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孟浩然之手。孟浩然是襄陽首屈一指的著名詩人,曾在東京寄居。當時的宰相張說十分看重他的才華,與他交情深厚。
一日,張說在中書省值班,奉命起草應製詩,苦苦思索卻難以成篇。他讓堂吏悄悄把孟浩然請來,一起商議詩句。兩人正一邊煮茶一邊仔細討論,突然唐明皇駕到。孟浩然來不及躲避,隻好藏在床後。唐明皇眼尖,早已瞧見,便問張說:“剛才躲避朕的是什麼人?”張說如實奏道:“這是襄陽詩人孟浩然,是臣的老朋友。他偶然來訪,因為穿著平民衣服,不敢貿然拜見聖駕。”唐明皇說:“朕也早就聽說過此人的名字,願意見他一見。”孟浩然無奈,隻得出來,拜伏在地,連稱“死罪”。
唐明皇說:“聽說你擅長作詩,可將你生平最得意的一首詩,誦與朕聽?”孟浩然便吟誦了《北厥休上書》這首詩。唐明皇聽後說:“你並非沒有才華,朕也算不上聖明君主;然而你自己不來見朕,朕也從未拋棄過你。”當時唐明皇麵露不悅,起駕離去。
第二天,張說上朝,向皇帝謝罪,並極力推薦孟浩然的才華,認為他可充任館職。唐明皇卻說:“此前朕聽聞孟浩然有‘流星譫河漢,疏雨滴梧桐’這樣清新的詩句,又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樓’這般雄壯的句子。可昨天在朕麵前,他卻偏偏吟誦如此消極的辭藻,還心懷怨憤,並非能為朝廷所用之人。還是讓他歸居南山,成全他的誌向吧!”從此,孟浩然終身未被朝廷任用,後人都稱他為孟山人。有人寫詩感歎道:“新詩一首獻當朝,欲望榮華轉寂寥。不是不才明主棄,從來貴賤命中招。”
古往今來,有人因一句話而拜相,也有人因一篇賦而得到君主賞識。可孟浩然僅僅因為念錯了八句詩,就失去了君王的心意,這難道不是命運的安排嗎?
接下來要說的,是另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有名的才子,他因一首詞耽誤了功名,一生坎坷,卻也成就了一段風流佳話。此人是誰呢?他是宋神宗時期的人,姓柳名永,字耆卿,原本是建寧府崇安縣人,因跟隨父親做官,流落到東京。他排行第七,人們都稱他為柳七官人。
柳七官人二十五歲時,風度瀟灑,才華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吟詩作賦更是他的專長。此外,他最擅長的,便是填詞。什麼是填詞呢?比如李白有《憶秦娥》《菩薩蠻》,王維有《鬱輪袍》,這些都是詞名,也被稱為詩餘,在唐朝時,很多名妓都會吟唱。到了宋朝,大晟府的樂官廣泛采集詞名,按照曲調填詞進獻給皇帝。詞需要契合聲調,與十二律相匹配,每個詞牌在某律某調下,句子長短、平仄用字都有固定格式,作詞者必須依照格式填寫,絲毫不能隨意杜撰,所以叫做填詞。
柳七官人在音律方麵堪稱第一,他將大晟府的樂詞增加到二百餘調,在詞壇上獨樹一幟。他自恃才華,看不上任何人,從不與達官顯貴交往,也沒什麼文字之交。他整日穿梭於花街柳巷,東京的眾多名妓,沒有不仰慕他的,都以能見到他為榮。如果有哪個名妓不認識柳七,其他人都會嘲笑她不入流。因此,妓院裡流傳著這樣幾句口號:“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麵。”
柳七官人經常出入妓院,與其中幾位出名的上等行首往來密切,如陳師師、趙香香、徐冬冬。這幾位行首甚至用自己的錢財爭相供養他。這情景如何呢?有一首戲題的《西江月》詞為證:“調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一個。‘管’字下無分,‘閉’字加點如何?權將‘好’字自停那,‘好’字中司著我。”
柳七官人的詩詞文采,連朝中官員都為之折服。因此,即使近侍官員聽聞他恃才傲物,也對他頗為敬慕。當時天下太平,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有機會被錄用。有關部門舉薦了柳永的才名,朝中又有人保奏,他被任命為浙江管轄下的餘杭縣宰。這個官職雖然不符合柳耆卿的心意,但他想著可以把它當作進身之階,便也接受了。隻是他舍不得那些相好的行首。
正值春末,即將啟程赴任時,柳耆卿寫了一首《西江月》詞,表達惜彆之情:“風額繡簾高卷,獸簷朱戶頻搖。兩竿紅日上花梢,春睡厭厭難覺。好夢枉隨飛絮,閒愁濃勝香醪。不成雨暮與雲朝,又是韶光過了。”那些行首得知柳七官人要去浙江赴任,都前來餞行。前來的名妓眾多,柳耆卿隨口吟誦了一首《如夢令》:“郊外綠陰千裡,掩映紅裙十隊。惜彆語方長,車馬催人速去。偷淚,偷淚,那得分身應你!”
告彆眾多名姬後,柳七官人帶著琴、劍、書箱,扮成遊學的秀士,踏上旅途,一路欣賞風景。行至江州,他打聽當地的名妓,有人告訴他:“這裡隻有謝玉英,才色第一。”柳耆卿問清住處後,便前去拜訪。謝玉英將他迎接進去,見柳耆卿風度文雅,便邀他進入一間小書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柳耆卿舉目望去,書房布置得十分精致:明窗淨幾,竹榻茶爐,床上掛著一張名琴,牆上掛著一幅古畫。寶爐中沉香嫋嫋,花瓶裡常換清水。萬卷圖書可供賞讀,一副棋局能添樂趣。柳耆卿看到桌上放著一冊書,題名為“柳七新詞”,翻開一看,全是自己平日所作的樂府詞,字跡工整細小。
柳耆卿問道:“這些詞從何而來?”謝玉英說:“這是東京才子柳七官人所作,我過去非常喜歡他的詞,每次聽人傳誦,就抄錄成冊。”柳耆卿又問:“天下詞人眾多,你為何獨愛他的作品?”謝玉英說:“他描情寫景,字字逼真。比如《秋思》一篇結尾說‘黯相望,斷鴻聲裡,立儘斜陽’,《秋彆》一篇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語句,他人難以寫出。我每次誦讀他的詞,都愛不釋手,恨不得見他一麵。”柳耆卿說:“你想見柳七官人嗎?我就是。”謝玉英大驚,詢問他的來曆。柳耆卿將去餘杭赴任的事說了一遍。謝玉英拜倒在地,說:“賤妾凡胎肉眼,不識神仙,還望恕罪。”她置辦酒席款待柳耆卿,並熱情地留他住宿。
柳耆卿深受感動,一連住了十五日。因擔心耽誤上任期限,隻好告彆。謝玉英十分眷戀,與他立下山盟海誓,一心想要跟隨他,侍奉左右。柳耆卿說:“我赴任不便。如果你真有此心,等我任滿回來,一同前往長安。”謝玉英說:“既然蒙官人不棄,從現在起,我就閉門謝客,專等你來。請不要拋棄我,讓我空留白頭之歎。”柳耆卿找來紙筆,寫下一首《玉女搖仙佩》:“飛瓊伴侶,偶彆珠宮,未返神仙行綴。取次梳妝,尋常言語,有得幾多姝麗?擬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談何容易。細思算,有葩豔卉,惟是深紅淺白而已。爭如這多情,占得人間千嬌百媚。須信畫堂繡閣,皓月清風,忍把光陰輕棄?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當年雙美!且恁相偎倚,未消得憐我多才多藝。願奶奶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餘深意。為盟誓,今生斷不辜鴛被。”
吟誦完詞後,柳耆卿告彆謝玉英繼續上路。不久,他來到姑蘇,見此地山明水秀,便在路旁的酒樓上喝酒。忽然聽到鼓聲齊響,他臨窗望去,隻見一群兒童劃著小船在湖上戲水采蓮,口中唱著吳歌:“采蓮阿姐鬥梳妝,好似紅蓮搭個白蓮爭。紅蓮自道顏色好,白蓮自道粉花香。粉花香,粉花香,貪花人一見便來搶。紅個也弗強,白個也弗強。當麵下手弗得,和你私下商量,好像荷葉遮身無人見,下頭成藕帶絲長。”
柳七官人聽罷,拿出筆來,也在牆上寫了一首吳歌:“十裡荷花九裡紅,中間一朵白鬆鬆。白蓮則好摸藕吃,紅蓮則好結蓮蓬。結蓮蓬,結蓮蓬,蓮蓬生得武玲攏。肚裡一團清趣,外頭包裹重重。有人吃著滋味,一時劈破難容。隻圖口甜,那得知我心裡苦?開花結子一場空。”這首吳歌在吳地流傳開來,至今還有人吟唱。
柳七官人離開姑蘇,來到餘杭縣赴任。他為官清正廉明,境內訴訟案件稀少,日常政務處理起來十分輕鬆。閒暇之餘,他便前往大滌山、天柱山、由拳山等地遊覽,登山賞景,賦詩飲酒,好不快活。
餘杭縣內也有幾家官辦妓院,官妓們輪流到縣衙應差。隻要訴訟文書上出現官妓的名字,柳七便不予受理。妓院裡有個名叫周月仙的女子,容貌出眾,還通曉文墨。有一天,她到縣衙唱曲陪酒,柳縣宰見她神色鬱鬱寡歡,便詢問緣由。周月仙低頭不語,淚水止不住地流下來。在縣宰的再三追問下,她才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周月仙與本地的黃秀才感情深厚,一心想要嫁給他。無奈黃秀才家境貧寒,拿不出彩禮。周月仙堅守對黃秀才的感情,發誓不接待其他客人。老鴇多次逼迫,她都堅決不從,因為是親生女兒,老鴇也拿她沒辦法。黃秀才的書館與周月仙所在之處隻隔著一條大河,每晚周月仙都會乘船過去與秀才相聚,天亮後再返回。
同縣有個劉二員外,貪圖周月仙的美貌,想與她歡好,卻遭到拒絕。周月仙還賦詩明誌:“不學路旁柳,甘同幽穀蘭;遊蜂若相詢,莫作野花看。”劉二員外懷恨在心,心生一計,他囑咐船夫,等周月仙夜間乘船時,將船劃到無人之處,強行與她發生關係,並拿到證據回來複命,事後必有重賞。船夫貪圖錢財,果然在周月仙上船後,將船遠遠劃走。
周月仙察覺不對勁,大聲喝令停船,船夫卻置之不理,一直將船搖到蘆葦深處的僻靜地方才停下。船夫走進船艙,抱住周月仙欲行不軌。周月仙自知無法逃脫,隻能被迫順從。事後,她滿心惆悵,吟詩一首:“自恨身為妓,遭汙不敢言。羞歸明月渡,懶上載花船。”
當晚,周月仙仍去黃秀才的書館住宿,但沒敢說出實情。第二天一早,她便回家了。船夫記住了這四句詩,回去向劉二員外複命,劉二員外賞了他一錠銀子。隨後,劉二員外派人邀請周月仙到家中飲酒,酒至半酣,他又開始調戲周月仙,周月仙依舊拒絕。劉二員外拿出一把扇子,扇麵上正是周月仙在船上所吟的四句詩,周月仙見狀大驚失色,頓時說不出話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二員外趁機說道:“我這裡的牙床錦被,可比那蘆葦蕩和明月渡口強多了,小娘子就彆再推脫了。”周月仙滿臉羞愧,無處可躲,隻好屈從了劉二員外。從那以後,劉二員外天天在她家留宿,不許黃秀才與她見麵。俗話說:“小娘子愛俏,鴇兒愛鈔。”黃秀才雖然文雅,但哪裡比得上劉二員外有錢,老鴇自然更傾向於劉二員外。可周月仙心裡始終想著黃秀才,因此整日悶悶不樂。如今被縣宰追問,她隻能將實情和盤托出。
柳耆卿本就是風流之人,聽了周月仙的遭遇,心中十分憐憫。當天,他便叫來老鴇,拿出八十千錢為周月仙贖身,讓她脫離了樂籍。又請來黃秀才與周月仙相見,促成了二人的婚事。黃秀才和周月仙對柳耆卿感激不儘,這正是“風月客憐風月客,有情人遇有情人”。
柳耆卿在餘杭任職一年,任期滿後返回京城。他想起與謝玉英的約定,便順道前往江州。原來,謝玉英剛開始確實信守承諾,閉門謝客。可一年過去,遲遲不見柳耆卿的消息,她難免心生愁緒,再加上生活費用沒有著落,前來拜訪的客人絡繹不絕,她也無法一一回絕。又有一些閒雜人等在一旁攛掇,謝玉英漸漸動搖,又開始接待客人。
有個新安的孫員外,頗有文雅之氣,與謝玉英相處了一年多,在她身上花費了上千兩銀子。柳耆卿來到謝玉英家時,正趕上孫員外邀請她去湖口看船,兩人並不在家。柳耆卿撲了個空,得知謝玉英負約,心中鬱鬱不樂,便拿出一張紙,寫下一首《擊梧桐》:“香靨源源,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與。自識伊來便好看承,會得妖撓心素。臨岐再約同歡,定是都把乎生相許。又恐恩情易破難成,未免千般思慮。近日重來,空房而己,苦殺四四言語。便認得聽人數當,擬把前言輕負。見說蘭台宋玉,多才多藝善詞賦。試與問,朝朝暮暮,行雲何處去?”寫完後,他又在詞後注明:“東京柳永,訪玉卿不遇,漫題。”隨後將詞箋貼在牆上,拂袖離去。
回到東京後,柳耆卿多次得到他人舉薦,升任屯田員外郎。他與東京的那些名妓依舊往來頻繁,所領的俸祿,以及彆人求他寫詩詞贈送的財物,都花在了妓院裡。
一天,柳耆卿正在徐冬冬的積翠樓玩樂,宰相呂夷簡派堂吏前來傳話。堂吏說:“呂相公六十歲壽辰,家中歌妓沒有新歌祝壽,特請員外作一首詞,還望您儘快動筆,以便她們排練。這裡有蜀錦二匹、吳綾四匹,權當潤筆之資,還請您收下。”柳耆卿答應下來,留堂吏在樓下吃飯。他問徐冬冬有沒有好紙,徐冬冬從箱子裡拿出兩張芙蓉箋紙放在桌上。
柳耆卿磨濃墨、蘸飽筆,鋪開一張箋紙,不加思索,寫下一闋《千秋歲》:“泰階平了,又見一合耀。烽火靜,檿槍掃。朝堂耆碩輔,樽俎英雄表。福無艾,山河帶礪人難老。渭水當年釣,晚應飛熊兆;同一呂,今偏早。烏紗頭未白,笑把金樽倒。人爭羨,二十四遍中書考。”寫完《千秋歲》,還剩下一張芙蓉箋紙,柳耆卿餘興未消,又寫下一闋《西江月》:“腹內胎生異錦,筆端舌噴長江。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與人稱量,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風流才子占詞場,真是白衣卿相。”
柳耆卿剛寫完,陳師師家便派侍女前來相請,說:“有個從外地來的美人,不肯說自己的名字,隻說仰慕員外,不遠千裡而來,現在我家等候,還請您儘快過去。”柳耆卿急忙把寫好的詩詞裝入封套,打發堂吏走了,自己隨後前往陳師師家。見到那位美人後,他大吃一驚,原來竟是江州的謝玉英。
謝玉英從湖口看船回來,看到牆上的《擊梧桐》詞,反複吟誦,心想:“耆卿果然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沒有辜負我們的約定。”她深感慚愧,瞞著孫員外,收拾好行李,雇了船隻,一路來到東京尋找柳七官人。打聽到柳耆卿與陳師師往來密切,便登門拜訪,請求陳師師引薦。
兩人見麵,猶如斷花重接、缺月重圓,喜悅之情難以言表。陳師師詢問事情的詳細經過,便留謝玉英同住。謝玉英覺得這樣不太方便,商量後在東邊院子另住。自從到了東京,她不再接待其他客人,隻與柳耆卿相伴,二人如同夫妻一般。柳耆卿若去其他妓家,她也不阻攔,因此獲得了賢達的名聲。
再說柳耆卿匆忙中把寫好的壽詞封好交給堂吏,由於太過著急,沒有仔細檢查,將兩張箋紙都封了進去。呂丞相拆開信封,先讀了《千秋歲》,覺得還不錯,心中歡喜。又讀了《西江月》,讀到“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與人稱量”時,笑道:“當初裴晉公修建福光寺,請皇甫湜寫文章,皇甫湜每個字索要一匹絹。這小子是嫌我的酬謝太少了!”讀到“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時,不禁大怒:“這小子太輕狂無禮了,我何必要求你寫文章!”從此對柳耆卿懷恨在心。而柳耆卿生性灑脫,寫完詞就拋在腦後,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了幾天,翰林職位空缺,吏部推薦了柳永的名字。仁宗皇帝曾見過他增訂的大晟樂府,也仰慕他的才華,便問宰相呂夷簡:“朕想任用柳永為翰林,愛卿可了解此人?”呂夷簡上奏道:“此人雖然有才華,但恃才傲物,從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他現任屯田員外郎,卻日夜流連妓院,嚴重有損官員形象。如果重用他,恐怕會影響士人的風氣。”接著,他把柳耆卿所作的《西江月》詞誦讀了一遍。仁宗皇帝聽後點了點頭。
早有知諫院的官員得知呂丞相記恨柳永,為了迎合他的心意,接連上奏彈劾柳永。仁宗皇帝禦筆批複了四句:“柳永不求富貴,誰將富貴求之?任作白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柳耆卿看到自己被罷官,大笑道:“如今當官的大多目不識丁,怎麼會容得下我這樣的才子出頭?”於是,他改名為柳三變,彆人都不明白他的用意,柳七官人自己解釋道:“我年少讀書,博覽群書,本想考取功名,為朝廷效力;卻因多次科舉不第,心中憤懣,轉而成為詞人,憑借文采留名後世;沒想到後來被舉薦為官,戴上官帽、係上腰帶,成了官員;但長期擔任低級官職,並非我所願;如今被罷官,我正好逍遙自在,如同仙人一般。”
從此,柳三變更加放蕩不羈,以妓院為家。他在一個手板上寫道:“奉聖旨填詞柳三變。”每次想去哪家妓院裡,就先把手板送過去,那家便會準備好酒菜,等候他過夜。第二天若要去另一家,也是如此。凡是他所作的小詞,在落款署名處,都會寫上“奉聖旨填詞”五個字,人們見了無不發笑。
如此過了幾年。一天,柳三變在趙香香家午睡,夢見一位身穿黃衣的官吏從天而降,說:“奉玉帝旨意,《霓裳羽衣曲》已經陳舊,想要更換新曲,特請您前去創作,即刻出發。”柳七官人醒來後,便要了香湯沐浴,對趙香香說:“剛才承蒙上帝召見,我要走了。你幫我給各家妹妹帶個信,恐怕不能再與她們相見了。”說完,他端坐凝視。趙香香一看,發現他已經去世了。
趙香香慌忙通知謝玉英,謝玉英跌跌撞撞地哭著趕來。陳師師、徐冬冬等幾個行首也隨即趕到,還有幾家與柳三變有過往來的,得知消息後,也紛紛來到趙家。
柳三變雖然做過兩任官職,但沒攢下什麼家產。謝玉英雖說要跟隨他一生,過來時還帶著一家人,卻沒讓他花費分毫。如今為他料理後事,謝玉英就像他的親妻,這幾個行首也如同他的親人一般。當時,由陳師師帶頭,眾人湊錢購置衣衾棺槨,在趙家為柳三變入殮。謝玉英身穿喪服主持喪事,其他行首們也都聚在一起,戴孝守靈。她們在樂遊原上買了一塊空地修墳,選好日子將柳三變安葬。墳前立了一塊小碑,依照他手板上的字,增添兩字,刻著:“奉聖旨填詞柳三變之墓。”
出殯那天,有些相識的官員也前來送葬。隻見送葬隊伍一片素白,滿城的妓家沒有一人不到,哀哭聲震天動地。那些前來送葬的官員,自覺慚愧,掩麵而回。不到兩個月,謝玉英因過度哀傷,生病去世,被安葬在柳三變的墳墓旁邊。這也可見謝玉英的貞節,在妓家之中實屬難得。
自柳三變下葬後,每年清明前後,春風和煦之時,眾多名姬都會不約而同地備好祭品,前往柳七官人的墳前,掛上紙錢祭掃,這被叫做“吊柳七”,也叫“上風流塚”。如果沒有參加過“吊柳七”“上風流塚”,都不敢去樂遊原踏青。後來,這成了一種風俗,直到高宗南渡之後,才逐漸消失。後人曾寫詩題詠柳三變的墳墓:“樂遊原上妓如雲,儘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