵擾中原。”真人於是判令六大魔王回到北酆,八部鬼帥逃往西域。
然而,魔王們脫離石頭後,又與鬼帥們勾結在一起,猶豫不決,不肯離去。真人深知這些鬼物難以善勸,便口念神符,一道符篆飛向天空。霎時間,風伯招來狂風,雨師降下大雨,雷公響起炸雷,電母閃現閃電,天兵天將手持兵器,瞬間集結。一場激戰過後,群鬼被打得形消影散,真人這才收起法力,對王長說:“蜀地百姓如今終於能安心睡覺了。”有一首《西江月》詞為證:“鬼帥空施伎倆,魔王枉逞英雄。誰知大道有神通,一片精神運動。水火不加寒熱,騰身陷石如空。一場風雨眾妖空,才識仙家妙用。”
真人又對王長說:“我飛升的日子快到了,壁魯洞是我得道的地方,不能忘本。”於是,二人再次來到豫章,在龍虎山中搭建廬舍,潛心修煉九還七返之功。一天,真人又聽到了如同在鶴鳴山時一般的鑾佩天樂之聲。他急忙整理衣冠,拜伏在階前。隻見萬馬千騎簇擁著太上老君,在雲端盤旋。真人再次叩拜,老君派使者傳話說:“你的功業,本應得九真上仙之位。我當初讓你入蜀,隻是讓你區分人鬼,傳播清淨教化。但你殺鬼過多,又擅自興風作雨,驅使鬼神,遮蔽白晝,殺氣汙染天空,這與天道好生之德相悖。上帝正在責備你的過錯,所以我暫時不能接近你。你暫且退下,勤奮修道。屆時一同飛升的,按數應一人。等時機成熟,我會在上清八景宮迎接你。”說完,老君的聖駕離去。真人聽後,內心十分懊悔,便與王長返回鶴鳴山,更加用心地修行。
山中的弟子們都知道真人法力高強,而隻有王長一人得到了真傳。大家紛紛議論,懷疑真人偏心,有藏私不肯傳授道法之意。真人說:“你們俗氣未脫,難以超脫塵世,隻能學到一些養生導引之術,或者通過服食草藥來延年益壽。明年正月初七午時,會有一個人從東方而來,他臉盤方正,身材矮小,穿著貂裘錦襖,此人是真正有道之人,不遜色於王長。”弟子們聽了,半信半疑。
到了第二年正月初七正午,真人對王長說:“你師弟到了,你去如此這般安排。”王長領命後,走出山門向東張望,果然看到一個人走來,穿著外貌與真人描述的一模一樣,弟子們暗暗稱奇。王長私下對其他弟子說:“師父要把道法傳給這個人,等他來的時候,千萬彆和他說話,還要辱罵他,不讓他進門,這樣他就會離開了。”弟子們相互對視,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來人到了門前,自稱姓趙名升,是吳郡人,因仰慕真人道法高深,特來拜謁。弟子們謊稱:“師父出遊去了,不能留你。”趙升拱手站立,一直等候,眾人卻紛紛散去。到了晚上,更是直接閉門不讓他進。趙升無奈,隻好在門外露宿。
第二天,弟子們開門一看,趙升依舊拱立在那裡,請求拜見師長。弟子們說:“師父十分小氣,我們伺候了幾十年,他都沒傳授一點秘訣,你來了又有什麼用?”趙升說:“傳與不傳,全憑師長做主。我遠道而來,隻求見一麵,以慰藉我對師父的仰慕之情。”弟子們又說:“見不見隨你,但師父真的不在,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你彆傻等,耽誤了自己的前程。”趙升堅定地說:“我來此是出於一片誠心。如果師父十天不回來,我就等十天;一百天不回來,我就等一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