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純臣和薛濂二人戰戰兢兢,趕忙哆哆嗦嗦地開始書寫自己的罪證。
此時,張五爺已經收拾好刑具,背著木箱,卻站在一旁,久久不肯離去,眼睛還時不時地瞟向朱純臣和薛濂,心裡還盼望著能有奇跡發生——兩人突然反悔,這樣他就能一展身手。
朱純臣和薛濂察覺到張五爺那如狼似虎的目光,更是嚇得魂飛魄散,手中筆如疾風驟雨般“筆走龍蛇”,絲毫不敢停歇,生怕慢上一會兒,就要被拉去遭受恐怖刑罰的伺候。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兩人書寫完畢,哆哆嗦嗦地簽字畫押後,將供狀交了上去。
緊接著,袁可立、溫體仁、江寧以及滿臉好奇的魏忠賢,紛紛湊上前查看供狀。這不看不知道,一看之下,眾人皆是大驚失色。
隻見袁可立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雙手止不住地顫抖,神情中既有深深的無奈,又飽含著衝天的氣憤。
隨後,江寧大手一揮,下令道:“所有人全部退下!”
一眾錦衣衛得令,匆匆離去。
眨眼間,大堂之上便隻剩下江寧幾人,以及癱倒在地的朱純臣和薛濂。
這時,袁可立聲音沉重地開口道:“沒想到晉王府和代王府也被牽扯了進來,大同、宣府、江南官紳、邊關守將,山西官場這麼多官員都參與其中,這可是一件驚天大案啊!
真不知道得有多少人要因此喪命。”
就連一旁的溫體仁也頓時變了臉色,著實沒想到通敵走私這案子竟牽連如此之多的人。
他趕忙開口詢問袁可立:“袁閣老,此事牽連範圍如此之廣,甚至還有藩王涉案,這可如何是好呀?”
袁可立沉思了好一會兒,神情凝重地說道:“這無疑是大明身上的一顆毒瘤,哪怕需要剜肉剔骨,也一定要把這顆毒瘤連根拔除。
否則,大明將永無寧日。”
江寧倒是沒有太過驚訝,事情發展基本與他之前的猜想出入不大。
他不禁心生感慨,這些人享受著大明給予的榮華富貴,卻做出通敵賣國、砸自家鍋的行徑。
真要是把大明攪得滅亡了,對他們又有什麼益處呢?
難道新的主子會給予他們比大明更多的好處?
古往今來,那些通敵賣國之人,又有幾個能有好下場?
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這些人卻執迷不悟,顯然是被利益徹底蒙蔽了雙眼,喪失了基本的判斷。
這時,魏忠賢趕忙湊上前,急切地問道:“江大人呀,這供狀上麵到底寫了些啥呀?
咱家不認字,你給咱家仔細解釋解釋唄!”
隨後,江寧便將供狀上涉及的官員以及藩王,一樁樁、一件件詳細地講了一遍。
聽完之後,魏忠賢滿臉興奮,拍手說道:“這可真是太好了!”
其他三人聽聞,皆是一愣,臉上寫滿了詫異。
這樣的通敵叛國大案發生在大明朝,本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哀之事,魏忠賢居然還為此叫好,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禁暗自思忖:他老魏到底是站在哪一頭的?
隻見魏忠賢依舊笑嗬嗬地解釋道:“這麼多吃裡扒外、通敵叛國的敗類,要是能全部抓起來,殺個乾淨,那得解救多少受苦的百姓呀!”
其實,老魏的心思其實很單純,在他看來,貪官汙吏越多,百姓遭受的欺壓和剝削就越嚴重。
所以,對待這些貪官汙吏,老魏一直秉持著簡單而直接的想法:來一千,就殺一千;來一萬,便殺一萬,寧可殺人殺到手軟,也絕不放過一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袁可立收斂心神,一臉凝重地說道:“此事乾係重大,我們還是儘快進宮,將此事呈報皇上為好。”
隨後,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江寧隨即將李若璉喚來,開口吩咐道:“老李,你把這兩個家夥帶下去,好生關押,還有駱養性和錢兼益他們兩個。
在這件案子審結之前,絕不能讓他們幾個見任何人,務必嚴加看管。”
李若璉點頭應道:“大人放心,卑職一定嚴加防範,看押好這幾個通敵賣國的敗類。”
說罷,他招來一眾錦衣衛,將朱純臣和薛濂二人押往詔獄。
臨走之際,朱純臣還滿臉不甘,嘴裡念念有詞,心心念念著自己那所謂的丹書鐵券,仿佛還幻想憑借此物能逃過一劫。
隨後,江寧幾人懷揣著供狀,腳步匆匆地趕往皇宮求見朱由校。
抵達禦書房後,袁可立恭敬地將供狀呈了上去。
朱由校接過供狀,仔細地查看起來。
當看到代王府和晉王府竟然也卷入其中時,頓時怒發衝冠,氣得差點昏厥過去。
他心中又氣又恨,老朱家的人,居然帶頭挖老朱家的根基,這簡直喪心病狂,哪裡是人乾的事!
倘若此事傳揚出去,他這大明天子的顏麵何存?
整個老朱家的臉都要被丟儘了!
恐怕躺在紫金山的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都會氣得從陵墓裡爬出來,親手掐死這些不孝子孫。
隨後,朱由校無奈地歎息一聲,開口問道:“袁愛卿,你身為內閣次輔,又是當朝重臣,說說你的看法吧。”
袁可立當即躬身一禮,長歎一聲說道:“皇上,此案牽連範圍極為廣泛,必須謹慎小心地處理。
更何況還有藩王牽涉其中,這關乎皇家顏麵。
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迅速調集大軍,即刻將所有涉案人員儘數捉拿歸案。
可兵分兩路,一路奔赴山西,一路前往江南。
並且行動務必迅速,以免走漏風聲,致使這群叛賊狗急跳牆,引發動亂。
一旦動亂發生,勢必會動搖我大明根基。”
這時朱由校開口問道:“袁愛卿,那晉王府和代王府呢?
該如何處置?”
聞聽此言,袁可立沉默不語。
江寧心中很清楚,大明朝的藩王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曆史背景。
在洪武朝時期,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統治,分封諸王,讓他們鎮守邊關,手握兵權,以此來拱衛皇室。
然而,建文帝登基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大肆削藩,結果引發了一係列問題,甚至把自己的皇位都弄丟了。
後來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成功登上皇位,他同樣對藩王有所忌憚,於是直接削奪了藩王們的兵權。
將他們如同圈養一般,隻給予富貴,既不賦予兵權,也限製了他們的自由。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藩王的子嗣越來越多,他們被禁止經商,種地務農,隻能依靠朝廷的俸祿混吃等死。
但朝廷的財政有限,難以滿足眾多藩王及其後裔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藩王開始胡作非為,嚴重擾亂地方治安,而這次晉王府和代王府居然還做出了通敵賣國的行徑。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