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醒世恒言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

醒世恒言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1 / 2)

世人常說,聰明的男子能夠位極人臣,成為公卿將相,而女子即便聰慧過人,卻因身份限製難以施展抱負。倘若允許女子參加科舉,又怎見得她們會輸給男子呢?

自開天辟地以來,天道造就男子,地道成就女子。雖然大自然的創造是公平無私的,但陰陽有彆,各自有著不同的位置和使命。陽主動、陰主靜,陽施予、陰承受,陽在外、陰在內。所以男子負責處理天下四方之事,女子則掌管家中事務。主持四方事務的男子,頭戴冠冕、腰束衣帶,被稱作丈夫,他們可以成為將軍、宰相,無所不能,需要博古通今,懂得權衡變通。而主持家中事務的女子,梳著發髻,穿著衣裳,一天的事情不過是做飯、打水、做家務;一生的責任不過是生育子女。因此,大戶人家的閨女即便讀書識字,也隻是認識些字、記些賬目而已。反正她們不參加科舉,不求功名,詩文這類事情,與她們並無太大關聯。

然而,人的天資各不相同。有些女子生性愚笨,教她們認識幾個字,就像登天一樣困難;但也有聰慧的女子,過目不忘,無師自通。她們吟詩能與李白、杜甫比高低,作賦可和班固、司馬遷爭勝負。這都是因為山川的靈秀之氣,偶然沒有鐘情於男子,反而賦予了女子。

比如漢代的曹大家班昭),她是班固的妹妹,代替兄長續寫完成了《漢書》;還有蔡琰,創作了《胡笳十八拍》,流傳千古。晉代的謝道韞,與兄長們一起詠雪,一句“柳絮隨風”,令兄長們都自愧不如。唐朝的上官婕妤,受中宗皇帝之命品評朝臣的詩作,褒貶得當,沒有絲毫差錯。到了大宋時期,出色的女子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李清照和朱淑真。她們二人都是女子中的文學大家,有著不輸男子的才華。按理說,她們這樣的才女應該嫁給聰慧的才子。可惜月下老人錯寫了婚書,讓她們都嫁給了無才無學之人,心中的怨恨常常通過筆墨抒發出來。就像詩中所寫:“鷗鷺鴛鴦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李清照寫過一篇《傷秋》,用《聲聲慢》的詞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正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力!雁過也,總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忄欠]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朱淑真在秋天時,丈夫外出,她獨自坐在燈下百無聊賴,聽著窗外的雨聲,吟成一首絕句:“哭損雙眸斷儘腸,怕黃昏到又昏黃。那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後來,她將自己的詩作編成一卷詩集,取名《斷腸集》。

為什麼要說這兩位所嫁非人的女子呢?因為接下來要講的是一位聰慧女子,嫁給了同樣聰慧的丈夫,二人一唱一和,成就了一段佳話。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稱為蜀郡,也叫嘉州、眉山。這裡有蟆順山、峨眉山,岷江、環湖,山川的靈秀之氣孕育出許多傑出人物。其中有一位博學的大儒,姓蘇,名洵,字允明,彆號老泉,當時的人們稱他為老蘇。老蘇育有兩個兒子,分彆是大蘇和小蘇。大蘇名叫蘇軾,字子瞻,彆號東坡;小蘇名叫蘇轍,字子由,彆號穎濱。兄弟二人都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學識淵博,一同考中科舉,在朝廷中聲名顯赫,都官拜翰林學士。天下人稱呼他們兄弟為“二蘇”,稱呼他們父子為“三蘇”。

更神奇的是,山川的靈秀之氣似乎都集中在了蘇家。兩個兒子才華出眾已屬難得,老蘇還生了個女兒,名叫小妹。小妹聰慧過人,世間無雙,真正是一點就通,對答如流。因為父親和兄長都是大才子,日常談論的都是經史子集,耳濡目染之下,小妹對詩詞歌賦也十分精通。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況小妹天資遠超常人,什麼知識一學就會。

小妹十歲那年,跟隨父兄住在京師的寓所。院裡有一棵繡球花樹,春天花開得正盛。老蘇觀賞了一會兒,拿起紙筆準備題詩,剛寫了四句,就有人通報:“門前有客人到!”老蘇放下筆出去迎客。小妹閒來無事,走到父親書房,看到桌上的四句詩:“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熳總清幽。白雲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小妹讀完,知道是詠繡球花的,認出是父親的筆跡,稍加思索,便續寫了後四句:“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假饒借得香風送,何羨梅花在隴頭。”寫完後,小妹把詩放回桌上,慢慢走回自己房間。

老蘇送走客人,回到書房想繼續寫完這首詩,卻發現已經成了完整的八句,讀起來詞句優美、意境深遠。老蘇懷疑是女兒小妹寫的,叫來詢問,果然如此。老蘇感歎道:“可惜是個女子!要是男兒,必定又是科舉中的傑出人才!”從那以後,老蘇更加疼愛女兒,任由她讀書學習,不再強求她專注於女工。

轉眼間,小妹十六歲了,老蘇一心想為她挑選一位天下才子作為夫婿,可惜一直未能如願。一天,宰相王荊公王安石,字介甫)派堂候官請老蘇到府上敘談。王安石剛考中科舉時,賢名遠揚。但他平時不洗臉、不換衣服,身上虱子無數。老蘇覺得他行事不合常理,認為他日後必成奸臣,還寫了《辨奸論》來譏諷他,因此王安石懷恨在心。後來看到大蘇、小蘇接連考中製科,王安石才放下怨恨,與老蘇交好。老蘇也因為王安石身為宰相,擔心影響兒子的仕途,不得不與他假意相交。正所謂:“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從來勢利不同心,何如意氣交情深。”

這天,老蘇應王安石之邀前去,二人談論古今、評議時事,然後飲酒對酌,不知不覺就喝醉了。席間,王安石偶然誇讚自己的兒子王雱:“小兒讀書,隻需一遍就能背誦。”老蘇帶著醉意回應:“誰家兒子還需要讀兩遍!”王安石笑道:“是我失言了,不該在行家麵前賣弄。”老蘇又說:“不隻是我兒子讀一遍就行,我女兒也是如此。”王安石十分驚訝:“隻知道您兒子才華出眾,沒想到還有令愛。眉山的靈秀之氣,都被您家占儘了!”老蘇後悔自己說多了話,連忙告辭。

王安石讓童子拿出一卷文章遞給老蘇:“這是小兒平時的習作,麻煩您幫忙指點。”老蘇把文章揣在袖中,連連答應著離開了。回到家睡到半夜,老蘇酒醒了,想起白天的事,暗自懊悔:“不該吹噓女兒的才華。現在介甫讓我點評他兒子的文章,恐怕是想求親。這門親事,我並不願意,可又沒辦法推辭。”老蘇輾轉反側思考到天亮,洗漱完後,拿出王雱的文章仔細閱讀。隻見文章篇篇精彩,字字精妙,老蘇不禁心生愛才之意。“但不知道女兒有沒有這份緣分?我把這文章給女兒看看,看她喜不喜歡。”

老蘇隱去作者姓名,吩咐丫鬟:“這卷文章是一位少年名士拿來讓我點評的。我沒時間,你送給小姐,讓她批閱完後,趕緊來告訴我。”丫鬟把文章交給小妹,並轉達了老爺的話。小妹研磨朱砂,從頭開始批注,不一會兒就完成了。她感歎道:“文章寫得好!肯定是聰明才子的作品。但文章鋒芒太露,華而不實,恐怕作者不是長壽之人。”於是在卷麵上批注:“新奇藻麗,是其所長;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則有餘,享大年則不足。”

後來,王雱十九歲便高中頭名狀元,可沒過多久就英年早逝,由此可見蘇小妹看人眼光之準,不過這都是後話了。話說小妹寫完批語,讓丫鬟把文卷送還給父親蘇洵。老泉一看,心中大驚:“這樣的批語怎麼回複王安石!他看了肯定要怪罪。”可批語已經寫在卷麵上,一時之間也沒辦法補救。正發愁時,王安石的堂候官來了,說:“奉相公之命,來取昨日的文卷,相公還有話要問蘇老爺。”老泉急得手足無措,隻好把有批語的卷麵割掉,重新換了一張,寫上好話作為批注,親手交給堂候官。

堂候官又說:“相公還吩咐我問一聲,貴府小姐可曾許配人家?要是還沒許人,相府希望能結為親家。”老泉連忙說:“相府提親,我哪敢不從?隻是小女相貌平平,恐怕配不上令郎。麻煩您跟相公交代清楚,打聽一下就知道,我絕不是故意推辭。”堂候官回去複命。王安石看到卷麵被換,心裡已經有些不高興,又擔心蘇小姐真的容貌不佳,不合兒子心意,就悄悄派人去打聽。

原來,蘇東坡和小妹平日裡常互相開玩笑。蘇東坡胡子濃密,小妹就打趣他:“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小妹額頭有些突出,東坡就回敬道:“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小妹又笑東坡下巴長:“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東坡因為小妹眼睛有些內陷,便回應:“幾回拭臉深難到,留卻汪汪兩道泉。”

打聽消息的人把這些話告訴王安石,說:“蘇小姐才華確實出眾,但要說容貌,也就普普通通。”王安石聽了,就把這門親事擱置下來。不過,因為相府求親這件事,小妹的才名在京城傳得更廣了。得知相府親事沒成,慕名前來求親的人絡繹不絕。老泉就讓這些人把文章呈上來,交給女兒自己看。這些文章,有的被小妹一筆否定,有的隻得到寥寥幾句批注。其中有一卷文章寫得極好,卷麵上署名秦觀。小妹批了四句:“今日聰明秀才,他年風流學士。可惜二蘇同時,不然橫行一世。”這意思是說秦觀的文才,僅次於蘇家兄弟,要是沒有二蘇,他就是當世無雙的才子。老泉一看,就知道女兒看上了這個人,便吩咐守門人:“隻要是秦觀秀才來,馬上請進來,其他人一律謝絕。”

奇怪的是,那些送文章來的人都等著消息,唯獨秦觀沒來。這是為什麼呢?秦觀字少遊,是揚州府高郵人,他學識淵博,目空一切,生平隻敬佩蘇家兄弟,其他人都不放在眼裡。這次他仰慕小妹的才華前來求親,卻又怕自己丟了麵子,不願和其他人一樣眼巴巴地等消息。老泉見秦觀不來,反倒派人去秦家寓所表達提親的意思,秦觀心中暗自高興。但他又想:“小妹的才名都是聽說的,沒親眼見識過,還聽說她容貌不好,額頭突出、眼睛凹陷,也不知道到底長成什麼樣?要是能見她一麵,我才能放心。”

打聽到三月初一,小妹要去嶽廟燒香,秦觀決定趁這個機會,喬裝打扮一番去看看。俗話說得好:親眼所見才是真,傳聞不一定靠譜。要是隻信傳聞,可就容易看錯人了。

三月初一五更天,秦觀早早起來梳妝打扮,扮成一個遊方道士:頭戴青布唐巾,耳後掛著兩個石製假玉環,身穿黑色道袍,腰係黃色絛帶,腳蹬白襪草鞋,脖子上掛著一串拇指大的佛珠,手裡托著一個金漆缽盂,天不亮就守在東嶽廟前。

天剛蒙蒙亮,蘇小姐的轎子就到了。秦觀閃身躲開,等轎子進廟停在左廊下,小妹下轎往殿裡走去時,他終於看清了對方的模樣。小妹雖然算不上傾國傾城,但氣質清雅,毫無俗氣。秦觀心想:“不知道她的才學是不是真像傳說中那麼厲害?”

等小妹燒完香,秦觀沿著走廊迎上去,在大殿左側和她相遇。秦觀施了個禮,說道:“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小妹隨口答道:“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觀又行禮說:“願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小妹一邊走一邊回應:“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秦觀一直跟到轎前,再次行禮說:“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小妹邊走邊答:“風道人恁地貪癡,那得隨身金穴!”

小妹說完話就上了轎,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可跟著的老仆人聽見了,覺得這道士太放肆,正要轉身找他理論,隻見廊下跑出來一個俊俏書童,朝著道士喊道:“相公,這裡來換衣服。”道士在前走,書童在後麵跟著。老仆人悄悄擰了書童一把,低聲問:“前麵那位是誰?”書童說:“是高郵的秦少遊相公。”老仆人這才沒再說什麼。回去後,他把這事告訴了老伴,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內宅。小妹這才知道,那個化緣的道士是秦觀假扮的,她笑了笑,叮囑丫鬟們彆到處亂說。

話說秦觀那天親眼見到小妹,發現她容貌不差,而且應對自如,才學肯定也沒得說。他選了個好日子,親自上門提親,老泉答應了這門婚事,接下來少不了下聘禮等程序。這是二月上旬的事。秦觀急著完婚,小妹卻不同意。她認定秦觀的才學,覺得他肯定能考中,而當時考試日期臨近,小妹想讓秦觀先考取功名,到時候頭戴官帽、身穿官服,再舉辦婚禮。秦觀隻好依她。

到了三月初三禮部大考的日子,秦觀一舉高中,考中製科。他到蘇府拜見嶽父,提出完婚的事。因為自己的住處沒人操持,他想就在蘇府舉辦婚禮。老泉笑著說:“今天放榜,你金榜題名,正是大喜的日子,何必另選日子?今晚就在我這兒成親,豈不是美事一樁!”蘇東坡也在一旁讚同。

當晚,秦觀和小妹拜堂成親,成就了美滿姻緣,正所謂“聰明女得聰明婿,大登科後小登科”。

這天晚上,月光皎潔。秦觀在前廳喝完喜酒,正要進洞房,卻見房門緊閉。庭院裡擺著一張小桌子,上麵放著紙、墨、筆、硯,還有三個密封的紙包、三個杯子——一個玉杯、一個銀杯、一個瓦杯,旁邊站著一個小丫鬟。秦觀說:“麻煩你告訴小姐,新郎到了,怎麼不開門?”丫鬟說:“奉小姐之命,這裡有三道題目,全部答對,才能進房。這三個紙包就是題目。”秦觀指著三個杯子問:“這又是什麼意思?”丫鬟解釋道:“玉杯裝酒,銀杯裝茶,瓦杯裝白開水。三道題全答對,就用玉杯盛三杯美酒,請您進洞房;答對兩道,答錯一道,就用銀杯端清茶解渴,今晚不能進房,明天晚上再考;答對一道,答錯兩道,就用瓦杯喝白開水,還要在外邊讀書三個月。”

秦觀微微一笑,自信地說:“換作彆的秀才,肯定得求題目出得簡單些。我曾考過製科,才學出眾,彆說是三道題,就是三百道,我也不怕!”丫鬟說:“我家小姐可不像普通考官,出的題目可難著呢!第一題,是作一首絕句,要和出題的意思相符才算通過;第二題是四句詩,裡麵藏著四個古人,一個都不能猜錯;第三題相對容易些,對個七字對聯,對得好就能喝美酒進洞房了。”秦觀說:“那就請出第一題吧。”丫鬟拆開第一個紙包,遞給秦觀。秦觀一看,裡麵是一張花箋,上麵寫著四句詩:“銅鐵投洪冶,螻蟻上粉牆。陰陽無二義,天地我中央。”

秦觀心想:“這個題目,彆人肯定猜不出來。我之前扮成遊方道士去廟裡看蘇小姐,這四句詩分明藏著‘化緣道人’四個字,是在打趣我呢。”於是,他借著月光,在題詩後麵寫下一首絕句:“化工何意把春催?緣到名園花自開。道是東風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見秦觀寫完詩,便將第一幅花箋折成三疊,從窗戶縫隙裡塞了進去,高聲喊道:“新郎交卷,第一場考試結束!”蘇小妹接過詩一看,發現每句詩的首字連起來,正是“化緣道人”四個字,不禁微微露出笑意。

秦觀接著打開第二封紙包,裡麵還是一張花箋,上麵寫著四句詩:“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縫線路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秦觀看完,幾乎沒有思索,便逐一寫下答案:第一句是孫權,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丫鬟又把答案從窗縫遞了進去。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