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二年的興慶宮沉香亭,李白癱在雕花長椅上鼾聲如雷,酒壺滾落在地,美酒在波斯進貢的地毯上蜿蜒成河。"李學士!陛下宣召!"高力士尖著嗓子的催促穿透醉意,卻見醉漢嘟囔著"莫擾我會周公",翻了個身繼續沉睡。當一盆涼水兜頭澆下,渾身濕透的李白突然暴起,抓起狼毫在金箋上狂書,墨跡未乾的詩句驚得唐玄宗手中玉盞當啷墜地——這一夜,長安城的月光都醉在了詩仙的狂放裡。
一、醉入長安:詩壇狂人撞進帝王家
開元二十三年的揚州碼頭,李白斜倚在酒肆二樓,望著運河上往來的商船,將第三壇女兒紅一飲而儘。他的青衫沾滿酒漬,腰間懸掛的酒葫蘆隨著搖晃叮咚作響,突然聽見樓下傳來議論:"聽說當今聖上在尋天下奇才..."醉眼朦朧間,他抓起案上狼毫,在粉牆上龍飛鳳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三日後,宣旨太監踏破李宅門檻時,李白正枕著酒壇酣睡。"李公子,陛下欽點你為翰林待詔!"尖細的嗓音驚醒醉夢,他揉著眼睛嘟囔:"待詔?能換酒喝嗎?"卻不知,這一去,便是他與宮廷恩怨的開端。初入翰林院,李白成了長安權貴的"活招牌"。達官顯貴爭相宴請,隻為求得一句墨寶。某次在虢國夫人府上,他醉醺醺揮毫:"雲想衣裳花想容",筆鋒遊走間,竟將貴婦人比作牡丹。楊貴妃聽聞後,特意命人送來西域葡萄酒,卻不知這份賞識,早已埋下禍根。
二、聖意難測:天子的突發奇想
天寶二年盛夏,興慶宮的荷花開得正盛。唐玄宗攜楊貴妃設宴賞蓮,望著滿池白蓮突然興致大發:"朕要十首《宮詞》,再作一篇《白蓮花開序》!"高力士心頭一緊——李學士昨夜在平康坊醉到醜時,此刻恐怕...
"宣李白!"聖旨如驚雷。當眾人趕到李白居所,卻見屋內酒壇堆積如山,醉漢正抱著酒壺,對著梁上燕子喃喃自語。"李學士,陛下有命!"高力士話音未落,李白突然翻身坐起:"命?什麼命?能比美酒的命令還大?"說罷又癱倒,鼾聲震得梁上灰塵簌簌掉落。
眼看玄宗麵色陰沉,高力士咬咬牙,向小太監使了個眼色。"嘩——"一盆涼水兜頭而下,李白渾身濕透,像被激怒的獅子般暴起:"哪個狗奴才..."卻在看清來人是高力士後,突然放聲大笑:"好好好!陛下要詩?拿紙筆來!"
三、禦前狂書:潑墨中的驚世才華
沉香亭內,金箋鋪就,狼毫蘸墨。李白甩了甩濕漉漉的頭發,突然抓起案上的酒壺猛灌一口,酒水順著嘴角滴落,在金箋上暈開墨痕。他一腳踩在胡凳上,眼神熾熱如焰,筆尖如疾風驟雨般落下:"白蓮承露立中央,不與凡花鬥豔妝..."
楊貴妃倚在雕花欄杆上,看著醉漢肆意揮灑。他時而仰頭長笑,時而皺眉沉吟,袖口掃過硯台,墨汁飛濺在她新製的石榴裙上,她卻渾然不覺。當寫到第七首《宮詞》時,李白突然將筆一拋,抓起案上的冰酪狼吞虎咽:"渴死我也!"逗得滿殿侍從憋笑不止。
唐玄宗目不轉睛地盯著金箋,隻見詩句如珠玉傾瀉:"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每寫完一首,宮女便立即捧到禦前。當最後一篇《白蓮花開序》收筆,皇帝猛地拍案而起:"好!好一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四、暗流湧動:榮耀背後的危機
當夜,李白被賞賜黃金百兩、美酒千壇。他醉醺醺地走在宮道上,對著月亮高唱:"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卻沒注意到暗處,高力士陰沉著臉,擦拭著被墨汁弄臟的官服;也沒看到楊貴妃的貼身宮女,正悄悄撿起他遺落的詩稿——那些驚才絕豔的句子,終將成為他離京的導火索。
三日後,李白再次醉臥翰林院。當他對著前來宣旨的太監打酒嗝時,卻不知自己的狂放已觸怒太多人。高力士在楊貴妃耳邊低語:"娘娘可知,李學士那句"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暗指您魅惑聖心..."而此時的李白,還在醉夢中續寫著他的詩酒傳奇。
五、詩留千古:狂士的瀟灑與悲涼
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離京那日,他在灞橋設宴,將皇帝賞賜的金壺投入河中:"拿去換酒吧!"賀知章望著他淩亂的發絲,歎道:"你這一狂,得罪的何止是高力士,是整個宮廷的規矩。"李白仰頭飲儘杯中酒,吟出那句流傳千古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卻無人看見他轉身時,落在酒盞裡的淚。
而那夜禦前揮毫的《白蓮花開序》與十首《宮詞》,被唐玄宗珍藏在百寶閣中。每當夜幕降臨,興慶宮的荷香裡,仿佛還回蕩著醉漢的長笑,和筆尖在金箋上奔走的沙沙聲。千年後的今天,人們翻開《李太白全集》,讀到那些瑰麗的詩句時,依然能感受到千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創作——那是詩仙用狂放與才情,在曆史長卷上留下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