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的淺水原上,薛仁杲將敵將的首級挑在長槍上,任由血水順著槍杆滴落在戰馬鬃毛間。這個被隴西百姓稱為"萬人敵"的少年,望著唐軍潰敗的方向獰笑出聲,卻不知這場大勝竟是命運埋下的催命符。誰能想到,這個讓李淵都忌憚三分的西秦霸王,最終會淪為長安市曹上的亡魂?
故事要從薛仁杲的父親薛舉起家說起。大業十三年,金城府內,薛舉望著被官府逼得走投無路的百姓,一腳踹翻了案幾:"隋朝氣數已儘,咱們反了!"這個販馬出身的豪商振臂一呼,帶著兒子薛仁杲和數千饑民攻占了蘭州。年僅十八歲的薛仁杲,第一次在戰場上揮起彎刀,就砍下了隋軍將領的頭顱。那濺在臉上的溫熱鮮血,讓他瞳孔驟然收縮——原來殺人的滋味,竟如此令人上癮。
薛仁杲的勇猛很快名震隴西。他天生神力,能單手舉起百斤重的石鎖,騎術箭法更是一絕。在攻打秦州時,他親自率領五百騎兵突襲城門,守城士兵還沒反應過來,城頭已插上了西秦的大旗。更可怕的是他的殘忍,抓到俘虜後,要麼活埋,要麼用鐵錘砸開腦袋,隴西百姓私下裡都叫他"活閻王"。
薛舉稱帝後,封薛仁杲為太子。父子倆野心勃勃,妄圖東進關中,與李淵爭奪天下。薛仁杲更是狂言:"拿下長安,我要把李家人的血,澆灌在朱雀大街上!"然而,就在大軍即將出發時,薛舉突然暴斃。臨終前,他抓著薛仁杲的手腕,氣若遊絲:"兒啊...莫要...太狠..."
父親的死,徹底撕開了薛仁杲的最後一絲理智。他繼位後,不僅沒有收斂暴行,反而變本加厲。有次宴請群臣,他竟當著眾人的麵,將一名諫臣的舌頭割下,笑著說:"看你還敢不敢多嘴!"麾下將領人人自危,不少人暗中與李淵勾結。
武德元年九月,薛仁杲與李世民的唐軍在淺水原展開決戰。薛仁杲派部將宗羅睺挑戰,唐軍堅守不出。宗羅睺每天在城下叫罵,罵聲震天。李世民卻穩坐中軍帳,對諸將說:"賊軍驕橫,我們堅守疲敵,時機一到,必能破敵!"
十天後,薛仁杲軍中糧草漸少,軍心浮動。李世民抓住機會,親率數千玄甲軍突襲。宗羅睺倉促應戰,被殺得大敗。薛仁杲率軍出城救援,卻發現自己的部將紛紛倒戈。原來,他平日裡的殘暴,早已讓人心喪儘。
夜幕降臨時,薛仁杲孤零零地站在城牆上。城外,唐軍的火把連成一片,宛如一條紅色的巨龍。他握緊腰間的佩劍,想自刎,又不甘心;想突圍,卻發現連一匹戰馬都找不到。最終,他打開城門,向李世民投降。
被押解到長安的路上,薛仁杲望著熟悉的隴西群山,想起小時候父親教他騎馬射箭的場景。那時的他,也是個天真的少年,怎麼就成了人人懼怕的"惡魔"?抵達長安後,李淵下令將他斬首示眾。刑場上,百姓們朝他扔著爛菜葉,薛仁杲卻仰頭大笑,笑聲中帶著不甘與絕望。
薛仁杲的一生,是一場由權力和欲望釀造的悲劇。他本有稱霸天下的實力,卻因殘暴嗜殺,眾叛親離;他本可以成為一代梟雄,卻最終淪為曆史的笑柄。從隴西霸王到階下囚,他的故事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人性的貪婪與瘋狂,也警示著後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縱有萬夫不當之勇,也難逃覆滅的命運。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