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壽宴上的垂簾影_嘻哈史詩看古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嘻哈史詩看古今 > 第761章 壽宴上的垂簾影

第761章 壽宴上的垂簾影(1 / 1)

淳熙十六年秋,臨安皇宮的桂花剛謝,李鳳娘就攥著支銀簪闖進了宋光宗趙惇的寢殿。她穿著石榴紅的宮裝,裙擺掃過滿地的奏折,簪尖指著縮在床角的皇帝:“陛下,聽說您昨兒又跟黃貴妃下棋到半夜?”

趙惇往床裡麵縮了縮,青色的龍袍皺得像團揉過的紙。他看著李鳳娘眼裡的凶光,喉結動了動,卻沒敢說話——自從去年登基,這位皇後就沒給過他好臉色,前個月還把他寵愛的張美人趕出宮,說是“惑亂君心”。

“陛下不說話,就是默認了?”李鳳娘上前一步,銀簪“啪”地戳在床柱上,木屑濺到趙惇臉上,“那黃貴妃,留著也是個麻煩,不如……”

“彆!”趙惇猛地站起來,卻被床幔絆倒,摔在地上。他抬頭時,看見李鳳娘身後的宮女端著個錦盒,盒蓋打開,裡麵是一縷染血的金發——那是黃貴妃最喜歡的發式,用金線纏著珍珠編的。

趙惇隻覺得眼前一黑,喉嚨裡湧上股腥甜,他扶著床柱想站起來,卻渾身發軟,最後癱在地上,大口喘著氣。李鳳娘看著他這副模樣,冷笑一聲,轉身走了,臨走前丟下句話:“陛下好好歇著,往後宮裡的事,不用您操心。”

那天之後,趙惇就像變了個人。他時常坐在殿裡發呆,手裡攥著支沒墨的筆,對著奏折看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有時半夜會突然驚醒,大喊“貴妃饒命”,宮女們嚇得不敢靠近,隻能找太醫院的太醫來診治。

太醫把完脈,支支吾吾地跟李鳳娘說:“皇後娘娘,陛下這是……心神不寧,得好好靜養。”李鳳娘卻把藥碗摔在地上,碎片濺了太醫一身:“什麼靜養!分明是裝的,想躲著不上朝!”

消息傳到德壽宮,太皇太後吳氏急得一夜沒合眼。她穿著件素色的褙子,淩晨就坐著軟轎往皇宮趕,轎簾掀開,能看見她鬢邊的白發——這位太皇太後,還是當年陪著宋高宗趙構在海上漂流的吳氏,如今雖年近八十,眼神卻依舊清明。

到了趙惇的寢殿,吳氏剛進門就聽見裡麵的哭聲。她快步走進去,見趙惇坐在地上,懷裡抱著個破舊的布偶,那是他小時候在東宮玩的,布偶的耳朵都掉了一隻。“惇兒,”吳氏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背,“哀家來看你了。”

趙惇抬頭,看見吳氏,忽然像個孩子似的哭起來:“皇祖母,鳳娘她……她殺了貴妃,她還罵我,我不敢上朝,我怕……”

吳氏歎了口氣,讓宮女把趙惇扶到床上,又給他蓋好被子:“惇兒彆怕,有哀家在,她不敢再欺負你。可這朝政不能一日無君,再過幾天就是你的生日,百官還要來朝賀,你得撐起來。”

趙惇卻把頭埋進被子裡,聲音悶悶的:“我撐不起來,我怕見人,我怕他們笑我……”

吳氏沒再勸,隻是坐在床邊,給趙惇講當年的事——講她陪著趙構在海上漂流,金兵追得緊,船帆被箭射穿,可還是咬牙撐了過來;講趙構後來選趙昚做養子,手把手教他處理朝政,才換來這安穩日子。“惇兒,”吳氏的聲音很輕,卻帶著力量,“你是大宋的皇帝,不能說撐不起來。”

可趙惇的病卻越來越重。生日前一天,他突然把自己關在殿裡,誰叫都不開門。宮女們急得直哭,李鳳娘來了,踹了踹門,見沒動靜,就轉身對大臣們說:“陛下身子不適,明日的壽宴,怕是沒法受賀了。”

大臣們炸開了鍋。宰相留正往前站了一步,躬身道:“皇後娘娘,明日是陛下的萬壽節,百官都準備好了賀表,百姓們也在宮外等著,若陛下不出麵,恐生亂子。”

李鳳娘剛要說話,就聽見身後傳來吳氏的聲音:“皇後不必憂心,明日的壽宴,哀家替陛下受賀。”眾人回頭,見吳氏穿著件繡著鳳凰的禮服,手裡拄著根龍頭拐杖,一步步走過來,氣場壓得滿殿人都不敢出聲。

李鳳娘臉色變了變,卻還是躬身行禮:“皇祖母,這不合規矩,您是太皇太後,怎能替陛下受賀?”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吳氏走到殿中央,拐杖“篤”地戳在地上,“如今陛下病重,朝政不能亂,百姓不能慌,哀家替陛下受賀,有何不可?當年高宗皇帝在海上,連龍袍都沒有,不還是照樣穩住了人心?”

李鳳娘沒敢再反駁,隻是攥緊了手裡的帕子。吳氏沒理她,轉頭對留正說:“留相公,明日的壽宴,按原計劃辦,哀家會在紫宸殿等著百官。”

第二天清晨,紫宸殿被打掃得乾乾淨淨,殿外的燈籠掛了一串又一串,紅色的綢帶飄在風中,看著熱鬨。百官們穿著朝服,早早地在殿外等著,議論著今日的事——有人說太皇太後此舉不妥,有人說這是眼下最好的辦法,吵得不可開交。

辰時一到,吳氏在宮女的攙扶下走進殿內。她坐在原本屬於趙惇的龍椅旁的軟榻上,身後掛著層薄紗簾,算是“垂簾”。留正上前一步,手持賀表,高聲念道:“臣等恭祝陛下萬壽無疆,願大宋國泰民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百官跟著跪倒在地,山呼“萬歲”,聲音震得殿內的銅鈴嗡嗡響。吳氏抬手示意眾人平身,聲音雖然蒼老,卻很清晰:“諸位卿家,陛下偶感風寒,今日由哀家代受賀禮。但陛下心係天下,昨日還叮囑哀家,要好好聽諸位卿家的奏報,好好處理朝政,絕不讓百姓失望。”

大臣們聽了,都鬆了口氣。戶部尚書上前奏報江南的收成,兵部尚書說西北邊境安穩,吳氏聽得認真,時不時點頭,還會追問幾句,像當年趙構處理朝政時那樣。李鳳娘站在殿角,看著吳氏從容的模樣,手指攥得發白,卻沒敢插嘴。

壽宴進行到一半,突然有個小太監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太皇太後,皇後娘娘,陛下……陛下在寢殿裡摔東西!”

吳氏皺了皺眉,對留正說:“留相公,這裡就勞煩你主持,哀家去看看陛下。”她跟著小太監往寢殿走,剛到門口,就聽見裡麵傳來瓷器破碎的聲音。她推開門,見趙惇正把奏折往地上扔,嘴裡還喊著:“都是假的!你們都騙我!”

“惇兒!”吳氏大喝一聲,趙惇愣了愣,回頭看見她,手裡的奏折“啪”地掉在地上。吳氏走過去,撿起地上的奏折,拂去上麵的灰,遞到他麵前:“你看,這是戶部奏報的江南收成,今年豐收,百姓們都能吃飽飯了,這怎麼是假的?”

趙惇看著奏折上的字,又看了看吳氏,忽然哭起來:“皇祖母,我不是個好皇帝,我管不好朝政,我還怕鳳娘……”

“你是個好皇帝,隻是暫時迷了心竅。”吳氏把他扶到椅子上,給他倒了杯茶,“哀家知道你難,可你想想,當年高宗皇帝在海上,比你難多了,不還是撐過來了?你是他的曾孫,骨子裡流著他的血,你也能撐過來。”

趙惇捧著茶杯,眼淚滴在杯裡,泛起一圈圈漣漪。他看著吳氏鬢邊的白發,看著她手裡的龍頭拐杖,忽然想起小時候,皇祖母還抱著他,在德壽宮的花園裡摘桃子,說“惇兒將來要做個好皇帝,護著百姓”。

那天之後,趙惇的病漸漸有了好轉。吳氏每天都會來看他,有時給他講當年的事,有時陪他看奏折,遇到他不懂的地方,就耐心解釋。李鳳娘雖然還想管著後宮,可礙於吳氏的麵子,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放肆。

有天早朝,趙惇終於穿著龍袍,坐在了紫宸殿的龍椅上。百官見了,都喜出望外,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趙惇看著下麵的大臣,又看了看站在殿角的吳氏,深吸一口氣,拿起留正遞來的奏折,聲音雖然還有些沙啞,卻很堅定:“諸位卿家,朕病了些日子,讓大家操心了。往後,朕會好好處理朝政,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吳氏站在那裡,看著趙惇的背影,嘴角露出了笑。她想起當年在海上,趙構也是這樣,從慌亂到堅定,一步步撐起了大宋的江山。如今,她的曾孫,也終於長大了。

可沒過多久,李鳳娘又開始作妖。她偷偷把趙惇的貼身太監趕出宮,還在他麵前說吳氏的壞話,說“太皇太後管得太多,想奪權”。趙惇本就心神不寧,聽了這話,病又犯了,有時會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嚇得宮女們不敢靠近。

吳氏知道後,直接把李鳳娘召到了德壽宮。她坐在軟榻上,手裡拿著本《論語》,沒抬頭,隻是說:“皇後,哀家知道你想掌權,可你彆忘了,這大宋的江山,是趙家的,不是你李家的。你若再敢挑撥陛下和哀家的關係,再敢擾亂朝政,哀家就算拚了這條老命,也要把你廢了!”

李鳳娘嚇得“撲通”跪倒在地,眼淚“唰”地流下來:“皇祖母饒命,臣妾再也不敢了!”

吳氏放下《論語》,看著她:“你起來吧。哀家不是要為難你,隻是想讓你明白,陛下是你的夫君,是大宋的皇帝,你該輔佐他,不是欺負他。當年哀家陪著高宗皇帝,什麼苦沒吃過?可哀家從來沒想著奪權,隻是想著幫他撐起這個家,撐起這個天下。”

李鳳娘站起身,擦了擦眼淚,躬身道:“臣妾記住了,往後一定好好輔佐陛下。”

從那以後,李鳳娘果然收斂了很多。她不再乾涉朝政,有時還會陪著趙惇看奏折,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吳氏。趙惇的病越來越好轉,有時還會帶著李鳳娘,去德壽宮陪吳氏吃飯,像普通人家那樣,說說笑笑。

紹熙五年,吳氏病重。她躺在病床上,拉著趙惇的手,輕聲說:“惇兒,哀家要走了。往後,你要好好做皇帝,好好待鳳娘,好好護著這天下的百姓。記住,不管遇到什麼難事,都彆慌,想想當年高宗皇帝,想想哀家陪你走過的日子,你就能撐過來。”

趙惇握著吳氏的手,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皇祖母,您彆走,孫兒還沒好好孝敬您……”

吳氏笑了笑,閉上眼睛,手輕輕垂了下去。殿內的人都哭了起來,李鳳娘站在一旁,也紅了眼眶——她雖然以前蠻橫,可心裡清楚,若不是這位太皇太後,她和趙惇,還有這大宋的江山,早就亂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氏的葬禮辦得很隆重,百姓們都站在路邊,哭著送彆這位曆經三朝的太皇太後。趙惇穿著孝服,走在靈柩旁,腰杆挺得筆直——他知道,從今往後,他要自己撐起這大宋的江山,不能再讓皇祖母失望。

後來,趙惇雖然偶爾還會犯病,可在李鳳娘的輔佐下,朝政一直很安穩。他時常會去德壽宮的花園,坐在吳氏當年坐過的軟榻上,看著滿園的桃花,想起皇祖母陪他看奏折的日子,想起壽宴上那層垂簾的影子。

有次李鳳娘陪他去德壽宮,見他對著桃花發呆,就走過去,輕輕拍了拍他的背:“陛下,彆難過了,太皇太後若泉下有知,見您把天下治理得這麼好,一定會高興的。”

趙惇回頭,看著李鳳娘,笑了笑:“是啊,她會高興的。”他伸手握住李鳳娘的手,兩人站在桃花樹下,陽光透過花瓣,灑在他們身上,溫暖得像當年吳氏的手,像壽宴上那熱鬨的宮燈,像這大宋江山,曆經風雨後,依舊安穩的模樣。

多年後,有人在史書上寫下:“光宗之世,雖有後妃之擾,然太皇太後吳氏垂簾護政,終使朝局不亂,百姓安寧,功不可沒。”而那場壽宴上的垂簾影,也成了大宋曆史上一段溫暖的記憶,提醒著後來的君王——江山不是一人之業,有時需要親人的扶持,需要堅定的勇氣,才能走得穩,走得遠。

喜歡嘻哈史詩看古今請大家收藏:()嘻哈史詩看古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縣委書記問鼎權力巔峰 [足球]馬爾蒂尼與主席的閨女 魯王宮成了5A景區?你膽夠肥啊 九陰九陽 替小師妹頂罪,叛宗後大師姐賊瘋賊強! 第五年重逢,馳先生再度失控 夫人要離婚,陸總想父憑子貴 開局就分家,我暴富你們哭什麼 快穿:宿主求彆黑化 無限天神君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