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榮被問得啞口無言,隻好灰溜溜回國。沈括趁機繪製《天下州縣圖》,詳細標注邊界地形,為朝廷保住了數百裡土地。宋神宗稱讚:“沈括一席話,勝過十萬兵!”
熙寧九年,沈括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延安對抗西夏。剛到任就遇上西夏軍來犯,西夏大將梁永能率三萬騎兵圍攻永樂城。
將領們主張出城迎戰,沈括登上城樓觀察:“西夏軍是騎兵,城外平原利於他們衝鋒。我們據城死守,派輕騎襲擾糧道。”
他讓人在城頭架設床子弩,又組織百姓製作滾石擂木。西夏軍攻城時,床子弩射出的鐵箭能穿透鎧甲,滾石擂木砸得西夏兵人仰馬翻。沈括親自擂鼓助威,守軍士氣大振,連續擊退七次進攻。
同時,他派副將種諤率五千輕騎繞到西夏軍後方,燒毀他們的糧草。梁永能見糧草被燒,攻城不下,隻好撤退。沈括趁機追擊,斬獲三千首級,繳獲戰馬五千匹。
永樂城保衛戰後,沈括沒有鬆懈。他發現宋軍武器落後,西夏的神臂弓射程比宋軍弓箭遠一倍。沈括找到被俘的西夏工匠,耐心勸說,讓他們傳授神臂弓製作技術。
他親自研究改進,在弓臂上加了竹片增強彈性,用牛角加固弓弦,射程又增加了三十步。新造的神臂弓裝備部隊後,宋軍在射箭比試中完勝西夏軍。沈括還編了《修城法式條約》,詳細規定城牆高度、厚度、箭樓位置,延安城防成了西夏軍無法逾越的屏障。
駐守延安期間,沈括走遍邊關,記錄山川地形、民俗風情,寫成《使遼圖抄》《邊州陣法》。他發現陝北的石油可以燃燒,比木炭更耐用,就組織百姓開采,用於軍隊做飯、照明。他在《夢溪筆談》裡寫下:“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是世界上最早記載石油用途的文字。
第四章科學巨匠的百科全書
元豐五年,沈括因永樂城之戰失利被貶為隨州團練副使。雖然仕途受挫,但他沒有消沉,把全部精力投入著書立說。在隨州的簡陋住處,他把多年積累的筆記整理成冊,這就是後來的《夢溪筆談》。
每天清晨,沈括就坐在窗前寫作,妻子張氏幫他研墨、抄寫。他的筆記內容包羅萬象:數學上的“隙積術”高階等差級數求和)、“會圓術”弧長計算);物理上的磁偏角發現、凹麵鏡成像原理;化學上的膽礬煉銅、灌鋼法記載;天文上的五星運動規律、隕石成分分析……
有天張氏端來湯藥,見他在畫活字印刷的木模,笑道:“彆人被貶都愁眉苦臉,你倒好,天天擺弄這些。”
沈括放下刻刀:“這些都是寶貝啊!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太了不起了,我要把它記下來,讓更多人會用。”他詳細記錄活字製作流程,還改進了排版方法,用鐵板、鬆脂固定活字,提高印刷效率。
被貶到潤州後,沈括在夢溪園蓋了間書房,繼續寫作。附近的工匠、農夫常來請教問題:鐵匠問如何提高鐵器硬度,他講淬火技術;農夫問如何改良農具,他畫曲轅犁圖紙;醫生問草藥特性,他拿出自己編的《良方》手稿。
有個老木匠看不懂建築圖紙,沈括就用竹片做成立體模型,演示房屋結構:“你看,這鬥拱要這樣咬合才結實,屋簷要出挑三尺才能擋雨。”老木匠茅塞頓開,按他的方法蓋房,房子又結實又美觀。
沈括還記錄了大量民間發明:喻皓的《木經》、高超的合龍堵口法、僧懷丙的打撈鐵牛技術……他說:“能人在民間,這些技藝不能失傳。”有人嘲笑他收錄“雕蟲小技”,他反駁:“衣食住行、農耕水利,哪樣離得開這些‘小技’?”
元佑七年,《夢溪筆談》定稿,共二十六卷,內容涉及天文、曆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醫學、工程技術等幾十個領域,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書成那天,沈括邀請潤州的工匠、農夫到夢溪園做客,把書念給他們聽。當聽到自己的發明被記錄在冊,老工匠們激動得落淚。
除了《夢溪筆談》,沈括還著有《長興集》《蘇沈良方》《天下州縣圖》等幾十部著作。他的《蘇沈良方》收錄了一千多個藥方,詳細記錄藥材炮製方法、服用劑量,其中“秋石方”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性激素提取方法。《天下州縣圖》是當時最精確的全國地圖,用比例尺繪製,還標注了地形海拔,比歐洲早了三百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五章千年傳承的通才之光
紹聖二年,沈括在潤州去世,享年六十五歲。他的葬禮很簡單,但前來送行的人卻很多:有朝廷派來的官員,有他幫助過的工匠農夫,還有專程從京城趕來的科學家。大家捧著他的著作,默默送彆這位“大宋第一通才”。
沈括去世後,《夢溪筆談》在民間廣為流傳。工匠們把它當作技術手冊,農夫們用它指導耕作,科學家們從中汲取靈感。南宋數學家楊輝在沈括“隙積術”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完善的高階等差級數理論;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修訂曆法時,借鑒了沈括的觀測方法;明代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引用了《蘇沈良方》的大量藥方。
元朝修《宋史》時,史官在《沈括傳》中詳細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跡,稱讚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但受“重文輕技”思想影響,對他的科學成就記載簡略,這也讓沈括的貢獻在很長時間裡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明清時期,《夢溪筆談》被翻譯成日文、韓文,對東亞的科學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日本科學家佐藤信淵根據書中的石油記載,在北海道尋找石油;朝鮮王朝根據《天下州縣圖》繪製本國地圖,改進了測繪技術。
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沈括的科學成就逐漸被世界認可。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用大量篇幅介紹沈括的貢獻,稱他“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特彆推崇沈括對磁偏角的發現,比哥倫布早了四百年;對凹麵鏡成像的研究,比歐洲早了三百年。
如今,沈括的故鄉杭州修建了沈括紀念館,展示他的科學成就和著作。紀念館裡有按11複製的活字印刷模型、渾儀、石油開采工具,遊客可以親手操作,體驗古代科技的魅力。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學生來參觀,學習沈括勤於觀察、勇於探索的精神。
在科學界,沈括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沈括星”,以紀念他在天文領域的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立“沈括班”,培養理科人才;每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都設有“沈括獎”,鼓勵青少年熱愛科學、勇於創新。
沈括的《夢溪筆談》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科學史的經典著作。在法國巴黎的法蘭西學院,學者們研究沈括的數學成就;在美國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展示著根據《夢溪筆談》複原的古代科技模型;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沈括的科學思想被納入科學史課程。
回望大宋三百年曆史,有寇準的忠勇、蘇軾的才情、嶽飛的壯烈、王安石的改革,但像沈括這樣在政治、軍事、科學、文學等多個領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可謂絕無僅有。他的“牛”,不在於官位高低,不在於財富多少,而在於他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真理的探索,在於他把學問融入生活、用科技造福百姓的實踐精神。
夕陽下,沈括紀念館的“隙積術”模型在餘暉中閃耀,仿佛在訴說著這位大宋通才的傳奇人生。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牛”,是超越時代的智慧,是造福後人的貢獻,是永遠照亮人類文明之路的科學之光。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