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誰膽敢欺壓百姓,一旦被咱家知道了,定讓他全家死得都難看,連雞蛋黃都給他搖散咯!”
眼見魏忠賢終於停止哭鬨,朱由校頓時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隨後臉上浮現出笑容,說道:“今日朕召兩位前來,是有要事商議。”
江寧趕忙接口問道:“不知陛下找臣等所為何事?”
朱由校臉色微微發紅,神情略顯不好意思,說道:“朕大婚在即,已經選出了幾位秀女,需要冊立皇後。
可朕心裡實在沒什麼主意,就想讓你們來幫朕參謀參謀。”
聽到這話,江寧頓時一陣無語,心中暗自嘀咕:你選媳婦兒,卻讓我幫你拿主意,這到底算誰選媳婦兒啊?
對於朱由校的皇後人選,江寧心裡清楚,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張皇後。
緊接著,江寧眼珠子一轉,腦海中浮現出此刻還在錦衣衛府衙門口辛苦擺攤的師傅神虛子。
也不知師傅今天能不能掙夠20兩的攤位費,於是便決定幫師傅拓展拓展“業務”。
隨後,江寧開口說道:“啟稟陛下,臣前些日子有幸拜了一位道門高人為師,他道號神虛子。
今日臣上朝之前,師傅特意占卜一卦,已然算出陛下立後合適的人選。”
聞聽此言,朱由校震驚不已,趕忙急切地開口問道:“江愛卿,你竟然拜了一位道門高人為師!
那你師傅有沒有算出朕的皇後究竟是哪一位啊?”
隨後,江寧麵帶微笑地說道:“不知陛下看中的幾位秀女之中,可有一位姓張、祖籍河南祥符的女子?”
隨後,朱由校趕忙拿出秀女畫冊,仔仔細細挑選了片刻之後,臉上滿是不敢置信的神情,聲音也略微有些顫抖地說道:“還真有一位!”
江寧點了點頭,恭敬說道:“啟稟陛下,正是此女子,她與陛下乃是天作之合,可為皇後。”
朱由校滿臉激動地說道:“江愛卿,你師傅說的可是真的?
要知道冊立皇後可是天大的事,絲毫馬虎不得。”隨後江寧一臉正色,無比篤定地表示:“陛下,絕對保真!
若有虛假,便讓我師傅遭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眼見江寧以自己師傅性命作保,朱由校便打定了主意。
眼見冊立皇後的人選已然確定,朱由校接著又開口說道:“如今朝中內閣六部皆被朕牢牢掌控。
官員大多都是自己人,大部分東林黨官員也都被逐出朝堂。
隻是這朝堂之上,許多官職空缺,急需人才補充啊。”
這時,魏忠賢趕忙進言:“陛下,可舉行恩科,讓天下學子進京趕考,如此便能選拔人才,充實朝廷官員隊伍。”
朱由校聞聽此言,點頭稱是:“朕也正有此意。
昨日內閣呈上奏折,幾位閣老同樣建議朕舉行恩科。”
這時,江寧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趕忙急切開口說道:“陛下,臣有一言。”
朱由校點頭示意:“江愛卿,你說。”
江寧整理了下情緒,鄭重說道:“陛下,重文輕武實不可取,宋朝便是前車之鑒,空有繁榮經濟與燦爛文化,軍事積弱,終受外敵欺淩。
重武輕文同樣不可行,唐朝藩鎮之亂殷鑒不遠,武將擁兵自重,致使國家動蕩。
唯有文武兼濟,才是治國安邦的王道。
臣建議陛下,在舉行文科恩科的同時,也舉行武舉恩科,讓天下習武之人、軍中將領皆能參與,廣納英才,如此方能使我朝武力昌盛,保國家太平,彰顯天朝上國之威。”
江寧之所以這般提議,是深知明朝雖一直存在武舉製度,卻長期遭到冷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儘管如此,這一製度仍催生出不少猛將。
像嘉靖年間的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出身武狀元,在朝堂上地位超然,就連權勢滔天的嚴嵩父子見了,都得遞根煙叫聲大哥。
江寧心想,天下之大,民間必定隱匿著眾多身懷絕技之人。
倘若能通過開設武舉,將這些流落民間的高手挖掘出來,不僅能為朝廷軍隊注入新鮮血液,大幅提升軍隊戰鬥力。
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下重文輕武的局麵,使得文武力量趨於平衡。
這對穩固大明江山、抵禦外敵侵擾、維護社會穩定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
因此,他誠懇地建議朱由校大力舉辦武舉,讓那些被埋沒的民間猛人有機會嶄露頭角,為國家效力。
這時,一旁的魏忠賢趕忙出聲附和:“陛下,江大人所言極是,文武兼修方為王道。
如今遼東有建奴禍亂,正是國家用人之際。”
朱由校聽了這話,點頭稱是:“江愛卿言之有理,那就舉辦恩科,文舉與武舉同時進行,廣召天下學子進京趕考。
回頭朕便命欽天監挑選良辰吉日。”
隨後,江寧趁熱打鐵,對武舉選拔製度提出了一係列頗具前瞻性的建議。
“陛下,臣以為軍中將領也應被納入武舉參選範圍。
他們久在軍中,實戰經驗豐富,若能參與,定能為武舉注入新活力。”
“再者,武舉考核切不可僅僅局限於弓馬騎射、武藝較量。
兵法韜略同樣至關重要。畢竟行軍作戰,光靠匹夫之勇難成大事。
通曉兵法,方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如此一來,也能促使武將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改變以往武將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狀況,培養出更多有勇有謀的軍事人才。”
朱由校聽後,不禁眼前一亮,連聲稱好,當即決定按照江寧的建議,對此次武舉選拔製度進行革新。
隨後,朱由校將江寧的建議一一記錄下來。
之後,他又皺著眉頭對江寧開口說道:“前任戶部尚書李三才在任職期間,撈取了大量銀子。
他臨走之時,還從戶部卷走幾十萬兩。
雖說他做事隱蔽,但還是被新任戶部尚書郭允厚查了出來。
隻是此事牽扯甚廣,若是明麵上徹查,恐怕會動搖朝廷根基。
這件事,你們二位有何看法?”
江寧和魏忠賢聽後,相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這件事情的棘手程度。
江寧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此事確實棘手。
若輕易放過,恐難服眾,且會讓其他官員覺得有機可乘;若是大力追查,又會引發朝堂動蕩。
臣以為,可以先暗中調查,將那些與李三才勾結緊密、證據確鑿之人慢慢揪出來,不動聲色地處理掉,儘量避免打草驚蛇,引起朝堂大亂。”
魏忠賢也點頭附和道:“江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奴才也覺得此事急不得,需徐徐圖之。
先把那些最該懲治的人收拾了,剩下的小魚小蝦,以後再慢慢料理。
同時,還要讓郭允厚加緊對戶部的整頓,防止再有此類事情發生。”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