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這一年確實有點流年不利的征兆。剛剛宣布下場參加世界大戰,這壞消息就傳回國內。
珍珠港被炸,美軍太平洋艦隊除了一艘航母逃過一難以外,幾乎全軍覆沒,哈爾西中將和他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也葬身太平洋。
得知消息的美國反戰情緒高漲,紛紛要求羅大總統下台,但這一切都被代表猶太人利益的國會壓了下來。
鄭雲龍帶著大明王朝特混艦隊編隊歸來,在威海衛軍港受到了大明王朝民眾的熱烈歡迎。這一戰打出來海疆的安寧,也打出來大明王朝海軍的威風。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明王朝開始實施一係列巧妙的戰略布局。不時派遣少量軍艦,如幽靈般出沒在美國西海岸附近,對其進行騷擾。這一舉措猶如在美軍的後院燃起了一把火,成功牽製了美軍大西洋艦隊的主力,使其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西洋的作戰之中。與此同時,大明王朝海軍密切監視著珍珠港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美軍有修複珍珠港的意圖,便準備毫不猶豫地予以徹底摧毀。炸毀珍珠港這一決策,使得大明王朝有效地避免了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畢竟,德國在歐洲戰場因兩線作戰而犯下的錯誤,朱由檢這位英明的統治者可不想重蹈覆轍,他深知戰略布局的重要性,每一步都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
此時的大明王朝,敏銳地察覺到國際形勢的變化,果斷進行重大戰略調整,將目光聚焦在中東地區,集中優勢兵力向這片土地進軍,旨在進一步瓦解大英帝國在該地區的殖民統治。
要知道,在當時,伊拉克和伊朗地區已發現了石油資源。儘管此時的產量與規模尚未達到上千萬噸,在全球石油產量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算大,但作為穿越者的朱由檢,憑借著對未來曆史的了解,深知這裡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大且最重要的優質石油產區。這片蘊藏著無儘財富與戰略意義的土地,成為了大明王朝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
很快,大明王朝太平洋艦隊集體出動,掃蕩大英帝國留在印度洋海域的海軍力量。英國和德國開戰以後,大英帝國的海軍雖然還保持著一定的規模,實際上已經是日暮西山,雄風不再了。
海軍艦隊,大多是老舊的戰列艦,巡洋艦,以及一些千噸左右的驅逐艦,這些老古董一樣的裝備,在大明王朝海軍的眼裡,就如同孩子手裡的大玩具一樣,根本就不具有威懾力。
印度洋海軍艦隊司令李定國,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果敢的指揮,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如秋風掃落葉般將大英帝國在這片海域的海上力量掃蕩得乾乾淨淨。自此,在廣袤的印度洋上,再也沒有任何一支海上力量能夠對大明王朝的海上利益構成威脅。大明王朝的旗幟,在印度洋的海風中獵獵作響,彰顯著其在這片海域的絕對統治地位。
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大明王朝果斷決定組建中東方麵軍,並選擇在伊朗登陸,開辟全新的戰場。中東方麵軍以霍普納將軍領導的第五裝甲集團軍為核心主力,下轄20個陸軍師,總兵力高達四十萬人。
大明王朝此次軍事行動有著明確而深遠的戰略規劃,首要目標便是奪取伊朗和伊拉克的油田,將這片寶貴的資源納入掌控之中。同時,對蘇聯的巴庫油田形成威懾之勢。儘管此時的巴庫油田已被成功炸毀,但朱由檢深知其戰略意義重大,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畢竟,在蘇聯背後有美國的支持,隨時都有可能恢複這裡的石油產量,因此必須時刻
在當時那個時期,沙特阿拉伯地區尚未發現石油,英國對這片土地也並未給予太多重視。因此,中東地區的爭奪焦點主要集中在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國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伊地區。
由於英國已然喪失了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如同失去了保護傘,已無力阻止大明王朝在波斯灣的登陸行動。很快,在印度洋艦隊的有力配合下,大批登陸艇如潮水般湧向波斯灣的沙阿布爾港。這些登陸艇上滿載著成群結隊、士氣高昂的軍人,以及大批性能卓越的謝爾曼坦克。陽光灑在他們身上,閃耀著堅毅與決心的光芒。
沙阿布爾港,成為了大明王朝進軍中東的前沿陣地。在這裡,霍普納將軍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迅速兵分兩路。一路由艾能奇將軍帶領四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如一把利刃,向著巴格達迅猛挺進;而霍普納將軍則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如同一頭勇猛的雄獅,直撲德黑蘭。
在中東地區,無論是伊朗還是伊拉克,其高層大多內心傾向於德國和大明王朝。然而,長期以來,由於英國在這裡建立起強大的殖民統治,他們迫於壓力,無奈地選擇倒向英國。如今,聽聞大明王朝的部隊來到中東,仿佛黑暗中迎來了曙光,兩國的百姓紛紛自發行動起來,他們簞食壺漿,以最熱烈的方式迎接大明王朝的軍隊,如同迎接拯救他們的王者之師。在民眾的支持下,他們紛紛拿起武器,驅逐英國的殖民軍隊。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艾能奇將軍僅憑借五個師的兵力,便勢如破竹,輕鬆占領了巴格達,成功瓦解了英國在伊拉克的殖民統治。隨後,在大明王朝的支持下,當地親明朝的貴族拉希德·阿裡·蓋蘭尼被扶持上台,成為了伊拉克的領導人,從此與大明王朝展開親密的合作。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