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了熱心腸的陳嫂,趙淑芬的心情像雨後的天,瞬間明朗起來。
手裡攥著那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麵歪歪扭扭記著陳嫂指點的那幾個批發市場名字和大致方向,她感覺自己就像手裡握住了藏寶圖。
高第街那點兒破事兒,跟眼前即將展開的新世界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她沒有耽擱,簡單在小旅館對付了一口早飯,便按照陳嫂的指點,朝著流花那邊趕去。
一路上,她特意繞開了高第街,穿過幾條更寬闊的馬路,看著街邊開始多起來的自行車流、偶爾呼嘯而過的汽車,以及路人身上逐漸時髦起來的衣裳,一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活力讓她胸中激蕩。
當她終於來到陳嫂說的區域時,整個人被眼前的景象驚得愣住了。
這哪裡是高第街那種臨街小鋪能比的?眼前是一片連著一片的大樓,或者說是巨大的倉庫群。
還沒走近,一股混雜著布料、汗水、香煙和各種食物的複雜氣味就鑽進了鼻孔。
緊接著,是海潮一般湧來的聲音:南腔北調的吆喝聲、討價還價的爭執聲、搬運貨物的號子聲、手推車輪子碾過地麵的吱呀聲,彙聚成一股震耳欲聾的洪流,這是整個華國的服裝生意都在這裡濃縮了。
人!到處都是人!
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他們手裡拎著大包小包,臉上帶著疲憊又興奮的神色,穿梭在一個個巨大的檔口之間。
每個檔口都像是一個小型倉庫,門口堆著一人多高的紙箱或編織袋,裡麵塞滿了各種款式的衣服。
牛仔褲、襯衫、連衣裙、夾克,顏色五花八門,款式層出不窮,簡直能晃花人的眼。
“哎喲喂,這,這才是真家夥啊!”趙淑芬忍不住低聲感歎。
她來廣州這些天,頭一回見到這麼大的場麵。高第街那些所謂的“批發”,跟這裡比起來,簡直就是小打小鬨的零售攤位。
她沒有急著衝進去,而是先站在外圍,找了個相對不那麼擁擠的角落,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心跳平複下來。
陳嫂說得對,這裡水同樣深,而且更考驗眼力和經驗。如果像在高第街那樣沒頭蒼蠅亂撞,隻會死得更慘。
她決定聽陳嫂的,先看,先學。
趙淑芬找了個能觀察到幾個大檔口又不容易被人注意的位置,開始仔細觀察。
她重點盯那些一看就是“大客戶”的人:穿著相對體麵,手裡拿著小本子和計算器,說話帶著明顯的某個地域口音。
這些人進到一個檔口後,不會漫無目的地亂翻,而是直奔某個區域,或者直接問老板要看某個款。
他們看貨的速度非常快,手指在麵料上迅速摩挲一下,眼神掃過縫線和鎖邊,有時還會拿起衣服對著光線看看。
說話言簡意賅,經常蹦出一些趙淑芬聽不太懂的詞兒,估計就是所謂的“行話”。
“老板,這件多少錢?一批多少件?能不能混批?”這是問價。
“這料子是不是純棉?縮水不縮水?”這是驗麵料。
“這鎖邊怎麼有點歪?拉鏈用的是不是YKK?”這是看做工。
砍價更是門藝術。那些大客戶不會上來就胡攪蠻纏,而是先報一個讓老板覺得“有得談”但又遠低於老板報價的價格,然後開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