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老太太把小丫頭放到裡屋炕上,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和小丫頭逗悶子。
王玉英麻利的收拾著餐桌。這年頭很好收拾,吃上飯都困難,不存在剩飯剩菜,也沒人敢浪費糧食,個個碗都抹得乾乾淨淨。
“這是五斤小米,還有幾包隨禮的點心,你們帶上。”王玉英遞過來一個布袋,“拉著車去,有孩子呢。”
大嫂宋竹韻,鄰村宋莊的姑娘,是大哥劉德仁學醫的師父家的女兒。前段時間白事兒七七結束,又趕上那邊老人快到忌日,就跟著娘家來人,帶著孩子暫住兩天。
結果劉德信又倒下了,就托人捎信過去,多住幾天再去接人。八十年後晚上走小路鑽胡同,基本沒啥事兒,這年月一個人出去,走大路就危險多了,更彆說帶孩子的小媳婦。
本村西邊的大道沿線原來就有幾個炮樓,有鬼子和偽軍駐紮,經常出來擄人進去玩弄,沒有活著出來的。也就是今年開始收縮兵力廢棄了,不然在村裡都不敢隨便逛的。
劉德旺接過小米,然後跟著王玉英去拿點心,劉德信出屋去西院準備車子。
從中院進去,正對著的是一片菜地,南邊是一排牲口棚,以前養過馬,牛,騾子,驢,現在都沒了。就剩下掛大車放著,邊上還有輛獨輪車和板車。
這年頭,家裡連隻雞都留不住,更彆說大牲口了。
獨輪車輕便靈巧,劉德信沒怎麼推過,坐上人怕翻車。把板車拽出來,打掃乾淨,鋪上草席,走了幾步。還行,身體恢複的不錯,拉起來挺輕鬆的,原身練過家傳的把式,還是有膀子力氣的。
兩個村子隔得不遠,走著差不多半小時。要不是劉德旺拖後腿,走到半路就喊累,劉德信拉著車一路跑都沒問題。
“呼!老四,要不你拉我一段兒,看你也不累。”劉德旺墜在後麵,呼哧直喘。
“想美事兒,力氣留著拉大嫂呢。”劉德信低頭繼續小跑著,“你天天出去溜達,也沒見你累過。”
“你也說了那是溜達啊。”
“趕緊的,少說兩句省點勁兒,早接完人早回家。”
“哎,桑葚熟了,摘點送給小旭。”
“我看是你想吃吧!回來再說,彆忘了有鬼子和黃狗子呢。”
一下子耳邊清淨了,知道惜命就好。
到達之後,就是劉德旺展示的舞台了,和娘家人寒暄客套,遊刃有餘,完全不像之前辦事兒時在後麵躲著。
因為熟人?人少?還是突然變故帶來的壓力?
這是劉德信醒來第一次見到大嫂,齊耳短發,一身黑色對襟褂子,抱著2歲的小侄女,眉目間帶著愁緒,說話輕聲細氣,二十幾歲的年紀,看上去要比農村同齡人年輕很多。
早年宋家是在城裡開藥房,日本人打過來後,全家回到村裡避難,全靠家底殷實,一晃也七八年了。
劉德信把帶來的墊子鋪好,然後讓嫂子帶孩子先坐上去,等劉德旺結束了因為禮物的來回拉扯,揮手告彆親家往回走。
拉上了一大一小兩個人,劉德信還能保持較快速度,沒感覺比之前多費勁,看來身體潛力很大啊,營養上來再測試一下。
一路小跑著又到了桑樹林,劉德信主動停了下來,“三哥,你不是要摘桑葚給小旭嗎?抓緊點!”
“要…要!”車上的小侄女拍著小手,之前劉德旺給她帶過,小孩子對吃的還是有印象的。
“要什麼要?弄臟衣服洗都洗不乾淨。”大嫂數落了幾句,扭頭說到:“趕緊回家吧,彆費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