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衛權究竟有沒有與李楠藍解除包與被包的關係?
前麵有文,曾有說及,李楠藍自己提出來,說仍然缺錢,要與甲衛權解除包養關係。
而當時似乎是含含糊糊,甲衛權前後拿出四五百萬來,給李楠藍開了這一家頗具規模、挺上檔次的琴行。
給李楠藍投資了這家琴行,之後,甲衛權似乎就把這個事情全忘記了,再也沒有去找過李楠藍。
也可以這麼理解,就當是分手費吧,反正兩個人也沒有再說分手,就這樣自然而然的,似乎是分手了。
想當初,剛剛包養李楠藍時,甲衛權還想著,要在她的身上,找回了一種家的感覺。
其實,這隻是甲衛權自欺欺人,臨時尋找到了片刻的心理緩衝,他這種人,本質上注定,是沒有家的人。
可萬萬沒想到,李楠藍又會落到丁有才的懷裡。
這都是由於琴行生意清淡,達不到快速來錢的目的。
李楠藍當前是十萬火急,要錢,要許多錢。
丁有才為了李楠藍,不惜一切努力,非常正式的部署與鋼琴相關的各項工作,在全市,乃至所轄各縣州的範圍內,大力推廣學習鋼琴。
本市的藝校,不僅沒有撤銷鋼琴專業,在他的倡議下,還擴大了招生規模。
各小學、中學,校長們開完會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財務人員去購買一批鋼琴,少則五六架,多的十五六架。
就連各幼兒園裡,應廣大家長們的要求,也在添置鋼琴。
這些幼兒園的老板,當然也聞到了風聲,通過相互交換信息,打聽到了確切的小道消息,得知教育局是從李楠藍的琴行裡購買的鋼琴,那麼,理所當然,他們都應該去李楠藍的琴行裡購買。
個個都是人精。
很多的家長,也馬上被卷入了這個熱門,不惜花費三五萬元,給自己的孩子買了鋼琴,又到處請專業的鋼琴老師,就為了特長生過級之後能加分。
李楠藍當然是有備而來,迎接著這一波熱度。
她大搞各種銷售宣傳,早早的向各廠家下了訂單,貨源十分充足,同行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她就已經又新招了二十多個員工,還從早到晚忙不過來。
李楠藍究竟有什麼難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創業的儘頭是老賴。
李鎖鐵,李楠藍的父親,似乎就逃不掉這個規律。
前麵章節曾有說及,李鎖鐵夫婦,終於發現了當年坑害自己的聞筆翰,從新加坡回來,回到了雄安,在丙煥錢的一家分公司裡當總助。
當時,李鎖鐵夫婦倆,就到丙府拜訪,希望得到丙煥錢的幫助,從聞筆翰身上,追回自己被坑的錢款。
可是,丙焰燦還沒來得及追究到這件事情上來,聞筆翰就被他自己背後的人,搶先動手滅了口。
李鎖鐵被聞筆翰坑去的上億元人民幣,相對於聞筆翰所涉許多案的總額來說,還不到千分之一,想要再弄回來,怕是永遠沒得可能性了。
人有時要靠點運氣,運氣不行,再好的一手牌,有時也會打得稀爛。
李鎖鐵搞這個大橋項目,費了老大的勁,焦頭爛額,最終,還是無可奈何的全轉包給了丙焰燦去做,他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似乎也還不算虧。
看起來,李鎖鐵隻是沒有實現他那讓公司起死回生的願望。
李楠藍當初委身於甲衛權時的美好設想,當然也就無情的落了空。
如果隻是這樣,也還問題不大,普通人也要生活下去,李鎖鐵也可以是普通人,權當作是一段生活經曆。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八月份,一紙傳票到了李鎖鐵的手裡,讓他自動去法院,爭取在審理過程中,得到從輕的判處,否則…
李鎖鐵到了法院之後,得知是市稅務部門,在起訴他偷稅漏稅,總金額高達八千多萬元人民幣,這還隻是從兩年前起,到今年上半年的。
七八月份的數額,還沒有統計在內。
真的是百口莫辯。
彆人隻需要在計算器上,利用一些極其簡單的計算公式,來算一算,根本不需要讀完什麼九年義務教育,就能輕輕鬆鬆的算出來這麼一個合法的數據,8436萬的稅款,李鎖鐵去哪裡搞呢?
他自從中標這一座大橋工程那一天起,項目過手的錢款,就沒有超過八千萬。
雖然大橋總投資,是十幾個億。
法院這邊,先敦促李鎖鐵,趕緊回去籌錢,把稅款補交好,爭取到法院的從輕判決。
李鎖鐵就是將公司和家當全部變賣,也湊不齊八百萬,就更彆說是八千多萬了。
李鎖鐵不想再一次拖累到女兒李楠藍,也就沒有告訴她,他隻好任由法院去判決。
法院的判決,很快也就出來了,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簡單概括,主要有三層意思:
一是補齊前期偷稅漏稅的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