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

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1 / 2)

都說神仙之事虛無縹緲,可又有誰能真正掙脫名利的束縛?

在隋文帝開皇初年,青州城裡有一位富翁名叫李清,他家世代經營染坊生意。作為商人之家,李氏宗族頗為興旺,合族上下足有五六千人口,個個都有謀生的本事,僅憑雙手就能賺錢,因此家家戶戶生活富足,李清一家更是遠近聞名,被稱作“李半州”。在李氏一族中,李清年紀最長,被推舉為族長。他天性仁厚,對待族中眾人,無論親疏遠近,都一視同仁,從不厚此薄彼。也正因如此,族中男女老少,沒有一個不敬重他。每年李清生日,大家都會置辦禮物為他祝壽。宗族龐大,眾人又好勝心強,各自搜羅奇異的古物、精美的器玩、華麗的綾羅綢緞作為賀禮。

李清平日裡生活節儉,珍惜福分,從不鋪張浪費,收到的禮物都藏在土庫裡,隨著歲月流逝,禮物越積越多,連他自己都數不清究竟有多少。不過,有一件事他從不吝嗇。是什麼事呢?原來,他自幼樂善好施,熱衷於幫助他人,同時又仰慕仙道,常常拿出上千貫錢財做布施。要是遇到雲遊的道士、修行的全真,他必定熱情邀請對方到家中供養,希望能學到煉丹之術,討教內養之道。可惜,這些人大多是四處行騙的江湖騙子,隻會花言巧語騙取錢財,根本沒有真才實學。李清為此白白耗費了許多財物,卻連一個真正的戲法都沒學到。即便如此,他求道的誠心始終未改,每天堅持焚香打坐,涵養心性,一心向往著超凡脫俗的出世生活。

這一年,李清剛好滿七十歲。兩個月前,子孫們就開始商議:“七十歲可是古稀之年,人生難得,和普通生日不同,這次得找些稀奇的禮物為爺爺祝壽,祝他長生不老。”李清也料到子孫們會這麼做,便提前設下酒席,分批邀請大家前來赴宴。席間,他對眾人說:“多虧你們勤勞能乾,各自營生,每年送我的禮物價值近萬,衣裝器具更是奢華至極!但我平生喜好修道,五十年來一直粗茶淡飯、身著布衣,這些奢華的東西對我沒什麼用處。我不願拂了你們的好意,所以照單全收。可這些禮物一直放在土庫,我從未查看過,恐怕大多都腐朽損壞了。你們花費錢財,卻讓這些東西變成我的無用之物,多可惜啊!如今幸好我還活著,生日快到了,我猜你們肯定又要準備慶生禮物,這實在違背我的本意。所以提前跟你們說,千萬彆再這麼做了!”

子孫們紛紛表示:“慶生送禮,自古就是為長輩續壽。何況七十歲,人生能有幾回?如果不慶賀,如何表達我們的孝心?這禮可不能省!”李清說:“既然你們執意要送,那就按我的要求來,怎麼樣?”子孫們連忙答應:“您儘管說!”李清接著道:“我希望生日前十天,你們每人送我百尺手指粗的大麻繩。合起來大概有五六萬丈,用這個為我續壽,不是更長遠嗎?”眾人聽了,心中暗暗稱奇,齊聲問道:“您吩咐的事,我們怎敢不從!隻是不知道要這麼多麻繩做什麼?”李清神秘一笑:“等你們都送齊了,自然就知道了,現在還不便說。”

子孫們領命後,消息迅速傳開,大家都在生日前送來了百尺麻繩。地上麻繩堆得高高的,簡直成了一座繩山。可誰也不知道李清要這麼多麻繩乾什麼。

原來,離青州城南十裡有座雲門山,山頂一分為二,就像被斧頭劈開一樣。青州城裡朝南的人家,都能看見這座山,連山上飛雲掠過、鳥兒棲息的情景都看得清清楚楚,當地人也叫它劈山。山頂中間有個巨大的洞穴,黑黢黢的,深不見底。曾有好事之人往洞裡扔大石塊,卻始終聽不到一點回聲,所以當地人都說這是個無底洞。

李清收齊麻繩後,派人到山上,在洞口旁豎起兩根大木樁,架上轆轤。又找來製作竹器的匠人,打造了一個結實的大竹籃,還去銅鋪買了幾百個大小不一的銅鈴。他這一番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子孫們紛紛前來詢問。李清這才解釋道:“我之前就說過,最終會讓你們知道,怎麼會瞞著不說呢?我自幼喜好修道,至今五十多年,卻一無所獲。我常看《圖經》,上麵記載雲門山是神仙的第七個洞府。我如今七十歲了,就算活著,也沒幾年光景。趁現在手腳還算利索,想在生日這天,用你們送的麻繩,取四根係住大竹籃的四角,中間再用一根麻繩係上銅鈴。我坐在籃內,慢慢放下去。要是遇到危險,我就搖動中間的繩子,或者讓銅鈴作響,你們就把我拉上來。萬一有幸能遇到神仙,我也會回來告訴你們。”

話還沒說完,子孫們紛紛磕頭勸阻:“不行,不行!這洞穴裡麵,且不說藏著多少山精木怪、毒蛇猛獸,單是那股烏黑的臭氣,就能把人熏死。您這麼大年紀,怎麼受得了?”李清堅定地說:“我心意已決,就算死也不後悔!你們要是不答應,我肯定會偷偷跑去,直接跳進洞裡。沒有麻繩和竹籃,我就再也出不來了。”族中有些穩重的人,知道李清生性固執,便說:“恭敬不如從命。不過這麼大的事,怎能悄悄就去?應該告知所有親戚,一起到雲門山送行。這樣一來,四海流傳,也能成為一段佳話,不是很好嗎?”李清點頭同意:“這個主意不錯。”

李家子孫本就有五六千人,再加上通知的親戚,前來拜送的人就更多了。算下來,足有上萬人。李清生日那天,眾人敲鑼打鼓,帶著酒菜,簇擁著李清前往雲門山,沿途跟著去看熱鬨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幾乎把青州城的人都吸引走了。

不一會兒,眾人來到雲門山頂。舉目四望,眼前景色美不勝收:群峰環繞,層層山巒拱衛;泉水叮咚,流淌在幽靜之處,茂密的亂草肆意生長;崖邊怪樹高聳入雲,岩上奇花在陽光下綻放;山間小徑煙霧繚繞,遠處山岡連綿,鬆濤聲與白雲相伴;隻聽得林中露珠滴落,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

竹籃、繩索等物件早已準備妥當,親戚們輪流上前敬酒。其中一位年長的人勸道:“老親家,您求道之心如此堅決,想必是有仙緣之人,這次去應該不會有危險。但我們做事還是穩妥些好,以免後悔。這黑洞洞的深穴,從來沒人下去過,怎能拿您千金之軀去冒險?既然有竹籃和繩索,不如先放一隻狗下去試試。要是狗平安無事,再派個機靈的家人下去,看看有沒有仙跡。等他回來講清楚,您再下去,這樣豈不是萬無一失?”

李清笑著說:“多謝指教!可要求道,就得做好舍棄生命的準備,這樣或許才能得到神仙垂憐,收我為徒。這洞穴相傳是神仙的第七洞府,又不是砒霜毒藥,何必試探它的危險?要是這般疑慮重重,就是動搖了求道之心,又怎能超凡脫俗?我主意已定,無論如何都要下去走一趟,各位不必為我擔憂。我隨口作了四句詩,留作紀念,還望大家不要見笑!”眾人連忙說:“願聞高見。”李清念道:“久拚殘命已如無,揮手開門願不孤。翻笑壺公曾得道,猶煩市上有懸壺。”

眾人聽了,無不點頭歎息,強作安慰:“老親家道心如此堅定,但願您一下去就能遇到神仙。”李清說:“多謝大家祝願,且看我有沒有這個緣分吧。”說完,他起身對著天空拜了兩拜,然後坐進竹籃,向親戚子孫們揮手告彆,不再多說一句話,眾人便開始緩緩放下麻繩。

看著李清漸漸下降,不僅親戚子孫們嚇得臉色蒼白,就連看熱鬨的人也目瞪口呆,搖頭咂舌道:“這老頭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卻癡心妄想,跑到這麼深的洞穴裡求仙,這不是找死嗎?”唉!李清這一去,也不知何時才能重返人間。正所謂:神仙本是凡人做,隻為凡人不肯修。

李清順著麻繩往洞穴深處下降,也不知過了多久,感覺終於到了洞底。他爬出竹籃,滿心期待地想要探尋這裡的仙跡。可洞底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腳下像是泡在水裡的爛泥,又滑又軟。他剛邁出一步,就重重地摔了一跤。七十歲的老人,哪裡還有多少力氣,好不容易掙紮著起身,又再次跌倒。接連兩跤,直接把李清摔得昏死過去。

洞外的親戚子孫們守在洞口,眼看著太陽漸漸西沉,卻始終不見中間的麻繩晃動,也沒聽到銅鈴的響聲。大家心裡一沉,紛紛猜測:“老爺子怕是被洞裡陰濕的臭氣熏倒,凶多吉少了。”眾人連忙搖動轆轤,把竹籃絞上來,結果隻看到一個空籃子,李清早已不見蹤影。

這下大家頓時慌了神,又將竹籃放下,等了許久再拉上來,依舊空空如也。圍觀的人群中,有人惋惜長歎,有人忍不住嘲笑,隨後便一哄而散。

子孫們望著黑洞洞的穴口,放聲大哭,埋怨道:“我們當初苦苦勸阻,您偏不聽,非要下去。七十歲雖說不算短壽,但就算要死,也該留個全屍,好讓我們置辦棺槨下葬。現在連屍首也找不到,這可如何是好?”親戚們也都悲痛不已,紛紛落淚。這時,人群中一位通情達理的人說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今天正好是他生日,或許就是他命數已儘,就算留在家裡,也未必能逃過這一劫。況且他一心求道,如今即便身死,也算遂了心願,應當沒有遺憾。雖然找不到屍首,但他的衣冠還在。不如今晚先回去,明天請幾位有道行的道士,再來這裡招魂。用衣冠下葬,也是古已有之的喪葬之法。聽說軒轅皇帝修成大道,在鼎湖升仙後,還留下一把劍、兩隻鞋,裝在棺中葬於橋山。說不定老爺子已經成了神仙,故意讓我們給他建個空墳呢。咱們總守在穴口哭哭啼啼,又有什麼用?”子孫們無奈,隻好擦乾眼淚,先回家去。第二天,他們再次來到山頂招魂,像模像樣地設靈堂、停棺槨,親戚們也都前來祭奠。此後七七四十九天,造墳下葬,這些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李清,摔暈之後過了許久才悠悠轉醒。他在黑暗中摸索,發現洞底並不大,隻有一丈來寬,四周都是石壁,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腳下的爛泥又滑得厲害,根本走不了路,他隻好摸索著回到竹籃旁坐下,打算拉動繩索、搖響銅鈴,讓上麵的人把自己拉上去。可伸手一摸,竹籃竟然不見了蹤影。他大聲呼救,卻無人回應,既飛不出去,也找不到來時的路,真正陷入了“來時有路,去日無門”的絕境,一時之間,李清不知如何是好,隻能盤腿坐在地上。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日,李清隻覺得饑渴難耐,實在難以忍受。他想起古人“齧雪吞氈”求生的故事,心想這裡沒有雪和氈,隻有爛泥,便抓了一把塞進嘴裡。卻沒想到,這洞穴是神仙的居所,每三千年才開啟一次,洞底湧出的爛泥名為“青泥”,專門供仙人食用,不僅能充饑,還能解渴。李清吃了幾口,頓時覺得精神好了許多。

他又仔細摸索,發現石壁下方有個小洞穴,高度不足兩尺。李清心想:“總不能一直坐在泥裡等死!反正已經是九死一生,就算裡麵有毒蛇猛獸,也顧不得了,不如爬進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出路。”這一決定,讓他在看似絕路的境地中,發現了全新的世界,也讓這個拚命求生的老人,迎來了命運的轉折。正所謂:閻王未注今朝死,山穴寧無彆道通?

李清不顧一切地鑽進小洞穴,手腳並用地往前爬,大約爬了六七裡路,感覺洞穴漸漸變高,有兩尺多的空間,但依舊無法站直身體,隻能弓著腰匍匐前行。在這暗無天日的洞穴裡,他也分不清白天黑夜,累了就睡上一覺,餓了就抓幾口青泥充饑。又艱難地爬了二十多裡,終於看到前方透出一絲微弱的光亮,李清心中大喜:“終於有出路了!”他又吃了些青泥,打起精神,奮力向前爬去。

鑽出洞口,眼前豁然開朗,隻見青山巍峨,綠樹成蔭,竟是一個從未見過的全新世界。李清站起身,舒展了一下酸痛的腰身,整理好衣衫,望著天空感慨道:“謝天謝地,今天終於逃出這鬼門關了!”他順著一條大路往前走,走了十四五裡後,肚子餓得咕咕叫,可路上連一戶人家都沒有,更彆說買飯吃了。就算有錢,他身上也沒帶分文,洞裡的青泥又沒帶出來,腳步漸漸變得沉重起來。這時,他看到路邊有一條碧綠色的溪流,兩岸開滿了菊花,便俯身捧起溪水喝了幾口。沒想到,這看似普通的溪水,實則是仙家的“菊泉”,具有延年益壽、治病強身的功效。李清剛喝了幾口,就感覺神清氣爽,渾身的疲憊一掃而空,腳步也輕快了許多。

又走了十多裡路,李清突然望見樹梢間露出琉璃瓦覆蓋的屋脊,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光,也不知是什麼地方。他滿心好奇,加快腳步飛奔過去。走近一看,竟是一座朱紅色的道觀大門,道觀的台基由潔白的玉石砌成,足足有九層之高,每層都有一丈多,而且沒有台階。李清隻好攀著藤蔓,手腳並用,拚命向上爬去。大門緊閉,他不敢貿然敲門,隻能屏住呼吸,在門外靜靜等待。也不知等了多久,終於有一個身著青衣的童子打開門,厲聲問道:“李清,你來這裡乾什麼?”李清趕忙跪地叩頭,懇切地說道:“青州染匠李清,不自量力,冒昧前來仙府,懇請仙童收留我做弟子,此恩此德,我永生難忘!”童子笑著說:“我可做不了主,我帶你進去,你自己去求見我家主人吧。”

不多時,青衣童子出來,領著李清走進道觀。來到一處玉石鋪就的台階下,李清抬頭望去,隻見四周的牆壁華麗無比,宛如天宮一般,當真是一處人間仙境。隻見:朱紅色的屋脊在陽光下閃耀,碧綠色的瓦片與雲霞相映。百尺高的琉璃寶殿拔地而起,九層白玉瑤台晶瑩剔透。雕梁畫棟上雕刻著精美的玳瑁花紋,一排排繡柱鑲嵌著璀璨的珊瑚。琳宮貝闕的飛簷仿佛要接住漂浮的彩雲,玉宇瓊樓的畫棟時常籠罩在蒼茫的霧氣之中。曲折的欄杆由瑪瑙圍成,層層簾幕上懸掛著珍珠。青鸞玄鶴在空中翩翩起舞,白鹿丹麟在林間悠然漫步。野外百花盛開,絢爛奪目,林間百鳥爭鳴,清脆悅耳。

李清走進大殿,隻見正中間端坐著一位仙長,頭戴碧玉蓮冠,身披金絲羽衣,腰間係著黃色絲絛,腳上穿著朱紅色的鞋子,手中握著一柄如意,神態悠然,仿佛神遊於天地之間。東西兩側,各坐著四位仙人,個個仙風道骨,服飾各異。整個大殿祥雲繚繞,香氣彌漫,靜謐無聲,一塵不染,氣氛莊嚴肅穆。

李清上前,挨個向諸位仙人磕頭行禮,隨後將自己冒死前來求道的經曆,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隻聽中間的仙長說道:“李清,你本不該來此,為何擅自闖入?我這裡沒有你的位置,速速回去吧!”李清聽了,涕淚橫流,苦苦哀求道:“我一生癡迷求道,卻始終沒有收獲。今日有幸來到仙宮,見到仙長,說什麼也不願空手而歸。我已經七十歲了,就算回去,也活不了多久,難道還有機會再來?我寧願死在這台階之下,也絕不離開!”仙長卻隻是搖頭,並不答應。

這時,旁邊的仙人替李清求情道:“雖說李清不該貿然來此,但他一片赤誠之心,實在值得同情。我們若不收留他,恐怕世人會以為神仙之道根本無法修成。況且在我們修道之人看來,度化眾生是第一等功德,不如暫且將他收留在門下。倘若他實在不堪造就,再將他遣返也不遲。”中間的仙長這才點頭道:“好吧,好吧!那就容他在西邊耳房暫時住下。”李清趕忙磕頭謝恩,往耳房走去時,心裡暗自思量:“若不是有些仙緣道氣,怎能被收為仙家弟子?隻是當初和子孫們約定過,若遇到神仙,一定要請假回去報信。如今我再三哀求,又靠諸位仙長說情才被留下,怎麼好開口提回去的事?萬一惹惱了他們,說我塵緣未斷,可就麻煩了。不如先安心住下,過些時日再做打算。”

李清剛到西邊耳房,還沒坐穩,就見一位老者從門外進來稟告:“蓬萊山露明觀的丁尊師剛到,西王母特開瑤池盛宴,邀請諸位仙人同去赴會。”話音剛落,還沒見有人布置,幾輛鶴駕鸞車已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殿下。隻見中間的仙長走在前麵,兩側的八位仙人緊隨其後,依次步出大殿。李清也隻好跟著一群青衣童子,在殿前的空地上等候送行。仙長臨行前看向李清,叮囑道:“你在此處,若想觀山玩水,儘可隨意;唯有北窗,萬萬開不得,切記,切記!”說完,眾仙人各自跨上鸞鶴,騰空而起,一時間雲霞簇擁,仙樂飄飄,場麵壯觀至極。

李清在耳房靠窗眺望,隻見道觀三麵景色如畫:四季都有幽禽怪鳥婉轉啼鳴,八節皆有異草奇花爭奇鬥豔,看得他目不暇接,沉醉其中。不知不覺間,他轉過身來,發現北窗半掩著,心中暗想:“既然三麵景色都如此美妙,為何唯獨北窗看不得?這裡麵必定藏著什麼特彆之處。如今仙長們去赴宴,不知要走多遠,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我悄悄打開看看,他們應該不會知道吧?”他走上前去,輕輕一推,“呀”的一聲,窗戶開了。

這一看,竟讓他大吃一驚!隻見青州城赫然出現在北窗之下,城中人家的生活場景清晰可見。再定睛一看,自家那高大的宅院已殘破不堪,族中近親遠支也已衰敗零落。李清不禁感慨道:“怎麼我才出來幾日,家裡就變成這副模樣了?俗話說‘家無主,屋倒柱’,早知如此,我就不該來這裡!何苦讓子孫如此不成器,敗壞了家族的名聲。”一股強烈的歸家念頭湧上心頭。

可歎他這聲長歎未落,眾仙長竟已歸來,隻聽大殿上傳來厲聲呼喊:“李清!李清!”李清慌忙關上北窗,跑到階下。中間的仙長怒不可遏:“我再三叮囑你不許打開北窗,你為何違抗命令?還在此哀歎後悔,想著回去!我一開始不願收留你,就是因為你塵緣未斷,如今豈能再留你!速速回去,彆再玷汙我的洞府!”李清無言以對,隻能不停磕頭請罪,苦苦哀求:“我來的時候曆經千辛萬苦,這條命都是從鬼門關撿回來的。如今回去,且不說竹籃繩索已被家人絞了上去,單是那三十多裡的小穴道,我這把老骨頭怎麼爬得過去?”仙長冷笑道:“這你不必擔心,我自會派人指引你走彆的路出去。”李清這才稍稍放下心來,起身拜謝後準備離開。

這時,東邊的一位仙人走到仙長身邊,低聲說了些什麼。仙長隨即喚住李清:“你且回來。”李清心中一喜,暗想:“一定又是有人替我求情,要把我留下了!”他滿心歡喜地跑回去跪下,等待仙長發話。

沒想到仙長開口說道:“我雖要送你回去,但你回去後沒有營生手段,如何度日?我書架上有許多書籍,你隨意取一本。日後若想謀生,隻需翻看此書,自然會有辦法。”李清嘴上答應著,心裡卻想:“仙長隻知道這裡的事,卻不了解青州的情況。我原本就有家產萬貫,單是子孫這些年送的生日禮物就價值幾千兩,怎麼才出來幾天,回去就會沒飯吃?”不過,他不忍辜負仙長的好意,便走到書架前,挑了一本最薄的書,上前拜謝。仙長問道:“書拿好了?”李清答道:“拿好了。”仙長說:“既然拿好了,那就走吧!”

李清正要出門,西邊的一位仙人又和仙長耳語了幾句。仙長點點頭,再次叫住李清:“你回去的路不近,到家後也未必馬上有飯吃,先吃飽了再走。”話音剛落,童子就拿來兩個大芋頭。李清一嘗,發現這芋頭竟是煮熟的鵝卵石,口感軟糯香甜,比雲門穴底的青泥還要美味。他再次上前拜謝。

仙長鄭重說道:“李清,此番回去,約莫七十多年後,你還會回到這裡。隻是青州眾多孩童的性命,都係於你一身!你要多行善事,切莫墮落。我有四句偈語,你要好生記住,可保你一生平安。”偈語是這樣說的:“見石而行,聽簡而問。傍金而居,先裴而遁。”李清再次拜謝,將偈語銘記於心。隨後,仙長讓當初領他進來的童子送他回去。

李清跟著童子走的路,和來時截然不同。他們繞著仙院,朝著背後的山坡走去。不一會兒,來到一處地方,隻見許多人正在開采一種潔白的石頭。李清好奇問道:“仙家要這些石頭做什麼?”童子解釋道:“這是白玉,因為不久後有一位尊師要來,所以派人采回去,打造第十把交椅。”李清又問:“這位尊師是誰?”童子連忙擺手:“我們也隻是聽說,並不清楚。就算知道,也不敢說,萬一泄露天機,主人會怪罪的。”

兩人一邊走一邊說,沿途都是寬闊平坦的龜背大路,兩旁古樹參天,奇花異草點綴其間,景色美不勝收,即便再多走幾裡路,也不覺得疲憊。又翻過一座高山後,道路漸漸變得狹窄。童子指著前方說:“再走不到十裡,就是青州北門了。”李清驚訝道:“我來的時候是從南門出去的,怎麼回去卻進北門?我在青州生活了七十年,竟然不知道雲門山是環繞著州城的。怪不得打開北窗,能直接看到青州城。不知道哪條是來的路,哪條是回去的路,你能告訴我嗎?這樣我日後再來拜見仙長,就可以直接從這條路走,也不用再費那麼大勁用麻繩吊進雲門穴裡了。”

話還沒說完,突然一陣狂風呼嘯而過,一隻斑斕大蟲猛地竄了出來,張牙舞爪地向李清撲來。李清嚇得魂飛魄散,大叫一聲:“完了!”隨後便向後倒去,暈死在地。

有人可能會問:傳說中青泥白石是仙家的食物,凡人若有幸品嘗,便能百病不侵、百邪莫近、虎狼不傷。李清不僅吃了青泥,還吃了白石,又在仙府住過,雖說道心不堅被送回,但仙長明明說七十年後他還能重返洞府,這樣看來他分明已有仙緣,為何會命喪虎口?各位看官莫急,聽我慢慢道來。原來這大蟲並非尋常吃人的老虎,而是守護仙山的神虎,是童子故意放出來嚇唬李清的,隻為讓他迷失來路,並非要取他性命。

過了許久,李清才悠悠轉醒,嘴裡不停地喊著:“救命,救命!”他掙紮著坐起來,卻發現大蟲早已不見蹤影,連青衣童子也不知去了哪裡。李清跺著腳歎道:“完了,完了!這童子一定是被大蟲叼去吃了……”

李清滿心憐憫地感歎:“可憐,可憐!”可轉念又一想:“那童子是仙長的侍從,想必也有些仙術,老虎怎麼敢傷他?肯定不會發生這種事。可他為什麼不把我送回家,半路上就不見了蹤影?”心中滿是疑惑,他掙紮著爬起來,整理好衣衫,猛地回頭一看,又被嚇得不輕——來時的路全變成了陡峭的高山絕壁,根本找不到任何路徑。他連連驚呼:“奇怪!奇怪!”嘴上念叨著,心裡卻害怕再跳出一隻老虎,那樣自己這條老命可就真沒了。於是,他拚了命地往前跑。

大約跑了四五裡路,來到一個三岔路口,路上沒有一個行人,想打聽方向都找不到人。眼看著太陽就要落山了,要是走錯了路可怎麼辦?正焦急無措時,他突然看到一條路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突兀地立在那裡,瞬間想起仙長傳授的偈語中有一句“見石而行”,這不就是在指引他走這條路嗎?

李清順著這條路又走了四五裡,果然看到了青州北門。走進城門,街道還隱約有些熟悉的感覺,但兩邊的房屋卻和從前大不一樣,他滿心疑惑,想找人問問,卻偏偏碰不到一個熟人。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李清隻好先找地方落腳。他來到自家門前,卻發現房子完全變了樣,新修了氣派的大門樓,兩邊是高大的八字牆,看上去十分威嚴。李清心裡犯嘀咕:“難道我走到州府衙門來了?”他仔細辨認,房子的位置確實是自家的地方,可怎麼會變成這樣?他暗自尋思:“我離家不過是在雲門穴裡耽擱了幾天,就算後來鑽出小穴,也不過是今天這一天,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難不成是州裡看我不在,就把我家房子占了改成衙門?做事也不能這麼不講道理啊!隻可惜今天太晚了,等明天我就寫狀紙去官府理論,就算是官府,也得按價賠償我。”

沒辦法,李清隻好先找了家客店住下。可他身上一文錢都沒有,隻好脫下一件衣服,換了一貫錢。因為之前吃了仙童給的東西,肚子還不餓,他隻買了一角酒喝,便準備睡覺。但心中滿是困惑和不安,這一夜怎麼也睡不著。他在床上翻來覆去,不停地自責:“我怎麼能抱怨仙長呢?他早就說過我回去沒生計,讓我拿本書另謀生路;還說我回去沒飯吃,給我兩個煮熟的石子,這不就是早就料到會有今天嗎?”他伸手摸了摸袖子裡的書,還好書還在,隻是現在沒心思去看。

第二天一早,李清付了房錢,在青州的大街小巷四處打聽,可不僅沒找到任何一個親戚子孫,就連自家開的染坊鋪麵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隻好低聲下氣地逢人便問,可每個人都搖頭擺手,說從沒聽說過李清這個人,也沒聽說雲門山穴有人下去過。這讓李清徹底懵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又到了傍晚,李清無奈地再次回到客店。第三天,他又鑽進小巷裡四處尋找,結果還是一無所獲,問誰都是一樣的回答。李清徹底傻了眼,心想:“我就覺得出來時的路不對勁,難道這座青州城是新建的,不是我原來的青州?所以才一個熟人都碰不到。可天下雲門山隻有一座,不會有第二個。我何不去雲門山看看,如果山還是原來的樣子,那這就是我原來的青州,再慢慢打聽,總能弄清楚到底怎麼回事。”

李清急忙奔出南門,朝雲門山趕去。快到山頂時,他看到一座亭子,心中疑惑:“這條路明明是雲門山的路,什麼時候建了個亭子?我去看看是什麼亭。”走近一看,亭子上題著“爛繩亭。開皇四年立”。李清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以前聽說樵夫遇見仙人下棋,等一局棋下完,斧柄都爛了,後來就有了‘爛柯’的傳說。說不定是我的子孫們以為我用麻繩下到雲門穴底,也遇到了神仙,繩子爛在了山上,所以建了這座亭子,想讓這件事流傳下去,成為一段佳話。看這上麵寫著開皇四年立,這不就是今年的年份嗎?可城裡的景象怎麼變化這麼大?我再去上麵看看。”

他繼續往上走,隻見在穴口立著一塊碑石,上麵寫著“李清招魂處”。李清嚇了一跳:“我明明好好地在這兒,又沒死,招我的魂乾什麼?”他想了想,又覺得:“對了!肯定是我下到那麼危險的地方,他們把竹籃拉上去後沒找到我,以為我死了,所以在這裡招魂。”可他又突然疑惑起來:“難道我真的死了,現在是魂靈回到這裡?”他越想越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最新小说: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