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這片位於中東心臟地帶的土地,局勢錯綜複雜,宛如一團亂麻。它北依蘇聯的高加索山脈,南鄰英國占領下的伊拉克,戰略位置極其關鍵,猶如一顆鑲嵌在中東棋盤上的重要棋子,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同盟國而言,伊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然成為支援蘇聯抗擊德國的物資運輸生命線。美國源源不斷提供的援助物資,從波斯灣港口啟航,沿著伊朗國內縱橫交錯的鐵路線一路北上,途經巴庫,最終將蘇聯在戰火中急需的戰略物資成功運抵其境內。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在庫爾班將軍果斷炸毀巴庫油田之後,蘇聯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壓力,逼迫伊朗將其生產的近千萬噸石油,通過巴庫轉運至蘇聯境內。如此一來,伊朗在無意間成為了蘇聯至關重要的“輸血管”,其對於蘇聯的重要程度,恰似羅馬尼亞在德國戰略布局中的地位,無可替代,不可或缺。
儘管伊朗身處兩大強國的夾縫之間,但從整體態勢來看,它與德國的關係頗為緊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對德國懷有一種特殊的好感,試圖借助德國的力量來製衡英國與蘇聯的壓迫。在民族認同層麵,兩國有著一致的共鳴。德國宣稱自己是雅利安人後裔,而伊朗則被譽為亞洲唯一純正的雅利安國家,希特勒甚至曾公開表態,稱伊朗是德國永遠的兄弟。這種情感紐帶不僅停留在口頭上,在實際行動中,德國與伊朗在經濟和軍事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德國的軍事顧問全麵掌管著伊朗的兵工廠,伊朗空軍所使用的飛機清一色為德國製造,德國企業也紛紛在伊朗積極投資,助力伊朗的工業發展。
然而,伊朗這種親德的姿態引起了英蘇兩國的強烈不滿與警惕。為了遏製德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更為了掌控伊朗這一關鍵戰略要地,英軍率先采取行動,悍然出兵攻占了伊朗的南部地區,將絕大部分港口納入囊中,牢牢掌控了伊朗的海上通道。
蘇聯的行動則更為決絕,他們出動二十萬精銳之師,兵分三路,如餓狼般迅猛地侵入伊朗北部。蘇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占領了伊朗的首都德黑蘭,並成功控製了伊朗國王巴列維。伊朗,這個原本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此刻猶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伊朗國王巴列維滿心憤懣,卻又無力回天,英蘇兩個超級大國不顧國際道義與廉恥,公然對伊朗進行侵略,這種赤裸裸的霸權行徑,讓巴列維國王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然而麵對這兩個龐然大物,他除了憤怒,更多的是深深的無奈。
自那以後,伊朗徹底淪為美國援助蘇聯物資的重要通道。據大明王朝情報部門的詳細統計,每年大約有45的援助物資通過伊朗源源不斷地運往蘇聯,猶如給蘇軍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極大地增強了蘇聯的戰爭潛力。與此同時,伊朗不僅要承受物資運輸帶來的負擔,還不得不將近一千萬噸的石油總產量以及大量的糧食、牲畜無償提供給蘇聯人。而蘇聯方麵卻毫無感恩之意,這些天量的物資全部被蘇軍免費征用,未支付伊朗一分一毫。麵對如此欺辱,以血性和驕傲著稱的波斯人又怎能咽下這口氣?他們心中的憤怒如地下湧動的岩漿,隨時可能噴發。
終於,當霍普納將軍率領中東方麵軍如神兵天降般攻入伊朗時,宛如給壓抑已久的伊朗人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得到了伊朗民眾的大力支持。不僅如此,由於德國長期在伊朗經營情報網絡,這裡擁有相當良好的群眾基礎。眾多深受德國文化影響的民眾,帶領著大量飽受壓迫的工人和農民,紛紛拿起武器,自發地配合霍普納將軍的中東方麵軍,向英國人展開了猛烈的反擊。在民眾的積極響應與配合下,英國留在伊朗的五六萬軍隊很快便如秋風掃落葉般被掃蕩一空,大部分英軍士兵隻能無奈地放下武器,淪為俘虜。
在順利拿下伊朗南部之後,中東方麵軍士氣大振,迅速向德黑蘭逼近,與駐守在此的二十萬蘇軍正麵交鋒。然而,蘇聯留守德黑蘭的這二十萬蘇軍並非精銳之師,他們紀律極其敗壞,行徑令人發指。他們肆意掠奪老百姓的財物,買東西從不給錢,甚至還公然調戲當地的婦女,這種種惡行激起了波斯人民的強烈憤恨,使他們對蘇軍的厭惡達到了頂點。
當中東方麵軍向蘇軍發動猛烈攻擊之時,伊朗國王巴列維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振臂一呼,號召其領導下的士兵、警察、工人以及廣大市民發動起義。一時間,德黑蘭城內群情激昂,民眾紛紛響應號召,與中東方麵軍裡應外合,向蘇軍發起了全麵攻擊。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德黑蘭戰役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戰敗的蘇軍在科茲洛夫中將的帶領下,狼狽地撤向了巴庫油田,妄圖在那裡構築防線,阻止中東方麵軍對巴庫油田的進一步攻擊。然而,朱由檢又怎會輕易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此次大明王朝進軍中東,目標絕非僅僅拿下伊拉克和伊朗這麼簡單,更為重要的是,要一舉拿下巴庫油田,進而控製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等地區,實現對整個高加索地區的掌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同時,通過在伊朗的駐軍,大明王朝試圖影響土耳其對盟軍的態度,促使土耳其擺脫中立狀態,轉而投入大明王朝聯軍的懷抱。霍普納將軍在指揮坦克裝甲部隊方麵堪稱得心應手,而大明王朝的空軍部隊也迅速進駐中東。在伊朗國王巴列維的全力幫助下,他們在伊朗境內迅速建立了大量的空軍基地和機場,為後續攻擊高加索地區和巴庫油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庫爾班將軍當年率軍撤離高加索地區的時候,就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幫助車臣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如今,這些車臣武裝力量積極響應中東方麵軍的號召,在高加索地區展開了激烈的大反攻。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這幾個蘇聯的小型加盟共和國,原本就對蘇俄聯盟心存不滿,群眾基礎薄弱。在各方力量的聯合打擊下,局勢迅速扭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整個高加索地區便易主,淪為大明王朝的軍事占領區。
占領高加索地區之後,朱由檢展現出大國君主的風範,迅速兌現承諾,幫助這些當地民族建立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國家。當然,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些新建的國家必須親近大明王朝,絕不能做出任何有損大明王朝利益的行為。
然而,大明王朝占領下的巴庫油田,由於此前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想要全麵恢複石油生產依舊困難重重,隻能逐步對受損的油井進行修複。
然而朱由檢對這些並不在意,這些油井都在蘇聯境內,蘇軍隨時都有可能搶回去,如果恢複了生產,對於大明王朝來說也並不是一件好事。暫時讓巴庫油田失去產能,也會讓蘇軍死了奪回巴庫油田的心思。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