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到卷三十五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到卷三十五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到卷三十五(1 / 2)

卷三十三張員外義撫螟蛉子包尤圖智賺合同文

有詩寫道:“得失枯榮忠在天,機關用儘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無藥可自延卿壽,有錢難買子孫賢。甘貧守分隨緣過,便是逍遙自在仙。”這首詩道儘了人生在世,諸多強求皆是徒勞,唯有順應本分才能得享安寧。

在大梁,有一位姓張的富翁,妻子早已離世,膝下沒有兒子,僅育有一女,還招了個女婿。張老年過六十,便將家中田產家業儘數交給女婿,兩家合為一體,指望靠女婿養老送終。女兒女婿表麵上假意奉承,對張老百依百順,張老見狀,也不再奢望能有兒子傳宗接代。

然而好景不長,漸漸地,女兒女婿對張老越發疏懶,態度十分惡劣。一天,張老正站在門口閒晃,外孫跑出來找爺爺吃飯。張老問:“你是找我吃飯嗎?”外孫竟答:“我找自己的爺爺,不找你。”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張老的心,他滿心不悅。暗自思忖:“都說‘女兒嫁出去就是彆人家的人’,這話果然不假。我雖然年紀大了,但精力還算充沛,不如娶個偏房,要是能生個兒子,也好為張家延續香火。”

於是,張老拿出自己剩下的錢財,托媒人娶了魯氏之女。婚後不久,魯氏便懷有身孕,一年後,生下一個兒子。張老欣喜若狂,親戚們紛紛前來祝賀。可女兒女婿得知消息後,心裡卻暗暗煩惱。張老將兒子取名為一飛,大家都稱他為張一郎。

又過了一兩年,張老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在彌留之際,他寫下兩封遺書,將其中一封交給魯氏,說道:“我之所以娶你為偏房,實在是因為女婿和外孫靠不住。幸好上天眷顧,讓我們有了這個兒子。本想把所有家產都交給他,可他年紀太小,你又是個女人,難以支撐家業,隻能先讓女婿代為管理。我若明說日後家產要歸兒子,又怕他們暗中使壞。所以我在這遺書中暗藏了啞謎,你一定要好好收藏。等兒子長大成人,再去官府說理。要是能遇到清廉公正的官員,自然會有公正的判決。”魯氏聽從張老的話,將遺書妥善保管。

隨後,張老派人請來女兒女婿,叮囑了幾句後,把另一封遺書交給女婿。女婿接過一看,上麵寫著:“張一非我子也,家財儘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女婿看完大喜,連忙交給妻子收好。張老又私下將自己的餘錢留給魯氏母子,作為日常開銷,並為他們租了一間房子居住。沒過幾天,張老便因病重去世。女婿安葬完丈人後,認為家產都歸自己所有,夫妻二人得意洋洋,自不必多說。

魯氏獨自撫養兒子,看著他漸漸長大。想起張老臨終遺言,便帶著遺書,領著兒子來到官府申訴。可官府的人都認為這是張老的親筆遺書,既然寫著家產給女婿,那就應該歸女婿所有。而且女婿花錢打點,也沒人願意為魯氏母子主持公道。親戚們都為張一飛打抱不平,紛紛說道:“張老病中糊塗,留下這樣的遺言,真是荒唐!可也沒辦法。”

過了一段時間,大梁來了一位新知縣,名聲極好,斷案如神。魯氏再次帶著兒子到官府申訴,說:“我丈夫臨死時說,遺書中暗藏啞謎。”知縣反複查看遺書,突然恍然大悟,隨即派人將張老的女兒、女婿、眾親戚以及地方父老都召集到公堂。

知縣對張老的女婿說:“你嶽父真是個聰明人,要不是這封遺書暗藏玄機,家產險些被你霸占了。我念給你聽:‘張一非,我子也,家財儘與。我婿外人,不得爭占!’你知道為什麼把‘飛’字寫成‘非’字嗎?就是怕你見舅子年幼,起了歹心謀害他,所以才設下這個機關。如今被我識破,家產自然該歸你舅子所有,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說罷,知縣拿起筆圈斷了遺書,將所有家產都判給了張一飛。眾人聽了,無不佩服,紛紛散去。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張老給兒子取名的時候,就已經暗藏了心思。這正是:“異姓如何擁厚資?應歸親子不須疑。書中啞謎誰能識?大尹神明果足奇。”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親疏關係早有定數,即便一時被蒙蔽,日後也會有公正的官員查明真相,用不著耍心機、昧良心。

接下來,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叫做《包龍圖智賺合同文》。這個故事發生在宋朝,東京西關外義定坊有一戶人家,兄長劉天祥,娶妻楊氏;弟弟劉天瑞,娶妻張氏,一家幾口人,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並未分家。劉天祥膝下沒有兒女,楊氏是二婚,初嫁時帶來一個女兒,俗稱“拖油瓶”。劉天瑞則育有一子,名叫劉安住。

當地有位李社長,生了個女兒叫定奴,與劉安住同歲。因為李社長和劉家交情深厚,在兩家孩子還未出生時,就定下了娃娃親。劉安住兩歲時,劉天瑞便正式為他定下了這門親事。

楊氏為人不賢惠,心裡盤算著等女兒長大後,招個女婿上門,好把更多的家產分給女兒。因此,妯娌之間時常有些矛盾。好在劉天祥兄弟感情深厚,張氏性格溫順,才沒有鬨出大的紛爭。

不料,當地遭遇災荒,莊稼連續六年顆粒無收。上司下發公文,要求居民分房減口,前往他鄉謀生。劉天祥與弟弟商量著外出的事,劉天瑞說:“哥哥年紀大了,不宜遠行,就讓我帶著妻兒去吧。”劉天祥覺得有理,便請來李社長,對他說:“親家,如今年景不好,難以維持生計。上司要求我們外出謀生。我兄弟一家三口打算近日啟程。我們家一直沒分過家,我想寫兩份合同文書,把家裡的莊田、物件、房廊屋舍都寫在上麵。我們兄弟各留一份。要是我兄弟一兩年就回來,那自然最好;要是十年五年不回,萬一有個意外,這文書就是重要的憑證。特意請親家來做個見證,幫我們簽個字。”

李社長一口答應:“應該的,應該的。”劉天祥取出兩張白紙,提筆寫道:“東京西關義定坊住人劉天祥,弟劉天瑞,幼侄安住,隻為六料不收,奉上司文書分房減口,各處趁熟。弟天瑞挈妻帶子,他鄉趁熟。一應家私房產,不曾分另。今立合同文書二紙,各收一紙為照。年月日。立文書人劉天祥。親弟劉天瑞。見人李社長。”

寫完後,大家各自畫了押,兄弟二人分彆收好文書。劉天瑞設宴款待了李社長,隨後各自散去。劉天瑞選了個好日子,收拾好行李,與兄嫂告彆。兄弟倆分彆時,都忍不住流下眼淚。隻有楊氏,心裡暗自高興,巴不得他們一家三口趕緊離開。有一首《仙呂賞花時》,專門描述這件事:“兩紙合同各自收,一日分離無限憂。辭故裡,往他州,隻為這黃苗不救,可兀的心去意難留。”

劉天瑞帶著妻子,一路上風餐露宿,翻山渡河,曆經艱辛。不久後,他們來到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這裡年景豐收,各種買賣都很好做。他們便租了當地一戶富戶人家的房子住下。這家的主人張員外,名叫秉彝,妻子郭氏。夫妻二人樂善好施,廣有田產,但遺憾的是沒有子女。

張員外見劉天瑞夫妻為人和善,十分投緣。又看劉安住年僅三歲,卻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打心眼裡喜歡。他與妻子商量,想把劉安住過繼為養子,兩家結為通家之好。郭氏也正有此意。於是,張員外便請人去跟劉天瑞和張氏說:“張員外特彆喜歡你們家小官人,想收他做養子,以後兩家常來常往。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劉天瑞和張氏一聽,富戶願意收養兒子,哪有不願意的?便回道:“我們家境貧寒,隻怕高攀不上。要是員外不嫌棄,我們夫妻住在這裡,臉上也有光彩。”那人將這話回複給張員外,張員外夫妻十分高興,選了個吉日,正式過繼劉安住,並給他取名張安住。張氏與張員外同姓,便拜他為兄長。從此,兩家以郎舅相稱,往來密切,劉天瑞一家的房錢衣食,都由張員外承擔。

然而,好景不長,還沒過半年,災禍便降臨了。劉天瑞夫妻二人不幸染上疫病,臥床不起。真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隻奔福輕人”,厄運專挑苦命人,幸福還未來臨,苦難卻先到了。

張員外見劉天瑞夫妻染病,將他們視作親人,四處延請名醫診治,可惜病情卻越來越重。沒過幾天,張氏先離世了,劉天瑞悲痛大哭,好在張員外幫忙購置棺木,妥善安葬。又過了幾日,劉天瑞病情愈發沉重,自知命不久矣,便請人將張員外找來,誠懇地說:“大恩人,我有幾句心裡話,不知當講不當講?”張員外答道:“姐夫,你我情同骨肉,有什麼事儘管說,我一定不負所托。”

劉天瑞說:“我和嫡親的兄長一家,當年離家時,兄長立了兩份合同文書,我們兄弟各拿一份,以防不測,作為憑證。如今承蒙大恩人厚愛,可我命途坎坷,就要客死他鄉了。安住這孩子還小,既然您願意過繼他,就希望您積德行善,將他撫養成人。等他長大,把這合同文書交給他,再將我夫妻二人的屍骨送回祖墳安葬。我今生無法報答您的大恩,來世做牛做馬也一定要報答。千萬不要讓孩子忘了自己的本姓。”說完,劉天瑞淚如雨下。張員外也跟著落淚,滿口答應,還不斷用好言安慰他。劉天瑞取出合同文書交給張員外,到了晚上,便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張員外又置辦棺木衣被,將他盛殮,把夫妻二人的棺木暫時安葬在自家祖墳旁邊。

此後,張員外夫妻撫養安住,視如己出。安住慢慢長大,張員外也沒跟他說起身世,而是送他去學堂讀書。安住天資聰穎,過目成誦,十多歲時,五經子史等各類書籍,無不通曉。他性格溫和,對養父母十分孝順,張員外夫妻把他當作珍寶一般疼愛。每年春秋祭祀,張員外都會帶他去上墳,讓他拜祭親生父母,但始終沒跟他說明緣由。

時光飛逝,轉眼間十五年過去了,安住已經十八歲。張員外正和郭氏商量,打算把他的身世告訴他,讓他歸宗葬父。恰逢清明節,夫妻二人又帶安住去上墳。安住指著旁邊的土堆問張員外:“爹爹,您年年讓我拜這個墳,我一直沒問,這是我哪位親人?您能告訴我嗎?”張員外說:“孩子,我正想跟你說,讓你回鄉認親。可又怕你知道了親生父母的事,就淡薄了我們撫養你的恩情。你本不姓張,也不是本地人,你姓劉,是東京西關義定坊劉天瑞的兒子,你的伯父是劉天祥。當年因為家鄉連年災荒,你父母才帶你到這裡謀生。沒想到他們雙雙離世,就葬在這裡。你父親臨終前,留下這張合同文書,上麵寫著家裡的田產家業。他讓我等你長大,把身世告訴你,再讓你帶著文書去認伯父伯母,把父母的屍骨帶回祖墳安葬。孩子,今天不得不把這些事告訴你了。雖然我沒有三年哺乳的辛苦,但也有十五年的養育之恩,你可不要忘了我們夫妻啊。”

安住聽後,痛哭著倒在地上。張員外和郭氏將他喚醒,安住又對著父母的墳塋哭拜,說:“今天我才知道親生父母是誰。”接著對張員外夫妻說:“爹爹媽媽,孩兒既然知道了這事,一刻也不能等了。請把文書交給我,我要帶著父母的屍骨回東京,安葬好後,馬上回來侍奉二老,不知你們意下如何?”張員外說:“這是儘孝的事,我怎麼會阻攔你呢?隻盼你早去早回,免得我們牽掛。”

回到家後,安住收拾好行李。第二天,他拜彆養父母,張員外拿出合同文書交給他,又讓人挖出劉天瑞夫妻的屍骨,讓他帶走。臨行前,張員外叮囑道:“彆在家鄉久留,忘了我們這對義父義母。”安住說:“孩兒怎會忘恩負義?大事辦完,馬上回來照顧你們。”三人含淚分彆。


最新小说: 序列:凡神間的戲子 師門嫌我太狠辣,入朝堂後鎮天下 醜女重生後,她滅了前夫還想弑君 一不小心苟到寵妃了 戰神歸來花都最強守護 勢子論 為了給發小治病,我成為了殺手 人在蜀山,反清複明 海賊:偉大航路上的愛情小故事 啟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