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聯盟和聯軍聯盟這兩大陣營的建立,就像往原本就不平靜的世界局勢裡又投入了兩顆重磅炸彈,使得全球軍事組織之間的對抗一下子變得更加激烈起來。兩邊都跟發了瘋似的,拚命擴充軍備,忙著整軍備戰,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全麵準備。
在這種緊張到讓人喘不過氣的形勢下,石油和礦產資源可就不再像以前那麼廉價了。那些投機商人一看有機會大撈一筆,就開始各種炒作,還大量囤積居奇,結果呢,相關的軍事物資價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漲,簡直是一天一個價。
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家底厚實啊,財大氣粗的,一看這情況,就開始瘋狂囤積戰略資源。什麼石油、鎢礦石、錳礦石、鉻礦石,還有銅金屬等等,他們都大量采購。就比如說鉻金屬吧,這玩意兒對提升裝甲防護能力可太重要了。像高鉻鋼,那可是用來造坦克、裝甲車防護裝甲的好材料,有了它,坦克和裝甲車就能更好地抵禦穿甲彈的攻擊,還有爆炸產生的衝擊力。再說說鎢合金,它的特點是密度高、硬度大,而且韌性還強,簡直就是製造穿甲彈的絕佳材料。現在軍隊裡各類火炮常用的長杆式尾翼穩定鎢合金脫殼穿甲彈,就是用它做的,專門用來對付那些先進的複合裝甲,效果可好了。
大英帝國早就提前行動起來,在全世界到處搶購稀有金屬和石油。這可把希特勒氣得夠嗆,他心裡那個火啊,噌噌往上冒。就拿羅馬尼亞來說吧,英國為了搶石油,直接哄抬價格,一下子就把普羅耶什蒂油田三分之二的石油產量給買走了。希特勒氣得直嚷嚷:“英國這也太壕無人性了,就靠著自己有錢,欺負我們德國窮,這不是卡住我們德國的脖子嘛!德國也得有生存空間啊!”
德國老百姓也都氣壞了,到處都是反英帝的情緒。什麼“英國搞石油霸權,搞英鎊霸權,就是要卡死德國”之類的言論,到處都能聽到。
不光在羅馬尼亞,英國人還跑到葡萄牙和大明王朝,開始大量采購鎢礦砂。他們開出的收購價特彆高,好多國內的商家一看,眼睛都放光了,滿腦子都是錢,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為了能多賺點錢,這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就把鎢礦石賣給了英國人,換來一堆英鎊和黃金。
像這樣的事兒,那是層出不窮,怎麼管都管不住。最後沒辦法,朱由檢隻能出台一個大明王朝稀有金屬進出口管製詔令,明確規定,絕對不能對那些敵視大明王朝的國家出口稀有金屬。誰要是敢違反,不但要重重地罰款,還得關進監獄。
那個時候,英國有個挺出名的公司叫勞斯萊斯,大家都知道它生產豪華汽車,其實它還是英國航空發動機的製造商呢。在二戰期間,英國空軍差不多一半的飛機發動機都是它生產的。像英國空軍特彆有名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戰鬥機,它們的單發發動機就是勞斯萊斯的代表作。後來,這家公司的航空業務發展得越來越好,就成了大名鼎鼎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
英國對資源的把控那是相當厲害,還壟斷了不少資源。比如說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區中東,當時就控製在英國人手裡。不過呢,那時候中東的產油區主要就是伊朗和伊拉克,產量也不算特彆高。還有啊,非洲大部分的土地和資源,也都在英法兩國的掌控之中。這麼看來,如果真要拚資源的話,大明王朝和德國還真拚不過英法兩國,更何況盟軍那邊還有美利堅這麼一個實力強大的隊友呢。
這麼算下來,要是打資源戰爭,大明聯軍獲勝的可能性確實不太大。
不過呢,大明聯軍也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德國確實資源匱乏,但是大明王朝不一樣啊,資源可豐富了。就說戰爭最基礎的金屬鋼鐵吧,大明王朝有個明洲,也就是現在的澳大利亞,那裡有個西澳大鐵礦,據探測人員估算,儲量能達到上千億噸呢,而且含鐵量特彆高,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二以上。德國雖然缺鐵礦,但是煤炭資源豐富啊。這樣一來,德國靠著大明王朝提供的鐵礦石,大力發展鋼鐵工業,軍事實力也迅速壯大起來。
在石油方麵,大明王朝也有自己的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洋的加裡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每年的產量能有八百多萬噸呢。這些石油不光能滿足大明王朝自己的需求,還有多餘的可以出口。可德國就慘了,國內基本沒有石油資源,隻能和英國人去搶羅馬尼亞普洛耶什蒂油田的石油,這也算是德國最大的短板了。
說到石油開發,大明王朝選擇開發山東的油田,還有湖北一帶的江漢油田。為啥沒開發大慶油田呢?因為大慶油田埋得太深了,而且當地氣候特彆寒冷,開發難度大,所以就選擇性地忽略了。
總體來說,聯軍方麵無論是石油儲量還是石油產量,都不占優勢。因為盟軍後麵有美利堅這個最大的盟友,美國一年的石油產量高達兩億噸。有資料顯示,二戰時期美國石油產量一度超過全球總產量的70,在石油和石油衍生產品方麵幾乎是無限供應的狀態,為其在戰爭中提供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而大明王朝的南洋油田加上東營油田,江漢油田的總產量,還不及美國的一半,這讓朱由檢是萬分的焦急。
南洋的石油年產量是八百多萬噸,東營油田年產量是兩千多萬噸,而江漢油田就更少了,不足二百萬噸。
這些原油不僅要滿足聯軍國家的需要,而且還要滿足貪婪的意大利對胃口,因為意大利也有一隻喝油的吞金巨獸意大利海軍。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