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在羊城機場。
趙小麗走出機艙,手裡緊緊攥著那張名片。
她沒有回羊城的家,而是直接打車去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裡還保持著她離開時的樣子,畫板上是未完成的設計稿,布料樣品零散地堆在角落。
一切都那麼熟悉,但她看這些東西的心境,已經完全不同。
她放下行李,沒有休息。
她從包裡拿出在港島買的筆記本,翻開,上麵是她在深水埗記下的各種信息,密密麻麻。
其中一個名字被她圈了紅圈:德昌紡織廠,陳老板。
這是一家專門做特色棉麻和絲綢染織的工廠,規模不大,但在圈子裡有些名氣。她看中的那塊靛藍色手工布料,雖然不是出自這家,但她打聽到,德昌廠有類似的技術,而且更穩定。
她需要和他們談合作。
這是她報告裡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她拿起電話,撥通了筆記本上記下的號碼。
電話響了幾聲,一個粗獷的男聲接了起來。
“喂?哪位啊?”
“您好,請問是德昌紡織廠的陳老板嗎?”
“我就是,你哪位?”對方的語氣有些不耐。
“陳老板您好,我姓趙,是一位服裝設計師。我在港島聽說了貴廠的布料,非常感興趣,想和您約個時間,當麵聊一聊合作的可能。”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
“設計師?我們廠不接散客訂單,起訂量很高的。”
“我明白。”趙小麗說,“我不是散客,我計劃成立自己的服裝品牌,需要長期穩定的優質布料供應商。”
“品牌?”對方的語氣裡帶上了一絲審視,“什麼品牌?我怎麼沒聽過?”
“還在籌備階段。”趙小麗坦誠道,“但我相信,我的設計能給您的布料帶來新的價值。我希望能帶上我的設計稿,和您見一麵,您看了就知道了。”
也許是“設計帶來價值”這句話打動了他,也許是他今天正好有空。
“那你下午過來吧。我在番禺這邊的廠裡。”
“好的,謝謝陳老板。”
掛了電話,趙小麗鬆了一口氣。
這個完全屬於她的牌子,第一步已經邁出去了。
她立刻開始準備,從畫稿裡挑出幾張最能體現自己風格,並且最適合用棉麻布料來表現的設計圖。
她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關於品牌理念,關於市場定位,關於成本與售價的初步構想。
她不能像個學生一樣去請教,要像個平等的生意夥伴一樣,去談判。
梁文浩的身影浮現在她腦海裡。
他那種清晰、精準、自信的樣子,是她要學習的。
她換了一身衣服,一件自己設計的白色棉布襯衫,搭配一條卡其色長褲,簡單乾練。
她沒有打車,而是按照地址,去坐了長途公交車。
一路顛簸,窗外的景象從城市的高樓,慢慢變成了低矮的廠房和農田。
德昌紡織廠的位置有些偏僻。
趙小麗下車後,又走了十幾分鐘,才看到一個掛著“德昌紡織廠”牌子的大鐵門。
廠區不大,但還算整潔。空氣中彌漫著染料和機器機油混合的味道。
一個工人帶她去了辦公室。
辦公室裡,一個身材微胖、皮膚黝黑的中年男人正翹著二郎腿喝茶。
他看到趙小麗,愣了一下。
大概是沒想到,電話裡那個聽起來很沉穩的“趙設計師”,會是這麼年輕的一個小姑娘。
“陳老板,您好。”趙小麗主動伸出手。
陳老板象征性地和她握了一下,指了指對麵的椅子。
“坐。”
他沒有客套,開門見山。
“小趙是吧?你說你是設計師,要做品牌?”
“是的。”趙小麗從包裡拿出設計稿,遞了過去。
“這是我的一些設計,想請陳老板過目。”
陳老板接過畫稿,眼神裡帶著漫不經心。
他大概見過太多自稱“設計師”的人了。
他一張一張地翻看著。
臉上的表情,從最開始的無所謂,慢慢起了一點變化。
他看得不快,手指在某件改良旗袍的領口設計上停頓了一下。
“你這想法……有點意思。”
“謝謝。”趙小麗心裡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