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七到卷三十九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二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七到卷三十九

二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七到卷三十九(2 / 2)

眾人各自回家後,楊二郎心中憤懣不平:“明明是彆人拐走了人,卻讓我冤枉坐牢,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他向鄰裡訴說自己的遭遇,揚言要找徐德理論。徐德心裡也有些發虛,經不住楊二郎的鬨騰,便請鄰裡幫忙調解。

鄰裡商議後提出建議:“反正徐德不會再和莫大姐複合,現在她要另嫁他人,不如嫁給楊二郎,這樣兩家的恩怨也能一筆勾銷。”徐德覺得自己確實連累了楊二郎,便同意了這個提議。楊二郎得知後,喜出望外,笑道:“要是能這樣,就算多坐幾年牢,我也不再計較了。”

鄰裡將三方約到一起,把這個方案確定下來,並向官府稟明。兵馬司考慮到楊二郎確實受了冤枉,便同意了這個處理辦法,批準徐德立下婚書,將莫大姐嫁給楊二郎。莫大姐如願以償,嫁給了舊日相好。經曆了這麼多苦難,她也收斂心性,不再像從前那樣惹是生非,與楊二郎安穩地過日子。這或許是楊二郎和莫大姐的緣分,但楊二郎為此吃儘苦頭,這段姻緣也算不上多麼美滿。後人應當以此為戒,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和錯誤,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儘的麻煩。

卷三十九神偷寄興一枝梅俠盜慣行三昧戲

有詩寫道:厲害的盜賊往往有著超乎尋常的智慧,他們行事的巧妙手段也無窮無儘。若能將這些才能收歸官府所用,在戰場上又何愁不能立功?

自古以來,人們都聽說孟嘗君廣納食客三千,其中不乏擅長雞鳴狗盜之術的奇人。後來孟嘗君被秦王囚禁,無計可施。秦王的一位愛姬傳話:“聽說孟嘗君有一件狐白裘,價值千金。若能將它送給我,我就替他求情,放他離開。”當時孟嘗君僅有這一件狐白裘,早已獻給秦王,收藏在內庫,哪裡還有第二件?這時,一位擅長狗偷的食客獻計:“我擅長模仿狗的行為,可以潛入內庫將狐白裘偷出來。”所謂狗偷,就是此人能模仿狗叫,還能扮成狗的模樣,翻牆越壁,行動迅速如飛。他果真成功將狐白裘偷出,獻給秦宮愛姬。孟嘗君這才得到愛姬的美言,得以獲釋。

孟嘗君連夜逃至函穀關。他擔心秦王反悔派人追殺,急於出關。然而,函穀關規定必須等雞鳴之後才開城門。孟嘗君焦急萬分,此時,另一位食客說:“我擅長學雞叫,現在正好派上用場。”於是,他亮起嗓子學起雞啼,聲音與真雞幾乎一模一樣。啼叫幾聲後,周圍的群雞紛紛跟著鳴叫起來。守關的官吏聽到雞叫,便打開了城門,孟嘗君這才順利逃脫。孟嘗君平日裡供養眾多食客,這次能脫離秦國的危難,全靠這兩位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相助。由此可見,天下人哪怕隻有一技之長,都有其用武之地。

然而在當時,世人隻看重科舉出身,不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人,即便有出眾的才能,也往往不被重用。因此,許多擁有奇巧智謀的人無處施展才華,最終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如果善於發現和任用人才,將這些人招攬過來,根據他們的特長合理安排,不僅能發揮他們的能力,還能避免他們淪為盜賊。

就拿宋朝臨安的一個大盜來說,此人綽號“我來也”,沒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每次到彆人家偷盜財物,都不會留下任何痕跡,隻在臨走時在牆上寫下“我來也”三個大字。第二天,主家看到這三個字,才發現家中遭了賊。如果沒有這三個字,他的偷盜行為簡直神不知鬼不覺,手段極為高明!臨安百姓深受其擾,紛紛到官府告狀。府尹責令緝捕使臣嚴加追查,務必要抓獲真正寫下“我來也”三字的盜賊。但這個盜賊沒有留下姓名,誰知道他是張三還是李四?抓來的人又有誰會輕易認罪?

緝捕使臣們因破案壓力巨大,隻能用心尋訪。俗話說,再狡猾的盜賊也瞞不過經驗豐富的捕快,通過各種偵查手段,他們最終鎖定了盜賊的真實身份,並將其押解到臨安府。府尹升堂審案,使臣稟報已經抓獲了真正的“我來也”,雖然不知道其姓名,但絕對是寫下這三個字的人。府尹問:“如何證明?”使臣回答:“我們調查得非常仔細,不會有錯。”可那個人卻辯解道:“小人是良民,根本不是什麼我來也。是公差們破不了案,拿我來冒充的。”使臣反駁道:“就是他沒錯,盜賊的話不可信!”

府尹心中也犯起了嘀咕。使臣們又說:“我們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他,如果被他花言巧語逃脫,以後就更難抓捕了。”府尹想放了這人,可聽使臣這麼一說,又擔心他真是盜賊,一旦放走就難以再找到,日後也無法向百姓交代,隻好先將他關進監獄。

這人一進監獄,就和顏悅色地對獄卒說:“按照進監獄的慣例,應該給些好處費。但我身上的財物都被公差搜走了。我知道嶽廟裡神座下的破磚下麵藏著一筆銀子,送給哥哥當作見麵禮。哥哥可以假裝去燒香,把銀子取來。”獄卒半信半疑,還是跑去查看,果然找到了一個包裹,裡麵大約有二十多兩銀子。獄卒大喜過望,從此對這人另眼相看,越來越親近。

一天,這人又對獄卒說:“承蒙哥哥關照,我無以為報。還有一筆財物藏在某處橋垛下麵,哥哥可以去取來,就當是我的一點心意。”獄卒為難地說:“那個地方人來人往,很容易被發現,怎麼取?”這人說:“哥哥可以拿個筐籃裝著衣服,假裝去河裡洗衣服,把東西摸到籃子裡,再用衣服蓋住,不就能拿回來了?”獄卒照他說的做,果然順利取到了財物,而且沒有被人發現。這次的財物價值百金以上,獄卒更是對他感激不儘,把他當作親人一般。

晚上,獄卒買來酒請他喝。酒過三巡,這人對獄卒說:“今夜三更,我想回家看看,五更就回來,哥哥能放我出去一趟嗎?”獄卒心想:“我收了他這麼多好處,不放他不太好。但萬一他不回來怎麼辦?”這人看出獄卒的猶豫,便說:“哥哥不必擔心。我是被公差錯認成‘我來也’才關在這裡的,既沒有真名,也沒有確鑿的犯罪證據,官府定不了我的罪。我早晚會洗刷冤屈,絕不會私自逃跑。哥哥放心,我一個更次就回來。”

獄卒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心想:“一個還沒定罪的犯人,就算跑了也不是什麼大事。而且他給了我這麼多錢,大不了花點錢打點,應該能應付過去。再說,他說不定真會回來。”於是就答應放他出去。這人沒有從監獄大門走,而是直接從屋簷上跳了出去,腳步輕盈,屋瓦都沒有發出一點聲響,轉眼就消失不見了。

天還沒亮,獄卒宿醉未醒,迷迷糊糊中,這人已經從屋簷跳了下來,叫醒獄卒說:“我回來了!”獄卒驚醒,驚訝地說:“真是言而有信的人!”這人說:“我怎麼會失信連累哥哥?我已經給哥哥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放在你家裡,哥哥快去看看。我也快該離開監獄,去官府洗刷冤屈了。”獄卒不明所以,急忙回到家中。他妻子說:“有件怪事,昨晚三更時分,不知道梁上有什麼響動,突然掉下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全是金銀器物,難道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獄卒立刻明白是那人的傑作,急忙擺手說:“彆聲張!趕緊收好,以後慢慢享用。”獄卒又匆匆回到監獄,再次向那人道謝。

不久,府尹升堂,放告牌一掛出,就有許多人前來報案,稱家中被盜,共有六七起。而且被盜人家的牆壁上都寫著“我來也”三個字,請求官府儘快破案。府尹這才恍然大悟:“我就懷疑之前關的那個人不是真的‘我來也’,果然還有其他人在作案。之前關的人豈不是冤枉了?”他立刻吩咐獄卒釋放那人,同時責令緝捕使臣繼續追查真正的“我來也”,並立下限期破案。殊不知,真正的“我來也”早已被他放走了。隻有獄卒心裡清楚事情的真相,他驚歎於“我來也”的神機妙算,又因為收受了重金,始終不敢說出實情。

各位看官,像這樣聰明機智的盜賊,難道就沒有可以發揮才能的正當途徑嗎?這是過去的故事,暫且不提。在明朝嘉靖年間,蘇州有個神偷名叫懶龍,他的事跡也頗為傳奇。雖然他是個盜賊,但為人十分講義氣,行事還常常帶著幾分詼諧有趣,其中有許多值得一說的精彩故事。有詩稱讚道:誰說偷竊之道就毫無可取?神偷的故事往往充滿傳奇。更何況他慷慨重義,絕非一般的小毛賊可比。

在蘇州亞字城東玄妙觀前第一巷,住著一個人,沒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後來他自號懶龍,人們便都這樣稱呼他。懶龍的母親住在鄉下,有一次趕路時遇上大雨,便跑到一座破舊的廟裡避雨,這座廟是草鞋三郎廟。懶龍母親坐了很久,雨還不停,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她夢見與廟中的神道有了一番奇遇,回家後便發現自己懷孕了。十月懷胎後,生下了懶龍。

懶龍身材矮小,卻膽識過人,頭腦機靈,為人慷慨大度。且看他的本領:身體柔軟得如同沒有骨頭,行動輕盈得好似能禦風而行。大到飛簷走壁,小到摸牆貼壁,樣樣精通。他能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相應的反應。他能模仿雞、狗、狐狸、老鼠的叫聲,拍手就能模擬出各種樂器演奏的聲音。無論是飲食還是發聲,都能與事物的規律相契合,模仿得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亂真。他的行動如同鬼神一般神出鬼沒,來去就像風雨一樣迅速。他的偷盜技藝堪稱天下無雙,是世間第一神偷。

懶龍不僅偷盜技巧高超,還有幾項奇特的本事和性格。他從小就能穿著靴子在牆壁上行走,還會說十三個省的方言。他可以整夜不睡覺,也能連續睡上好幾天,不吃不喝,就像古代的陳摶老祖一樣。有時候吃東西,幾鬥酒、幾升飯都填不飽肚子;可有時候,他又能好幾天不吃飯也不覺得餓。他的鞋底用稻草灰做襯,走起路來沒有一點聲音。與人搏鬥時,他動作敏捷,往來如飛。想來《劍俠傳》中的白猿公、《水滸傳》中的鼓上蚤,他們的敏捷程度也不過如此。

自古就有“性之所近”的說法,懶龍天生具備這樣的天賦才能,自然難以隱藏。他喜歡與一些年輕無賴之人交往,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偷盜的習性。當時偷盜行當中的高手有蘆茄茄,此人骨瘦如青蘆枝,擅長投擲彈丸和徒手搏鬥;刺毛鷹,善於隱藏身形,形如蠍子,能夠潛伏在房梁牆壁之上;白搭膊,他用白色的絹帶纏在腰間,絹帶角上掛著大鐵鉤,將鐵鉤向上拋擲,鉤住屋簷椽子就能攀爬而上,想要下來時,也借助鐵鉤的力量,順著絹帶輕盈落地。這幾位都是吳中的偷盜高手,見識過懶龍的手段後,無不心悅誠服,自認為遠遠不及。

懶龍原本就沒有多少家產,此後更是將家業完全舍棄,四海為家,誰也不知道他究竟住在何處。白天,他穿梭於城市之中,有時閃身進入彆人家中,人們隻能看到他的影子,卻看不到他的身形。到了夜晚,他便潛入大戶人家尋找睡覺的地方,無論是華麗的玳瑁梁間、雅致的鴛鴦樓下,還是精美的繡屏之內、富麗的畫閣之中,他都能蜷縮成一團安然入睡。一旦有機會,他就會順手“做上一手”。因為他整日嗜睡,行蹤變幻莫測如同神龍,所以人們稱他為懶龍。而且他每到一處得手後,都會在牆壁上畫一枝梅花,在黑暗的地方用粉寫白字,在粉牆上則用煤寫黑字,從不空手而歸,因此人們又叫他一枝梅。

嘉靖初年,洞庭兩山出現蛟龍,太湖邊的山崖崩塌,露出一座古墓,墓中朱漆棺材裡藏有無數寶物,很快便被盜取一空。有人將此事傳到城裡,懶龍偶然與親友乘船遊湖,來到了古墓所在之處。他看到纏繞在棺材上的藤蔓已被斬斷,打開棺材,裡麵隻有一具枯骨,墓旁還有一塊斷碑,上麵的字跡模糊不清。懶龍認為這是古代王公的陵墓,心中不禁生出惻隱之心,便幫著將棺材重新掩埋好。他當即拿出一些銀兩,雇當地百姓運來泥土,將墳墓妥善掩埋,還擺上酒菜進行祭奠。祭奠完畢準備離開時,懶龍發現草叢中有個東西硌腳,低頭撿起來一看,竟是一麵古銅鏡。他急忙將銅鏡藏在襪子裡,沒有讓其他人看見。回到城裡後,他找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將銅鏡上的泥汙刷洗乾淨。仔細端詳這麵銅鏡,直徑隻有四五寸大小,鏡麵精光閃爍,鏡背的鼻鈕四周,隱隱刻著窮奇、饕餮以及魚龍波浪的圖案。銅鏡渾身呈青綠色,表麵布滿了朱砂水銀侵蝕的痕跡。輕輕敲擊一下,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懶龍知道這是件寶貝,便將它帶在身邊。到了晚上,用銅鏡一照,黑暗之處頓時亮如白晝。有了這麵銅鏡,懶龍出入更加方便,夜間行走再也不用打火照明,偷盜起來更是如虎添翼。彆人在黑暗中行動不便,他卻如同在白天一樣自如,偷東西越發順手。

不過,懶龍雖然是個小偷,但卻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地方。他從不侵犯良家婦女,也不會進入善良本分或身處患難的人家行竊,隻要答應了彆人的事情,就一定會信守承諾。而且他仗義疏財,常常將偷來的東西隨手分給那些極為貧困的人。他最喜歡捉弄那些慳吝的財主和無義的富人,時常在這些人身上“逢場作戲”,鬨出不少笑話。因此,他所到之處,許多人都願意追隨他,他的義名也越來越響亮。懶龍卻笑著說:“我無父無母、無妻無子需要供養,借用這些世間多餘的財物來救濟窮人,正所謂損有餘以補不足,這是天道使然,並非我本性好義。”

有一天,有人傳言說一個大商人將一千兩金子存放在織布匠周甲家中,懶龍便想去把金子取來。酒後他認錯了地方,誤入了一戶貧窮人家。這戶人家家徒四壁,屋內隻有一張大桌子,四下裡看過去,再沒有其他值錢的東西。既然已經進了屋子,一時也不好出去,懶龍隻好躲在桌子底下。這時,他看到這家的夫妻正在吃飯,桌上的飯菜十分簡陋。丈夫滿麵愁容地對妻子說:“欠客人的債到期了,實在沒有辦法償還,我不如死了算了!”妻子連忙說:“怎麼能尋死呢?不如把我賣了,還能換些錢維持生計。”說完,夫妻二人淚如雨下。

懶龍突然從桌子底下跳了出來,夫妻二人嚇得驚慌失措。懶龍趕忙說道:“你們不必害怕,我是懶龍。偶然聽人說起,想來找一個商客,卻走錯了地方。如今見你們生活如此困苦,我送二百兩銀子給你們,助你們做點生意,千萬不要再有尋死賣妻的念頭,何必過得這般苦楚!”這對夫妻早就聽說過懶龍的大名,連忙下拜道:“若蒙義士如此大恩,我們夫妻算是死裡逃生了!”懶龍出門後,過了一個更次,屋內“鏗然”一聲響。夫妻二人起身查看,隻見地上果然有一個布囊,打開一看,裡麵裝著二百兩銀子,正是懶龍當晚從商人那裡取來的財物。夫妻二人欣喜若狂,還專門寫了一個懶龍的牌位供奉起來,一生都感念他的恩德。

有一個貧苦的年輕人,小時候曾與懶龍一起玩耍,後來家道中落,變得窮困潦倒。一次,他與懶龍在途中相遇,身上衣衫襤褸,自覺十分羞愧,便用扇子遮住臉匆匆走過。懶龍一把拉住他的衣服,問道:“你不是某某嗎?”年輕人局促不安地說:“慚愧,慚愧。”懶龍說:“你都窮成這樣了,明天我帶你去一戶大戶人家,取些財物給你,你可彆亂說!”年輕人知道懶龍本領高強,而且說話算數。第二天傍晚,他便來尋找懶龍。

懶龍帶著他來到一處士大夫家的園林。但見園中暮鴉亂飛,綠樹茂密,四周一片寂靜,隻有各種聲音顯得格外淒清。懶龍讓年輕人在外麵等候,自己縱身攀上樹木,翻過院牆進入園中,許久都沒有出來。年輕人屏住呼吸,蹲在牆外等候。不料,園中群犬狂吠起來,追著他不停地撕咬,年輕人隻好繞著牆躲避。隱約間,他聽到牆內傳來水聲,緊接著有個東西像潛入水中的鸕鶿一樣,從樹影中墜落下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渾身濕透、狼狽不堪的懶龍。懶龍對年輕人說:“我為了你差點丟了性命。裡麵黃金多得用鬥都裝不完,我已經拿到手了,可外麵狗叫得太凶,驚醒了屋裡的人,他們追了出來,我隻好把金子丟在路邊,隻身逃脫,這大概就是你的命吧。”年輕人失望地說:“老龍平日裡手到擒來,今天卻這樣,看來是我命太薄了!”忍不住連連歎息。懶龍安慰道:“彆煩惱,改日再想辦法。”年輕人怏怏不樂地離開了。

過了一個多月,懶龍又在路上遇到了這個年輕人。年輕人苦苦哀求道:“我窮得實在受不了了,今天去算了一卦,得到上上大吉,卦象顯示財爻發動。先生說我會有一場飛來的富貴,是彆人相助得來的。我想,除了老龍您,我還能指望誰呢?”懶龍笑著說:“我差點忘了。前幾天那家的一箱金銀,我已經拿到手了。要是直接給你,恐怕那家發現後,你藏不住,會惹出麻煩。所以我暫時把它放在那家的水池裡,觀察了一段時間,到現在一個月過去了,也沒見有什麼動靜,想來那家也不打算追查了,現在去取應該沒有問題,今晚我再去一趟。”

年輕人等到傍晚,來約懶龍一同前往。懶龍一到那裡,隻見他動作敏捷,穿梭於柳樹花叢之間,快如飛鳥;在水邊騰躍,矯若遊龍。不一會兒,便背著一個箱子從裡麵出來。兩人急忙來到偏僻之處打開箱子,懶龍用身上攜帶的寶鏡一照,裡麵全是金銀。懶龍分文未取,也不管有多少,全部給了年輕人,並叮囑道:“這些財物足夠你一輩子用了,好好拿去過日子。彆學我懶龍,混了半輩子,也沒置辦下一份家業。”年輕人感激涕零,連連稱謝,將這些財物當作本錢,後來竟然成了富甲一方的人家。懶龍做過的類似事情還有很多。

有人可能會問,懶龍雖然手段高強,但難道就一直這麼順利,從未失手嗎?各位看官,他也有遇到不巧的時候,陷入困境,但他總能急中生智,巧妙脫身。曾經有一天,他溜進一戶人家,看到衣櫥開著,便急忙鑽進去,想拿裡麵的衣服。沒想到這家人臨睡前,把衣櫥關好,還上了一把大鎖,就這樣把懶龍鎖在了裡麵。

懶龍出不來,便心生一計。他把衣櫥裡的衣物緊緊纏在身上,又另外包了一大包,都放在櫥門旁邊。然後,他在裡麵學起老鼠咬衣服的聲音。主人聽到後,叫來老婦人說:“怎麼把老鼠關在衣櫥裡了?這不是要把衣服咬壞嗎?快打開櫥門把它趕出來!”老婦人拿著火把來開櫥門,門剛一打開,靠著門的那個包裹就先滾到了地上。說時遲那時快,懶龍借著包裹滾落的勢頭,一同滾了出來,順勢撲滅了老婦人手中的火把。老婦人吃驚地大叫一聲。懶龍擔心驚動更多人難以逃脫,急忙拿起那個包裹,隨手將老婦人一推,老婦人“撲”的一聲摔倒在地,他則拔腿就往外跑。這時,屋裡有人被驚醒起身,在地上踩到摔倒的老婦人,還以為是遇到了賊,對著老婦人就是一頓拳腳。老婦人疼得大喊大叫,屋外的人聽到房裡亂成一團,紛紛跑進來,點起火把一照,才發現是自己人誤打,趕忙喝止。而此時,懶龍早已不知跑出去多久了。

還有一家紡織戶,有個客人將銀子交給他們,預定了若乾綢羅。這家人把銀子收在箱子裡,放在床內側,夫妻二人同睡在一張床上,夜夜小心看守。懶龍得知後,想把銀子偷走。他悄悄閃進房間,一腳踩在床沿上,伸手去拿床裡的箱子。這時,婦人驚醒過來,感覺床沿上有東西,伸手一摸,發現是一隻人腳,急忙緊緊抱住,同時大聲喊丈夫:“快起來,我抓住賊的腳了!”懶龍靈機一動,一把掐住婦人丈夫的腳。丈夫疼得大喊:“是我的腳,是我的腳!”婦人以為自己抓錯了,立刻鬆開了手。懶龍趁機抱起箱子,飛快地跑出了房間。

夫妻二人還在爭論不休,妻子說:“明明抓的是賊的腳,你卻讓我放開。”丈夫說:“你看我這腳都被掐疼了,怎麼會是賊腳?”妻子說:“你的腳在床裡麵,我抓的在床外麵,而且我又沒掐你。”丈夫說:“這麼說,是賊掐我的腳,你隻要不放開那隻腳就行。”妻子無奈地說:“我聽你一喊,慌忙中以為抓錯了,不自覺就把手鬆開了,他趁機就把箱子抽走了,中了他的詭計,這下可糟了。”兩人摸摸床裡,箱子果然不見了蹤影。夫妻倆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埋怨個不停。

有一回,懶龍潛入一家賣衣服的店鋪,想要尋找存放衣物的庫房。庫房裡一片漆黑,難以看清衣物,他便拿出隨身所帶的寶鏡照明。俗話說“隔牆須有耳,門外豈無人”,隔壁人家有人正在樓上整理房間,樓窗正好對著這邊。此人看到隔壁衣庫突然閃過一道亮光,如同閃電,心中立刻警覺,意識到可能出了狀況,急忙敲著樓窗朝鋪裡喊道:“隔壁小心些,是不是進小偷了?”

鋪裡的人被喊聲驚醒,紛紛大喊“捉賊”。懶龍反應極快,聽到動靜時,一眼瞥見庭院中有一隻大醬缸,上麵蓋著篷草。他趕忙掀開缸蓋,迅速蹲進缸中,又反手將缸蓋蓋好。店鋪的人提著燈,在各處仔細查看,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便朝著店鋪後麵搜尋而去。

懶龍躲在缸裡暗自思忖:“剛才隻有這醬缸沒被查看,等他們在後麵沒找到,肯定還會回來。我不如躲到他們已經查過的地方。”但他又想到,身上的衣服已經沾滿了醬漬,一旦留下痕跡,必然會暴露行蹤。於是,他把衣服脫在缸內,赤身從缸裡出來,故意在地上踩出一些醬腳印,一路走到門口,打開門後又翻身進來,重新躲進了衣庫。

那家人在後麵找了一圈,又拿著火把回到前麵。果然,他們揭開醬缸蓋一看,裡麵有一套衣服,仔細辨認後發現並非自家之物,都認定這肯定是賊的衣服。再看到地上的腳印,從缸邊一直延伸到門口,而門已經大開,眾人紛紛說道:“這賊見我們搜尋,慌忙躲進醬缸裡。我們去後麵找的時候,他就脫下衣服逃走了。可惜發現得晚了些,不然這會兒就把他抓住了。”店主人也說:“算了,讓他跑了吧,關好門歇息。”大家都以為賊已經逃走,又忙亂了一陣後,便各自睡去。卻不知賊還藏在店裡!

懶龍安然地躲在堆滿錦繡衣物的庫房中,挑選出上好的衣服,緊緊地係在身上,外麵再套上一件青舊衣。他又把細軟貴重的物品,裝進一條布被裡,打成一個包裹。忙活了大半夜,他悄無聲息地背著包裹,從屋簷上跳了出去,而這家人竟無一人察覺。

懶龍跳到街上時,天還蒙蒙亮,迎麵碰上三四撥早起趕路的人。這些人見懶龍獨自背著個沉甸甸的包裹,一大早就匆忙趕路,心中起疑,攔住他問道:“你是什麼人?從哪裡來?說清楚了才放你走。”懶龍並不答話,伸手從肘後摸出一個包裹,圓滾滾的像個球,隨手拋在地上,轉身就跑。那幾個人見狀,紛紛圍上來爭搶,見包裹捆紮得嚴嚴實實,都猜測裡麵必定是好東西,便爭著解開查看。

這包裹一層又一層,如同剝筍殼一般,而且每一層都捆得極緊。剝了一尺多長,裡麵還沒到頭,隻剩下拳頭大的一塊。眾人越發好奇:“不知道裹著什麼?”都不肯罷手,非要弄清楚裡麵究竟是什麼。而先前解開的都是些破舊衣物、爛棉絮,零零散散地堆了一地。

就在眾人鬨得不可開交時,突然一夥人衝過來喊道:“你們偷了我家鋪裡的衣服,在這兒分贓呢?”說著,不由分說,抄起家夥就打。眾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呼喊聲也沒人理會,見勢不妙,紛紛四散逃跑。混亂中,他們抓住了一個老頭兒。當時天色昏暗,也沒看清麵容,眾人推著老頭兒,一邊走一邊用棍子打,一直把他打到店鋪裡。

老頭兒一路上大喊大叫:“彆打了,彆打了,你們認錯人了!”可眾人正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等天大亮了,店主人仔細一看,才發現被打的竟是自己住在鄉下的親家翁,連忙喝止眾人。此時,老頭兒已經被打得頭破臉腫。店主人急忙賠禮道歉,擺酒賠罪,並說起家中遭賊的事。

老頭兒這才委屈地說道:“剛才我和兩三個同鄉結伴走到這兒,天還沒亮,看見一個人背著個大包裹趕路,我們就攔住盤問。沒想到他扔下一個包裹,大家都搶著去看,他趁著混亂跑了。誰知道這包裹一層一層全是破衣爛絮,我們被他騙了,沒抓住他。反倒被你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頓亂打,同伴們也都被驚散了。便宜了那賊,也不知道他跑多遠了。”眾人聽了這話,又驚又悔。鄰裡之間聽說某家捉賊,結果錯打了親家公,都當作笑話傳開了。

原來,那個像球一樣的包裹,是懶龍在衣櫥裡用零碎布料臨時結成的,一直帶在身邊。他料到可能會有人追趕,便拋下這個包裹,以此作為緩兵之計。這些都展現了他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妙脫身的本領。正如詩中所寫:那些擅長粘蟬、玩丸的技藝,在人前能展示出許多花樣。雖然賊的行徑不值得稱道,但他們在關鍵時刻的應變智慧也不容小覷。

懶龍神偷的名號四處傳揚,蘇州衛的巡捕張指揮聽聞後,派人將他抓了去。張指揮見到懶龍,問道:“你是盜賊的頭目?”懶龍回答:“小人從未做過賊,怎麼能說是賊頭呢?小人沒有一絲一毫的贓物被帶到公堂,也沒有盜賊同夥供出小人。小人隻是有些小聰明,偶爾和親戚朋友開開玩笑、耍耍手段罷了。希望老爺不要怪罪,如果有時能用上小人,赴湯蹈火,小人也絕不推辭。”

張指揮見懶龍身材矮小,說話乾脆利落,心想既然沒有贓物和證據,確實難以給他定罪。又聽他說願意出力,覺得這樣的人或許有用,便打消了為難他的念頭。正說著話,閶門有個叫陸小閒的人,送來一隻紅嘴綠鸚哥獻給張指揮。指揮命人把鳥籠掛在屋簷下,笑著對懶龍說:“聽說你手段高明,雖然你說隻是開玩笑,沒偷過東西,但想必也偷了不少。現在暫且饒恕你的罪,我倒想見識見識你的手段。你要是今晚能把這隻鸚哥偷走,明天再送還給我,以後就不再追究你的事了。”懶龍應道:“這有何難,請容小人回去,明早一定送到。”說完,懶龍叩拜離開。

張指揮當即吩咐兩名守夜的軍人,要他們小心看守架上的鸚哥,還警告說若有閃失,必定嚴加懲處。兩名軍人領命後,便守在屋簷下,一步也不敢離開。儘管困得眼皮直打架,也隻能強撐著。

到了五更時分,懶龍悄悄爬上指揮書房的屋脊,撬開椽子,溜進屋內。他看到衣架上掛著一件沉香色的潞綢披風,桌上有一頂華陽巾,牆上掛著一盞小行燈,燈上寫著“蘇州衛堂”四個字。懶龍心中立刻有了主意,他穿上披風,戴上頭巾,從袖中拿出火種,點燃燈芯,提著行燈,模仿起張指揮的聲音、步伐、神態和氣質,惟妙惟肖。

他走到中堂壁門邊,猛地推開門,把行燈遠遠地放在地上,然後踱到廊簷下。此時月色朦朧,天色昏暗,兩個守夜的軍人正困得迷迷糊糊。懶龍輕輕碰了碰他們,說道:“天快亮了,不用守著了,回去吧。”一邊說,一邊伸手提起鸚哥的鳥籠,朝中門裡麵走去。兩個軍人早已疲憊不堪,聽到可以離開的命令,就像得到了天大的赦免,哪裡還管真假,一溜煙地跑了。

不久,天亮了,張指揮出來查看,發現簷下的鸚哥不見了,急忙叫來守夜的軍人詢問。兩個軍人還沒從睡夢中完全清醒,指揮怒喝道:“叫你們看守鸚哥,鸚哥呢?你們反倒跑到外麵來了!”軍人疑惑地說:“五更的時候,是恩主您親自出來取走鸚哥,還讓我們回去的,怎麼反倒問我們要鸚哥?”指揮怒道:“胡說!我根本沒出來過,你們是不是見鬼了?”軍人辯解道:“明明就是恩主您,我們兩個人都在那兒,難道會一起看花眼?”

張指揮心知事情不妙,走到書房,抬頭看見屋椽上有個洞,猜想肯定是從這裡動的手腳。正疑惑間,外麵有人稟報,說懶龍把鸚哥送來了。張指揮麵帶笑意地出來,詢問懶龍是如何偷走鸚哥的。懶龍便把昨夜穿戴指揮衣物、假扮指揮取走鸚哥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張指揮又驚又喜,從此對懶龍格外親近信任。

而懶龍也時常給指揮送些小禮物,張指揮更是將他引為心腹。從此,懶龍便安然無事了。這世上的巡捕官,偏偏喜歡豢養盜賊,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正如詩中所感歎:貓和老鼠怎麼能睡在一起?還不是因為其中有利可圖。自古以來,抓捕盜賊的人本身就可能是盜賊,賊黨又怎麼會不越來越猖獗呢?

雖說懶龍是個神偷,但他與人開玩笑、耍把戲的事也著實不少。有一回,一個賭徒在賭場贏了錢,背著一千文銅錢往家走,路上正巧碰見懶龍。賭徒指著錢,跟懶龍打趣道:“我今晚把這些錢放在枕頭底下,你要是能偷走,明天我請你吃飯;要是偷不走,你就請我。”懶龍笑著應道:“行,一言為定!”

賭徒回到家,對妻子說:“今天手氣好,贏了錢,我把錢藏枕頭底下了。”妻子滿心歡喜,殺了一隻雞,燙了壺酒,兩人一起享用。雞肉沒吃完,還剩了一半,便收拾好放在廚房,隨後上床睡覺。賭徒又跟妻子說了和懶龍打賭的事兒,夫妻倆相互提醒,今晚一定要警醒些,彆讓懶龍得逞。

殊不知,此時懶龍就在窗下,把他們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見這夫妻倆如此警覺,一時不好下手,他便心生一計。懶龍走到灶台下,撿起一根麻骨,放在嘴裡嚼得“畢剝”作響,聽起來就像貓兒吃雞的聲音。婦人聽見,急忙起身,說道:“還有大半隻雞呢,明天還能美餐一頓,可彆被貓叼走了。”她趕忙下床,跑去廚房查看。

就在婦人離開的瞬間,懶龍閃身進了天井,將一塊石頭拋進井裡,隻聽“咚”的一聲巨響。賭徒聽到聲響,驚慌喊道:“可彆為了這點吃的,不小心掉井裡,那可不是鬨著玩的!”他急忙出門查看。趁著這個空檔,懶龍迅速潛入房間,拿走了枕頭下的錢。

夫婦倆在黑暗中互相呼喊,確認彼此平安後,才攜手回到房間。等他們摸到床邊,發現枕頭被移開了,再一摸錢,早已不翼而飛。夫妻倆又懊惱又無奈,說道:“明明兩個人都沒睡著,卻被他當麵戲弄,真是好笑!”

天亮後,懶龍把錢送了回來,找賭徒兌現賭約。賭徒哈哈大笑,從贏來的錢裡拿出幾百文,揣在袖子裡,和懶龍一起去酒店,買酒請他。兩人邊喝邊聊,說起昨晚的情景,不禁拍手大笑。

酒店老板聽見動靜,過來詢問緣由,兩人便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老板感歎道:“早就聽說您手段高強,果然名不虛傳。”說著,他指著桌上的錫酒壺,對懶龍說:“今晚要是能把這酒壺偷走,明天我也請你吃飯。”懶龍笑道:“這有何難!”老板又補充道:“我不許你破門毀窗,這酒壺就在桌上,看你怎麼拿走。”懶龍胸有成竹地說:“沒問題!”說完便起身告辭。

老板等到晚上,仔細關好門窗,還拿著燈把店裡裡外外照了個遍,心想這下懶龍肯定進不來了。他把燈放在桌上,打算就守在這兒,看懶龍能耍出什麼花樣。可守到半夜,一點兒動靜都沒有。老板漸漸沒了耐心,困意襲來,不知不覺就斜靠在桌上睡著了,還打起了呼嚕。

其實,懶龍一直在門外等著。見老板睡熟,他悄悄爬上屋頂,揭開瓦片,拿出一個豬膀胱,緊緊綁在一根打通竹節的細竹管上。隨後,他把竹管慢慢放下,插入酒壺口。酒店的酒壺大多是肚寬頸窄的形狀,懶龍在屋頂上對著竹管吹氣,豬膀胱在壺裡慢慢膨脹,很快就把壺撐滿了。接著,他掐住竹管上的氣孔,輕輕一提,就把酒壺提了起來。之後,他又把瓦片蓋好,恢複原樣,沒留下絲毫痕跡。

老板一覺醒來,桌上的燈還亮著,可酒壺卻不見了。他急忙起身查看,門窗完好無損,根本想不通酒壺是怎麼消失的,就像被什麼神秘力量攝走了一般。

還有一天,懶龍和幾個年輕人站在北潼子門的一家酒店前閒聊。河麵上停著一艘船,船上有位福建公子,正讓隨從把衣被拿到船頭晾曬。那些衣被錦繡華麗,光彩奪目,路過的人見了,都忍不住讚歎。其中有一床被子,是西洋進貢的奇異錦緞,更是稀罕之物。

眾人見公子如此炫耀,便打趣道:“咱們用什麼辦法把那被子弄來,逗逗樂子?”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懶龍,說道:“這時候不看懶龍大顯身手,更待何時?”懶龍笑著說:“今晚我就把它偷來,明天再還回去,找公子討賞錢,到時候請大家喝酒!”

說罷,懶龍先去澡堂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然後來到船邊,觀察周圍的情況。等到二更時分,公子和其他客人都喝得醉醺醺的,東倒西歪地躺在地上,鋪了個大通鋪。他們吹滅了燈,不一會兒就沉沉睡去。

懶龍動作敏捷,悄無聲息地混入眾人之中,鑽進被子裡,還說起了福建當地的方言,故意在被子裡擠來擠去。其他客人被弄得睡不安穩,嘴裡不停地抱怨。懶龍也用福建口音說著夢話,趁著眾人混亂之際,一把扯過那條異錦被,卷成一團。接著,他裝作要起夜的樣子,大大方方地拉開艙門,走出去“方便”,隨後跳上岸,消失在夜色中,船上的人竟無一人察覺。

第二天一早,船上的人發現錦被不見了,頓時亂作一團。公子心疼不已,和客人們商量著,想報官又覺得為一床被子不值當,想繼續趕路又舍不得。最後,他隻好懸賞一千文錢,希望有人能幫忙找回錦被。

懶龍帶著昨天那夥人來到船上,對公子說:“您丟的錦被,我們知道在哪兒。公子隻要把賞錢拿出來,請我們兄弟喝頓酒,保證把被子完璧歸趙。”公子立刻讓人拿出一千文錢,說等被子找回來就給他們。懶龍說:“您派個管家跟我們去取吧。”

公子便讓一個親信隨從,跟著眾人來到一家徽州當鋪。隨從一眼就認出,當鋪裡的錦被正是船上丟失的那條,便問道:“這是我們船上的東西,怎麼會在這兒?”當鋪的人解釋道:“早上有人拿這床被子來當。我們看這錦緞不是本地的,覺得可疑,就沒給他錢。那人說:‘你們要是不放心,我去找個熟人來擔保,換些銀子。’我們說行,可他這一去就沒再回來。我們就覺得這被子來曆不明,既然是你們船上的,拿走便是。等那人再來取,我們還打算把他抓住,送到船上來呢。”

眾人拿著錦被回去交給公子,還轉達了當鋪的話。公子說:“我們出門在外,東西找回來就好,何必再追究那個小偷?”於是,他把一千文賞錢給了懶龍等人。懶龍一夥拿著錢,去酒店痛痛快快地吃喝了一頓。其實,去當鋪當被子的人,是懶龍事先安排好的,故意把被子放在那兒,就為了來領賞錢。像這樣捉弄人的趣事,懶龍做過的還有很多。

雖說懶龍愛開玩笑,但要是有人惹他不高興,他可不會輕易放過,玩笑裡也會帶點真格的。有一次,一群小偷擺酒邀請懶龍去遊虎丘。他們的船停在山塘邊一家米店門口的河麵上,眾人穿過米店去買柴打酒。米店的人嫌他們的船停在這兒,進進出出太礙事,態度很不客氣,大聲驅趕他們,不讓船靠岸。

小偷們覺得很憋屈,紛紛和米店的人爭吵起來。懶龍使了個眼色,說道:“既然這兒不讓停,我們把船往下遊挪一挪,另找個地方上岸,何必跟他們生氣?”於是,他讓人把船開走,眾人雖然心裡不服氣,但還是聽了他的話。

懶龍安慰道:“彆跟他們計較,今晚我自有辦法治治他們。”眾人好奇地詢問,懶龍說:“你們去弄一艘小船來,再準備一壇酒、一個食盒,還有溫酒的器具、柴火木炭之類的,都放在船上。我打算回去的路上一邊賞月一邊喝酒,一直到天亮。具體怎麼做,明天你們就知道了,現在先彆聲張。”

當晚,眾人在虎丘遊玩儘興後各自散去,懶龍約他們第二天早上再來碰麵。他隻留下一個酒量好的同伴和一個會劃船的人,一起上了小船,準備返程。

船經過米店時,米店早已關門,門窗緊閉。此時,河麵上賞月歸來的船隻來來往往,船上的人歡聲笑語,熱鬨非凡。米店裡的人也放下心來,安心入睡。

懶龍把船悄悄停靠在米店的木板門前。白天他就留意到,米店角落裡有十一個米囤,正好挨著水邊,靠近木板牆。懶龍從袖子裡掏出一把小刀,對著木板上有木節的地方一挖,那塊木節便整個掉了下來,木板上出現一個大洞。

他又從腰間摸出一根竹管,竹管兩頭削得像蓮藕片一樣薄。懶龍把竹管一頭插進木板的洞裡,直通米囤,輕輕晃了晃,隻見囤裡的米“簌簌”地順著竹管流進船艙,就像注水一樣。

懶龍一邊對著明月舉杯暢飲,一邊高聲談笑,他的歡鬨聲和米流進船艙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過往船隻上的人都沒察覺異樣。米店裡的人在睡夢中,更是做夢也想不到發生了什麼。

不知不覺,夜已深沉,竹管裡不再有米流出來,想必米囤已經空了,再看船艙,也裝滿了米。懶龍吩咐解開船纜,小船緩緩離開。等船行至一處偏僻的地方,其他小偷都趕了過來。懶龍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眾人聽後,忍不住捧腹大笑。

懶龍向大家拱手說道:“這點米就當是答謝各位昨晚的盛情了,我分文不取。”最終,他真的沒拿一粒米。直到米店老板打開米囤,才發現裡麵的米全沒了,可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米是什麼時候丟的,又是怎麼丟的。

蘇州新流行起一種百柱帽,年輕愛玩鬨的人都戴著它扮酷。南園旁東道堂白雲房的一群道士,也都私下裡置辦了一頂,準備出門遊玩時扮成俗人模樣。

有一年夏天,道士們商量著去遊虎丘,還提前雇好了酒船。有個叫紗王三的人,是織紗匠家的三兒子,平時和道士們關係不錯,常一起湊錢聚餐。但道士們嫌他總愛占便宜,還酒後鬨事,這次就打算瞞著他。沒想到紗王三還是知道了這件事,他氣道士們不叫上自己,就去找懶龍商量,想辦法攪黃他們的遊玩計劃。懶龍爽快答應,悄悄潛入白雲房,把道士們平時戴的板巾全都拿走了。紗王三不解地問:“怎麼不拿他們的新帽子,拿板巾有什麼用?”懶龍神秘一笑:“要是新帽子丟了,他們明天就不來遊山了,那多沒意思?你彆管,明天看我怎麼消遣他們。”紗王三雖然滿心疑惑,也隻好由著懶龍去。

第二天,道士們穿著輕便衣衫,戴著新帽子,一副少年公子的打扮,登上船準備儘情玩樂。懶龍穿著青衣跟在後麵上了船,蹲坐在舵樓裡。道士們以為他是船上的夥計,船家又以為他是道士們的隨從,誰也沒起疑心。船開後,道士們脫了衣服帽子,一邊喝酒一邊大聲說笑。懶龍瞅準時機,把幾頂新帽子卷進袖子裡,又摸出昨天拿走的板巾,放在原來帽子的位置。船行到斟酌橋邊靠岸時,懶龍迅速跳上岸跑了。

道士們準備穿戴整齊上岸遊玩,卻發現帽子不見了,隻有他們平時戴的紗羅板巾,整整齊齊地疊放在一起。道士們頓時叫嚷起來:“奇怪!邪門了!我們的帽子都哪去了?”船家一頭霧水:“你們自己收拾的東西,問我做什麼?船又不漏,肯定不會丟。”道士們又找了一遍,還是沒找到,便問船家:“剛才你船上有個穿青衣服的瘦小漢子上岸了,把他叫來問問,說不定他知道帽子在哪!”船家更懵了:“我船上哪有這人?我還以為是跟著你們的呢。”道士們急得大喊:“我們根本沒帶人!肯定是你串通小偷把我們帽子偷了!我們的帽子好幾兩銀子一頂,這事沒完!”說著就揪住船家不放。船家也不服氣,雙方吵得不可開交,岸上很快圍了一大群人看熱鬨。

這時,人群中跳出一個少年,跳進船裡問:“吵什麼呢?”道士們認識這人,還以為他會幫自己。沒想到這人一臉嚴肅,反倒指責道士們:“各位都是道士,上船自然該戴板巾。現在板巾都在,哪來的百柱帽?分明是訛詐船家!”圍觀的人這才知道是一群道士想訛船家賠帽子,頓時起哄起來。幾個愛管閒事的混混也跟著叫嚷:“這些臭道士太不講理了,揍他們一頓送官!”那少年在船上擺擺手:“彆動手!彆動手!讓他們走吧。”說完跳上岸。道士們怕惹出更大的麻煩,隻好讓船家開船。沒了帽子,又被人識破偽裝,他們也沒了遊山的興致,隻能怏怏地回去,白白準備了一場酒宴,落得個掃興的下場。

你猜這個跳上船的少年是誰?正是紗王三。懶龍用板巾換走帽子後,提前和他串通好,趁著混亂時出來揭穿道士們的偽裝,攪了他們的局。道士們回去後,還不依不饒地纏著船家。紗王三派人把幾頂帽子送回去,還傳話:“以後辦酒宴想戴帽子顯擺,千萬記得叫我一聲。”道士們這才知道是紗王三在搞鬼,又聽說過懶龍的名號,猜到這事肯定是懶龍一手策劃的。

當時,鄰境無錫有個知縣,貪得無厭,聲名狼藉。有人跟懶龍說:“無錫知縣衙門裡金銀堆積如山,都是不義之財。你怎麼不去拿些來分給窮人?”懶龍把這話記在心裡,當晚就到無錫,潛入縣衙觀察情況。縣衙裡果然奢華無比,隻見一箱箱的綢緞錦綺,一架架的奇珍異寶。元寶不用紙包,整整齊齊地疊放著;金銀器皿擺滿各處,大多不是普通陶器可比。大象的象牙被笨丫鬟拿來撥火,犀牛的角被小孩子拿去盛湯。不知道這知縣為了搜刮錢財,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又收了多少賄賂,把地方百姓的油水都榨乾了。他一門心思要給子孫留家產,卻厚著臉皮自稱是百姓的父母官。

懶龍看了一圈,心想:“衙門層層把守,外麵巡夜的梆子聲不斷,不好多拿東西。”他看到一個小匣子特彆沉,料想裡麵肯定是金銀,便悄悄揣在身邊。又尋思:“這是官府的東西,省得他們日後亂猜,冤枉無辜的人。”於是摸出筆,在箱架旁的牆上畫了一枝梅花,然後從屋簷下悄悄往後衙方向離開了。

過了兩三天,知縣清點財物,發現專門放金子的小匣子不見了,裡麵大概有二百多兩金子,價值一千多兩銀子。他到處尋找,隻看到牆上畫著一枝梅花,墨跡還很新鮮。知縣大驚失色:“這肯定不是衙門裡的人乾的,誰能悄無聲息進我臥室,還從容地畫梅做標記?這可不是普通盜賊,一定要查出來!”他立刻叫來一群眼力好、手腳快的捕快,進衙查看線索。

捕快們看到牆上的梅花,臉色驟變:“大人,這賊我們知道,可抓不得!這是蘇州城的神偷懶龍,他每到一處作案,都會畫一枝梅花作為標記。這人手段高明,來無影去無蹤,而且特彆講義氣,手下有不少同夥。要是執意抓他,恐怕會惹出更大的麻煩。丟點金銀是小事,不如就這麼算了,千萬彆輕易招惹他。”

知縣聽了勃然大怒:“你們這群廢物,既然知道他名字,怎麼會抓不到?你們肯定和賊串通一氣,故意說這些話袒護他,每人先打一頓大板!現在限你們去抓賊,暫且記下這筆賬。十天之內抓不到人,都得死!”捕快們嚇得不敢吱聲。知縣馬上讓書房寫了捕盜公文,派了兩名捕頭,又發了文書給長洲、吳縣,要求一起捉拿懶龍歸案。

捕快們沒辦法,隻好到蘇州來。剛進閶門,就看見懶龍站在門口。捕快拍了拍他的肩膀:“老龍,你拿了我們縣太爺的東西就算了,還顯擺畫什麼梅花?現在縣太爺給我們下了死命令,非要抓你到官,這可怎麼辦?”懶龍不慌不忙地說:“二位彆急,先到店裡坐下來慢慢說。”

懶龍拉著兩個捕快進了一家酒館,找了個座位坐下喝酒。他說:“我跟二位商量,你們縣太爺確實急著抓我,可何必連累二位呢?隻要寬限一天,我給他送個信,保準他主動撤回抓捕令,也不會為難二位,怎麼樣?”捕快們猶豫道:“話是這麼說,但你拿的東西太多了,縣太爺說都是金子,怎麼會善罷甘休?我們不帶你回去,肯定要倒黴。”懶龍說:“就算帶回去,金子也沒了。”捕快忙問:“金子哪去了?”懶龍神秘一笑:“當時就分給二位了。”捕快以為他開玩笑:“老龍彆鬨,這話在公堂上可不能亂說。”懶龍認真地說:“我平時從不說假話,沒跟你們開玩笑。二位回家看看就知道了。”他湊近捕快耳邊小聲說:“去家裡的瓦溝裡找找就有。”

捕快們知道懶龍手段厲害,心想:“要是真在公堂上這麼說,萬一家裡真有贓物,那不是自找麻煩?”於是商量道:“我們不敢帶你去了,那你說現在怎麼辦?”懶龍說:“二位先回家,我隨後就到。保證知縣不會再追究,也不會連累二位。”說著從腰間掏出一包金子,大概有二兩重,遞給兩人:“就當是路上的盤纏。”俗話說捕快見錢眼開,兩個捕快看著金燦燦的金子,頓時眉開眼笑,心裡還尋思這金子說不定就是本縣丟的,更不敢帶懶龍回去了。雙方告彆,各走各的路。

懶龍連夜動身,一早便趕到無錫,等到晚上,他又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縣令衙門。當晚,縣令在大夫人房中歇息,小夫人獨自一人睡在自己的帳中。懶龍輕輕掀開帳子,伸手進去一摸,觸到小夫人頭頂那如盤龍般的青絲發髻。他取出剪子,小心翼翼地將發髻剪下,隨後找到存放官印的箱子,撬開後把剪下的發髻塞了進去,重新關好箱子,又在牆壁上畫下一枝梅花。除此之外,他沒動衙門裡任何其他東西,便輕巧地脫身離去。

第二天,小夫人起床,突然感覺頭發披散下來,與往常大不相同。她伸手一摸,頓時驚恐地發現頭頂的發髻竟不翼而飛,當即大聲尖叫起來。整個縣衙的人都被驚動,紛紛跑來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小夫人哭哭啼啼地說:“到底是誰這麼缺德,把我的頭發剪走了?”家人急忙稟報知縣。知縣趕來,隻見帳中坐著一個“光頭”夫人,一時間驚得目瞪口呆,不知該作何反應。平日裡小夫人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垂至腰間,十分動人,如今卻變成這般模樣,知縣既心疼又驚恐,暗自思忖:“之前金子被盜,還在全力追查沒有結果,如今又有歹人潛入衙門。彆的東西丟了還好說,官印可不能有閃失!”

他急忙命人取來印箱查看,見封皮完好無損,鎖和鑰匙也都在原處,這才稍稍鬆了口氣。打開印箱一看,官印還在上層格子裡,位置絲毫未動,知縣心裡更踏實了些。可仔細一看,印上纏繞著頭發,他拿起上層格子,發現底下堆滿了發髻。再檢查印箱裡其他東西,一樣都沒少,又見牆壁上畫著一枝梅花,和上次金子被盜時的情形如出一轍。

知縣嚇得呆若木雞,喃喃自語道:“原來是之前那個人,見我追查得緊,用這神通來給我警告。剪去頭發,分明是在說他能輕易取我性命;把頭發放在印箱裡,就是暗示他能盜走官印。這賊太厲害了!之前捕快們勸我彆招惹他,看來真是有道理。要是再不收手,肯定要遭大禍。金子是小事,大不了再從幾個富戶身上搜刮回來補上,這事兒還是彆追究了。”他連忙下令召回之前派往蘇州發公文的捕快,撤銷抓捕令。

那兩個捕快自從和懶龍分彆後回到家中,按照懶龍說的,在自家屋頂的瓦片間尋找,果然各自找到了一包金子。上麵標注著日期,正是縣裡金子被盜的那天。他們完全不知道懶龍是什麼時候把金子藏在那裡的,心中驚恐萬分,暗自咋舌:“還好沒把他抓去見官,要是他當堂招供,再搜出這些贓物,我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可現在該怎麼回複知縣大人呢?”正和夥計們發愁商量時,縣裡的差役拿著簽牌來了。他們以為是來追究他們辦事遲緩的,心裡慌亂不已,沒想到竟是讓他們銷案撤牌的!捕快詢問緣由,差役把衙門裡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說了一遍,還說:“大人現在嚇得不輕,哪還敢抓人?”捕快這才知道懶龍果然信守承諾,已經用手段解決了事情,不禁感歎他的本事實在高明!

嘉靖末年,吳江有個知縣,為官貪婪腐敗,為人狡猾狠毒。他突然派心腹衙役,帶著厚禮到蘇州城邀請懶龍,希望能和他見麵。懶龍應約前來,拜見知縣後問道:“不知大人找小人有什麼事?”知縣說:“早就聽聞你的大名,有一件機密的事想請你幫忙。”懶龍恭敬地說:“小人隻是市井無賴,既然承蒙大人看重,不管什麼事,赴湯蹈火小人也絕不推辭。”

知縣支開身邊的人,小聲對懶龍說:“那個巡按禦史到我縣裡,總是挑我的毛病。我想讓你去察院衙門把他的印信偷出來,沒了印信,他就做不成官了,我才能出這口惡氣!你辦成這事,我賞你一百兩銀子。”懶龍胸有成竹地說:“保證手到擒來,絕不辜負大人的囑托。”當天半夜,懶龍果然把察院的印信偷了出來,雙手交給知縣。

知縣大喜過望,稱讚道:“真是神偷!當年紅線盜金盒,也不過你這般神通!”隨即拿出一百兩銀子賞給懶龍,還叮囑他趕緊離開此地,彆留在縣裡惹麻煩。懶龍問:“我謝過大人的厚賞,但大人要這印信打算怎麼用呢?”知縣得意地笑道:“印信在我手裡,他就拿我沒辦法了。”懶龍誠懇地說:“小人受大人厚恩,有句忠言想說。我躲在察院的房梁上觀察了半夜,看見巡按大人在燭光下批閱文書,下筆如飛,處理事務十分得當。這人聰明敏銳,不好糊弄。大人不如把印信還給他,就說夜裡巡邏時繳獲的,盜賊已經逃走。禦史大人就算心有疑慮,也會既感激又忌憚,自然不敢再和大人作對了。”

知縣卻不以為然:“還給他,那不就又讓他能繼續找我麻煩了?哪有這種道理!你走你的,彆管我的事!”懶龍不好再多說,悄悄離開了。

第二天,察院在私衙準備用印,卻發現印匣裡空空如也。他命手下人四處尋找,卻一無所獲。察院心中暗想:“印信肯定不會憑空消失,這個知縣知道我對他不滿,這裡又是他的地盤,肯定有不少奸細,怕是他找人把印信偷走了,我自有辦法應對。”他吩咐眾人不許把丟印的事傳出去,依舊像往常一樣把印匣封鎖好,對外稱自己生病,暫停升堂理事。所有公文,暫時交給巡捕官保管。

一連幾天,知縣知道察院是因為丟印心煩,心裡暗自竊喜,但表麵上還得去察院府上問候。察院聽說知縣來了,立刻打開側門請他進去,還一直把他請到內衙臥室,兩人相談甚歡。聊起當地的風土人情、錢糧政務,察院毫無保留,說得興致勃勃。一杯茶還沒喝完,又換上新茶繼續聊。知縣見察院對自己如此推心置腹,反而覺得有些不自在,完全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正說著話,突然有人來報廚房失火,內班衙役、廚子們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大喊:“火快燒過來了!大人快走!”察院臉色大變,急忙起身,親手把封好的印匣交給知縣,急切地說:“麻煩賢弟幫我保護好這個,先收在縣庫裡,再趕緊派人來救火!”知縣猝不及防,想拒絕也來不及,隻好抱著空印匣匆匆離開。

這時,當地的救火人員已經趕來,很快把火撲滅,隻燒毀了兩間廚房,衙門其他地方沒受影響。察院隨後下令關閉大門。原來,這一切都是察院在發現印信丟失後提前安排好的計策。

知縣回去後犯了難,心想:“他把空印匣交給我,如果原樣送回去,他打開發現沒有印信,這責任我可擔不起。”思來想去沒有辦法,隻好拆開印匣封皮,把之前偷來的印信重新放回匣中,像原來一樣封鎖好。第二天升堂時,知縣抱著印匣送還給察院。察院當場留下知縣,打開印匣查驗印信,還在許多之前積壓未處理的公文上蓋了印。當天,察院就發布公文,準備離開吳江。之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巡撫都堂。兩人聯合起來,向朝廷參奏了這個知縣的不法行為,最終讓他丟了官職。

知縣離職前,對衙門裡的人感慨道:“懶龍是個有見識的人,我後悔沒聽他的話,才落到這步田地。”正所謂機關算儘,反而害了自己。

懶龍的名聲傳播太廣,導致其他地方發生盜竊案時,總有人懷疑是他乾的,他也因此時常受到牽連。恰逢蘇州府庫丟失了十幾錠元寶,捕快們私下議論:“這元寶丟得莫名其妙,會不會是懶龍乾的?”其實懶龍根本沒偷,他見彆人錯怪自己,反而想要把事情查個清楚。他懷疑是庫吏監守自盜,於是夜裡悄悄躲在府衙的暗處,又潛入庫吏房間偷聽。

隻聽庫吏對妻子說:“我偷了庫銀,外麵的人大多懷疑是懶龍乾的,我可算是撿了個大便宜。不過懶龍怎麼會承認呢?我明天寫一份材料,把他以前做賊的事都列出來,交給知府大人,不怕他不頂罪。”懶龍聽後心中一驚,暗想:“不好,明明和我沒關係,現在庫吏自己偷了東西,卻想嫁禍給我。官官相護,我又不是一點黑曆史都沒有,到時候怎麼說得清楚?不如先逃走,省得遭受無端的嚴刑拷打。”

於是,他連夜逃往南京,喬裝成雙目失明的盲人,在街上擺攤算卦。蘇州府太倉夷亭有個叫張小舍的人,是當地有名的抓賊高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南京街上撞見了懶龍,一眼就覺得這個“盲人”不對勁!他仔細打量,認出這是懶龍假扮的,一把拉住他,帶到偏僻處質問:“你偷了府庫裡的元寶,官府正在追捕你,你卻跑到這裡裝瞎子躲風頭?你這點小把戲怎麼瞞得過我?”

懶龍挽著張小舍的手解釋道:“你是了解我的,應該幫我澄清這件事,怎麼也這麼說呢?庫銀是庫吏自己偷的,我親耳聽到他們夫妻在床上的對話,千真萬確。他們商量著要把罪名推到我身上,在官府那裡暗下黑手。我怕官府聽信他們的話,所以才逃到這裡。你要是能去官府說明真相,不僅能得到官府的賞錢,還能幫我洗刷冤屈,我日後一定好好感謝你。現在可彆在這裡壞我的事!”

張小舍原本就受官府委托調查此案,如今得到確切消息,便放走懶龍,趕回蘇州向官府告發。果然,官府一追查庫吏,就找到了被盜的元寶,證實此事與懶龍無關。張小舍舉報有功,得到了官府的獎賞。

過了一段時間,張小舍又到南京,再次撞見仍扮成盲人的懶龍在街上行走。他故意撞了懶龍一下,開玩笑說:“你蘇州的事已經澄清了,之前說要感謝我的話,不會忘了吧?”懶龍淡定地說:“我沒忘,你回家到灰堆裡找找,就知道我的心意了。”張小舍滿心期待地說:“老龍說話算數,我信你!”隨後告彆回家,一到家就到灰堆裡翻找。果然找到一包金銀,還有一把寒光閃閃的快刀。

張小舍倒吸一口涼氣,驚歎道:“這懶龍太厲害了!他既用錢財感謝我,又用刀來警示我彆再糾纏。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放進去的,真是神出鬼沒!我以後可不敢再招惹他了。”

自從張小舍第二次遇見懶龍,告訴他蘇州的事情已經真相大白,懶龍知道自己沒了麻煩。但他擔心日後還會有人算計自己,於是決定金盆洗手,不再施展偷盜本領,而是踏踏實實靠算卦為生。他在長乾寺中棲身數年,最終得以善終。

懶龍雖然做了一輩子大盜,卻從未被官府判刑,也沒在臉上刺字。直到現在,蘇州人還時常說起他那些狡黠有趣的故事。像他這樣的人,在小偷群體中也算得上是“大俠”了,比起那些表麵一套背後一套、見錢眼開、忘恩負義的官員,不知道強了多少。而且他這一身本領,如果用在戰場上偷營劫寨、刺探情報,說不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可惜生在太平盛世,隻能當作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實在令人惋惜。就像詩中所說:世上像懶龍這樣有本事的人很多,但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卻褒貶不一。細細品味懶龍的故事就會發現,難道做小偷的就一定是壞人嗎?


最新小说: 絕對反傷我不說,有種你就打死我 修勾修仙:我的男友是二哈 穿越過去和現在 十洲禦道錄 我的玉佩直通仙界 一百個方法讓你喜歡我 高武紀元:我的基因無限進化 婚碎 快穿:硬核宿主玩轉三千世界 縱你嬌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