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幾天過去。
這天,陳及冠剛從縣學回家,家中卻空無一人。
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見,阿姐平日除了買菜去繡坊以外,一般不會出門。
更彆說知道這個時候他會回家,一般都會早早給他準備好晚上的吃食。
他倒是沒有覺得阿姐會出事,不然早就讓人來縣學叫自己了。
“冠哥兒,找你阿姐呢?她不在家,去東市的食肆去了。”
手裡提著豆腐的黃嬸兒透過院門見他站在院子裡,好心提醒了一句。
她還補充道:“聽說是你家的食肆裝修好了,等哪天我可得去嘗嘗味道。”
說著,她咽了咽口水,陳招娣對鄰居很好,偶爾會做一些吃食送給鄰居,所以她嘗過陳招娣的手藝,一直對此念念不忘。
陳及冠恍然點頭,“多謝黃嬸兒告知。”
黃嬸兒擺擺手,“招娣不在家,來俺家裡吃飯吧,無非就是多一雙筷子。”
陳及冠聽出這不是客套話,但還是婉拒,邁著四方步走出院門,朝東市走去。
他也想看看食肆裝修的怎麼樣,這可是他們家在縣城第一份產業。
或許是太陽快要落山的原因,往日熱鬨的東市現在並沒有多少人,不多的攤販也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水災的影響正在慢慢過去,人們的生活好似回到正軌,寧縣也漸漸有了往日的繁華。
陳及冠來到一個岔路口,停住了腳步。
他們家的食肆就在這個岔路口,位置非常好,位於東市中心,距離碼頭也隻有幾百步。
這是一座二層小樓,自帶一個後院,通體采用磚木結構。
這個店鋪的位置可不便宜,就像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一般人不會售賣,也就是陳及冠的同窗不在乎這些,才賣給了他。
要是食肆開的好,以後說不定能轉為更加高檔的酒樓。
抬頭看去,一塊黑木紅字牌匾映入眼簾,上書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有陳食肆。
名字並不花裡胡哨,十分簡樸,這個名字是陳及冠取的,這幾個字也是陳及冠提的。
牌匾四周還掛著紅布,說明這家食肆是新開的。
店鋪的大門不是推拉式的木門,而是拆卸式的木板,這種木板更加適合做生意,能把門開的更大,方便客人進出。
此時這些木板都被拆下來了,隻剩下門檻。
走進去就能看見櫃台和一個大廳。
櫃台與其餘店鋪沒有什麼區彆,上麵擺著一個算盤,但櫃台後麵的酒櫃占據了一整麵牆壁。
不過酒櫃此時空蕩蕩的,這是為了促進食肆的酒水生意。
當然,大景王朝有禁酒令,正規酒水隻能在驛站購買。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多的是酒樓買賣酒水,隻要官府有人就行。
陳及冠的同窗全是寧縣的頂級二代,買賣酒水自然不在話下,和東市的負責人說一聲就行。
到時候從東市采購一批,另外的酒水就去私人酒坊購買,這樣價格就便宜得多。
也不用擔心假酒問題,古代根本就沒有假酒的說法,頂多在酒裡摻水,喝不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