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沉悶的、如同西瓜爆裂般的聲響。
那名老親兵的頭顱,連同他臉上的驚駭表情,瞬間向內凹陷下去,紅的、白的,從他頭盔的縫隙中噴薄而出。無頭的屍體,直挺挺地向後倒去。
其餘六名親兵,被這血腥無比的一幕嚇得肝膽俱裂,怪叫一聲,轉身就想逃跑。
可他們的雙腿,又如何能快過這尊殺神的腳步?
牛皋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旋風,瞬間卷入了那幾個可憐蟲之中。
沒有兵刃的碰撞聲,隻有骨骼被巨力硬生生折斷的“哢嚓”聲,和血肉被鐵拳搗碎時發出的“噗嗤”悶響。
慘叫聲,僅僅響起了半聲,便戛然而止。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乾淨利落。
不過短短數個呼吸之間,帳內,便再無一個站著的北玄親兵。
隻剩下七具以各種扭曲姿態倒斃的屍體,和那個從始至終,都閉著眼睛,仿佛對外界一切都已毫無知覺的閆真。
郭子儀沒有再看一眼那血腥的場麵。
他緩緩走到那張被鮮血濺滿的帥案前,拂去上麵的血點和塵土,又將那幾支被震倒的令箭,一一扶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帳外,朝陽初升,金色的光輝,透過帳簾的縫隙,照了進來,在地上來回晃動著。
一個時代,結束了。
……
西路大軍六萬兵馬,一日之間,灰飛煙滅。
中路陳淵所部六萬大軍,早已在半月之前,折戟於瀾滄關下。
而作為北玄三路伐南大軍後勤中樞的徐州,連同其主帥祁振,也已悄然易主。
東路,嶽麓山。
那支由宿將王坤率領的八萬大軍,此刻,便成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孤軍。
一支前無去路,後無援兵,甚至連糧道都已被徹底斬斷的,甕中之鱉。
王坤的命運,或者說,北玄王朝在這場南征豪賭中的最後一點籌碼的命運,已經注定了。
郭子儀在那張還殘留著血腥味的帥案上,鋪開了一張嶄新的、潔白的絲帛。
他親自取過一方端硯,用清水淨手,然後拿起墨錠,不急不緩地,開始研磨。
“沙沙”的聲響,在寂靜的帥帳內回蕩,與帳外那此起彼伏的、收攏降卒的喧嘩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待墨色濃稠如漆,他才提起那支筆杆上刻著“定國安邦”的紫毫筆,飽蘸濃墨,懸腕於絲帛之上。
片刻之後,他落筆。
筆鋒穩健,字跡端正,一筆一劃,都透著一股金戈鐵馬的肅殺,與運籌帷幄的從容。
那是一絲不苟的,正楷。
“主公親啟:”
“臣郭子儀,叩稟。三月初七,臣合李嗣業、鞠義、牛皋、高長恭諸將,於胡馬關外與北玄西路閆真所部決戰。此役,我軍將士用命,天佑南境,已儘殲其部。陣斬敵軍兩萬一千餘,受降兩萬七千,西路主帥閆真,已於帳中伏法。”
“至此,朝廷三路伐南大軍,中、西兩路,共計十二萬兵馬,已然覆滅。東路王坤所部八萬殘軍,困於嶽麓山下,已成釜中之魚,破之在即。徐州既定,運河已在我手,北玄腹心,已無險可守。”
寫到此處,他微微一頓,抬起筆,似乎在思索著接下來的措辭。
最終,他筆鋒一轉,寫下了最後一句。
“北玄氣數已儘,天下鼎沸,人心思安。臣鬥膽,懇請主公,移駕北上,親掌北伐大局。主公龍旗所指,便是我南境數十萬大軍,劍鋒所向!”
寫罷,他緩緩放下筆,將那張墨跡未乾的絲帛,仔細地吹乾,卷好,封入一個嶄新的蠟丸之中。
帳外,一名身著黑色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百戶,不知何時,已悄然肅立。
郭子儀將蠟丸,交到他的手中。
“用最快的信鴿,送到主公手中。”
“喏。”
錦衣衛百戶接過蠟丸,轉身,身影如鬼魅般,消失在晨曦之中。
喜歡每日簽到領軍隊,父皇跪求彆造反請大家收藏:()每日簽到領軍隊,父皇跪求彆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