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壓螯頭請左符,笑尋赬尾為西湖。二三賢守去非遠,六一清風今不孤。四海共知霜鬢滿,重陽曾插菊花無?聚星堂上誰先到?欲傍金尊倒玉壺。”這首詩是宋朝士大夫劉季孫所作,名為《畜蘇子瞻自翰苑出守杭州》,說的是蘇軾蘇學士兩次到杭州的經曆。第一次是在宋神宗熙寧二年,蘇軾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元佑年間,擔任杭州軍州事。因此,臨安府留存了許多東坡的古跡和詩句。後來宋朝南渡長江,文壇人才濟濟,其中洪內翰的才名,足以承接蘇軾的文學成就。洪內翰曾編纂《夷堅》三十二誌,展現出卓越的史學才能,在宋孝宗一朝,深受皇帝器重。洪內翰在宮廷任職時,請求外任地方官,多次上奏後,皇帝終於應允,派他擔任越州紹興府知府。
淳熙年間,洪內翰到任時正值春天,詩人熊元素創作了一首精妙的回文詩:“融融日暖乍晴天,駿馬雕鞍鏽轡聯。風細落花紅襯地,雨微垂柳綠拖煙。茸鋪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同恨此時良會罕,空飛巧燕舞翩翩。”這首詩倒過來讀,又是另一首佳作:“翩翩舞燕巧飛空,罕會良時此恨同。前砌玉梢花尊雪,曲江春色草鋪茸。煙拖綠柳垂微雨,地襯紅花落細風。聯轡鏽鞍雕馬駿,天晴乍暖日融融。”
洪內翰在鎮越堂設宴,邀請眾多官員赴會。負責宴席各項事務的人員整齊有序地在堂下待命。當日,宴席上擺滿應季新鮮水果,烹製的菜肴也彆具風味。酒過三巡,眾歌妓中有位名叫王英的女子,她伸出纖細的手指,捧著一支纏金絲的龍笛,在筵席上吹奏了一曲。笛聲清脆嘹亮、悠揚動聽,在座文官聽後讚歎不已。洪內翰命人取來筆墨紙硯,在眾歌妓侍奉下,麵對眾多官員,興致勃勃、一氣嗬成地寫下一首《虞美人》詞:“忽聞碧玉接頭笛,聲透晴空碧。官商角羽任西東,映我奇觀驚起碧潭龍。數聲嗚咽青霄去,不舍《粱州序》。穿雲裂石響無蹤,驚動梅花初謝玉玲瓏。”
洪內翰才思敏捷,寫一首詞自然不在話下。他將詞作展示給眾官,眾人看後紛紛稱讚:“詞句意境清新,確實是佳作!”讚歎聲還未停歇,隻見一位官員在人群中哈哈大笑,說道:“學士所作的這首龍笛詞,雖然奇妙,但這八句分彆偷了古人雜詩、詞中的各一句。”洪內翰一看,說話的官員是通判孔德明。洪內翰驚訝地說:“孔先生既然知曉,能否詳細指教?”於是,孔通判在筵席上,逐句進行解釋。
第一句“忽聞碧玉接頭笛”,出自張紫微《道隱》詩的第四句:“試問清軒可煞青,霜天孤月照蓬瀛。廣寒宮裡琴三弄,碧玉接頭笛一聲。金井轆轤秋水冷,石床茅舍暮雲清。夜來忽作瑤池夢,十二闌乾獨步行。”第二句“聲透晴空碧”,取自駱解元《王嬌姿唱詞》的第一句:“謝氏筵中聞雅唱,何人隔幕在簾幃?一聲點破睛空碧,遏住行雲不敢飛。”第三句“官商角羽任西東”,化用曹仙姑《風響》詩的第二句:“碾玉懸絲掛碧空,官商角羽任西東。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彆調中。”第四句“映我奇觀驚起碧潭龍”,借鑒了東坡《櫓》詩的第三、第四句:“伊軋江心激箭衝,天涯無際去無蹤。遙遙映我奇觀處,料應驚起碧潭龍。”第五句“數聲嗚咽青霄去”,源自朱淑真《雁》詩的第四句:“傷懷遣我腸千縷,征雁南來無定據。嘹嘹嚦嚦自孤飛,數聲嗚咽青霄去。”第六句“不舍《粱州序》”,出自秦少遊《歌舞》詩的第四句:“纖腰如舞態,歌韻如鶯語。似錦罩廳前,不舍《粱州序》。”第七句“穿雲裂石響無蹤”,借鑒劉兩府《水底火炮》詩的第三句:“一激轟然如霹雷,萬波鼓動魚龍息。穿雲裂石響無蹤,卻虜驅邪歸正直。”最後一句“驚動梅花初謝玉玲瓏”,化用士人劉改之遇見婺州陳侍郎所作《元宵望江南》詞的第四句:“元宵景,天氣正融融。柳線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謝玉玲瓏。明月映高空。賢太守,歡樂與民同。簫鼓聯殘燈火市,輪蹄踏破廣寒宮。良夜莫匆匆。”
孔通判逐句講解完畢,洪內翰十分欣喜,眾官員也紛紛讚歎:“奇妙!奇妙!”洪內翰讓侍從重新安排酒菜,勸酒過後,對孔通判說:“方才先生的解說精妙絕倫!希望先生也能作一首《龍笛》詞,讓我永遠珍藏。”孔通判致謝後,創作了一首《水調歌頭》:“玉人揎皓腕,纖手映朱唇。龍吟越調孤噴,清濁最堪聽。欲度寧王一曲,莫學桓伊三弄,聽答幾中丁。憶昔知音窖,鑒彆在柯亭。至更深,宣月朗,稱疏星。天高氣爽,霜重水綠與山青。幸遇良宵佳景,轟起一聲蘄州,耳釁覺冷冷。裂石穿雲去,萬鬼儘潛形。”這真是高才之人相遇,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
各位可能會問,為什麼開頭要說這“八難龍笛詞”的故事?其實今天要講的,是兩個客人帶著一對用蘄竹製成的龍笛,前往東峰岱嶽祭祀的事。就因為這次祭祀蘄材,讓鄭州奉寧軍的一位上廳行首,有機會成為兩國夫人,嫁給一位好漢。這位好漢後來成為當朝四鎮令公,名垂青史。至於這位未發跡的好漢姓甚名誰,又是如何發跡顯達的?且聽下回分解。有一首詩專門講述五代時期的興亡變遷:“自從唐季墜朝綱,天下生靈被擾攘。社稷安危懸卒伍,朝廷輕重係藩方。深冬寒木固不脫,未旦小星猶有光。五十三年更五姓,始知迅掃持真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說在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有兄弟二人,王一太和王二太。他們偶然得到一對蘄州出產的龍笛材料,還未加工成笛子。這材料天生奇特,根部形似龍頭,世間罕見。兄弟倆專程來到兗州奉符縣,在東峰東岱嶽殿下的火池內將其焚燒獻祭。獻祭完畢後,聖帝把這對龍笛材料賜給了炳靈公。炳靈公隨即命令康、張二聖前往鄭州奉寧軍,傳喚擅長製笛的閻招亮前來。
康、張二聖領命後,立刻來到鄭州,化作兩個普通人,徑直找到閻招亮。此時閻招亮正在門前製作笛子,忽見兩人上前作揖。行禮後,兩人說道:“有一位官員得了兩管龍笛材料,想請您立刻去加工製作。這位官員性子急,等做好了必定重重酬謝,您就跟我們一同去吧。”閻招亮一聽,馬上收拾好工具,跟著兩人出發了。
沒過多久,他們來到一個地方。閻招亮抬頭一看,隻見牌匾上寫著“東峰東岱嶽”。眼前的景象十分壯觀:這裡是群山之祖,五嶽之首。往上有三十八盤石階,山中建有七十二間殿宇。水簾在陽光下閃耀,天柱峰直插雲霄。九間大殿氣勢恢宏,瑞光籠罩著碧瓦,煙霧繚繞;四麵高峰連綿起伏,隱約可見金龍吐霧的奇景。竹林寺若隱若現,看日山仿佛藏著真仙隱士。
閻招亮還沒來得及細細琢磨,康、張二聖就帶著他去參拜炳靈公。來到一間閣子裡,桌上已經放好了那對龍笛材料,他們讓閻招亮就在這裡加工製作,還叮囑道:“這裡是陰間,你可彆走遠了。要是走得太遠迷了路,就很難回去了。”說完,二聖便離開了。
閻招亮沒用多久就把材料製成了龍笛,一吹,聲音清幽悅耳。可等了好一會兒,康、張二聖還沒回來。閻招亮心想:“既然都到這兒了,不去四處看看,實在可惜。”於是他走出閣子,沒走多遠,就看見一座宏偉的殿宇。他走到廊下,聽到急促的靜鞭聲,便湊到窗縫邊偷看。隻見:蝦須簾緩緩卷起,雉尾扇徐徐展開。頭戴冕旒的聖帝升殿,端坐在正中間;眾仙官戴著簪笏,恭敬地分立兩旁。金鐘玉磬聲響個不停,悠揚的天樂在五雲間回蕩,引領著百神朝拜聖帝。
聖帝走下輦車登上大殿,眾神行過禮後,聖帝傳下聖旨:“把公事押上來。”隻見一個男子,脖子上戴著長枷,雙手鎖著雙扭,被推了上來。閻招亮心裡一驚:“這個人好麵熟!”可一時之間,怎麼也想不起來他是誰。接著又傳聖旨,命令將此人換為銅膽鐵心,然後送回陽世,成為四鎮令公,還告誡他“切勿妄殺人命”。閻招亮聽了,大吃一驚。就在這時,一個鬼吏大聲喝道:“凡夫俗子怎麼能在這裡偷看公事?”閻招亮聽到鬼吏的嗬斥,慌忙跑回閣子裡坐下。
過了許久,康、張二聖回到閣子,看到笛子已經做好,就帶著閻招亮拿著龍笛去呈給炳靈公。笛子一吹,聲音清亮悠長,炳靈公十分高興,說道:“我要讓你福上加福,壽上加壽。”閻招亮趕忙說道:“我不求福壽增加,我有個親妹妹叫閻越英,現在是娼妓。隻求能讓她脫離風塵,早日嫁人從良,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炳靈公說:“你有這樣的善心,在凡夫俗子中也算是賢人了,我定會讓你妹妹嫁給那位四鎮令公。”閻招亮拜謝後,康、張二聖送他回去。走到半山腰一處地勢險峻的地方,二聖指著一個方向讓閻招亮看。就在他看的時候,突然被康、張二聖推了一把,一下子掉進了峭壁懸崖下。
閻招亮嚇得一驚,猛然睜開眼,發現自己竟然躺在床上,妻子和兒女都守在身邊。他問妻子:“你們怎麼都守著我哭啊?”妻子說:“你前幾天正在門前乾活,突然倒地就沒了氣息。我們摸你心口還有點溫熱,就把你抬到床上,已經兩天了。你在陰間都經曆了些什麼?”閻招亮便把康、張二聖叫他去的所有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家裡人聽了,都驚訝不已。
此後的日子倒也平靜。到了冬天,天空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石信道有一首描寫雪的詩寫得十分貼切:“六出飛花夜不收,朝來佳景有宸州。重重玉宇三千界,一一瓊台十二樓。痰嶺寒梅何處放?章台飛絮幾時休?還思碧海銀蟾畔,誰駕丹山碧風遊?”雪越下越大,閻招亮因為天冷手僵,沒法乾活,就在門前閒坐著。這時,街上有個大漢從他麵前走過。閻招亮一看,大吃一驚:“這個人,就是在東嶽被換了銅膽鐵心、以後會成為四鎮令公的人!他從門前經過,今天不結識,更待何時?”他顧不上大雪,撩起衣服大步追了上去。沒跑幾步,就追上了大漢,趕忙上前作揖道:“官人您好!”
這大漢認出閻招亮是製笛的手藝人,也回了個禮,問道:“閻師傅找我有什麼事?”閻招亮說:“今天下雪,天氣太冷了。看到您路過,特地追來請您喝幾杯酒。”說著就把大漢拉進了一家酒店。這位大漢姓史,名弘肇,表字化元,小名憨兒,是開道營的長行軍兵。據《五代史》本傳記載:“他是鄭州滎澤人,為人勇猛,奔跑起來快如奔馬。”兩人喝完酒,便各自回家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天,閻招亮來到妹妹閻越英家,說:“我昨天見到一個人,今天特地來跟你說說。我之前死了兩天,在東嶽製作龍笛時,看到這個人被換了銅膽鐵心,將來會成為四鎮令公,還說要讓你嫁給他。我當時怎麼都想不起這人是誰,昨天突然碰見,還請他吃了酒。”閻越英忙問:“是誰啊?”閻招亮回答:“就是開道營那個姓史的大漢。”閻越英一聽是他,心裡滿是不滿:“我難道就該嫁給這樣的人?我才不信!”
從那以後,閻招亮每次見到史弘肇,都會買酒請他。史弘肇也多次接受閻招亮的款待。有一天,兩人在路上偶遇,史弘肇便請閻招亮去酒店喝酒吃飯。吃完後,閻招亮要付錢,史弘肇卻不肯:“一直打擾閻師傅,今天我來請客還席。”閻招亮道彆後,先離開了酒店。史弘肇對酒店的夥計說:“我今天沒帶錢,你跟我回營裡,我把錢給你。”夥計沒辦法,隻好跟著他。到了營門前,史弘肇說:“我今天一文錢都沒有,你先回去吧,我明天一定把錢送來還給你們老板。”夥計著急地說:“我回去肯定要挨罵,老板肯定不會答應的。”史弘肇不耐煩地說:“老板不答應又能怎樣?識相的就快走,不然小心吃我一頓拳頭!”夥計無奈,隻好先回去了。
史弘肇轉身走到營門前賣粥的王公那裡,開玩笑說:“大伯,我欠了酒店的酒錢,還不上。今晚您留著門,我來偷您的鍋子抵債。”王公隻當他是說笑話,回去就跟老伴說:“這世上竟然有這麼好笑的事,史憨兒說今晚要來偷我的鍋子,還提前打招呼讓我留門。”老伴聽了,也跟著笑起來。
到了夜裡二更一刻左右,史弘肇真的來推大門。他力氣大,一下子就把門閂撞斷了,走進院子。老兩口聽到動靜,老太太說:“先看看他要乾什麼。”史弘肇大大咧咧地走到灶前,把鍋從灶上搬下來放在地上,自言自語道:“要是把鍋弄壞了,更還不上酒錢了。”說完拿起一根棍子,把鍋敲得當當響,然後把鍋頂在頭上。卻沒想到鍋底還有些水,一下子澆了他一頭一臉,身上也全濕了。但史弘肇顧不上這些,頂著鍋就往外跑。王公約莫是怕他真把鍋偷走,一邊大喊“有賊”,一邊披了衣服追出來。附近的人聽到喊聲,也紛紛趕來幫忙追趕。
史弘肇被追得慌了神,扔下鍋就跑進一條巷子裡躲起來。可沒想到這是一條死胡同,走投無路之下,他慌慌張張地翻牆想躲進一戶人家,卻不小心腳底一滑,摔了下去。追來的人看到他翻牆摔下去,大聲喊道:“閻媽媽,你家後門有賊,翻牆進來了!”閻行首也就是閻越英)聽到喊聲,讓丫鬟點上蠟燭去查看。丫鬟到後院一看,沒看到賊人的蹤影,卻看到一隻渾身雪白的異獸:它渾身皮毛閃爍,仿佛裹著白練;模樣猙獰,好似堆滿白雪。周身毛發在風中抖動,如同九秋寒霜;一條尾巴搖晃,好似三尺白雪。它的眼睛如流星般明亮,閃爍著閃電般的光芒;巨大的嘴巴張開,宛如血盆一般。
閻行首看到那隻異獸,嚇了一大跳。她定睛再仔細一瞧,發現原來是史弘肇慌慌張張地蹲在東邊的房間邊上。史弘肇見到閻行首,神色慌張,連忙起身作揖行禮。閻行首一開始就覺得他相貌奇特,又聽哥哥閻招亮說過他日後會發跡,還說自己命中注定要嫁給他。於是,她沒有讓附近幫忙捉賊的人把史弘肇抓走,反而讓他藏在了屋子裡。那些幫忙捉賊的人等了好一會兒,沒聽到閻行首家裡有什麼動靜,心想賊可能已經跑了,便各自離開了。隨後,閻行首打開前門,讓史弘肇離開了。
當天夜裡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天吃過飯後,閻行首派人把哥哥閻招亮請來。閻行首對哥哥說:“哥哥,你之前說史大漢以後會發跡,能做四鎮令公,還說我該嫁給他,我當時根本不信你的話。可昨夜後門有人喊有賊翻牆進來了,我和丫鬟點著蠟燭去查看,隻見一隻大老虎蹲在地上。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史大漢。我看他這奇特的相貌,將來肯定是能發跡的人。我現在願意嫁給他。哥哥,你想想辦法,幫我促成這門親事吧?”閻招亮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今天就去把這門親事說成。”
閻招亮知道史弘肇是個將來會發跡變富的人,又見妹妹願意嫁給他,心裡十分高興,就直接去軍營裡找史弘肇。史弘肇前一晚不該去偷王公的鍋子,白天又還欠著酒店的酒錢,心裡發虛,不敢出門,閻招亮來得正是時候!閻招亮把史弘肇請了出來,對他說:“有一門好親事,我特地來跟你說說。”史弘肇問:“是什麼親事?”閻招亮說:“不是彆人,是我妹妹閻行首。她身邊有不少錢財嫁妝,你覺得怎麼樣?”史弘肇說:“這親事挺好的,隻是有一件事,要是不答應,我可不敢成這門親。”閻招亮問:“哪一件事?但說無妨。”史弘肇說:“第一,她的錢財任由我支配使用;第二,我進門之後,不許她再和彆人來往;第三,我有個結拜的哥哥,還有那些南來北往的好漢朋友,如果他們來找我,我要留他們吃飯、住宿,她不能乾涉。如果能答應這三件事,我就可以成親。”閻招亮說:“既然我妹妹嫁給你了,這些事都聽你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天,閻招亮就把這門親事說成了,回去告訴了妹妹,兩人都很滿意,也沒什麼下財納禮的講究。選了個吉日良時,給史弘肇做了一身新衣服穿上,把他招進家門成了親。
大約過了兩個月,忽然上級指揮讓史弘肇前往孝義店,去轉送軍中的緊急文書。史弘肇到了孝義店,還沒過一個月,從押鋪負責看守的人)以下的人,都被他無禮對待過。不過他手頭有錢,舍得花,經常買酒請人喝,所以大家也都讓著他。有一天,史弘肇去鋪屋裡睡覺。押鋪抱怨道:“真倒黴,招來這麼個討人厭的家夥。”正埋怨著,隻見一個人麵朝東背朝西走了過來,上前向押鋪作揖行禮,問道:“有個叫史弘肇的人在這裡嗎?”押鋪指著說:“在那邊睡覺呢。”就因為這個人來找史弘肇,史弘肇的命運將發生改變,迎來發跡變泰的機會。這個來的人是誰呢?真是應了那句話:“兩腳無憑寰海內,故人何處不相逢。”
這個來尋找史弘肇的人,姓郭,名威,表字仲文,是邢州堯山縣人。他排行第一,大家都叫他郭大郎。他長得什麼樣呢?他抬起左腳,仿佛蛟龍暫居淺水;抬起右腳,好似鳳凰在宮殿前飛舞。他頭頂紅光籠罩,周身紫霧環繞。眉毛如同堯帝般舒展,眼睛如同舜帝般明亮,脊背如同禹帝般寬厚,肩膀如同湯帝般端正。這樣的相貌,隻有天子才能與之相配,一般的諸侯都難以企及。
郭大郎因為在東京過得不如意,曾經搶了潘八娘子的銀子。潘八娘子見他相貌奇特,就認他做了兄弟,不但沒把他送到官府,還把他養在家裡,後來郭大郎的情況也好了些。有一次他去瓦子娛樂場所)裡看表演,誤殺了戲班裡的人,就連夜逃走了。他逃到鄭州,來投奔他的結拜兄弟史弘肇。到了開道營前,向人打聽後,人家讓他到孝義店來找。
當天,史弘肇正在鋪屋下睡覺,押鋪把他叫醒說:“有人找你,等了好一會兒了。”史弘肇有些不耐煩,起身問道:“誰來找我?”郭大郎便走上前說:“兄弟,好久不見,很高興你平安無事。”史弘肇認出這是他結拜的哥哥,立刻翻身下拜。拜完之後,兩人互相詢問了彼此的近況。史弘肇說:“哥哥,你彆去彆的地方了,就住在我這鋪屋裡吧,暫且在這裡休息。要是需要錢用,我從家裡拿過來。”大家也不敢說什麼,就由著他留郭大郎在鋪屋裡住下了。
郭大郎在這兒沒住幾天,就和史弘肇一起變得無禮起來,對周圍的人都很不客氣。兄弟兩人在孝義店,每天為了生計,偷雞摸狗,儘做些不正當的事,把整個村子的人都攪得不得安寧。村裡沒有一個人不討厭他們,沒有一個人不罵他們。
話說兩頭。後唐明宗去世後,閔帝登基。宮中所有的宮女,都被下令出宮嫁人。其中有一位掌管印章的柴夫人,懂得觀察一些形勢和預兆,她看到鄭州地界有旺盛的氣運,就帶著自己的嫁妝,朝著有旺氣的方向而來。她來到孝義店,在王婆家安頓下來,想要找一個有前途的貴人托付終身。
柴夫人住了幾天,觀察街上過往的行人,覺得都不中意。她對王婆說:“街上怎麼這麼冷清啊?”王婆說:“夫人,想要熱鬨很容易。夫人要是舉辦買市一種商業活動,商家會在此期間聚集售賣商品),那些做生意的人都會來趕集,街上就熱鬨起來了。”柴夫人說:“婆婆說得有道理。”於是就讓王婆四處去宣傳:“明天柴夫人要舉辦買市活動。”
郭大郎和史弘肇兄弟兩人聽說了這件事,商量道:“我們怎麼能趁機賺點錢買酒喝呢?明天賣什麼好呢?”史弘肇說:“就賣狗肉吧。去跟人借個盤子、架子和砧刀,再去偷隻狗,把它打死煮熟了去賣,這樣就不用去集市上和彆人競爭了。”郭大郎說:“隻是附近街坊鄰居家裡沒有狗了,平常都被我們偷去煮著吃了,最近大家都不養狗了。”史弘肇說:“村東頭王保正家有一隻很大的狗,我們去把它弄來。”
兩人直接來到王保正家門口,一個人去引那隻狗,另一個人拿著棒子,等狗一出來,就準備一棒打死它。王保正看到了,連忙拿出一百文錢說:“饒了我這隻狗吧,二位拿去買碗酒喝。”史弘肇說:“王保正,你也太不講道理了!這麼大一隻狗,怎麼隻拿出一百文錢?這可太虧我們了。”郭大郎說:“看在老人家的麵子上,就勉強收下吧。”兩人連夜又去彆的地方偷了一隻狗,把它剝皮清洗乾淨,煮得稀爛。
第二天,史弘肇頂著盤子,郭大郎駝著架子,來到柴夫人的營帳前,喊道:“賣肉啦。”他們放下架子,把盤子放在上麵。柴夫人在簾子裡麵看到了郭大郎,心裡想:“哪裡找,哪裡尋,原來這貴人就在這裡。”她讓人拿出盤子,讓他們切一盤肉。郭大郎接過盤子,開始切狗肉。王婆正在柴夫人身邊,說:“夫人,這是狗肉,貴人怎麼能吃這個呢?”柴夫人說:“我是以買市為名,又不是真要吃。”她讓管錢的人拿出一兩銀子給他們。郭大郎兄弟二人接過銀子,作揖道謝後就離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了一會兒,買市活動結束了。柴夫人對王婆說:“婆婆,我想麻煩你一件事。”王婆問:“什麼事呢?”柴夫人說:“之前賣狗肉的那兩個漢子,姓什麼?住在哪裡?”王婆說:“這兩個人最不講道理了。切肉的姓郭,頂盤子的姓史,都在孝義坊的鋪屋裡睡覺。不知道夫人問他們做什麼?”柴夫人說:“我想嫁給那個切肉的姓郭的人,就麻煩婆婆做個媒,去說說這門親事。”王婆說:“夫人您這麼尊貴的身份,還怕找不到好親事嗎?為什麼要嫁給這樣的人呢?”柴夫人說:“婆婆你彆管,我自己看他是個能發跡變泰的貴人,你就去說一下吧。”
王婆見夫人這麼說,馬上就來到孝義店鋪屋裡找郭大郎,卻沒找到。押鋪說:“他在對門的酒店裡喝酒呢。”王婆直接來到酒店門口,掀開青布簾子走進去,看到了郭大郎兄弟二人,說:“大郎,你還有心思喝酒呢!有一件天大的喜事來告訴你,你卻還在這裡穩穩地坐著!”郭大郎說:“你這個老婆子,是不是看我賺了點銀子,就來要錢。我可沒錢給你,要是願意,就請你喝碗酒。”王婆說:“我不是來討酒喝的。”郭大郎說:“你不來討酒喝,我一文錢也不會給你。識趣的話,喝碗酒就走。”
史弘肇說:“你這個老婆子,太不講道理了!你知道我們的脾氣可不好,好心請你喝酒,你卻不喝。就像之前你說我們的肉是狗肉,差點讓我們一文錢都賺不到,還好夫人買了。你還好意思來討錢!你難道不知道我們連酒錢都沒有嗎,再囉嗦就揍你一頓。”王婆說:“我真不是來討酒和錢的。剛才夫人問起大郎,非常喜歡,想要嫁給大郎,讓我來說媒。”
郭大郎聽了,心裡非常生氣,抬手就給了王婆一巴掌。王婆倒在地上說:“哎呀,我好心來說親,你卻打我!”郭大郎說:“是誰派你來取笑我的!暫且饒了你這個老婆子,你趕緊走,不然還打你。她那麼尊貴的身份,怎麼會嫁給我?”
王婆驚慌失措地爬起來,匆匆離開酒店,直接去見柴夫人。柴夫人見狀說道:“婆婆,說親這事真是不容易。”王婆委屈地回應:“夫人您是不知道,我去說親,反被他打了一頓,還說我是故意去取笑他的。”柴夫人歉疚道:“連累婆婆吃苦了。沒辦法,還得再麻煩您走一趟。先給婆婆這錠銀子,事成之後,一定重重謝您。”
王婆連連擺手:“老媳婦不敢再去了。要是再去,怕是被他打死都沒人替我說話。”柴夫人胸有成竹地說:“我明白。您空手去,他自然以為您是去打趣他。這次我讓您帶件東西去當定禮,他總不會再拒絕。”王婆好奇地問:“那要帶什麼東西去?”隻見柴夫人拿出一件物件,王婆定睛一看,當場被驚住了。這究竟是件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