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場上傳來大明王朝東歐方麵軍突破沃羅涅日方麵軍防線的消息,這宛如一道強心劑,瞬間讓整個聯軍士氣大振。莫德爾元帥敏銳地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果斷指揮中央集團軍發起更為猛烈的攻擊,一舉攻破蘇軍的第二道防線,順利挺進到蘇軍的第三道防線。
與此同時,曼施坦因元帥領導的南方集團軍群也毫不遜色。他們以虎式坦克組成的裝甲集群為利刃,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成功突破了蘇軍的第三道防線,並開始向著縱深迅猛發展。曼施坦因元帥的戰略意圖十分明確,那就是迅速向北翼靠攏,與莫德爾元帥負責的部隊形成強大的鉗形攻勢,進而將這200多萬人的蘇軍一舉合圍。
這一嚴峻的局勢,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蘇軍高層引發了強烈震動。朱可夫元帥在約瑟夫施加的巨大壓力麵前,深知局勢已到了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他彆無選擇,隻能匆忙乘坐飛機趕赴前線指揮部,親自指揮作戰。
此刻,庫爾斯克的命運懸於一線,蘇軍也陷入了生死存亡的絕境。擺在朱可夫麵前的,是一道艱難至極的選擇題:是戰?是守?亦或是逃?每一種選擇都如同荊棘,充滿了難以預料的風險與後果,而無論他做出何種決定,都將麵臨約瑟夫嚴厲的苛責。
倘若選擇戰,德軍的曼施坦因和莫德爾正逐步形成鉗形攻勢,一旦讓他們成功合圍,蘇軍必將陷入四麵楚歌的絕境。德軍的虎式坦克、豹式坦克以及強大的空中力量,已然在前期的戰鬥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蘇軍即便拚儘全力抵抗,在德軍如此強大的攻勢下,勝算也極為渺茫,最終的下場很可能是全軍覆沒,庫爾斯克也將徹底落入敵手。
若選擇守,現實的殘酷卻讓人絕望。蘇軍此前精心構築的防線,在德軍的猛烈攻擊下已接連被突破,如今剩下的第三道防線也搖搖欲墜。德軍的進攻勢頭如洶湧潮水,一浪高過一浪,蘇軍的防禦力量在不斷消耗中已逐漸捉襟見肘。繼續堅守,無非是坐以待斃,僅僅能夠拖延一些時日罷了,最終也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而且還可能在堅守過程中遭受更為慘重的損失。
至於逃,看似是一種暫時的解脫,但實則困難重重,後果不堪設想。百萬蘇軍若要撤離,往哪裡逃便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若逃向莫斯科,那無疑是將敵人引到了首都的家門口。莫斯科,作為蘇聯的心臟,承載著國家的尊嚴與人民的希望。一旦德軍兵臨城下,民眾的憤怒必將如火山般爆發,即便朱可夫並非有意引狼入室,但他作為蘇軍的主要指揮官,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被人民遷怒,落得個如同袁崇煥般的悲慘下場。倘若選擇逃向中亞,內務部絕不會輕易放過這種置國家和人民於不顧、臨陣脫逃的行為。朱可夫必將被無情地扣上臨陣脫逃的帽子,受到軍法的嚴厲懲處,身敗名裂。
逃肯定是不可能了,如今在全世界都傳遍了朱由檢殺袁崇煥的事情,五年平遼成了一個世界各國軍界的笑話。朱可夫雖然沒有誇下海口五年平德,但是如果朱可夫敢把德軍引到莫斯科城下,淩遲處死都是對他最輕的處罰了。鬨不好,老百姓真的會吃他的肉。
在這千難萬險的困境中,朱可夫經過深思熟慮,最明智的選擇或許是以攻為守。雖然德軍來勢洶洶,但蘇軍並非毫無還手之力。集中優勢兵力,對德軍鉗形攻勢的薄弱環節進行突然反擊,打亂德軍的合圍節奏,或許能為蘇軍爭取到一線生機。同時,利用蘇軍熟悉地形的優勢,在局部地區展開遊擊戰術,騷擾德軍的補給線,削弱其進攻能力。
這樣既能避免坐以待斃,又不至於背上臨陣脫逃的罵名,更有可能在混亂的戰局中尋找到扭轉乾坤的機會,為蘇軍贏得重新組織防禦或實施戰略轉移的寶貴時間。
朱可夫這種看似高明,實則非常愚蠢的決定,為後來蘇軍徹底失敗,輸掉戰爭,埋下了伏筆,朱可夫是一個傑出戰術家,但絕不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
喜歡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崇禎,重建大明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